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非德班(Durban)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第 17 次 締約國會議(COP 17)、2012 年 12 月在卡達杜哈開的 COP 18 會議、2013

1991 年左右,即體認建築開發與使用對生態環境、資源與能源耗用等節 能與環境議題之重要,1997 年開始積極致力於綠建築、綠建材與永續環 境技術的研究發展,並在 1999 年底建立綠建築標章評估制度,為全球第 4 個實施具科學量化且是第一個適用於熱帶及亞熱帶的綠建築評估系 統。

圖 1-1 國際綠建築標章發展現況

資料來源:參考「節能低碳綠建築政策與推廣成效」簡報,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06.09

(林子平教授修正)

我國綠建築政策之發展,自 88 年起迄今已歷經 18 個年頭,循序從基 礎技術研究擴展至建立綠建築與綠建材標章制度,同時積極應用推廣;另 於 97 年及 99 年分別報奉 行政院核定「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及「智 慧綠建築推動方案」,開創國際間以政府政策導向全面推動綠建築的先例。

綠建築政策實施以來,已累積公有新建建築物實施綠建築設計豐富的示範 經驗,進而引導民間綠建築觀摩跟進,可見綠建築在台灣發展蓬勃可期。

但因綠建築之理念尚屬新穎之知識與觀念,國內各界對綠建築技術應 用方式普遍認識不足,在建造成本、技術應用及生活實踐方面產生誤解,

亟需透過不同策略深耕綠建築永續環保理念;另依監察院綠建築執行成效 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結論,及行政院核定之推動方案實施項目規定,均明確

綠建築低碳觀光整合宣導服務,突破全民探索體驗與實踐永續生活瓶頸。

綠建築教育宣導全面普及作業執行的目的,在於建立全民對綠建築、

節能減碳以及環境永續的完整正確認知,除針對不同階層與專業背景的對 象規劃適才適所的參與作法,使得社會各界深入瞭解並實踐綠建築低碳生 活外,亦可將教育宣導執行主體由主辦機關擴及到其他綠建築管理機關、

公私機構與企業、觀光旅遊產業、各級學校與教育機構等,創造低碳觀光 旅遊相關產業發展,並能使綠建築教育向下扎根茁壯。

除此,建立綠建築教育宣導人才庫,包括教育學者、綠建築個案技術 管理者、種子師資、導覽解說志工及生態低碳觀光專業解說員等,以綠建 築個案為載體,創造學習觀摩的合作伙伴關係,並以示範教材、學習課程 與深度旅遊活動為橋樑,交流傳遞樂活新環境理念的體驗。

圖 1-2 我國氣候變遷的週期變化-水資源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二、研究目的與範圍

第二章 我國綠建築發展與政策措施

第一節 全球氣候變遷與我國調適政策

依據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發表的氣候變遷第五次評估報告 (IPCC AR5)指 出,氣候系統觀測的變化顯示暖化是明確的,大氣和海洋變暖,冰雪的 數量減少,海平面上升,溫室氣體的濃度也增加;最近的 3 個 10 年比 1850 年以來每個 10 年都溫暖,在北半球,1983-2012 年可能是近 1400 年來最暖的 30 年。海洋部分,1971 年至 2010 年間地球氣候系統能量的 增加主要反應於海洋暖化,因為超過 90%的能量累積於海洋中,而上層 海水(0-700m)溫度的暖化,幾乎確定在 1971 年-2010 年期間發生,但也 可能發生於 1870 年代到 1971 年間。冰雪圈部分,過去 20 年格陵蘭與

體排放、能源耗用的相關性,正積極推動相關研究。在所有 RCP 情境

http://tccip.ncdr.nat.gov.tw/AR5/)[2]

依據台灣氣候變遷推估與資訊平台建置計畫(TCCIP)分析結果[3]

國,極端氣溫與降雨將加劇災害發生之頻率及規模;該項綱領先以分析

(http://www.ndc.gov.tw/cp.aspx?n=5E865E40CA33E974&upn=5A6FC15150F6BF01)[4]

台灣約有 70%的人口居住於都市。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都市熱島 效應(urban heat island effect)的情形日益顯著。一項調查[3]指出台灣前三 大城市(依序是台北、台中和高雄)的熱島強度(urban heat island intensity) 達 4.5℃、3.2℃、2.7℃。日趨嚴重的熱島效應加上全球暖化趨勢使得都 市微氣候(urban micro-climate)愈來愈惡化,這也讓建築師設計建築時面 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第二節 臺灣綠建築科技研發 續前期「永續綠建築與節能減碳科技中程綱要計畫(100-103 年)」,配 合行政院核定實施之「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擴

圖 2-1 臺灣綠建築科技研發沿革[5]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金檔獎參獎海報

圖 2-2 臺灣綠建築科技研發歷程與主軸方向[3]

圖 2-3 創新低碳綠建築環境科技計畫發展主軸[6]

(EEWH-BC)為基準,發展出包含「住宿類」(EEWH-RS)、「廠房類」

(EEWH-GF)、「舊建築改善類」(EEWH-RN)和「社區類」(EEWH-EC) 等五種評估系統;基本型適用於除住宿類、廠房類、舊建築和社區以外

圖 2-4 EEWH 家族評估體系適用範圍[7]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簡報,2017

綠建築在建築類之評估內容係以基本型為基礎,其他廠房類及住宿 類則依據其建築使用特色,酌予調整其評估內容,如廠房強調性能驗證、

住宿類則加強其自然通風等。至於基本型之評估內容,主要考慮臺灣亞 熱帶氣候特性及掌握本土建築特色,依生態(Ecology)、節能(Energy Saving)、減廢(Waste Reduction)及健康(Health)四大指標群,再細 分為 9 項指標,包括生物多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CO2

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境、水資源、污水垃圾等,以量化之標準作 為評估依據,構成完整的「綠建築評估系統」基礎。至於舊建築改善,

則是考慮臺灣目前舊建築比例約佔 97%,且多數舊建築於設計時並未將 綠建築納入規劃,這些建築多存在極大改善潛力,為鼓勵這些建築物進 行改善,特別以其改善前後之性能比較作為評估依據,依據 2015 版手 冊規定,合格級門檻介於 3.25 %至 13%,鑽石級則介於 12.5 %至 50%

之間,但針對大規模建築物及耗電強度強的建築物均有優惠,故各等級 標章評定須視個案狀況而定。而社區類則是將原先建築物擴大,期望由 點到面,形成更完整的區域,評估內容包括社區生態、機能、治安等以 符合社區使用機能為主要項目。

圖 2-5 臺灣綠建築標章評估系統發展沿革[5]

EEWH 的整體架構是依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範疇和生物多 樣性、綠化量、基地保水、日常節能、CO2 減量、廢棄物減量、室內環 境、水資源和污水垃圾改善等九大指標所建立。而各 EEWH 評估系統 之差異如表 2-5 所示。分別說明如下:1.EEWH-BC、EEWH-RS 和 EEWH-RN 以四大範疇和九大指標為架構,其中,EEWH-RS 在日常節 能指標中多一項「固定耗能設備」,而 EEWH-RN 則多一個減碳指標;

2.EEWH-BC 和 EEWH-RS 的門檻指標皆為節能和水資源指標,此為必 要檢討項目,而 EEWH-RN 則無門檻指標;3.EEWH-GF 仍以四大範疇 為主,但指標項增加高階主管承諾、空調系統測試調整平衡 TAB、綠色 交通、再生能源、員工休閒健康管理指標、創新指標和環境彌補措施;

在生態範疇內取消「生物多樣性指標」,在日常節能指標中多一項「能

源成本評估」;室內環境指標中增加「空氣品質」之項目;門檻指標則 有高階主管承諾、空調系統測試調整平衡 TAB 和日常節能指標。

表 2-1 EEWH 家族的內容差異

資料來源:綠建築評估手冊 2015 年版[7]

臺灣於 1999 年完成「綠建築評估系統」,並自同年 9 月開始推動實 施,制度推動初期,因屬自願性質,成效有限,為擴大綠建築政策,行 政院於 2001 年核定實施「綠建築推動方案」,規定公有建築物總工程造 價在 5,000 萬以上者,需強制申請綠建築認證,由政府帶頭推動綠建築,

自然形成綠建築產業之市場機制及環境。綠建築評估制度訂定之初並未 分級,惟為鼓勵設計者追求較佳之綠建築設計,2007 年訂定分級制度,

綠建築評估依其得分高低,分為合格、銅、銀、黃金及鑽石五個等級,

如此可有效區分判別綠建築的高下優劣,以利提升更優良的綠建築技術 工法研發,自 2007 年實施以來,許多申請案例為達到較佳的分級等第,

爭相辦理綠建築設計改善,以提升企業的形象與榮耀,充分達到「政府」、

「民間」及「環境永續」三贏之局面。另為鼓勵其他亦能符合綠建築精 神之建築技術與創意,臺灣現行之綠建築評估系統,對於與綠建築生態、

節能、減廢、健康四大範疇有密切關係而不能量化、不能計算的巧思,

或一些合乎環境美學、健康舒適、環境調和、自然生態的建築設計,已 訂有加分升級的相關規定,藉以廣納並表彰其特殊的綠建築設計創意。

此外,為進一步提升臺灣綠建築技術,參酌美、日、英等國家之綠建築 評估制度,將原有一體適用的綠建築評估通用版本,於 2012 年完成綠

建築評估手冊-基本型(EEWH-BC)、住宿類(EEWH-RS)及廠房類

(EEWH-GF)等 3 類不同建築類型分類之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修訂,

同時針對臺灣目前比例佔比較多之既有建築及社區,分別訂有綠建築評 估手冊-社區類(EEWH-EC)及舊建築改善類(EEWH-RN)(如圖 4)

之專用綠建築評估手冊,其中舊建築改善及社區類於 2012 年 7 月 1 日

主要是希望藉由候選證書的評定,提供事先評估並調整不適當設計的機

圖 2-6 綠建築標章核發數與民間綠建築數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內政部建築研究所,2017.11

圖 2-7 綠建築標章案與全國建築總樓地板面積占比分析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營建統計年報(2013)、綠建築標章統計(2014))

第四節 臺灣綠建築案例[8] [9]

0.00% 0.18% 0.17% 0.19%0.62% 0.96%

1.85%2.64%3.17%

6.44%

圖 2-8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本研究拍攝)

圖 2-9 臺北市立圖書館北投分館東南向立面(本研究拍攝)

二、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南科廠

產品和控制系統,設置太陽能板、LED 照明、水資源處理系統以及再 生能源供電等節能裝置,台達可透過桃三研發中心的運作,獲得建築 物自動化控制以及節能系統相關的實際數據以及使用經驗,隨時進行 系統調整和功能驗證,預估未來一年可省下電費超過 5 百萬台幣、減

產品和控制系統,設置太陽能板、LED 照明、水資源處理系統以及再 生能源供電等節能裝置,台達可透過桃三研發中心的運作,獲得建築 物自動化控制以及節能系統相關的實際數據以及使用經驗,隨時進行 系統調整和功能驗證,預估未來一年可省下電費超過 5 百萬台幣、減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