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緒論第一節陳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列舉研究目的及問題、第三節 陳述本論文之研究步驟與章節配置。

1.1 研究背景及動機

近幾年來,由於網路的快速興起,世界已逐漸變為一個「地球村」,無論是 台灣或世界均有諸多研究將學習活動與網路結合。由於網路的即時性、便利性、

以及無遠弗屆等特性,讓學生學習知識的範圍不再侷限於教科書,而是藉由網 路學習更大、更廣的世界文化,並能輕易地和不同國家的人進行交流;透過網 路,學生和世界各地的接觸機會增多,且隨著資訊的進步,教育部也開始大力 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計畫-e 世代人才培育」計畫,希望加強國內各級 學生的數位學習及語文能力。該計畫指出,目前在台灣,各級學校已大致完成 網路學習的基礎建設,鼓勵教師將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中,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 標中也納入國小與國中學生資訊素養與網路應用知能的培育推動實施。

鑑於電腦及網路科技的發達,使用網路輔助語言教學已是目前的趨勢,網 絡輔助語言教學(networked language learning)即為「科技」和「語言學習」

兩大領域融合而成的新產物。以網路機制來區分,常見之英語網路教學應用有:

電 子 郵 件 、 線 上 聊 天 室 、 電 子 討 論 區 ( 佈 告 欄 )、MOO ( Multi-dungeon Object-Oriented,遊戲式文字虛擬實境)、以及全球資訊網(WWW)、視訊會議 等(Liu, 2000; Kern & Warschauer, 2000)。

然而,現今的語言學習不再只研究「學習者利用網路學習」的部分,而更 進一步擴展到學習者透過區域網路或全球網路,利用電腦與「目標語言的使用 者」進行溝通,開展學習活動。Hilts 和 Gldman(2005)指出,學習過程中,

人和人透過網路形成一個「相互關聯的網路架構(network)」,而雙方也於網路 上進行合作活動。這種「人與人」之間利用網路進行學習(networked learning)

的方式,可以讓學習者實際了解現今最新的目標語言及文化情境資訊,而不再 只是如同以往透過已設計好的電腦程式進行學習。在本研究中,主要探討「學 習雙方利用網路為工具進行互動」的概念,與一般探討「學習者利用網路進行 學習」單方面之概念不同,因此本研究將學習者應用網路學習達成溝通目的之 概念稱之為「網絡學習(networked learning)」。

此外,台灣教育部日前公佈的「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課程暫行綱要(九五 暫綱)」中也指出,為了因應網路社會的快速發展,並提高學生的素質與競爭力,

因此鼓勵教師善加利用各類視聽與電腦輔助教學軟體,以創造豐富的語言學習 環境;此外,教師之教學及評量活動可多與網路結合,也可利用網路進行評量 活動(教育部,2005)。由上可知,使用電腦科技輔助語言學習已成政府重點政 策之一,也由此可突顯此議題的重要性。

由於學生透過網際網路與世界各地的人群進行交流互動,因而有大量機會 了解並學習不同文化,大多數的學生確實從跨文化的學習經驗中獲益良多,但 部份學生仍因某些心理或其他因素,導致其第二文化的習得顯得困難許多

(Brown, 1993: 173),近幾年來,為了能讓學生有效學習不同文化,拓展視野,

如何培養學生的「跨文化知能」實為一重要的議題。依目前台灣課程的現況來 說,英文科可說是最容易融入跨文化相關知識的科目,例如,目前教育部已在 九年一貫課程能力指標中涵括「文化與習俗」一項,也於高中英文科分項目標 中訂定「文化涵養與世界觀」子目標,即可為證。然而,在台灣的英語教科書 嘗試將英語文化融入教材中(例如介紹西方節日、景點、食物等)的同時,卻 也僅止於紙上談兵,學生之英語文化的學習卻往往不夠具體深入(陳錦芬,

識,但仍無法深入了解國外當地對於某節日的慶祝活動,或某景點對於當地居

欲有效地協助學生習得跨文化知能,則有賴詳盡的課程規劃及設計。Richey 和 Nelson(2004)指出,由於教育科技牽涉學科理論領域(theory)與課程實 際發展設計(practice)的互相結合,因此發展型研究(developmental research)

與教育科技的關聯尤其明顯。發展型研究的主要目標在於經由系統化的教學設

課程設計準則(Guidelines)

資料來源:Richey 和 Nelson(2004)

綜合以上,本研究欲綜合國內外文獻,融合台灣目前「英語科教學現況」、

「跨文化知能」、與「網絡語言學習」三大要素,針對台灣的學習情境,以台灣 高中生為對象,配合美國高中班級作為學生的學習夥伴,進行第一種類型的發 展型研究,設計合適的跨文化知能培育課程,並研發出具體的教學活動與指引;

再者,本研究將進行形成性評鑑,確認此課程的教學成效;最後,本研究將綜 合評鑑結果,提出改進該課程之建議。

1.2 研究目的

鑑於目前台灣中學生缺少跨文化的相關學習教材,本研究旨在經由系統化 教學流程,設計、發展一適合台灣高中生的課程,並透過形成性評估方式,瞭 解此跨文化課程的可行性,期望透過此研究的成果,能夠提供未來相關研究之 參考依據。

研究目的如下所列:

(1) 綜合文獻內容,定義跨文化知能的構面。

(2) 根據文獻內容,設計出一適合高中生的跨文化課程,並設計課程活 動與教學素材。

(3) 實際實施本研究所設計的課程,以質化和量化的方式,進行形成性 評量,評估其可行性。

(4) 綜合研究成果,提出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1.3 研究架構與章節配置

為達成研究目的,本研究首先於第一章的緒論,擬定研究範圍;在第二章 中,蒐集相關文獻,以了解台灣目前英語教學現況、跨文化知能的定義與內涵、

網絡語言教學(networked language teaching)之定義與應用模式,並發展出課

程設計準則;第三章則介紹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第四章為依照系統化教學設 計流程—分析、擬定教學策略、評鑑及修正三大步驟—依序呈現各階段之成果,

並針對課程進行形成性評估與評鑑學生跨文化知能之學習成效;第五章為結 論,研究者檢視課程發展過程,對於研究結果進行分析與討論,並提出未來研 究的建議與方向。本研究流程如圖1-3-1 所示。

陳述研究動機、確定研究問題

蒐集、綜合文獻資料

擬定研究方法、工具

圖1-3-1 研究步驟與章節配置圖 分析研究成果

結論與討論

第一章 緒論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