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我們在本節和上一小節中, 檢視了兩個地區數目極端的例子, 下一小節將整理 並比較其結果。

4.5 綜合整理與比較

本節將整理本章的前面四個小節的結果,並且分析福利大小關係。 首先,前述結果可 整理成表 2 :

2: 地區數目對公共財提供量及環境政策之影響

地區數(n) 公共財數量(稅收) 汙染標準

n = 1 uag= uug = ug= 1 −ναa = −ναu= −να= fα

⇒ ga = gu= g ⇒ αa= αu= α

n → ∞ uag = uug > ug −ναa = −ναu> −να

⇒ ga = gu< g ⇒ αa= αu> α

n ∈ (1, ∞) uag > uug > ug −ναa > −ναu> −να

⇒ ga < gu< g ⇒ αa> αu> α

由表 2 可知, 在中央集權下, 不僅公共財數量最多, 環境品質也是最好的, 無異 於最適結果; 地區數目介於1到無限大之間,從量稅會比從價稅來的好,但仍然偏離 最適水準; 當地區數目接近無窮大時, 地區公共財會提供不足, 且環境標準或過於惡 化, 居民的福利將比集權的情況來的低。

我們再對 「地區數目介於 1 到無限大之間」 與 「地區數目接近無窮大」 做進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步的比較。 結果如表 3

3: 地區數為無窮大或非無窮大的比較

地區數(n) 公共財數量(稅收) 汙染標準

n → ∞ uag = 1

1+τ fk

kfkk

−ναa = fα

τ fkuagff

kk



n ∈ (1, ∞) uag= 1−mτ

1−mτ+(1−m)τ ∗ fk

kfkk

−ναa = fα− (1 − m)τfkuag ff

kk + m(uag− 1)τkf

地區數目趨近無窮大時, 稅率較地區數為 n 的從價稅率來的低, 汙染排放量也

較為寬鬆; 即n → ∞ 時, 政府所提供的地方公共財最少, 而環境品質最差。

在本章中, 我們比較了從量資本稅跟從價資本稅, 對公共財提供以及環境政策的影 響, 並分析結果的經濟意涵。 同時, 我們也檢視了集權與分權兩種極端例子, 發現於 模型中,集權可以達到最有效率的結果,完全分權則偏離最適解最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結論

本文以 Oates and Schwab (1988) 一文為出發點, 容許不同的地區數目, 並且參考

Lockwood (2004) , 考慮從量稅與從價稅兩種情況。 本文主要的目的是在討論在各

種地區數目之下, 地方政府面對地區競爭下, 如何運用兩種政策工具—資本稅及污 染排放量, 又此二政策工具間會如何互動, 對社會福利的影響為何, 並比較從量稅與 從價稅之異同。

經以上章節的求解, 我們得到以下的結論:

1. 如果地方政府的數目介於 1 到無窮大之間, 且不論該區政府為提供當地公共財, 對該區投入生產的資本課從量或從價資本稅, 政府都會制訂一個較低的稅率和 較寬鬆的環境政策。 其中, 不論在公共財提供或環境政策上, 都以從價資本稅 的扭曲程度較大。

2. 在極端的中央集權和極端地方分權的例子中, 從價資本稅與從量資本稅兩者等 價; 然而當政府數目介於兩者之間時, 採用從量資本稅可以達成比較高的福利 水準。

3. 當中央集權, 只有一個地方政府, 或者是所有地方政府合作共同訂定租稅及環境 政策時, 可以達到最有效率的結果。

4. 地方政府數目趨於無窮大時, 各區競爭下, 最終政府會制訂一個過低的稅率, 公 共財的提供不足, 環境品質亦會過於寬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上述結論乃依照我們設定的模型, 納入公共財及環境標準的部分考慮。

未來, 可以放寬或改變本文的假設, 例如: 考慮異質性居民、 異質的地區、 改變 政府的目標函數、 考慮污染稅. . .,以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討這個議題。 畢竟,政策間 如何互動並無明確的答案, 在不同的時空背景及經濟環境下各有千秋, 因此,本文未 來可以再加以延伸, 將使本議題的相關研究更加完備。

Akai, Nobuo, Ogawa, Hikaru, and Ogawa, Yoshitomo (2011), “Endogenous choice on tax instruments in a tax competition model: Unit tax versus ad valorem tax”,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8(5), 495–506.

Cropper, ML and Oates, WE (1992),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 a survey”,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30(2), 675–740.

Hoyt, WH (1991), “Property taxation, Nash equilibrium, and market power”,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30(1), 123–31.

Kunce, M and Shogren, JF (2002), “On environmental federalism and direct emission con-trol”,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51(2), 238–45.

(2005), “On interjurisdictional competition and environmental federalism”,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50(1), 212–24.

(2008),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fiscal and environmental policy: A dual purpose henry george tax”, Ecological Economics, 65(3), 569–73.

Lockwood, B (2004), “Competition in unit vs. ad valorem taxes”,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 11(6), 763–72.

Oates, WE and Schwab, RM (1988), “Economic ompetition among jurisdictions - effciency enhancing or distortion inducing”,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35(3), 333–354.

Ogawa, Hikaru and Wildasin, DE (2009), “Think locally, act locally: Spillovers, spillbacks, and efficient decentralized policymak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99(4), 1206–17.

Wilson, JD (1999), “Theories of tax competition”, National Tax Journal, 52(2), 269–304.

Wilson, JD and Wildasin, DE (2004), “Capital tax competition: Bane or boon”,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8(6), 1065–91.

Woods, ND (2006), “Interstate competi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 test of the race-to-the-bottom thesi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7(1), 174–89.

Zodrow, GR and Mieszkowski, P (1986), “Pigou, Tiebout, property taxation, and the un-derprovision of local public goods”,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19(3), 356–7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