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鬆、有機會嘗試新的事務、認識人、建立關係、家庭融合、與大自然接觸、在風 險或競爭中測試自己,滿足對他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期望」這些都是人們在自我的 休閒活動中所得到的好處(王昭正,2001)。

第二節 老年人休閒參與

一、休閒的意涵

Leisre 是源自於拉丁文的 licere 轉化而來,意即被允許的(to be permitted)或 是自由的(to be free)。而 licere 又源自 schola,意指擺脫生產勞動後的自由時間或 自由活動。希臘的 schole 或 skole 涵義即為休閒(lisure),意泛指學習活動,休閒 係指無拘無束的行動,或指擺脫工作之後所獲得的自由時間或所從事的自由活 動。社會百科全書指出,休閒活動乃源自希臘字的 schole 後來更成為英文字的 school and scholar,由此得知休閒和教育之間具有極密切的關係,就著其字源而 言,休閒可說是無拘無束的行動或指擺脫工作之後所獲得的自由時間或所從事的 自由活動(林清崎,2002)。

中文的休閒兩字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指出:休字是人與木結合的意思,是指 人倚靠樹木或指人倚靠著樹木或坐在樹下休息,有暫時停止勞動的意思,所以休 有休息、休憩的意思。閒是由門與月合成的意思,是指門中鑲著一輪明月,應該 在工作完後,自己或與家人相聚時所看到的景象(周鳳琪,2001)。因此中文的字 面意義來看,休閒包含了休息和悠閒之意,其中含了休息與閒暇兩層面的內涵。

所以它包括了閒暇的自由時間,同時指出從事足以令人恢復精神或體力的休息活 動。

綜合上述觀點歸納,休閒的涵意是一種在自由時間享受其休閒活動而增進 個體精神愉悅、舒暢的生活體驗。

古今中外研究學者對休閒定義雜然紛陳,主要原因是從不同的觀點和角度來 解釋,因此迄今尚未有一致性的觀點,從各研究學者所提出的點,可歸納為時間、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活動、體驗、行動與自我實現等五種觀點進行分析,茲彙整說明如下:

(一)以時間觀點而言:

Brightbill(1960)認為休閒是指除了必須的工作、家庭和維持個人生計的時 間外,所剩下的非義務性或可依自己的選擇與判斷來自由支配使用。陳彰儀(1987) 認為休閒是在非工作時間扣除花在必須做的活動時間,所剩餘無強迫性的一段時 間。文崇一(1990)認為,休閒是指個人離開工作崗位以後,自由自在去運用時間,

獲取精神與物質的滿足。嚴祖弘(2001)認為休閒為工作及生存以外剩餘的時間。

此一休閒的觀點即代表殘餘時間的休閒觀。休閒是指排除工作、生活所需,所剩 餘的時間。此一休閒觀點將人可用的時間畫分成工作時間、基本生活所需時間和 空閒時間(個人可以自由裁量運用的殘餘時間)三個時段。許多學者皆是從上觀點 來說明休閒的意涵,大部份的人對休閒均持此種看法(張翠珠,2001)。

(二)以活動觀點而言:

Dumazedier(1974)從活動的內容要素來界定,個人在盡完工作、家庭與社 會上的義務後,根據自己的選擇,從事舒解壓力與身體疲累的活動,以達到放鬆、

休息和個人發展等目的。張翠珠(2001)以活動的內容要素來界定休閒,將人的 生活分成二個世界,一個是屬於個人的、自由的生活世界,另一個是屬於群體的、

義務的生活世界,兩者壁壘分明。鄧建中(2002)認為休閒從活動觀點而言的休 閒,其具有下列之三項意涵:一為隨心欲的活動;二為為滿足需求的活動;三為 可選擇性的活動,與工作無關的活動。休閒是所有活動的目的(李鳳慈,2007)。

休閒是一種除了工作、家庭及社會義務以外的活動,自由選擇參加的活動。休閒 是否僅只是選擇的活動而已,還應考量個人在參加活動之後獲得的經驗感受是否 正面,是否帶來身心靈發展的放鬆(姜德惠,2008)。因此,以活動的觀點而言,

休閒是一種活動,它必須是個人自由選擇而且有益於其身心的活動。

(三)以體驗觀點而言:

此觀點在說明休閒強調參與者的心思狀態、態度傾向、或參與體驗。Kelly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1990)提出並不是所有的活動都稱為休閒活動,必須是參與者自由選擇,喜歡 對自己有益的活動,休閒過程中,個人對於周圍的人、事、物皆能有所體驗進而 產生滿足。簡言之休閒既不是可自由裁量運用的時間,也不是只要我喜歡就可以 的活動,而是活出自我,超越自我的存在經驗。呂建政(1999)認為休閒是一份自 由而完整和諧的存在經驗。張文禎(2002)認為休閒是一種存在狀態,是一處境,

個體必須先了解自己及周遭的環境,進而透過活動的方式去體驗出豐富的內涵,

因此很少有人能真正進入休閒之境。所以,就體驗觀點而言,休閒是一種心靈狀 態的滿足,重在個體的心境,藉由休閒來豐富生活內容和建立生命價值(張文禎,

2002、陳仕祥,2007)。

(四)以行動觀點而言:

高俊雄(2002)提出休閒除了是主觀的自由感受外,還必須是採取行動,去實 現完成對自己生活上有意義的活動。石大誠(2006)休閒行動雖不完全受制於社 會,但也不可能完全脫離社會的影響,因此可將休閒界定為在社會情境下,人們 自己做決定,並採取有意義、開創性行動,休閒是參與者付諸實踐的行動,並不 只是一種心靈感受或心情而已。休閒不只是虛幻的自由感,休閒是付諸實際且影 響人生結果的行動(鄭玉珠、2007)。所以,休閒是在社會情境中,依照自我反省 決定,所採取有意義的行動。

(五)以自我實現觀點而言:

依據 Maslow(1968)需求層次理論,一個人在基本維持生命、安全、愛與 隸屬的需求皆獲得滿足之後,會繼續去尋找最高層次的需求-自我實現。老年人 也可透過休閒參與得以模索、認清自我拓展生活圈,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從休閒是一種行動,表達參與者個人的自由意志,選擇自己喜好的活動觀來看,

休閒體驗很自然的成為一種可以促進個人探索、了解、表達自己的機會。

簡而言之,休閒可從下面兩個觀點來看,從時間和活動的觀點,休閒是指個 人在可自由支配的空閒時間裡,依照自己的意志所從事的任何活動。因此,休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與工作就是對立的概念;休閒時間多,則工作時間就少,反之休閒時間少時,工 作時間相對變多。而就經驗、行動及自我實現觀點來看,工作與休閒本身並未背 道而馳,而應該是相輔相成的,也就是個體重於內心感受及存在感,不斷付諸行 動,以尋求不斷地突破自我,獲得人生的數個高峰經驗,求其自我實現。

綜合上述,本研究將休閒界定義為個體在自由支配時間內所從事的活動,個 體全心投入從事具有正面價值並可使身心獲得愉悅與滿足的體驗活動,以達到自 我實現的目的。

二、休閒參與之意義

休閒參與(Leisure Participation)是一種由目標導引、有所為而為之行為,其目 的在滿足休閒參與者個人生理、心理及社會的需求,參與者依據個人需求,在不 同時間與地點選擇從事活動,以便個人之休閒需求能獲得最高之滿意程度(林晏 州,1984)。休閒活動通常發生在個人的自由時間,也就是非工作時間內,而所 參與的活動是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或不參加,從事休閒參與活動的最大目的是在於 獲得休閒滿意,進而達到生活滿意;而在休閒參與的過程中,是否得到優質的經 驗,會影響個體持續參與休閒活動的程度(謝智謀、吳文銘,2002)。高懿凱(2005) 引述 Raghed & Griffith 於 1982 年定義休閒參與:係指個體參與某種休閒活動的 頻率或個體所參與之休閒活動類型。因此,參與什麼活動以及參與的頻率、時間,

是描述休閒參與的主要內容。本研究所設定之休閒參與,為在自由時間時,所從 事休閒活動頻率與類型,並探討其對休閒滿意度之影響。

在休閒參與相關理論方面最常被國內學者引用的是 Nash 所提出的休閒理 論,其探討休閒參與的價值,並將休閒參與的價值分出等級:最高等級為四,最 低等級為零以下;等級零以下為危害社會的參與、等級零為危害自身的參與、等 級一為旁觀的參與、等級二為情緒的參與、等級三積極的參與、等級四為創作的 參與(鄭順聰,2001、劉泳倫,2003、林政龍,2007、王微茹,2007、陳鳳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008)。

根據上述,可以了解休閒參與有正面及負面,正面休閒參與是為體驗活動本 身的樂趣,並採取積極行動去做對自身有意義的事。而負面休閒參與則都是一些 不當的行為,不僅對自身造成危害,對家人及社會也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所以 可以藉由休閒活動的參與和他人與社會建立良好人際關係,並進而避免產生偏差 之不當行為(王微茹,2007)。

三、休閒參與的分類

研究者對休閒活動的主觀觀點來區分,或依休閒目的、休閒特性或功能來做 歸納,在傳統上的分類方式大多以主觀分類法將具有共同特質的活動加以彙整命 名,是常用的分類法。優點是可以兼顧周延又互斥原則,可依所有活動的性質、

目的及個人意願做歸納,缺點為在填答上較因素分析為困難,以主觀分類法分類 之學者很多,茲整理如下表 2-1。

表 2-1 休閒參與分類之研究

學者(年代) 定義

張文禎(2002) 遊憩類、體育類、知識類、技藝類、逸樂類、社交類。

李三煌(2004) 體育運動類、遊憩逸樂類、知識技能類和社交活動類。

吳貴枝(2004) 體育性、藝文性、社交性、娛樂性、戶外遊憩性。

梁恒華(2006) 運動性、藝文性、社交性、娛樂性。

資料來源:本研究之整理

綜合上述,休閒參與的分類方法並無統一,每種分類法在劃分上都其優缺 點。本研究休閒參與係依據 Ragheb and Griffith(1982)之定義,休閒參與指個

綜合上述,休閒參與的分類方法並無統一,每種分類法在劃分上都其優缺 點。本研究休閒參與係依據 Ragheb and Griffith(1982)之定義,休閒參與指個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