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985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2005 2007 2009 2011 2013 2015 2017 2019 併購交易金額(單位:十億 美元)

併購交易數量

全 球 併 購 交 易 趨 勢 圖

交易筆數 交易總金額

1986 1988 1990 1992 1994 1996 1998 2000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2012 2014 2016 2018

併購交易金額(單位:十億 美元)

併購交易數量

台灣併購交易趨勢圖

交易筆數 交易總金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併購的目的既在促成企業的成長,併購時的預期併購效益對能否達成企業併 購目的至關重要。一般而言,企業透過併購擴展目的之原因,根據Motis(2007)

包括降低成本、降低風險、減少作業延遲、避免被惡意接收、取得資源及租稅利 益等考量。就經濟觀點而言,因企業短期著重之目標不同,也有不同類別的併購,

有以提高經營效率為重點的水平與垂直併購,及以分散風險為重點的集團合併。

因此,主併公司或被併公司在併購時的情況(是否屬同一產業、財務表現良窳)、

採取的併購型態(是否屬於多角化)、併購的支付方式(移轉對價以現金或股票 交付)等因素是否影響併購後效益,值得探討,亦為本論文之探討重點。

以1995 年 6 月 IBM 收購蓮花(Lotus)為例, IBM 雖在科技市場稱霸數十 年,但由於1990 年代初期個人電腦市場被微軟與英特爾主導,及分散式運算導 致IBM 的大型主機事業受挫,使得 IBM 於 1991 到 1993 年呈現虧損。1994 年新 任執行長葛斯納上任後,除讓IBM 轉虧為盈外,並讓 IBM 在同年成為全球最大 的軟體公司。但葛斯納認為 IBM 需要透過精準收購來加快技術取得,以利成功 將IBM 從硬體製造商轉型成為軟體與服務的提供商。IBM 知道透過蓮花可以擴 大自身軟體策略之重大方向,因此以敵意收購的方式併購了蓮花。併購後 IBM 也成功地轉型成為軟體與服務之提供者,並維持其科技巨人的地位。就此案例而 言,當主併公司和被併公司在其各自所屬產業的財務表現都屬優異,且主併公司 所進行的併購型態屬於多角化併購時,其併購後績效似乎較佳。

另以聯想收購IBM 個人電腦事業為例,從 2001 年開始,IBM 的 PC 部門經 連續三年虧損,市佔率也遠落後於第一名的戴爾和第二名的惠普,加上PC 市場 的競爭加劇、毛利逐漸減少,讓IBM 的 PC 業務前途更加堪慮。聯想在 1990 年 代後半已坐穩中國大陸市場龍頭,但聯想很清楚中國市場存在限制無法突破,因 此將目標朝向海外發展。歷經十三個月的馬拉松式談判後,聯想併購了 IBM 的 PC 部門。併購完成後,聯想與 IBM 經歷了三個階段的整合,三年後獲利翻了 6 倍,並在2005 年佔有全球個人電腦市場的 8%市佔率,從第八名躍升第三名,僅 次於戴爾與惠普。由本例來看,當主併公司和被併公司中有一方(或雙方)在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屬產業中表現比較不佳,而主併公司選擇了水平併購或垂直併購的併購型態,其 併購後的績效似乎也不差。

除了併購型態,主併公司可能考量種種因素而有不同支付工具的選擇。以光 寶科收購建興電子為例,2013 年光寶科透過子公司寶源公司公開收購原先已持 股42%的建興電子,該併購案以每股新台幣 32.75 的價格透過現金支付,總支付 對價為新台幣174.52 億元。光寶科技在 2013 年 1 月 1 日到 6 月 30 日的現金及 約當現金平均餘額為新台幣5,349 億元,再加上建興電子帳上新台幣 100 多億元 的現金,主併公司與被併公司雙方的現金餘額遠高出總支付對價。從融資順位理 論(Financing Pecking Order Theory)的角度出發,使用自有資金作為支付工具對 於光寶科來說可能是一項機會成本較低的做法,因此光寶科選擇使用現金做為支 付工具。而併購後的績效顯示,併購後光寶科的每股稅後純益從新台幣 2.31 元 上升至2.77 元,其漲幅達 20%,股東權益報酬率(ROE)也從 10%提高到 12%。

以此例來看,當併購前主併公司持有充裕資金時,選擇使用現金支付似乎也有不 錯的併購績效。

企業併購成功的案例並不多見,由前述幾個企業併購實務案例來看,併購當 時雙方之財務情況(Park 2002)、選擇的併購型態(Park 2002; Berger, Hasan and Zhou 2010)、併購對價的支付工具(Sudarsanam and Mahate 2003; Faccio and Masulis 2005)等,似乎會對併購後績效有所影響。另外,多數研究均僅針對單 一因素,如過去經營績效、併購型態或支付工具對併購績效影響進行探討,本研 究係綜合多個因素探討這些因素對併購後績效之影響。具體來說,本研究實證探 討公司財務特性、併購型態以及支付工具是否影響併購後財務績效。本研究之實 證發現,可以提供企業於併購前作為決策輔助參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節 研究議題

造成企業財務績效好或壞的原因有許多,這些原因在併購行為之下是否也會 對併購結果造成影響,是本研究主要探討的議題。本研究探討兩種併購行為(併 購型態之選擇以及支付工具的選擇)對併購後績效的可能影響。

本研究主要探討下列議題:

一、 主併公司之財務特性、併購型態與併購後績效之關聯性

併購型態可以從法律層面和管理層面予以定義。就法律層面,根據企業併購 法第四條,併購包含合併、收購以及分割。從管理角度出發,企業併購則可以區 分為水平併購、垂直併購以及多角化併購。本研究之相關探討,係採取管理角度 的企業併購分類。

本研究探討企業在併購前的財務表現和併購類型是否與併購後績效間存在 關聯性。例如,主併公司在併購前財務表現較佳,若選擇多角化的併購型態,其 併購後財務績效是否較佳。

二、 主併公司之財務特性、支付工具與併購後績效之關聯性

作為併購交易媒介的支付工具可以區分為純現金支付、純股票支付以及混合 現金與股票支付三種方式。企業併購前的表現影響了企業內部的資源多寡,進而 影響到主併公司對支付工具的選擇。本研究分析這些的因素是否影響併購後的績 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總共分為五個章節,各章內容如下簡述:

第一章 緒論

說明本研究之研究動機、研究目的,並總結本研究希望探討之議題,最後簡 要交代本研究之架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