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繪本與教學運用

在文檔中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 (頁 37-83)

觀察近年來由教育部主導、在各地積極推動的閱讀活動或好書推廣活 動的實施情況,我們會發現將繪本的閱讀融入各學習領域教學成為常見的 作法,而大家也相信好的繪本確實具有頗佳的教育功能。不過,如果兒童 從書架上取得繪本,卻未有經過教師的教學或是同儕的互動,則其理解必 定有限,但是,若是透過師生共讀或設計趣味化的教學活動的方式來閱 讀,則必能彰顯繪本的價值。

夷考國內外兒童文學作品業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教學庫藏,其中亦潛 藏了不少具有教學價值的繪本,然而可能是學習領域不同的關係,國小教 師乃至兒童文學方面的專家,皆尚少就繪本運用於教學的問題,有所論 列,此一現象,至為可惜。因此,本節嘗試將針對繪本和教學運用作一概 觀式的探討,首先討論繪本的意義,其次了解繪本在教學上運用的方式,

最後整理分析與兒童文學有關的論文,作為本研究的參考基石。

壹、繪本的意義

要談繪本的意義之前,先要追溯繪本的起源。在教育史上,康米紐斯 (John Amos Comenius,1592-1670)可以說是最早將教科書中插入圖片,

成為繪本雛型的知名學者之一,他這麼做的用意是希望讓學生從實體的形 象得到具體的印象(何三本,1995;徐宗林、周愚文,1997)。二十世紀開 始,許多的兒童心理學家及教育家開始注意到圖畫在孩子心中的份量,大 量的圖畫開始走進兒童的讀書世界,於是產生了繪本這一類的文學作品 (何三本,1995)。

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館藏兒童圖書分為繪本、小說、非小說三大類,

可見繪本所佔的地位之重要;而繪本在台灣成為逐漸通行的詞彙大約是在 一九八○年代中後期以後(何三本,1995)。台灣的兒童文學園地早期在林 良、林煥彰…等前輩作家的辛苦耕耘之下,可謂斐然有成,但繪本的受重 視,為時尚短。在八○年代以前,台灣還沒有「幼兒繪本」的概念,直到 漢聲出版社推出「漢聲圖畫書精選」,乃至於信誼、台英、皇冠,華一…

等出版社的陸續投入,到了九○年代,繪本才開始大放異彩(沙永玲,

1994)。

大多數人想到童書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繪本(picture books) 。一 般而言,繪本是指以較少的文字來講故事,但每頁都有彩色大圖的薄冊 書。繪本故事書不僅是兒童文學最常見的形式,也是特別為孩子保留的說 故事形式。繪本在兒童文學中為何如此突出,比較會大家接受的解釋是:

孩子喜歡圖畫而且需要圖畫。事實上,大部分人都會自動盯著我們所看到 的任何圖畫瞧。圖畫吸引我們注意,並激發我們的興趣,這點也足以說明 圖畫為什麼出現在平面廣告和許多童書中,孩子需要書中有圖,大概是因 為他們覺得圖畫比文字較容易理解,而且也需要圖畫的訊息來指引他們口 頭上的回應。

在本研究進行之前,有必要對於繪本的意義作較深入的分析,俾便助 於後續研究的進行。繪本,在中文也常被稱為「圖畫書」,顧名思義就是

「畫出來的書」,是英文pictures book 的翻譯;而日本早即名之為「絵本」。

追溯繪本這一詞的來源可推至美國公共圖書館兒童館藏的分類用詞(鄭雪 玫,1993),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甚至在書中不出現任何文字的讀物,

即是繪本(鄭麗文,1999)。李連珠(1991)認為繪本是指有圖畫、包含

簡單主題、簡短情節內容的故事書。在繪本中圖畫和文字的關係是-圖畫 是獨立的,甚至於超越文字,成為書本的主體(如無字圖畫書),或是與 文字居平等的地位。洪慧芬(1996)認為繪本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 故事書,其中圖畫扮演了統整故事脈絡發展的角色,使得故事更為持續、

完整與豐富。鄭瑞菁(1999)指出,並非所有有插圖的童書都可以稱為繪 本,她引述 Nodelman(2000)的說法,主張:繪本是透過一系列的圖話與 少許相關文字或完全沒有文字的結合,以傳遞知識或說故事為主旨。她接 著又引述 Sutherland 與 Betsyhearne (1984)的說法,指出:在的說法 中插圖與文字同等重要,甚至比文字更重要。因為對孩子說故事的反應不 僅僅是在聽覺上,也是視覺上的。有些具有相當影響力的的說法是完全沒 有文字的。蘇振明(2002)認為的說法中適宜兒童觀賞與閱讀,排除了成 人版、青少年版中有礙兒童身心成長的部分,屬於「狹義的的說法」,這 類的的說法就是兒童的說法。從上述可知,學者們對的說法的定義雖各有 其看法,但可以看出他們共通之處在於的說法是圖文兼具且圖畫的部分是 用以彌補文字之不足處。

近幾年來臺灣拜經濟發展之賜,兒童讀物日趨蓬勃,出版發行量大 增,光以兒童書籍的出版量來計,一年即有近一、二千冊之多,其中包含 的種類眾多,文學性的讀物即有詩歌、散文、生活故事、童話、小說、傳 記、圖畫故事;非文學性的讀物,有社會科會、自然科學、美術欣賞類等。

涉及的主題包羅萬象,從自我成長(自我概念、生理現象、生活習慣、道 德規範、衛生保健、美感經驗)、人際關係(祖孫、親子、手足、家族、

同伴)、大環境的認識(動物、植物、生態保護、周圍環境、各行各業、

社會文化、習俗節令、神話傳話),可說是題材廣泛,應有盡有。其中,

不乏可用的繪本,由於兒童繪本的作者大抵站在兒童的立場,用「兒童的

心理」及「兒童的語言」來創作,內容上也顧及兒童的興趣需要,因此,

兒童繪本只要題材選擇得宜,能激發兒童學習的興趣,更能發揮教學的成 效。然而書海浩瀚,國內兒童圖書資訊缺乏,教師欲選擇可供作為社會科 或鄉土教材的兒童讀物,恐怕要花不少心思尋找。美國社會科審議會每年 都會提供一些與社會科教學相關的兒童書目,刊登在社會教育月刊

(Social Education)四月號此外,還有若干全國或地區性的機構也提供此 類的童書書目,以供教相關科目的教師參考。

兒童繪本生活經驗,讓書本走入孩子的生活中,就是閱讀的開始。在 國內外兒童文學作家和繪本插畫家合作下,童書創作從孩子的生活中就地 取材,方能得到共鳴。童書內容包羅萬象,如兩性教育、自我探索、家庭 生活、生命教育、人道關懷、友情、想像、大自然、品格教育等,目前九 年一貫課程強調的教育理念中,六大議題、十大指定單元均可以找到適合 的繪本介紹給兒童閱讀。一本質量俱佳的繪本甚至是很好的補充教材,它 不但能傳達豐富而正向的訊息,並能陶冶他們高尚的人格(周紫芸,

2002)。

那麼,一般而言,繪本可以分為那些類別呢?由於繪本的主題涵蓋範 圍廣,要將一本本的繪本作歸類,並不是件容易的事。茲依鄭明進(2002)

之分類的方式,略加說明:其一,日本出版社的分類法。日本著名的繪本 創作、翻譯兼評論家-森九保化太郎,在「繪本的世界」一書中,使用了 三十個主題來介紹歐美、日本著名的繪本。如:色與形的演出;色與形奏 出韻律;感覺的影像世界;在繪本裡可畫、可作;奇妙的畫、奇妙的繪本、

First Book;描繪幼小心理的繪本;吃和玩;晚安小朋友們;快快長大;

兄弟真好;俏皮的孩子,麻煩的孩子;比比看,換換聲音;愛的故事;愛

自然;交通工具;和動物做朋友;描繪動物;動物的故事;漫畫式的繪本;

幻想世界;請到夢幻的王國;推展夢幻的世界;世界的鄉村和街道當舞台;

耶誕節;協調自然;世界的民間故事;世界名著繪本。林敏宜(2001)將 繪本依材質、內容、特殊形式分類。黃迺毓(1994)將繪本依其文字內容 及適合之讀者層面將其分類,有:幼兒篇、生活篇、人際篇、動物篇、自 然篇、想像篇、品格篇以及特殊話題篇等。

近年來由於台灣繪本以本土為主題的繪本逐年增加,尤其,中華民國 四健會協會接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的委託,在九年內編輯並發行了「田園 之春」叢書,使得本土科學類繪本增添不少的科學類的好書,讓台灣的小 朋友能更親近台灣的生活。該套叢書並以台灣兒童的生活圈為主要的範 圍,分為文學、科學、藝術三大類來介紹台灣的繪本代表作(鄭明進,

2002)。因此,研究者認為兒童繪本的分類方式實應該增加「台灣兒童繪 本」這一類來代表本土創作家的作品。這樣不但能讓讀者更了解台灣本土 作家的創作,還可以讓兒童繪本的觸角延伸更廣泛,深入每一個兒童的生 活。

綜合以上的分類方式,可以看出早期的分類方式屬於較簡化的分類。

近年來兒童繪本蓬勃發展,分類的方式也因此調整,針對兒童繪本的特 質、讀者的需求、以及創作的形式、材質、內容、編排方式、寫作內容而 有不同的分類,透過這些不同的分類方式讓我們閱讀者和使用者在面對書 海中能夠有所參考的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類型。

貳、繪本與教學

自從二○○○年,前教育部長曾志朗推動「兒童閱讀年」之後,各級 教育單位遂在國民小學積極推動兒童讀書會,用意美善,但在多重讀書量 的壓力下,所進行的活動常讓兒童疲於奔命,使得閱讀成為兒童課業外的 另一種負擔,模糊了鼓勵閱讀的焦點。因此,基於有快樂的老師才有快樂 的兒童前提下,我將本研究當中的兒童繪本教學定位於:不採讀書會形式 呈現,而是以情意教育為主,融入社會課中,期能引領孩子進行概念學習、

品德提升,進而使繪本能感動孩子的輔助教材,全面提昇社會學習領域的 教學效果。本小節試從繪本在教學上的重要、相關論點、繪本的選用等三

品德提升,進而使繪本能感動孩子的輔助教材,全面提昇社會學習領域的 教學效果。本小節試從繪本在教學上的重要、相關論點、繪本的選用等三

在文檔中 第一節 社會學習領域教學 (頁 37-8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