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1-1 一氧化氮在生物體之重要性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在 1980 年以前,被視為一種空氣汙染 物,不僅會破壞臭氧層、並且會轉化成硝酸而導致酸雨。然而在 1980 年之後,研究學者發現內皮細胞釋放一種內皮放鬆因子(endothelium- derived relaxing factor, EDRF) 1,使得血管平滑肌放鬆、血管擴張。之 後,科學家證實 EDRF 即是一氧化氮,具有調控如此重要的細胞功能

2。此重大發現讓科學家開始對一氧化氮逐漸重視,並且投入大量研 究,近年也發現一氧化氮參與了很多生理及病理過程,可以使血管擴 張、抑制血小板的凝聚、抑制平滑肌細胞的增生、調節細胞凋亡、亦 是神經傳導物質之一3

生物體內一 氧化氮的生成是 由一氧化氮合成 酶 (Nitric Oxide Synthases, NOS),在 NADPH 及氧氣存在下,可將 L-arginine 催化成

L-citrulline,並釋放一氧化氮,其反應如下圖4, 5

圖 1-1 一氧化氮合成酶催化機制

2

依一氧化氮合成酶(NOS)的功能,可分為 nNOS、iNOS、eNOS 這三 種不同的異構物:(1)神經細胞一氧化氮合成酶(neuronal NOS, nNOS),

位於神經突觸細胞及骨骼肌等,一氧化氮可作為神經傳遞因子,與記 憶形成及學習等有關;(2)誘導性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OS, iNOS),位於巨噬細胞中或平滑肌細胞中,當有外來病原體入侵時,

會釋放出大量 NO 來殺死病原體,與免疫系統反應有關,也可促進膠 原合成及血管生成;(3)內皮細胞一氧化氮合成酶(endothelial NOS, eNOS),存在於血管內皮細胞中和其他組織中,與血管舒張有關 4,

6,39。

1-2

一氧化氮在生物體內的儲存及運輸方式

一氧化氮為一自由基分子,半衰期極短,大約只有 7 秒鐘 7。若 直接暴露於生物體內,容易與體內的氧氣或超氧化物(O2−

)反應,形成 N2O 和 OONO (peroxynitrite) 8,這些物質則會導致細胞凋亡、癌症

表 1-1 一氧化氮合成酶之三種型態與生理作用6

3

等疾病。因此目前認為 NO 在生物體中無法單獨以自由基方式存在。

近年來,發現生物體內之 NO 是以兩種形式儲存及傳遞,分別是 S-nitrosothiols (RSNO) 9,和 Dinitrosyl iron complexes (DNICs) 10。針 對 RSNO 及 DNICs 的介紹如下:

4

總和12

另外 dimeric DNICs,在結構中具有兩個{Fe(NO)2}核心,稱作 RREs (Roussin’s Red Esters),具有逆磁性特性,故無 EPR 訊號。

DNICs 在生物體中作用的形式又可依分子量,區分為兩類:

(1) Protein-bound DNICs (2) Low molecular weight DNICs (LMW DNICs)。通常 LMW DNICs 較 protein-bound DNICs 更不穩定,容易 釋放出 NO。一般認為 protein-bound DNICs 為 NO 儲存形式;

LMW-DNICs 為 NO 運輸形式。

根據文獻(圖 1-4),得知 RSNO 可作為 NO donor,當與 Fe2+反應 時,RSNO 中 S–N 會先斷裂,生成SR 和NO,兩種自由基再進一步 與 Fe2+反應,形成 DNIC 與 RRE。其中 DNIC 與 RRE 可藉由過量的 RSNO、RSH 以及氧化反應,互相轉換 13。藉由此結果得知,DNIC 存在體內之穩定性和環境中氧氣濃度、硫醇類濃度有極大的關係。另 外 DNICs 也可轉換回 RSNO (圖 1-4)。

圖 1-3 DNICs 與 RREs 之結構

5

Protein-bound DNICs

一氧化氮具有高度反應性,容易與生物體內[Fe-S] cluster 之金屬 蛋白作用,將其降解成 protein-bound DNICs,並且在 EPR g~2.03 有 DNICs 的特徵吸收訊號,同時蛋白質活性被抑制。體內含鐵硫簇的蛋 白 質 包 括 : 琥 珀 酸 脫 氫 酶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 固 氮 酵 素 (nitrogenase) 、琥珀酸-Q 還原酶 (succinate-Q reductase) 、粒線體烏 頭 酸 酶 (mitochondrial aconitase) 、 胞 質 順 烏 頭 酸 酶 (cytosolic aconitase) 、 高 電 位 鐵 硫 蛋 白 質 (HiPIP) 、 第 三 型 核 酸 內 切 酶 (endonuclease III)等 14

Cowan 教授將 Chromatium vinosum 光合細菌的高電位鐵硫蛋白 質(high-potential iron protein, HiPIP)分離並與 NO donor (diethylamine NONOate)反應,將產物藉由 EPR 觀測有 g~2.03 的特徵峰,得知含鐵 硫蛋白質被降解成 protein-bound DNICs。同時整個蛋白質也從折疊,

圖 1-4 RSNO 與 Fe2+形成 DNICs 與 RREs 12

6

轉變成未摺疊狀態,導致鐵硫蛋白質功能喪失。所以 DNICs 可視為 保護細胞方式15

大腸桿菌中的同型二聚體(homodimeric)蛋白 SoxR,被認為具防 禦之功能,擁有[2Fe-2S] cluster,是氧化還原敏感物質。當大腸桿菌 中有較多的一氧化氮時,[2Fe-2S] cluster 會被修飾,從 inactive form (Fe3+/Fe2+)轉變為 active form (Fe3+/Fe3+)。當 SoxR 被活化後,會使 SoxS 基因大量轉錄使得大量生成 SoxS 蛋白,而 SoxS 蛋白會再使 SoxRS 基因轉錄,所得之金屬蛋白質可消除一氧化氮16

圖 1-5 HiPIP 與 NO 反應導致蛋白質降解過程15

7

圖 1-6 大腸桿菌中 SoxR 與一氧化氮反應之過程16

生物體中不同種類之 protein-bound DNICs 的例子如下,其配位 環境分別由 S、N、O 所組成,並且在 EPR 上分別有特徵訊號(表 1-2)。

小分子 DNICs (Low molecular weight DNICs)

DNICs 的配位基可由氮,硫或氧所組成,分子量較蛋白質小。至 今,已有多種 LMW DNICs 被合成出來(圖 1-7),依據配位基的不同,

表 1-2 生物中不同種類之 protein-bound DNICs 與 EPR

8

使得{Fe(NO)2} core 有不同氧化態及 EPR 訊號。以下分別針對硫、氧、

氮的 DNICs 作介紹11,17,18,19

1. 配位基為 SR,為典型且多數的 DNICs,其電子結構為{Fe(NO)2}9, 並具有特徵 EPR 訊號 g 值為 2.03。當典型的 DNICs 經過還原,會導 致兩個(SR)橋接兩個{Fe(NO)2}9 核心,形成[Fe(μ-SR)(NO)2]2 稱為 RRE,由於兩個核心的鐵離子會有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的現象,

故 EPR 上無訊號。以下面為例:

廖文峯教授在 2012 年文獻中(圖 1-8),選用 t-butylthiol 配位基接 與 DNICs,得到[(StBu)2Fe(NO)2],其電子結構為{Fe(NO)2}9,藉由添 加 1 當量的 KC8還原,形成[PPN]2[Fe(μ-SR)(NO)2],此 dianionic reduced RREs 電子結構為{Fe(NO)2}10{Fe(NO)2}10;添加 0.5 當量的還原劑,

圖 1-7 小分子雙亞硝基鐵錯合物

9

則有[PPN]2[Fe(μ-SR)(NO)2]之形成,屬於{Fe(NO)2}10{Fe(NO)2}9 的 reduced RREs 。 而 RREs 可 再 經 由 氧 化 劑 的 添 加 再 氧 化 回 [(StBu)2Fe(NO)2]。此結果顯示,生物體內[Fe-S]蛋白 nitrosylation 過程 中,{Fe(NO)2}10{Fe(NO)2}9 reduced RREs,{Fe(NO)2}10{Fe(NO)2}10 是有機會存在20

2. 配位基為 OR,電子結構為{Fe(NO)2}9,並具有特徵 EPR 訊號 g 值 為 2.03。其還原之結果與典型含硫的 DNICs 類似,兩個(OR)橋接兩 個{Fe(NO)2}9 核心,形成[Fe(μ-OR)(NO)2]2。由於兩個核心的鐵離子 會 antiferromagnetic coupling 的情形,故 EPR 上無訊號。以下面為例:

將以 phenolate 所形成之{Fe(NO)2}9 的 DNICs(圖 1-9) 20,選用 KC8還 原,電子結構會轉變成{Fe(NO)2}10{Fe(NO)2}10 的 RSSR,形成兩個 Fe(NO)2 core。又在 DNIC 或 RSSR 添加 t-butylthiol,此時因為 SR

圖 1-8 含硫之 DNICs 與 RREs 之間的轉換20

10

電子貢獻能力較 OR來的強,並且為較 soft donor 配位基,因此硫基 團會容易取代氧基團,形成更穩定的 DNICs。

1-3 含氮之 DNICs

文獻上,以氮(NR)為配位基通常較少見,其電子結構為中性 {Fe(NO)2}10,EPR 上沒有訊號。若是為 NR之配位基形成的 DNICs,

則電子結構為{Fe(NO)2}9,並具有特徵 EPR 訊號 g 值為 2.03。以下 面為例:

文獻上(圖 1-10),Lippard 教授選用 β-diketiminate 配位基,以 Li 將 配 位 基 還 原 後 , 與 [PPN][FeI2(NO)2] 起 始 物 反 應 , 得 到 [(Ar-nacnac)Fe(NO)2]的產物,與起始物同為{Fe(NO)2}9之電子組態。

以 Cp*2Co 可將此 DNIC 還原,得到{Fe(NO)2}10 組態的[TBA][(Ar- nacnac)Fe(NO)2]。[TBA][(Ar-nacnac)Fe(NO)2]在空氣下會發生單電子

圖 1-9 含氧之 DNICs 與 RREs 之轉換20

11

氧化,恢復成較穩定的[(Ar-nacnac)Fe(NO)2]。為了探討兩錯合物 NO 轉 移 的 過 程 , 利 用 [FeII(TPP)Cl] 作 為 NO 接 受 者 。 結 果 顯 示 [(Ar-nacnac)Fe(NO)2] 在 升 溫 或 光 照 的 條 件 下 , 會 進 行 交 換 生 成 [FeII(NO)TPP]及氯離子配位的 MNIC;而[TBA][(Ar-nacnac)Fe(NO)2] 在反應中會先進行電子轉移,再發生上述 NO 的交換。由上述結果可 知,DNIC 核心電子密度較多時,容易直接進行電子轉移,優先於 NO 的轉移21

廖文峯教授在低溫下合成出六配位的 neutral {Fe(NO)2}9錯合物 (圖 1-11),[(1-MeIm)2(η2-ONO)Fe(NO)2] (1-MeIm = 1-methylimidazole),

並在 EPR 上有觀測 g = 2.013 有訊號產生,有別以往四配位 DNICs,

g 值為 2.03。藉由變溫實驗,發現六配位 DNIC 會轉換成四配位之 [(HIm)(ONO)Fe(NO)2] (HIm = limidazole),而且彼此之間會相互轉換。

再經由 X-ray 繞射分析以及 EPR 證實22。由結果顯示六配位之 DNICs 有機會存在於生物體內,但因熱力學不穩定,會迅速轉變成四配位 DNICs,因此通常只能捕捉四配位 DNICs。

圖 1-10 [(Ar-nacnac)Fe(NO)2]之還原機制21

12

Kim 教授在 2012 年文獻 23,選用廖文峯教授所開發 neutral {Fe(NO)2}10 的 (TMEDA)Fe(NO)2 (TMEDA = N,N,N’,N’-tetramethyl- ethyleneduamune),其配位基為兩個 N donor。並且在−80 ºC 下與氧氣 反應,由 UV 光譜中 560 (580)、460 (420) nm 有新訊號生成,另外紅 外線吸收光圖譜中 NO 訊號,由灌入氧氣前 1630、1687 cm−1,轉變 為 1589、1805 cm−1。其中 1589 cm−1與文獻上過氧化亞硝酸根陰離子 中 N=O 訊號類似(圖 1-12)。

再經由 EXAFS 推估中心鐵為五配位(圖 1-13),為過氧化亞硝酸 錯合物 [(TMEDA)Fe(NO)(ONOO)]形成。接著利用生物體中過氧化亞

圖 1-11 六配位與四配位 DNICs 之轉換22

圖 1-12 (TMEDA)Fe(NO)2灌入 O2之 UV 及 IR 23

13

硝酸根陰離子將酪胺酸蛋白質硝酸化的概念,添加類似酪胺酸蛋白質 結構的 2,4-二第三丁基酚(2,4-tret-butylphenol, DBP),藉由 GC 偵測硝 化後的產物(56%),證實的確有過氧化亞硝酸根陰離子中間產物的生 成(圖 1-14)。此項結果發現,DNICs 在生物體內不僅單作為 NO 的儲 存及傳遞,另外在氧氣存在下形成過氧化亞硝酸根陰離子,可能在生 物體中扮演其他生理上的功能,更值得去探討。

圖 1-13 (TMEDA)Fe(NO)2灌入 O2之 EXAFS 23

圖 1-14 (TMEDA)Fe(NO)2灌入 O2後將 phenol nitration 23

14

1-4 過氧化亞硝酸根陰離子(peroxynitrite, ONOO

)

當一氧化氮與超氧陰離子(superoxide anion, O2−

)接觸,會很快速 結合形成具有強氧化能力的 ONOO− 24

ONOO為極不穩定的高反應性含氧物種,活性大於 O2−和 NO,

因此對生物體所造成之傷害更為嚴重。ONOO半衰期為一秒鐘,因 此可以擴散數個毫米,甚至通過細胞膜,和巨大生物分子反應,造成 脂質、蛋白質、DNA 之傷害 25。例如:攻擊粒線體電子傳遞,造成 DNA 與酵素損害,破壞細胞膜完整性,與細胞凋亡(apoptosis) 26。另 外 ONOO有較高之 PK 值,一旦和酸結合後會釋出OH 和NO2。OH 會造成脂質氧化,胺基酸殘基發生芳香環的羥基化(hydroxylation)

27。

ONOO可直接與硫醇反應,產生硫醇的二聚物。而且在過渡金 屬的催化下,可對芳香族進行硝基化反應(圖 1-16)。研究報告指出

圖 1-15 過氧化亞硝酸根陰離子之生成

15

ONOO對酪胺酸(tyrosine)進行硝化的反應,會對生理組織造成傷害,

如動脈粥樣硬化病變(atherosclerosis lesion),可由偵測體內 3-硝基酪 胺酸的含量來判斷,因此被當為生物指標(biomarker) 40

圖 1-16 酪胺酸硝基化27, 28

1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