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的規劃與執行基礎

本節承續前述美術館教育與家庭觀眾特質的理論基礎,進一步探討從 理論到規劃的運作方式,將前述的理論基礎整合於本節的規劃與執行面之 中,以為本研究在探究與分析親子教育活動內涵的依據。主要分成四部份 進行討論,首先探討規劃親子教育活動的理念與原則,接著從規劃基礎中 歸納出活動規劃所需考量的四個面向,依序是活動類型、空間與活動策略 基礎,以建構本研究分析探究的依據。

一、規劃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的理念及原則

活動的理念是行動的標準,理念若無法通過活動達成,就需要修改活 動,但是理念也無法完整的具體成活動,因為理念具有流動的特質,因而 理念與活動是相輔相成的,理念欠缺活動則無法運作,活動缺乏理念的引 領則流於散亂。因此,親子教育活動從發想、規劃到成形的歷程需要先設 立親子教育活動的理念與目標,並依據規劃的流程逐步發展出適當的親子 教育活動。以下就親子教育活動目標的形成與親子教育活動規劃流程二部 分逐步了解規劃親子教育活動的歷程所需考量的原則。

(一)親子教育活動目標的形成

美術館本具有跨學科的特性,因此美術館可說是博物館與美術交集的 部份,美術館教育又是美術館、美術與教育共同交疊之處,因此美術館教 育會受到這三領域趨勢的影響,產生美術館教育思潮的轉變。Melinda Mayer

(2005)的分析指出當代美術館經歷兩個主要的轉變,首先是從 1970 到 80 年代,此時期的美術館教育旨在運用溝通理論與教育心理學理論,以增進 有效的教學技巧,並運用多元智慧理論與問題探究策略以增進更高層次的 思考,教育活動的目的不僅要傳遞展品的知識也要促使更有意義的參觀經 驗,教育的內容涉及藝術家與作品、文化脈絡、有用的術語、培育觀賞技 巧、增進詮釋、並使作品與觀眾做連結。

直至 1980 年代晚期以後,受到許多新興理論的影響,而產生第二次轉 變,新興理論對美術館教育的影響,如建構主義、社會文化理論等。建構 主義將對話視為在社會與文化過程中活動的反映,是觀察個體與分類個體 認知特徵的依據;強調個體在學習的過程必須主動參與,且學習內容同時 受到自身意義感知機制與外來原則標準如美術史的影響,建構主義影響美 術館教育認為應該提供觀眾多元的互動學習機會,以及經歷思考、實驗與 獲致結論的參觀經驗。Pierroux(2003)分析社會文化理論與當代藝術觀的 共通點如下:

1. 都認為語言與詮釋是開放的概念,透過在社會脈絡中的運用而發展;

2. 藝術品與所屬的意義被視為具有文化與歷史的獨特性,因此會不斷的 改變;

3. 論述在製造意義的過程中具有本質性的地位,社會文化理論,認為想 法與論述(discourse)的關係不是穩定的,論述是一種話語,是指順著 特定的推論線索或是敘述主軸來加以延伸和發揮的話語,同樣一個事 物可以開展出不同的論述。

當代藝術觀對於詮釋藝術品的態度更為開放,沒有一定的意義解讀,

可以從更多樣的觀點來解釋作品與作品的意義,Anna Kindler(1997)也認 為美術館中的學習其實是個人與藝術品的藝術相遇經驗,美術館這種與作 品直接接觸的經驗是無可取代的。因而在美術館中個人對作品的詮釋是開 放的,經由詮釋過程製造意義也建構屬於自己的意義,在這意義製造的過 程中,便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論述,因此關於美術館要教什麼的問題,基本 上要教的就是要使觀眾有自己的論述,也能表達自己的觀點。

李靜芳(2005:60)引用 Giroux 對「教學法」(Pedagogy)的觀點,「將 教育視為某種特殊形式的知識與權力的秩序、再現與合理化,而在美術館 中教育也是一種手段,專業人員透過自己的『權力』,根據專業學養或美術 館本身的意識形態與政治立場去組織與再現美術館與她的所有物,以便對 某種特定知識合理化」。Janet Kamien(2001)將教育人員的角色等同內容詮 釋者角色,內容詮釋者包括了策展者、詮釋規劃者、教育人員等,此角色 的功能在於以觀眾最能了解的觀點設計內容,內容詮釋者可以從這些方面

思考:什麼是觀眾自己會有的經驗?對目標觀眾而言,如何組織、選擇展 示材料、點子與經驗,使內容易於親近?整體的觀眾經驗為何?因而在規 劃過程中,相關人員如何將概念放入教育活動中,如何考量觀眾的詮釋方 式,是分析親子教育活動的目標時應該要思索的。

(二)親子教育活動規劃流程

完整的教育活動規劃包含了整體的規劃步驟與活動本身的要素兩方 面。就規劃步驟而言,Hopper-Greenhill(1994)認為學校到美術館參觀應包 含行前、美術館活動與後續活動三個階段,許多美術館的親子教育活動亦 參酌此論點,規劃了參觀前、中、後的計畫。Gary Edson 與 David Dean(1996)

將美術館教育活動的規劃要素分為美術館組成要素、教育目標與訊息傳遞 方法三部份,其步驟包括:(1)目的:預期教育方案能達到的結果;(2)

目標:將目的轉化成明確的目標;(3)活動:擬定計畫,包含事前必要的 訓練與準備;(4)計畫:活動策略與組織程序;(5)預算:決定執行計畫 所需的經費;(6)時間:提供最適當的活動時間與地點;(7)評量:評量 能提供有用的資訊,包含判斷是否達到預期目標與對未來同類型活動的幫 助。其中,活動目標可視為活動進行的具體引導與評量的指標,目標的設 定應具兩種層面的考量:(1)民眾參與美術館教育活動後之改變;(2)美 術館業務發展與教育功能的發揮(劉婉珍,2002)。

這些都是就規劃的方法而言,但是規劃者究竟是館方,館方要如何依 據前述的博物館溝通觀點來進行活動的規劃?以及如何將互動經驗模式融 入規劃的考量當中?因此,以下從學習行家庭親子教育活動方案的規劃歷 程探究這些核心問題。

從學習型家庭方案規劃的模式思索親子教育活動方案規劃,參酌魏慧 娟(1999)提出的方案規劃模式,包含六大要素:(1)環境分析、(2)確 定市場目標、(3)需求評估、(4)設計學習活動、(5)行銷與(6)評鑑等,

具體的規劃與實施策略如圖 2-7 所示:

圖 2-9:方案規劃思考架構圖(資料來源:魏慧娟,1999:147)

根據圖 2-7,具體規劃時可從建立方案的願景開始,願景產生執行的動 力,實施執行有賴分析環境,包含組織內在、外在的環境,從環境的分析 過程中,逐步浮現對於目標對象選擇的方向;掌握了目標對象後,學習活 動的項目、內容與方式就有所依循了,在方案規劃中也需要隨時的評鑑工 作,有賴規劃者時時反思與立即的回應。依照這樣的流程架構,親子教育 活動方案的規劃,從環境的評估、目標願景的設定、對象與需求的考量,

到規劃方案與活動的具體目標、活動的安排、策略的設計、決定時間與預 算,到活動實施的過程以及評量,形成一完整的規劃體系,並且環環相扣 著。

美術館中的物件經由解釋、編排與選擇等的詮釋過程,才能與觀眾進 行良好的溝通,詮釋是美術館教育的基礎,而美術館中的詮釋也能透過展 示或教育活動雙方面來進行(陳慧玲,2003)。究竟以詮釋為本質的美術館 教育活動應該如何規劃?如何進行呢?可以試著從 Vallance(2004)提出的

建立方案的遠景

目標市場及需求

實施計畫及各項活動的先後次序

分析組織內在環境 分析組織外在環境

設定短期行動目標 活動實施

進行學習活動設計

評 鑑 評

評 鑑

美術館教育的故事陳述觀點來思索,Vallance 的故事陳述觀點的課程設計整 合了典型的課程設計模式,將焦點放在「敘事」上,意即課程是由教育人 員說與觀眾經驗的過程中,在過程中所陳述的故事是一個有開始、過程與 結尾的故事,即為「目的(purpose)/參與(engagement)/結論(conclusion)」

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分別是:1、有「目的」的故事,故事中可多可少的 演員;2、邀請「參與」,提供目標與詮釋資源的互動;3、納含反應的「結 論」。故事會隨著觀眾的背景與當下的選擇而改變。Vallance 清楚的分析美 術館中的課程與學校的課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在學校體制教育課程 中的主題、教師、學生與環境四要素,若放在美術館的脈絡裡,學生指的 便是觀眾,而主題與環境的特質更為突顯,至於教師的角色則應該以更廣 的定義來看待,當思索到本質性的問題,如美術館教育的價值時,所使用 的判斷標準除了從技術性(如效用、觀眾的數量)、科學性(如增進成長的 策略)、政策性(如政治的策略)等角度來衡量外,更會思考美術館課程在 道德面向(如多元文化、人群關係)與美感面向的價值所在,進而思索美 術館教育的理念,是要傳遞學術性的法則、認知學習、社會性觀點或是自 我實現。本研究將其故事模式的內容與規劃教育活動時的問題思考點,整 理如下表 2-3:

表 2-4:Vallance 故事陳述模式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自Vallance,2004:353-354)

Vallance(2004)故事陳述觀點美術館課程的目的並不是在提供一個經 典而完整的課程理論,而是要嘗試抓到更多的、更接近的美術館教育本質,

簡言之,以故事陳述觀點出發的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的理念,正是要連結

美術館的教育目的與親子的實際生活經驗,規劃更多使觀眾易於瞭解或有

美術館的教育目的與親子的實際生活經驗,規劃更多使觀眾易於瞭解或有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