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1) X 光繞射之優選平面分析

由圖 4-49 至圖 4-51,AR(as-received)材料之相對強度與繞射角度關係圖 觀察得知,幾個較強尖峰強度優選平面已不同於圖 4-48 之純 Mg 粉末,若根據 相對強度的大小,AR-AZ31 屬於擠型材,具有較強的(0002)優選平面;同樣是 擠型材之 AR-AZ61,較強的優選平面也是以(0002)為主;與前者不同製程之鑄 造材 AZ91,則是具有兩個特別強的優選平面,分別為(1010)與(1011)。

除了以上的分析之外,我們也進行了這三種材料銲接後的 XRD 分析,分析 的部位則著力在熔融區的中心(使用圖 3-6 之試片),三者的銲接參數皆為 500 W 與 15 mm/s。如圖 4-53 至圖 4-55 所顯示,AZ31 與 AZ61 之熔融區中心的優選平 面已不同於原母材,顯然材料之織構特徵已有所改變。AZ31 熔融區中心以(1120) 最強,另外還有幾個較弱的成分;AZ61 也是以(1120)為主,次要強度平面(1011) 的強度約佔(1120)的三分之二。而 AZ91 的部分相較於 AZ31 與 AZ61,則是以

) 1 1 10

( 最強,與純 Mg 粉末之 X 光繞射分析結果相似。

(2) X 光繞射之極圖分析

由於三種鎂合金 AZ31、AZ61 與 AZ91 主要是以純 Mg 為主要的相,所以 在織構的分析上,是以 HCP 結構的觀點著眼,並以圖 3-6 所示之試片,針對垂 直於 ED 或 RD 的平面做 X 光極圖分析。圖 4-56 所示為 AZ31、AZ61 與 AZ91 之熔融區,於(1101)與(2110)兩個極平面(pole plane)的極圖,三種材料的銲 接參數均採用 500 W 與 15 mm/s,結果同時顯示三種鎂合金之織構強度,相較於

) 01 1 1

( ,皆是以(2110)極圖之分佈較強。

從 AZ31 熔融區之(1101)與(2110)極圖得知,兩個極圖之凝固織構皆呈現 平行 ED(extrusion direction),其中在(1101)極圖,兩個最大強度集中處與 ED 的角度差為 6o;而在(2110)極圖,兩個最大強度集中處與 ED 的角度差分別為 4o與 10o

AZ61 熔融區在(1101)之極圖可見,最大強度方向已偏離 ED,兩方向的角 度差為 34o;在(2110)極圖則是最大強度與 ED 平行,此外,並有次要強度集中 處往 ND 之方向上,而與 ED 夾角為 56o

AZ91 熔融區不管在(1101)與(2110)極圖與 AZ31 相當類似,兩個極圖之 凝固織構皆是呈現向 RD 集中的現象,而且最大強度與 RD 之角度偏差量不會超 過 10o

(3) X 光繞射之取向分佈函數解析

一般對於織構的探討,以對稱性良好的立方(cubic)結構材料而言,如體 心立方(BCC)或面心立方(FCC),極圖的結果即可藉由三維的空間轉換,或 者是參照標準極圖,將所量測之材料具有的主要織構組成,做一粗略的定性比 較。然而,對於低對稱性的六方體結構(HCP),由於晶軸長度與 c/a 比值隨著 合金的變異而改變,因此並無一般的標準極圖可供參照;而且織構的組成常出現 高米勒指數( Miller index)之組合,難以訂定出個別的主要組成與強度值,因此,

著眼於一種較為精確的定量比較與分析,對 於織構的探討必須以下述取向分佈函 數(ODF, 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function)來進行。由 ODF 資料中,則可以藉由 解析法,來確定其所對應的{hikl}<uvtw>織構類型:





Φ Φ Φ

=





cos sin cos

sin sin

/ 0 0

0 2 / 1 2 / 3

0 1

0

0 2 / 1 2 / 3

/ / / /

2 2

φ φ

a n c

l n i

n k

n h

(5-4)





Φ

Φ

Φ

=



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 0 0

0 3 / 1 3 / 1

0 3 / 2 0

0 3 / 1 3 / 1

' /

' /

' /

' /

1

2 1 2

1

2 1 2

1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φ

c n a

w n t

n v

n u

(5-5)

其中 n 與 'n 為整數[45]。

圖 4-57、圖 4-58 與圖 4-59 所示為三種 Mg 合金經電子束熔銲之熔融區的 ODF ,由其分佈看來,AZ31 主要是以平行於(1325)之法線方向為軸的 fiber texture 最為顯著,即[1323]((1325)之法線方向)∥ ED,其最大強度值為

) 5 2 3 1

( [1101]組成(φ1=54,69o、Φ=49o、φ2=10o)。除此之外,其他次要強度 之織構組成有:(1325)[2111]組成(φ1=27 o、Φ=45o、φ2=15o)、(1325)[1323] 組成 ( φ1=90o、 Φ = 4 5o、 φ2= 1 5o) 、(0111)[2110]組成(φ1=0,69o、Φ

=59o、φ2=35o)、(1341)[4310]組成(φ1=0o、Φ=81o、φ2=45o)與(1235)[1211] 組成(φ1=56o、Φ=44o、φ2=45o)等。

AZ61 之主要 fiber texture 和其他次要織構組成,與 AZ31 相當相似,但在強 度上卻比 AZ31 提升很多,其最顯著之 fiber texture,同樣是以[1323]((1325)之 法線方向)為軸向,其最大強度值為(1325)[1212]組成(φ1=79o、Φ=46o、φ

2=10o)。由於整體織構強度的提升,相對地,典型之[0001]∥ED 的 basal fiber

texture 便不容忽視,其最大強度位於φ1=90o、Φ=10o、φ2=30∼60o之間。此外,

還有一些其他相關的織構成份:(2421)[1011]組成(φ1=39o、Φ=80o、φ2=5o)、

) 5 2 3 1

( [1010]組成(φ1=0o、Φ=46o、φ2=10∼15o)、(0113)[4130]組成(φ1=0o、 Φ=31o、φ2=15o)、(0111)[1101]組成(φ1=56o、Φ=65o、φ2=15o)、(0113)[0111] 組成(φ1=0o、Φ=31o、φ2=20o)、(0001)[0110]組成(φ1=90o、Φ=11o、φ2=40o)、

) 1 4 13

( [4310]組成(φ1=90o、Φ=81o、φ2=45o)。

AZ91 之主要 fiber texture 仍為[1323]∥ED,其最大強度值為(1325)[1101] 組成(φ1=68o、Φ=46o、φ2=10o)。其餘次要強度之織構組成有:(1325)[0111] 組 成 ( φ 1=0 , 90o 、 Φ =46o 、 φ 2=10o )、 (0111) [2110] 組 成

( φ1= 0o、 Φ = 6 0o、 φ2= 3 5o) 、(0111)[1213]組成(φ1=71o、Φ=60o、φ

2=35o)、(0112)[1100]組成(φ1=0o、Φ=45o、φ2=45o)、(0112)[1211]組成(φ

1=54o、Φ=45o、φ2=45o)、(1341)[1101]組成( φ1=52o、Φ =81o、φ2=45o)、 )

2 2 11

( [1100]組成(φ1=0o、Φ=60o、φ2=55o)與(1122)[1212]組成(φ1=54o、 Φ=60o、φ2=55o)等。

(4) EBSD 微織構分析

EBSD 微織構分析相較於 X 光繞射分析,其著重於熔融區之局部區域的織 構解析,而不是針對整體大規模的熔融區,由此,分析時之部位取樣,是採取圖 3-1 試片,垂直於 WD 之平面為欲分析面,在熔融區的上、中及下局部區域個別 求取其極圖與反極圖,並與 X 光繞射分析相同,試片的銲接條件皆為 500 W 與 15 mm/s。圖 4-60 與圖 4-61 分別為 AZ31 與 AZ61 經 EBSD 分析後,其熔融區之 上、中及下部位於(0001)、(2110)與(1101)的極圖,由這三個極圖中發現,(0001) 具有最大的極圖密度,大致上,AZ31 與 AZ61 之凝固織構的表現很相似,只是 兩者的極圖密度稍有不同。在(0001)極圖,AZ31 與 AZ61 的最大強度集中處,

其與 ND 和 ED 的夾角分別是 35o和 55o,並且與 WD 垂直,AZ31 的最大強度是

以熔融區下區域為最,上區域次之,中區域最小;AZ61 三個區域的表現則頗為 一致。如(2110)極圖所示,兩種合金在平行於 WD(銲接方向)處,有最大強 度的產生,另外,於與 ED 夾 35o角的方向上,且與 WD 夾 54o處,為次要強度 集中處。

圖 4-62 與圖 4-63 所示分別是 AZ31 與 AZ61 於 WD、ND 與 ED 三個方向上 的反極圖,藉由反極圖的輔助,可以看出,在熔融區的上、中及下局部區域,

AZ31 之試片的 WD 方向皆集中於[2110],只是集中程度稍有不同,ND 與 ED 方向上的分佈就較不容易看出其優選方向; AZ61 之試片的 WD 方向則除了集 中於[2110]之外,另集中於[1010],不過由反極圖所顯示,難以決定其個別強 度,只能定性描述,在 ND 方向上,則是於[0001]與[1012]之間呈現帶狀分佈。

(5) 晶體成長方向

有關 HCP 的晶體結構如圖 4-64(a)所示,根據 X 光繞射織構分析,與 EBSD 微織構分析所得到之晶向關係,約略可推斷出三種合金經快速凝固後,其可能的 晶體成長方向。在 X 光繞射的部分,AZ31、AZ61 與 AZ91 再結晶後的晶軸 a 與 c 具有以下的關係:a∥ED,相對地,對等的 a 軸則與 WD 夾 30o角,另外,c∥

ND;而在 EBSD 的部分,AZ31 與 AZ61 則是呈現 a∥WD,c 則落在垂直於 WD 的平面上,而與 ND 夾 35o角,與 WD 夾 90o角,其相關示意圖如圖 4-64(b)

與(c)所示。

由以上 X 光繞射與 EBSD 之結果得知,這兩實驗的所量測的晶向關係並非 十分地吻合,一方面係由於這兩實驗裝置分析的對象不同,X 光繞射是針對整個 大區域進行量測,所得到的資料較具整體性,而 EBSD 則較適合於局部區域分 析;另一方面,於 X 光繞射時,分析的部位皆是熔融區的中心區域,但 EBSD 分析時,由於晶粒尺寸的限制(熔融區的晶粒大小約 3∼10 µm),增加分析區域

的晶粒數目,在統計上才深具意義,於是所分析的區域大小,會約略從熔融區的 中心區域向外延伸,此一非中心區域的加入,亦可能造成兩實驗結果的偏差。

伍. 討論

以下所提,乃針對銲接參數,合金元素與表面張力等,來討論影響銲道外 觀之表現。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