• 沒有找到結果。

六 六

六、、、、 資料處理資料處理資料處理資料處理

(一) 腦波資料處理:將腦波與行為資料結合之後,為了減低變異性和 排除異常反應,腦波處理僅針對正確反應。此外,因為腦波分段受 到眼動和其他類型偽訊所影響,本研究的腦波分段除了電腦自動的 迴歸分析之外,研究者仍需以手動視覺檢索校正,並且捨棄無關的 偽訊(眼動偽訊、肌電偽訊和其他異常的腦波訊號),腦波分段的 時間為刺激出現前 100 毫秒至刺激出現後 900 毫秒,之後使用基準 線校正、過濾高於 30Hz 以上的訊號,另外將超過正負 100µV 的腦 波振幅予以排除後平均。

(二) ERP 的振幅根據所訂定的時間範圍內,自動選擇最高的正值或負 值。ERP 的潛伏時間是目標刺激到最大振幅值之間的時間。ERP 最 大值的範圍:N2 (235-350 ms, Fz) , P3 (350-650, ms, Pz)。

七 七 七

七、、、、 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統計分析

研究採用 SPSS 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分析內容如下:

(一) 作業表現:採用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比較三個時間點以 及作業刺激之間的差異。

(二) 事件關聯電位 P3、N2:採用二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比較 三個時間點以及作業刺激之間的差異。

(三) 運動能力/身體適能:採用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比較三個 時間點之間的差異。

(四) 統計水準設為 α = .05。

第肆章 第肆章第肆章

第肆章 結結結結 果果果

一 一 一

一、、、、 作業表現作業表現作業表現作業表現

Go/Nogo

反應時間:採用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三個時間點之間在 Go 刺激 皆無顯著性差異。

反應時間變異:採用單因子重複量數變異數分析,三個時間點之間在 Go 刺激皆無顯著性差異。

正確率:只有刺激類型主效果達顯著性差異 F(1, 12)=11.735, p=.005, η2=.494,

Go 刺激的正確率(M=97.91 %, SD=.58) 顯著大於 Nogo 刺激 (M=87.47 %, SD=3.24)。

Flanker

反應時間:只有時間點主效果達顯著性差異 F(2, 24)=6.682, p=.005, η2=.358,

第一時間點的反應時間 (A=582.35 ms, SD=27.32) 大於第二與第三時間 點 (B=510.31 ms, SD=23.99, C=533.48ms, SD=27.07),而第二與第三時間 點之間沒有差異。

反應時間變異:只有時間點主效果達顯著性差異 F(2, 24)=5.415 p=.027,

η2=.311,第三 (C=97.53, SD=5.53) 的反應時間變異小於第一、二時間點 的反應時間變異 (A=121.4, SD=6.42, B=108.52, SD=6.45) ,而第一與第二 時間點的反應時間變異沒有差異,如圖 4-1 (a)。

正確率:在時間點上趨近顯著性差異 F(2, 24)=3.531, p=.069, η2=.227,第三 (C=94.47%, SD=1.25) 的正確率大於第一、二時間點的正確率 (A=87.21%, SD=2.23, B=88.56%, SD=3.15),而第一與第二時間點的正確率沒有差異,

如圖 4-2 (b)。

二 二 二

二、、、、 ERP 指標指標指標指標 Go/Nogo

圖 4-4 呈現三個時間點在 Go/Nogo 作業 ERP 的圖形。

N2 潛伏時間:時間與刺激類型之間沒有交互作用,而主效果也未達顯著 性差異。

N2 振幅:時間與刺激類型之間沒有交互作用,而主效果也未達顯著性差 異。

P3 潛伏時間:時間與刺激類型交互作用達顯著性差異 F(2, 24)=9.223,

p=.001, η2=.435。進行單純主要效果分析,在 Nogo 刺激 F(2, 24)=3.94, p=.033, η2=.247,第三時間點的潛伏時間 (C=500.46 ms, SD=24.06) 大於第一與第 二時間點的潛伏時間 (A=450.46 ms, SD=28.97, B=436.15 ms, SD=24.16) , 而第一與第二潛伏時間沒有差異,如圖 4-2 (a)。在第三時間點 t=-4.477, p=.001 的 Go 刺激的潛伏時間 (M=407.85 ms, SD=77.84) 小於 Nogo 刺激 的潛伏時間(M=500.46 ms, SD=86.74)。

P3 振幅:時間點以及刺激類型有主效果。在時間點 F(2, 24)=11.567, p=.000, η2=.491,第一時間的振幅 (A=26.96µV, SD=1.65) 點大於第二與第三時間 點的振幅 (B=23.2µV, SD=2.2, C=19.72µV, SD=2.18),如圖 4-2 (b)。在刺

激類型 F(1, 12)=5.133, p=.043, η2=.300,Go 刺激的振幅 (M=22.09µV , SD=1.91)小於 Nogo 刺激的振幅 (M=24.5µV, SD=1.9)。

Flanker

圖 4-5 呈現三個時間點在 Flanker 作業 ERP 的圖形。

N2 潛伏時間:主效果在時間點有達到顯著性差異 F(2, 24)=5.295, p=.012, η2=.306,第一時間點的潛伏時間 (A=333.69 ms, SD=9.69 ) 大於第三時間 點的潛伏時間 (C=303.61 ms, SD=8.76),第二時間點 (B=313.39 ms, SD=7.2) 與第一、第三時間點的潛伏時間沒有差異,如圖 4-3 (a)。

N2 振幅:主效果在時間點以及刺激類型有達到顯著性差異。主效果在時 間點 F(2, 24)=5.673, p=.010, η2=.321,第一時間點的振幅(A=.036µV,

SD=2.44)小於第三時間點的振幅 (C=-6.17µV, SD=2.56),第二 (B=-2.9µV, SD=2.3)與第一、第三時間點的振幅沒有差異,如圖 4-3 (b)。主效果在刺 激類型 F(1, 12)=5.763, p=.033, η2=.324,一致刺激的振幅 (M=-2.13µV, SD=2.05) 小於不一致刺激的振幅 (M=-3.89µV, SD=2.38)。

P3 潛伏時間:時間與刺激類型之間沒有交互作用,而主效果也未達顯著 性差異。但在刺激類型的主效果則趨近顯著性 F(1, 12)=4.425, p=.057, η2=.269),一致刺激的潛伏時間 (M=483.59 ms, SD=14.82) 小於不一致潛

伏時間 (M=506.1 ms, SD=14.13)。

圖 4- 3 Flanker 作業的 (a) N2

圖 4- 5 呈現三個時間點在

臥直立轉身項目有達到顯著性差異 F(2, 24)=3.543, p=.025, η2=.288,第三次 時間點 (M=6.00, SD=1.22) 顯著大於第一點 (A=4.92, SD=1.8),而第二時 間點 (B=5.15, SD=1.46) 與第一、三時間點之間無差異。

第伍章第伍章

第伍章第伍章 討討討討 論論論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運動介入是否能提升 ADHD 的認知表現,預期行 為表現上與 ERP 指標在第一與第二時間點沒有差異,而第二與第三時間 點有差異。

一一

一一、、、、 作業效果作業效果作業效果作業效果

不管 Go/Nogo 或 Flanker 作業,實驗參與者的正確率皆達到 80%以上,

若於執行作業時不夠專注,則正確率應會降低,由此可知參與者專注於 作業的執行。

Go/Nogo 作業效果在行為表現上,Go 的正確率顯著大於 Nogo 的正確 率,此表示較常出現的 Go 與較少出現的 Nogo 作業確實建構優勢反應,

產生反應抑制的困難 (Smith et al., 2004)。Go/Nogo 作業效果在 ERP 指標 上,Go 刺激的 P3 振福小於 Nogo 刺激,不同於 Johnstone、Pleffer、Barry、

Clarke 與 Smith (2005) 探討孩童、青少年、中年人的反應活動與抑制 過程的結果,此研究發現在孩童時期 Go P3 振幅大於 Nogo P3 振幅,而 青少年與中年人是相反,且隨著年齡的增加 P3 振幅的分布會從頂葉區轉 換到前額區。在 Johnstone 等人 (2005) 也發現 ADHD 與一般孩童皆是 Go P3 大於 Nogo。然而 Smith 等人 (2004) 卻發現 ADHD 與控制組 Nogo 刺激 P3 振幅大於 Go 刺激,且主要分布在頂葉區。此外在其他的研究也

有相同的結果 (Broyd et al., 2005; Kok, 1986; Roberts, Rau, Lutzenberger,

& Birbaumer, 1994)。此現象尚未在任何研究談論到,因此難以說明原因 為何。然而探討作業效果主要指標的 N2,在過去研究一致指出 Nogo 的 N2 大於 Go,此代表抑制過程的涉入 (Broyd et al., 2005; Johnstone et al., 2009; Johnstone, Pleffer, Barry, Clarke, & Smith, 2005; Smith et al., 2004),

然而在本研究上並沒有看到此效果。

Flanker 作業效果在行為表現上沒有差異,此與先前研究不一致 (Jonkman et al., 1999; Johnstone et al., 2009; Albrecht et al., 2008),但在 ERP 指標上,一致性刺激的 N2 振幅小於不一致刺激,此表示作業有產生衝突 處理的效果 (Jonkman et al., 2007; van Veen & Carter, 2002; Yeung,

Botvinick, & Cohen, 2004),且一致刺激的 P3 振幅與潛伏時間皆小於不一 致,此與先前研究發現相同 (Jonkman et al., 199; Johnstone et al., 2009)。

二 二 二

二、、、、 運動運動運動運動效果效果效果效果在行為表現與在行為表現與在行為表現與在行為表現與 ERP 指標上指標上指標上 指標上

Go/Nogo 作業在行為表現上,在三個時間點的反應時間、反應時間變 異、正確率皆沒有顯著性的差異。Go/Nogo 作業在 ERP 指標上,Nogo 刺激在第三時間點的 P3 潛伏時間顯著大於第一與第二時間點,而第一與 第二時間點之間沒有差異,此結果證明第三時間點有較長的潛伏時間是 運動介入的效果。

然而過去尚未有研究發現 ADHD 與一般孩童之間在 P3 潛伏時間的差 異,因此無法從其他的研究來解釋原因。且過去研究主要探討 Nogo P3 指標是在前額中央區,因此無法從過去研究來解釋頂葉區 Nogo P3 代表 意義。此外第一時間點的 P3 振幅顯著大於第二與第三時間點,雖然在第 二與第三時間點之間沒有差異,但在第三時間點的 P3 振幅有逐漸變小的 趨勢,此結果相同於 Johnstone 等人 (2009) 發現 ADHD 相較於控制組減 少頂葉區不分刺激的 P3 振幅,而是增加前額區的 P3 振幅。雖然在本研 究並沒有分析前額區的 P3 指標,但就過去研究結果來說明本研究結果,

可能經過運動的介入後增加 P3 振幅在有關抑制控制的前額區,而減少在 頂葉區 P3 振幅,然而這樣的推論需要進一步分析來證實。

Flanker 作業在行為表現上,第一時間點的反應時間大於第二與第三 時間點,然而在第二與第三時間點之間沒有差異,此說明了有測驗或成 熟效果存在的可能性。在第三次時間點的反應時間變異顯著低於第一與 第二次時間點的反應時間變異,且第三次時間點的正確率顯著高於第一 與第二次時間點的正確率,而第一與第二時間點在反應時間變異與正確 率皆無差異,此證明了在第三時間點有較穩定的反應以及較高的正確率 是由於運動介入後的效果。Flanker 作業在 ERP 指標上,第一時間點的 N2 潛伏時間顯著大於第三時間點,以及 N2 振幅顯著小於第三時間點,

雖然在第二時間點與第三時間點之間沒有差異,但可以發現到第三時間

點的潛伏時間逐漸減少且振幅逐漸變大,而根據先前研究的發現,ADHD 孩童的 N2 振幅小於控制組 ( Johnstone et al., 2009; Albrecht et al., 2008) 。 綜合發現在第三時間點有較大的 N2 振幅與較短的 N2 潛伏時間,此可能 表示運動後能提升抑制/衝突監控的能力。

總結來說,在行為表現上,運動介入效果對 Go/Nogo 作業上並沒有 看到效果;而 Flanker 作業效果為反應時間變異較小與正確率較高,此結 果表示運動對於干擾控制能力的影響較大。在 ERP 指標上,運動介入後 在 Go/Nogo 作業效果為 Nogo P3 潛伏時間較長、不分刺激 P3 振幅較小,

但對於主要抑制能力指標 N2 沒有效果;在 Flanker 作業效果為不分刺激 N2 潛伏時間較短、振幅較大。根據行為表現與 ERP 結果,皆表示運動對 於需要干擾控制能力的影響較顯著。

三 三 三

三、、、、 運動效果運動效果運動效果運動效果在在在在體適能與運動能力體適能與運動能力體適能與運動能力體適能與運動能力上上上

運動介入的強度,計算八週內所有小朋友的心跳率,結果顯示運動強 度在中到高,然而體適能成績卻在三個時間點上皆無顯著性差異,而在 運動能力檢測項目中也只一項 (俯臥直立轉身) 有達到顯著性差異,很明 顯運動後沒有在體適能或動作能力上看到效果。這與過去研究也採用運 動介入對體適能改變的結果不一致,如 Elbasan、Tunali、Duzgun 與 Ozcelik

運動介入的強度,計算八週內所有小朋友的心跳率,結果顯示運動強 度在中到高,然而體適能成績卻在三個時間點上皆無顯著性差異,而在 運動能力檢測項目中也只一項 (俯臥直立轉身) 有達到顯著性差異,很明 顯運動後沒有在體適能或動作能力上看到效果。這與過去研究也採用運 動介入對體適能改變的結果不一致,如 Elbasan、Tunali、Duzgun 與 Ozcelik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