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相關研究

於目前國內外的實證研究中,並未發現直接針對美術館親子教育活動 加以探究的,所以當從其他相關的研究方向著手,故在本節中探析的相關 實證研究部分,擬從國內美術館教育活動的研究與家庭觀眾的研究,這兩 部份來作為本研究在文獻分析、研究設計與結果討論方面之參考。

一、國內美術館教育活動的相關研究

美術館教育活動的研究主要是以美術館為主體的觀點出發,以了解所 推展之教育活動相關問題,參酌魏慧娟(1999)提出的方案規劃模式六要 素,包含:(1)環境分析、(2)確定市場目標、(3)需求評估、(4)設計 學習活動、(5)行銷、(6)評鑑,以這些要素代表的面向來分析美術館教 育活動的研究取向。根據全國碩博士論文資訊網,研究中以國內美術館為 實施場域的教育活動研究共有十一篇,本研究依照作者、年者、研究名稱、

博物館類型、研究焦點與研究方法等整理如下表 3-1。

表 2-7:國內美術館教育活動相關實證研究

在這些研究中,主要都是以設計學習活動、需求評估與評鑑等三面向 為主,幾乎沒有關於環境分析、確定市場目標、行銷等的研究,以研究的 對象而言,其中除了《美術館成人教育活動規劃之研究》、《美術館兒童教 育活動之理論與實務》、《美術館兒童美術教育活動之探討》之外,幾乎都 是以個案研究的方法,就其原因可能是由於各個美術館的差異性甚大,教 育活動的狀況也可能很不一樣,因此較難相提並論,而本研究的母群雖為 台灣公立美術館,但是其中要找到親子教育活動質量均等的也不容易,因 此最後選擇以北美館為研究對象,以個案研究的方式進行,所以先前研究 中對於個案研究的研究方式亦是本研究可以參考的。

以教育活動的型態而言,《美術館教育人員與學校教師合作發展教育活 動之探討》與《宜蘭白米木屐博物館國小學童教育活動之研究─以〈親職 創意生活傳奇〉為例》兩研究皆是探討館校合作的實施。與本言就關聯性 較小。

以研究面向而言《國內海洋相關博物館教育活動績效評估之研究》、《故 宮兒童教育活動評量之個案研究-以陶瓷教學課程為例》、《美術館舉辦視覺 障礙教育活動之研究~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為例》三個研究傾向評鑑實施的成 效,與本研究從學習活動設計的觀點、輔以了解活動實施情形的觀點以探 究教育活動的目標不同。

多方比較下,《故宮兒童教育活動評量之個案研究-以陶瓷教學課程為 例》在研究對象、研究方法方面都與本研究有一些接近之處,以表 3-2 加以 描述之:

表 2-8:故宮兒童教育活動評量之個案研究-以陶瓷教學課程為例研究結果摘要 語詞的回答,尚且還需要進一步的提示。這與 Hooper-Greenhill 所 提的理論結果一致,記憶與訊息介入的層次和活動的類型有關。

二、國內關於家庭觀眾之研究

過程層面的研究。以下依序歸納整理與本研究較為相關的部份:

(一)張美鬱《問思導賞法應用在美術館家庭觀眾之行動研究》

張美鬱(2003)的研究與本研究同樣是在美術館的場域中,其研究的 觀注面較完整的包含了參觀前、中、後的歷程,先以問卷了解家庭觀眾的 經驗與期許,其次透過行動研究探討參觀的歷程與實施成效。研究獲致的 結論包括:

表 2-10:《問思導賞法應用在美術館家庭觀眾之行動研究》研究結果摘要

研究結果

1. 一般家長首度參觀美術館的最主要原因為陪同子女上美術館 完成學校的藝術作業。

2. 家長期許在導賞中獲得知識的成長,而兒童則較關注於導賞活 動的趣味性。

3. 有效的導賞策略,其導賞作品宜包含各種類型,且導賞作品間 的距離不宜過遠;每幅作品約導賞十五至二十分鐘。

4. 導賞問題的設計宜口語化,配合觀賞者的心智需求,結合家庭 觀眾的生活經驗,避免導賞員主觀地灌輸審美觀念,以培養家 庭觀眾自我鑑賞的能力。

5. 在導賞具象作品時,可從「作品的主題內容」引導家庭觀眾探 究作品的深刻意涵,而在導賞抽象作品時,可先從「作品的媒 材與造型」探究作品的創作技巧,再導入作品的表現意涵。

6. 有效的問思導賞活動使家庭觀眾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參與藝 術審美活動,並提昇了到美術館參觀的意願。

資料來源:整理自張美鬱(2003:105-106)。

有興趣的是,張美鬱(2003)的研究結果中家長與兒童的期許並不一 致,與本研究先前的文獻探討相較,國外家庭觀眾研究發現的娛樂性與教 育性雙重訴求,似乎在此研究中未得到應證,或許國內的家長對於教育性訴 求高於娛樂性訴求。此外,結合家庭觀眾的生活經驗、化被動為主動積極地參 與藝術審美活動、有助提昇美術館參觀意願等方面皆與本研究前述親子教育活動 理論基礎中所提的觀點相符。

(二)方惠玉《博物館家庭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以臺北縣立鶯歌陶瓷博 物館 201 展示廳為例》

方惠玉(2003)的研究以探討在博物館中的參觀行為與影響其行為之 各種因素為主,將其研究內容與結果摘要如下表 2-12:

表 2-11:《博物館家庭觀眾參觀行為之研究》研究結果摘要 研究對象 鶯歌陶瓷博物館 201 展示廳中的家庭觀眾

研究方法 參與式觀察、錄音、參觀動線紀錄、非正式訪談

研究範圍 家庭觀眾的組成、參觀動線、家庭觀眾參觀展品數量與內容、對話 次數與類型、溝通模式等

有效樣本 有效的家庭樣本為 28 組

研究結果 1. 三代同遊的家庭觀眾參訪目的,以探視並增進感情為主,以第 二代母親邀請第一代直系血親父母親出遊的互動最好,兩代的 成年子女也多半未與父母同住與經濟獨立有關。

2. 參觀主導者以母親或是孩童居多,母親以引發討論為多,而孩 童多半因好奇探索而主導家庭整體的參觀行為。

3. 參觀動線的型態,有單一式、分開等,影響動線聚合的因素與 家庭整體的參觀人數成員中的互動、對其他展品的興趣、參觀 步調等有關。

4. 對展品的熟悉度會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

5. 家庭觀眾成員因為年齡差異而有不同的參觀行為。

6. 家庭觀眾在面對三代或兩代的出遊,會因為溝通行為模式而有 滔滔介紹型、討論求知型、細細品味型、默默陪伴型等參觀行 為。

7. 家庭觀眾會因為展品、展場約束行為、動線找尋、尋求問題的 解答等因素與成員之間、展場人員、研究者等有互動行為。

資料來源:整理自方惠玉(2003):90-101。

方惠玉(2003)的研究樣本中選擇孩子年齡以 12 歲以下的兒童為主,

且同時考量家庭觀眾的世代組成,不同的世代組成對參觀的過程有不同影 響。此外參觀主導者以母親或是孩童居多,孩童多半因好奇探索而主導家 庭整體的參觀行為,互動行為也受到對展品的熟悉度的影響。方惠玉(2003)

的這個研究是在陶博館的場域中進行,與本研究對象美術館相比,雖然較 科學類博物館相似,但性質與內容仍有一定程度的差異,因此亦作為本研 究比較與參照的資料。

綜合國內美術館教育活動與家庭觀眾的相關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發現 由於教育活動的參觀族群中兒童佔相當重要的比例,因此許多研究都會傾 向以兒童為目標對象,又因為兒童較少獨自到美術館,因此也常以研究兒 童所屬的學校或家庭為對象。對教育活動的研究結果幾乎都認為有趣、互 動式、操作式、與生活相關的活動或展示較能引起回應,而且多從觀眾研 究的方式來設計,但是,這些相關研究給予本研究的省思是有趣、互動式、

操作式、與生活相關的活動是否能符應親子教育活動之親子共同學習的意 義?而面對許多相當有意義的觀眾研究結果,館方在規劃活動時是否也會 應用這些研究結果?若有,如何應用也是需要探究的。因之本研究側重從 館方規劃的角度來理解美術館的親子教育活動。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