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問題焦點

在國民黨政府來台統治所產生的政治案件中,1950 年代可謂為高峰期,這 段時期的政治案件是以「匪黨組織」相關案件有關最為常見。到目前為止,關於 1950 年代所謂的「匪黨組織」政治案件的研究成果都是針對「台灣省工作委員 會」為主,原因在於台灣省工委會有具體的組織文件存在,其所發展的組織較為 明確;相較之下,「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卻不甚被重視,或者是將兩個組織混為 一談,1如果能透過對「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的相關案件作一分析探討,相信對 於 1950 年代「匪黨組織」的活動情形和政府當局對於匪黨組織的相關政治案件 的偵辦手法能有進一步的認識。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案件本身在為戒嚴時期著名案件,而且本案是跟當時 中國的「匪黨外圍組織」有關,在 1950 年代戒嚴時期所發生的叛亂案件有許多 都是以「與匪黨勾結」等罪名加以判決,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相關案件屬於 典型的親左翼團體案件。「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於 1947 年 11 月在香港成立,組 成份子是以謝雪紅為首的左翼人士為主。2以謝雪紅為首的台共成員早在日治時 期就展開以共產思想為號召的政治活動,經過 1930 年代初期的日本政府鎮壓後 銷聲匿跡,謝雪紅等人也因此入獄。出獄後的謝雪紅在經歷了日本敗戰、國民黨 政權接收台灣的過程中,觀察出共產思想在台灣有其發展空間,因此在終戰後首 先成立「人民協會」發展其組織活動,並且在二二八事件期間發動武力抗爭,成 為這段時期中台灣少數的武裝力量。3在遭受國民黨政府鎮壓後,謝雪紅等人潛 逃到香港組成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為一個透過宣傳的方式,鼓吹台灣人民反抗

1 中央委員會第六組所編印的《台共叛亂史》在處理台共政治案件時,是將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另 闢一小節敘述;而當時受難者陳英泰回憶錄《回憶,見證白色恐怖》則是直接將台灣省工作委員 會和台灣民主自治同盟認定為兩個沒有差別的組織。

2 同祥順,《中國民主黨派史叢書-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卷》(中國: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頁 15。

3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台北:前衛,1991),頁 29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國民黨威權體制、配合共軍解放台灣的共黨外圍組織,這些作為當然都使台盟變 成國民黨政府在政權鞏固時的防堵對象。因此在探討像台盟這樣與「叛亂組織」

有關聯性的政治案件時,不能夠只侷限在案件本身,而是必須從整個歷史脈络發 展以及案件組織與其他「叛亂團體」的關連性去分析。台灣民主自治同盟首先在 香港成立,而後轉進到中國,不同於在台灣全島成立組織的「台灣省工作委員 會」,因此其是否在台活動?是否存在組織?人脈關係如何?又或者台灣民主自 治同盟相關案件是否為政府當局所羅織而成?羅織政治案件的背後目的為何?

以上這些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對於「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相關案件產生興趣的同時,筆者很幸運能夠參 與「戒嚴時期不當審判暨匪諜審判案件補償基金會」(以下稱補償基金會)在 2008 年的「戒嚴時期叛亂暨匪諜案件調查報告」計畫案,有機會能夠對戒嚴時期的政 治案件有所了解。在這個計畫案中,補償基金會將這幾年來的補償者資料以個人 為單位彙整成冊,總計將近有八千多人,希望將補償成果公佈給大眾了解,同時 對於台灣史尤其是戰後政治史的研究者來說是寶貴的資料來源。筆者有機會能夠 先接觸到這些資料,希望能利用這些資料對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作歷史發展的脈 络分析,希望對台灣在民主化過程中所謂的「轉型正義」課題提供一些檢討。筆 者相信如果要了解台灣在戰後這段時期在政治體制上是如何從威權走向民主,甚 至是在脫離威權體制後的現今要如何鞏固民主的課題,這些都必須從了解台灣戰 後歷史去著手,因為轉型正義必須奠基於歷史記憶,唯有真正知道了過去發生了 什麼事,未來才不會重複犯下相同的錯誤。4因此本文希望透過對政治案件的研 究可以了解到國民黨政府如何以戒嚴體制來鞏固其體制,以及在戒嚴體制下,如 何以「叛亂」的名義限制、侵犯人民基本權利,同時對人民生命和自由造成了哪 些傷害,這些都是研究戰後台灣政治案件重要的課題。

4 關於世界各國從威權轉變成民主體制的「轉型正義」所產生的問題即轉型正義與歷史記憶的關 係可參閱吳乃德,〈轉型正義和歷史記憶:台灣民主化的未竟之業〉,收錄在《思想 2 歷史與現 實》(台北市,聯經,2006),頁 1-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二、研究成果回顧

由於本文嘗試分析台灣民主自治同盟政治案件,相關的研究成果主要分為

兩類:

(一)針對台灣民主自治同盟組織的活動情形所做的研究,台灣最早是陳芳明以 台灣共產黨的重要領導人謝雪紅的一生為主題寫成了《謝雪紅評傳》,內容是以 謝雪紅個人生平為探討重點,將謝雪紅一生分為日據、國民黨和中共三個時期,

作者認為謝雪紅的一生遭受了男性沙文主義、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壓迫,最後 還遭受中共政權的鬥爭清算,關鍵在於對台灣與中國革命運動差異的見解造成了 她的悲劇。5不過陳芳明對謝雪紅這樣的解讀也引起了不小的批評,認為其強調 台獨的立場造成對謝雪紅所領導左翼運動的錯誤見解,尤其是當時台灣民主自治 同盟的參與者對於陳芳明把謝雪紅當成是「台獨的鼻祖」這一點非常不能認同,

他們認為對於謝雪紅的正確評價應該是熱烈參與「祖國」革命的領導人物。6 林瓊華的〈女革命者謝雪紅的「真理之旅」〉一文是以謝雪紅為研究對象,

企圖了解 20 世紀的台灣知識份子如何在改變台灣社會的同時「尋求真理」,另外 也提到了謝雪紅的女性身份在殖民地革命運動中的特殊性。7由此可以看出對於 謝雪紅的認識仍然有待更多的研究者去努力,透過研究謝雪紅的過程對於台灣從 日治時期到戰後的左翼運動了解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除了上述以謝雪紅本人活動情形為焦點的研究論著外,受到戰後台灣二二八 研究的蓬勃發展影響,出現了許多以二二八期間謝雪紅活動情形為焦點的研究。

在《悲劇性的開端》一書中,作者在提及事變過程時,台中地區的武裝行動自然 也是重點之一,關於這段歷史,本書所引用的資料大多為事變時相關人士的回憶

5 陳芳明,《謝雪紅評傳》(台北:前衛 1991 初版)。

6 〈周青暢談謝雪紅〉,收入於《二二八事件第一主角-謝雪紅珍貴照片》(台北市:時英,2004)

頁 137。

7 林瓊華,〈女革命者謝雪紅的「真理之旅」〉,收入於胡健國主編,《20 世紀台灣歷史與人物-

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新店:國史館,2002),頁 1137-123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由以上關於謝雪紅和台盟等組織的研究成果來看,台灣針對謝雪紅的研究最 早有陳芳明以謝雪紅為主題的跨越戰前到戰後的研究著作,而陳芳明所要強調的 是謝雪紅在其所追求的社會主義革命是以台灣為主體,謝雪紅等人在中共建國後 也因此遭受到迫害,其他在台灣關於謝雪紅的研究論著主要是以二二八期間的活 動情形作為關注焦點。中國對於謝雪紅及台盟組織的研究則是大多附屬於戰後

「民主黨派」歷史的研究之下,強調謝雪紅在中國時期成立民主黨派組織,對於 中共政權的建立和運作所作出的貢獻,因此對於謝雪紅革命運動的歷史地位作出 不一樣的評價。會產生這樣的差異是因為謝雪紅從日治時期追求殖民地獨立到戰 後捲入國共兩黨的政治對立,在政權變動劇烈的時候她調整自身的政治立場和作 法,以保有繼續追求革命事業的權利,但這樣一來也因她在各時期的作為,使外 界對其一生所追求的革命事業產生了不同的評價。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前人的研究成果來看,謝雪紅的政治活動在二二八事 件後即轉移到中國,在台灣已無具體事例存在,但戒嚴時期卻發生了許多台盟案 件,這些案件與謝雪紅所成立的台盟之間是否有所關聯,或者只是國民黨政府為 了壓制反對勢力而羅織出來的「冤錯假案」,這些都有待研究者對台盟案件作出 分析才能夠解決的。

(二)國民黨政府來台以後實行高壓的威權統治,因此產生了相當數量的政治案 件。李筱峰教授將戒嚴時期的政治案件依照案件的類型分為八大類,15但細究戒 嚴時期的政治案件,其實有許多案件並無法歸類於單一類型中,因此筆者認為對 戰後台灣政治案件的研究必須就每個個案加以分析、歸納才能夠有更深入了解。

除此之外,筆者也希望透過對台盟案件的研究來驗證李教授文中所提到的特務人 員所製造的冤錯假案情形。由於戒嚴時期政治案件的研究論著數量頗豐,以下僅

15 此八大類分別為對中共或左翼言行的打擊、對台灣獨立運動及主張者的整肅、對原住民精英 的整肅、對民主運動的壓制、政治權力的鬥爭、文字獄、情治特務單位的內部鬥爭及特務人員未

15 此八大類分別為對中共或左翼言行的打擊、對台灣獨立運動及主張者的整肅、對原住民精英 的整肅、對民主運動的壓制、政治權力的鬥爭、文字獄、情治特務單位的內部鬥爭及特務人員未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