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群眾募資(又稱眾籌)在近年興起,成為不少新創企業或團體開發新產 品、建立新專案的資金來源。群眾募資通常以網站作平台,募資者可為團 體、企業或個人。募資者向大眾(閱讀網站的群眾,亦即潛在支持者)闡述 一個構想或開發中的產品、需要資金的目標或事件,訂立募資目標金額,向 他們募集資金。通常來說,募資者還會訂立回報機制,潛在支持者如果願意 出資支持項目,就可以在網站上付款,成為支持者;網站通常會設定募資期 限,如項目在期限內募得目標金額以上的資金,則募資者可得到該筆資金,

而支持者可得到募資者訂定的回報。

第一個群眾募資平臺在 2001 年出現(Gerber & Hui, 2014),名為 ArtistShare。ArtistShare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Brian Camelio 當時有感於 Napster (一個點對點網路音樂分享服務)對音樂人造成的打擊,憂慮音樂從 業員的財源,所以創立了這個網站,讓音樂人跟支持者可以有一個更緊密的 互動關係,例如讓支持者看到音樂製作的過程等,希望支持者會透過平台付 款支持他們喜愛的音樂人 (Wharton, 2010) 。 自從第一個平台出現後,更

2

多非專門性的群眾募資平臺(例如 IndieGoGo, KickStarter 等)開始出現,

並在 2008 年後成為風潮。

研究機構 Statistica 指出,全世界 872 萬宗群眾募資案全年度的交易 總金額達到 69 億美元(2019 年度), 年增長率 32% (Statistica,2020)。

全球知名的受歡迎群募平台包括上文提到的 KickStarter、IndieGoGo,還有 GoFundMe 和 Patreon 等。而在台灣,FlyingV、嘖嘖和群募貝果等平台亦受大 量新創企業、品牌、網友所青睞。群募可以不同形式進行,包括債權型(支

首篇對群眾募資作科學探討的文獻出現在 2009 年(Kappel, 2009),主 要探討在美國證券法下群募面對的法律限制 (Moritz & Block, 2016)。自 2011 年始,研究群眾募資的觀察性研究開始出現,Tanja Aitamurto 2011 年 的文獻以 Spot.Us 網站作個案研究,是以訪談方式探討「群募支持新聞採 訪」對新聞業界的影響的質性研究。Aitamurto 在文獻裡描述了群募興起的 現象,亦加入了初步的市場數據 (Moritz & Block, 2016)。Röthler &

Wenzlaff 2011 年的報告主要內容則是歐盟的群眾募資現象,以深度訪談為 研究方法,闡述群募在歐盟正遇到或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提出可能的解決 建議,例如制訂新法等。此後,不少有關群眾募資的研究成果亦如雨後春筍 般出現,當中有研究募資者的:他們使用群眾募資的動機、得到成功的決定 因素、法規對他們的限制等;也有研究支持者的:他們支持的動機、社群網

3

& Wang, 2016)、社群宣傳(Lu, Xie, Kong, & Yu, 2014)、支持者在平台的 回應數量 (Evers, M.,2012) 等因素,與群募成果的關係,作出研究和論

Michael Beier & Kerstin Wagner 2016 年的文獻提到,電子商務的概念 可應用到「回報型群眾募資」上。大部分「回報型群眾募資」都會由發起人 訂立一個或數個支持者可選擇的捐款價目,再就不同價目的捐款提供不同程 度的產品或服務回報,這些回饋選項看起來就好比電子商務網站的產品價目 表。本研究有興趣的是,如果這些群募項目在表達上與電子商務相像,但支 持群募的動機不止於購買產品的動機(本文會在文獻回顧第三章回顧此觀點

4

的相關文獻),那麼,群募支持者有著何種獨有的動機和心態?故此,本研 究會著重於以產品為項目內容的「回報型群眾募資」。

網路購物的消費者行為、購買動機和在購物過程中的心態等,在先輩的 研究中已經描畫了相對完整的圖像。這些對消費者心態的研究結論,可解釋 消費者在接受產品各屬性(包含功能、售價和品牌等)的資訊後的心態轉變 過程,但如果群募潛在支持者(閱聽人)接收的資訊不限於產品屬性(例如包 含了群募項目的理念或銷售產品以外的目標),他們購買/支持行為背後是否 會由包含先輩的研究結論以外的其他心態所引發?

本研究基於上述疑問,嘗試勾劃一種有可能存在於群募支持者、使閱聽 人轉換成支持者的心態,並在群募項目文案內容加入特定、不與產品屬性直 接連繫的文字描述,激發閱聽人的此種心態,然後測量它與支持意願的相關 性。透過使用文案激發特定心態,和測量一系列非與產品屬性相關的好感 度,我們嘗試找出影響支持意願的新因素。

5

第二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的主題主要是:

1. 相較於電子商務的消費者購買意願,群眾募資的支持者的支持行為背後 是否由電子商務的消費者所抱持的心態以外的其他心態所引發?

2. 如是,透過群募項目中使用文案激發特定心態並測量閱聽人數項與此心 態有關的好感度,是否可找出特定心態與支持意願的相關性?

若可解答以上研究問題,群募平台、募資者便可更全面掌握閱聽人 的心態,運用於推廣平台或項目行銷上。

6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