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此節針對上述研究結果及質的資料進行比照及討論。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前測比較分析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童在「同伴動物保護構面」上的前後測情 形,由研究結果可得知,兩組在「知識」、「態度」、「行為意向」三構面上之前測並未達 到顯著差異(p>.05),顯示與研究者原先選取常態編班能力相當的兩個班,作為實驗組 與控制組之設想一致。而本研究的控制組與實驗組學童,其同伴動物保護知識前測得分 均高於 50%,顯示都市的學童在同伴動物保護方面的知識頗豐富,這與廖淑媚(2006)、

洪俐玲(1998)、Dorsey(1972,轉引自洪俐玲,1998)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後測比較分析

綜合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在同伴動物保護問卷後測得分表現情形,發現在同伴動物 保護知識及態度表現上,實驗組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在行為意向方面,實驗組與控制 組得分並無顯著差異,如表 4-27 所列。以下針對兩組在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構面的後 測表現情形進行綜合分析。

表 4-27 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分析結果

構面與量表題項 p 值 構面與量表題項 p 值 構面與量表題項 p 值 同伴動物保護知識 .000** 同伴動物保護態度 .000** 同伴動物保護行為意向 .065 動物保護法法規 .000** 動物存在價值 .000** 流浪動物 .012*

人與動物的互動 .000** 對動物保護的看法 .043* 購買 .028*

飼主責任 .000** 飼主責任 .000** 法律 .108 疾病防治 .000** 人與動物的互動 .348 愛護動物行為 .548

流浪動物 .144

註:樣本數為 63 人,*表示 p<.05 **表示 p<.01 表示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具有顯著差異,且實驗

(一)實驗組與控制組同伴動物保護知識構面後測結果

實驗組在「同伴動物保護知識」構面的表現,在同伴動物保護課程介入後,後測得 分的比較上,實驗組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顯示同伴動物保護課程的介入可以顯著提升 學童動物保護知識。此研究結果與李淑真(2001)、王聖賢(2006)、蔡輝毅(2004)、李 沛芸(2007)、蔡佳紋(2007)、Hein (1987, 引自 Ascione, 1992)等人研究結果相似,均 指出動保課程的介入可以顯著提升學童動物保護知識。

進一步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後測在「知識」構面下各題項的情形,結果顯示在「動 物保護法法規」、「人與動物的互動」、「飼主責任」、「疾病防治」四個題項檢測結果,實 驗組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顯示課程的介入能有效提升各面向的知識。

推測同伴動物保護課程中,影響學童知識增進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1.在本研究第二章曾探討學童道德發展,三年級學童正處於他律與自律期間,因此對於 社會規範仍有服從的傾向。本研究介入之動保課程,內容包括動物保護相關法規、飼 主責任、疾病等知識,例如:第一單元內容提到「認識同伴動物的需求與福利」、第 二單元內容提到「如何接觸流浪動物」、「疾病防治」的知識,第四單元獸醫演講分享 了「負責任的飼主」、第五單元課程則包括動物保護法規。這些知識藉由教師或獸醫 傳授,對學童而言,正是規範之一種,會服從之。由質性資料(教學觀察與省思表)

也可知學童對於課程所介紹的簡報內容有濃厚興趣,且由最後製作海報所展現的主 題,可知學童已把知識內化,所以在知識方面和控制組的學童有顯著差異。

2.實驗組的學童在學習時,透過探究與體驗活動,學到觀察、詢問、法律等過程技能,

也因此加深其知識面的印象,所以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童在知識構面的整體表現能達 到顯著水準。

(二)實驗組與控制組同伴動物保護態度構面後測結果

實驗組在「同伴動物保護態度」構面的表現,在同伴動物保護課程介入後,不但得 分比前測增加,且顯著高於控制組,顯示同伴動物保護課程的介入可以顯著提升學童動 物保護態度;此研究結果與 Ascione,Latham&Worthen(1985, 引自 Ascione , 1996)、Hein

(1987, 引自 Ascione, 1992)等人的研究結果相似,均指出教育的介入可以顯著提升學 童動物保護態度。由家長回饋也得知家長普遍認為此課程可培養學童的愛心、細心與關 懷,也減少動物受虐待的事情發生,並變得更有責任感(詳見家長回饋 A、C、D、L)。

進一步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在「態度」構面下各題項的情形,可發現兩組在「動物 存在價值」、「對動物保護的看法」、「飼主責任」三個題項後測得分的比較上,實驗組得 分顯著高於控制組,顯示課程的介入可提升此三面向的態度。然而在「人與動物的互動」

及「流浪動物」兩題項的表現,實驗組與控制組則無顯著差異。

針對「人與動物的互動」題項的表現,實驗組得分略高於控制組,由質的資料也顯 現課程進行時,有增進學童「人與動物的互動」態度的表現,例如:第三單元課程進行 時,學童對於動物被人類利用的情形,感到十分不忍,對於「動物是否生下來就是被人 類利用的」,也能推想到「如果動物生下來是被利用的,那人類也是生下來就應該是被 人利用的。」(教學省思表四)。而在第四單元角色扮演活動(扮演狗、老鼠)結束時,

學童也能將同理心轉移到動物身上,能理解並思考當人與動物互動時,動物的感受(教 學省思表六)。然而實驗組與控制組在「人與動物的互動」題項後測結果卻無顯著差異,

推論其原因可能如下:

「人與動物的互動」題項共有四題,問卷得分範圍為 4~20 分,由表 4-10 控制組與 實驗組的後測「人與動物的互動」題項得分,可知控制組平均得分 17.72,實驗組平均 得分 18.16,雖然實驗組得分略高於控制組,但兩組得分皆高於 0.75,因此有可能此題項 的題目鑑別度不夠,因此兩組得分無顯著差異。

針對「流浪動物」題項的表現,實驗組得分略高於控制組,但兩組卻無顯著差異,

尤其在「當我看到流浪動物時,我會想要親近牠。」此題得分最低。研究者推測其可能

1.學童在 96 年 3 月 27 日參觀動物收容所,看到流浪動物及其處境,感到害怕(詳見附 錄教學觀察表 3/28、家長回饋 K、第二單元實驗組學習心得紀錄)。

2.都市學童平常生活中不常接觸流浪動物,覺得流浪動物髒、兇狠,因此不願意親近流 浪動物。

此結果與甘雅嵐(2004)針對花蓮地區大學童研究結果頗符合,不論是國小中年級 學童或大學學童,兩者對於直接幫助受傷或病弱的同伴動物意願皆低落。因此未來進行 教育時,宜加強「流浪動物」這方面的課程。另外需到收容所參訪時,要挑選福利較好 的收容所進行課程,以免使學童對於收容所的印象是「吵雜、狹窄、安樂死」,進而對 於流浪動物感到排斥。

(三)實驗組與控制組同伴動物保護行為意向構面後測結果

實驗組在「同伴動物保護行為意向」構面的表現,在同伴動物保護課程介入後,得 分比前測增加,但與控制組並無顯著差異,可知本研究之課程介入,對於同伴動物保護 行為意向沒有明顯增進效果。此結果與王聖賢(2006)、蔡輝毅(2004)等人的研究結果 有所差異,上述研究指出教育的介入使實驗組的動物保護行為意向優於對照組。

進一步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在「行為意向」構面下各題項的情形,可發現實驗組與 控制組兩組在「流浪動物」、「購買」兩個題項後測得分的比較上,實驗組得分顯著高於 控制組,顯示課程的介入可提升此兩面向的行為意向;然而在「法律」及「愛護動物行 為」兩題項兩組並無顯著差異。

探討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在「法律」方面無顯著差異的可能原因如下:

1.本研究之「法律」題項包含「說服、檢舉、報告、制止」等四題,國小三年級學童由 於年紀較小,平時少有機會及動機進行與動物保護相關之法律行動,因此僅有「說服」

這題實驗組得分顯著高於控制組,「檢舉、報告、制止」等相關題目,則與控制組得 分無顯著差異。

2. 民國 96 年 4 月 24 日實驗組進行動物保護課程期間,遇到流浪狗進入校園事件(詳見 附錄六),學童曾為了流浪狗進入校園被驅離的事件,跟校警、訓導處老師接觸,發 覺以小朋友的身份來進行「實際行動」遇到了困難,大人有可能置之不理,或大人無

正確觀念反被責備,因此對於行動有疑慮,也有可能因此事造成學童認為要說服或檢 舉動物保護這件事,不宜由學童來做。

實驗組與控制組兩組在「愛護動物行為」題項無顯著差異,雖然實驗組在此題項下 的每一題得分皆高於控制組,由此可推測同伴動物保護課程的介入,在某種程度可增進 學童「愛護動物行為」,因此未來的課程設計可加強增進學生「行為意向」方面的內容。

另外由於本研究時間僅有短暫七週,而行為的養成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因為行為 不是一朝一夕可看出的,對三年級孩童來說,可能因受試者的年齡較小,對於某些題目 在未確定答案下,任意猜答,也就是「為了考試而得高分」的心態(Hein, 1987, 引自 Ascione, 1992),使得結果無顯著差異,因此將來也可探究時間長短是否會影響行為意 向的表現。

三、實驗組學童前後測結果分析

綜合實驗組學童在同伴動物保護課程介入前後測問卷得分表現情形,發現在同伴動 物保護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上,皆具有顯著提升作用(p<.01),如表 4-28 所列,可 瞭解到同伴動物保護課程的介入,對於學童之同伴動物保護知識及態度及行為意向方面 是有增進影響。以下針對實驗組在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構面的前後測表現情形進行綜 合分析。

綜合實驗組學童在同伴動物保護課程介入前後測問卷得分表現情形,發現在同伴動 物保護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上,皆具有顯著提升作用(p<.01),如表 4-28 所列,可 瞭解到同伴動物保護課程的介入,對於學童之同伴動物保護知識及態度及行為意向方面 是有增進影響。以下針對實驗組在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構面的前後測表現情形進行綜 合分析。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