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1、各縣市簡易生命表:0 歲平均餘命

另外,臺灣各縣市的壽命也不盡相同,圖 1-1 為民國 87 年至 102 年,內政 部編制簡易生命表 0 歲平均餘命。台北市由 79 歲至 83 歲,平均每年增加 0.23 歲;台東縣由 69 歲至 75 歲,平均每年增加 0.32 歲;台中市由 76 歲至 79 歲,

平均每年增加 0.18 歲,臺灣各縣市的每年壽命增加速度不同。

各縣市總人數、老年化速度、人口年齡結構及人口特性差異頗大,全臺灣所 使用的國民生命表及簡易生命表的編制方法未必適用於各個縣市,因此根據各區 域的人口特性、年齡結構因地制宜的編制小區域生命表,有利地方政府針對不同 的人口比例來做施政上的調配,例如:各縣市的嬰幼兒補助方案、老年人醫療、

老年人長期照護等,讓地方政府更能即時掌握人口近況,切合社會大眾的需求。

然而,人數的大小與死亡率的變異數成反比,人數越小的區域,死亡率震盪 越大。臺灣各縣市的人口總數差距懸殊,最大的縣市層級為三、四百萬人,最小 的縣市層級為十萬人,差距高達二十倍。圖 1-2 為使用卜瓦松分配(Poisson)亂數 進行死亡人數估計的電腦模擬,當人數為五百萬,死亡率的平均絕對誤差百分率 為 10%;當人數為十萬,死亡率的平均絕對誤差百分率為 65%,可驗證樣本數與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死亡率的變異數成反比。除此之外,圖 1-3 為使用電腦模擬 1000 次在不同人數 之下,平均餘命的震盪程度。隨著人數增加,四分位數全距的距離會越來越小,

使得平均餘命的誤差越趨於穩定。

圖 1-2、電腦模擬在不同人數之下的誤差(MAPE)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1-3、電腦模擬在不同人數下的平均餘命震盪程度

為了避免誤差及變異數對小區域死亡率的影響,增加樣本數是修正小區域死 亡率震盪的唯一方法,各國在增加樣本數的方法不一,例如:紐西蘭(五百萬人) 編算縣市(Subnational)的簡易生命表以三年人口為基礎、修勻方法來減少小區域 死亡率震盪(小區域死亡率推估研究,王信忠等人,2012)。本文整理並歸納「增 加樣本數」的方法,依照藉助的死亡率資訊(包含時間及地區),提供所對應的修 勻方法,面對不同限制之下的小區域提供最適當的小區域死亡率估計方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臺灣在日據時期初(1905)實施每隔五年度的戶口調查,因此就資料完整度來 說,臺灣具有研究人口問題的良好環境。臺灣隨著不同地形、環境之下,各縣市 發展重點不一,導致臺灣內部異質性高,以地域來探討:臺灣在山區的原住民平 均壽命較短;臺北、高雄的老年人平均壽命較長。因此,國家在發展整體規劃之

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外,應該對於特別地點和特殊團體做個別的規劃,來保障國民的需求。臺灣在小 區域的劃分為兩種,一、依照行政區域、縣市做劃分,在每個縣市都有完整的資 料可以參考。其二為無明顯之地域關聯的特殊族群,像是原住民。根據特殊的需 求來編制小區域生命表,能針對澎湖、金門等離島,或原住民族群,將真實的人 口狀況反應給地方政府或原住民委員會,以利施政作參考。

生命表是由調整過後的各年齡組死亡機率所建構而成的,因此死亡率為評量 一國人口老化及醫療健康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死亡率會因應環境、疾病等因素,

產生震盪的情況。為了合理性,我們期望死亡率為平滑的曲線,因此各國採用不 同的修勻方式及死亡率模型,來改善不穩定的情況。

近期小區域死亡率研究當中,都是針對縣、市層級作探討,主要研究小區域 大小為人數五十萬左右,本文更近一步想探討二十萬人以下的小區域修勻方法,

以五萬人為目標,找到最適合該區域編算生命表的方法。本文各章節安排如下:

第二章回顧過去對於死亡率修勻及死亡率模型之理論,簡要解釋各類公式、參數 設定及優缺點;第三章為資料介紹及 Lee-Carter 模型探討;第四章為研究方法,

藉由電腦模擬在不同限制下,探討各種修勻方法的適用時機及優缺點;第五章為 結論與建議。

常見的方法有移動平均法(Moving Weighted Average; MWA)、Whittaker 法。然而,

當樣本數逐漸變小時,傳統方法無法有效地降低震盪情況,因此近年發展出以參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