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耆英會員的藝文修養與交往

耆英會活動中,耆英舉手投足牽引著洛陽人的目光。集會時,清歌美食 是悅耳悅目的感官享受;瀟灑意合是悅心悅意的審美閒情;而藝文交流則是 悅志悅神的智性滿足。157以往,會員的藝文修養是相當個人的事情,由於參 加耆英會,因而名聲遠播,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乃至樹立士庶社會所欽羨 的生活。158以下淺說耆英會員們的藝文愛好,從中瞭解士大夫修養的若干具 體內容。159

首先,是書法。王尚恭名列耆英會員第四名,文彥博邀他於個人繪像旁 側,將自己的詩作寫在石上:

命公書其詩于石,筆力精健,過於壯年。160

76 歲運筆遒勁,精健過於壯年的讚美,既談書法,亦誇體魄。最年長的富弼 之書法,今人認為有別於常見的「文人字」、「功夫字」。一幅〈與君謨帖〉,

起筆多順勢直下,不逆鋒頓筆;不少字呈歪斜欹側之狀,看出「種種儀態,

絕非有意追求的結果,而意不在字,無意工巧所致」,呈現一種古樸純真之 美。161

司馬光是王尚恭墓誌銘的書者與富弼墓誌銘的篆額者。162此外,文潞公

157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頁144-153。重視物質享受與感官愉悅,有助於宋人整體 審美水平的提高和「樂」感的獲得。

158 鄧小南,〈北宋蘇州的士人家族交遊圈〉,袁行霈主編,《國學研究》,第3卷(北京:北京大 學出版社,1995),頁451-488,北宋中後期,有許多士人類似「隱逸」情況。他們既談性理,

也論世事,視交流心得、品藻人物為樂事。愚以為地方士人家族的交遊圈,有不容忽視的關係 與深厚影響力。不過,本文探究洛陽耆英會員的「修養」內容,是希望描繪士人階層政治外的 生活。

159 陶晉生,《北宋士族》,頁197-243。指出友人相聚、君子交遊應當不計算彼此的貧賤富貴、

結伴遊歷名勝古蹟或園林山水、酒樓歡飲、歌舞宴會、下圍棋、詩詞文章書籍與日常物品的餽 贈、和不同階層的交遊等等。愚以為士大夫間交往活動相似處頗多,除反映其日常生活外,亦 是共通修養所致。

160 范純仁,〈35王尚恭墓誌銘〉〔拓本〕,2-29。

161 王向彬,〈富弼與君謨帖〉,《山西老年》,2000年第7期(2000),頁48。

162 范純仁,〈35王尚恭墓誌銘〉〔拓本〕及〈富文忠公墓誌銘〉之注云,「孫永書,司馬光篆額」。

生祠上還榜掛司馬光的隸書。元豐七年(1084),司馬光以隸書撰寫王尚恭墓 誌,全文共 1,566 字,字跡公正整齊,益見其一絲不苟的性格。其實,耆英 會成立那一年,司馬光「忽得語澀疾,疑且死,預作遺表置臥內,即有緩急,

當以畀所善者上之」。即使口不能說,仍奮書不倦。163而劉几祖父溫叟「七歲 能屬文,善楷隸」。164這些事蹟說明士大夫之家,自幼讀書作文,必須勤於書 寫,故多磨練書法的基本工夫。在宋代重文風氣下,皇帝的喜愛亦有風行草 偃之效:

太宗皇帝文德化成,靖無他好,留意翰墨,潤色太平。165

太宗收藏前人的墨寶,除了是個人興趣,還意謂太平的象徵。倘若士大夫都 寫得一手好字傳世,也可成就盛世的意象。

其二,是音律。沈浸史學的司馬光,對於音律也有深入看法,認為可以 用「黍」來量度復原古律,「夫黍者,自然之物,有常不變者也,故於此寓 法焉」。166好友范鎮曾被延攬參與元豐三年「定樂」活動,並且上奏:「定樂 當先正律,乞訪求真黍以定黃鍾律。」167司馬光一再和好友魚雁往返:

夫古今樂器與聲之同,光亦知之,所不知者,今樂之太蔟,或應古樂 之大呂;今樂之大呂,或應古樂之黃鍾,則非光所及知也。豈徒光耳,

自非古之神瞽,誰適知之?景仁曰:「就使得真黍用庶之法,制為律 呂,無忽微之差,乃黃帝之仲呂也。」夫真黍或可得,而律呂不難制,

若欲求無忽微之差,則難矣。……古之朋友,無不切磋琢磨以明其道,

景仁必不罪其不已,從而往返不已也。168

申辯使用一種樂器求得絲毫不差的聲音,實在非常困難。姑且不論二人對於

163 脫脫,《宋史.司馬光傳》,卷336,頁10767。

164 脫脫,《宋史.劉溫叟傳》,卷262,頁9077。

165 米芾,《書史》,「太宗皇帝文德化成」條,收入朱易安等主編,《全宋筆記》,第2編之4,

頁229。

166 司馬光,《傳家集》,卷61,〈與范景仁論樂書〉,收入《全宋文》,第56冊,頁45-47。

167 韓維,《南陽集》,卷30,〈范公神道碑〉,頁7。范鎮的看法和劉几不同,劉几用李照樂加 四清聲而奏。

168 司馬光,《傳家集》,卷61,〈再與景仁書〉,收入《全宋文》,第56冊,頁48-49。

音律見解的差異,司馬光希望和好友持續切磋不已的態度,明白可知。這種 關心國家大樂修訂的言論,早在仁宗皇祐五年(1053)「鐘磬已成」時,王拱辰 有所疑慮,「亦嘗詢阮逸、胡瑗等,皆言依律大小,則聲不能諧」,169故而上 奏〈請下詳定大樂所定參定十二鐘磬律〉。

劉几的音律造詣,眾所周知。元豐三年,朝廷「詔秘書監致仕劉几赴詳 定郊廟禮文所議樂」。經一番討論,從「劉几請依景祐中例,擇近上使臣修 製大樂器」所請。170當時人認為「几最曉音」,而陳昭素是一位頗以知音自許 的士人,有備而來談論大樂。張耒(1054-1114)親身聽得劉几本人提及對談情況:

几謂之曰:「此不足恃也。定樂之要,在心通而耳曉,今樂發黃鍾之 鍾,用銅若干,今具以三若干銅,火齊金汁無少異者,鑄為三黃锺,

舉而扣之,為三聲耶?一聲也。」昭素曰:「金火雖均,聲不能無變。」

几曰:「此須子心與耳知黃鍾而後可,法不足恃也。」171

張耒未嘗學習音律,卻覺得劉几頗有道理。劉几認為以3 份比例、火候相當 的銅,同時鑄造3 個黃鍾,仍可敲出一致的聲音。他強調聲音是由「心」去 認知,不只是由「耳」聽來,所以心通而耳曉。如此一來,劉几對於音律的 瞭解,是透過心之「理」,不僅耳之「氣」。若說音律是一種「道」,則已超 越聲音「器」。此種解釋音律的方法,一般人難於體會,卻深入張耒之心。172 劉几曾說:「律主於人聲,不以尺度求合」,極力主張「儒者泥古,詳於形(刑)

名度數之間,而不知清濁輕重之用,故求於器雖合,諧於聲則不能入,徒紛 紛也」。173

169 李燾,《長編》,卷174,「仁宗皇祐五年五月戊午」條,頁4210。

170 徐松,《宋會要》,樂5-10,「郊祀樂」。

171 張耒,《明道雜誌》,「劉几字伯壽」條,頁29。

172 劉几可用心聽得三個音階一樣的黃鍾,但是陳昭素則主張銅的比例、火候不同,黃鍾就不能發 同樣的聲音。這種解釋頗似理學。雖然此時理學尚未確立,不過自皇祐元年(1049),邵雍定居 於洛陽後,「劉龍圖之子秘監几伯壽」是和其「交遊最密,或稱門生」的洛陽士人之一。由此 想見,劉几頗受邵雍影響與啟發。可參見邵伯溫,《邵氏聞見錄》,卷18,「康節先生慶曆間 過洛」條。

173 李燾,《長編》,卷304,「神宗元豐三年五月戊辰」條,頁7404。

知音者的最高境界是「聽百物之聲,悉能占其災福」。174換言之,由心認 知的聲音可以達到天人合一,進而知曉宇宙變化。劉几就具有此一能力:

嘗遊佛寺,聞鐘聲,曰:「聲澌而悲,不利主者。」至夕,主僧斃。

在保州,聞角聲,曰:「宮微而商離,守臣憂之,以秋為應。」至期 而几疾。其洞曉如此,然所學多雜鄭、衛。175

聽聞寺鐘音悲,就斷定主僧吉凶。知保州時,曾以角聲預告自己的健康。所 以連李燾都讚嘆,卻忍不住指出其學夾雜靡靡之音。

至於音樂的功能,士大夫的見地各不相同,有人會將音樂視作接近權貴 的工具,如文彥博的詩作:

別院秋仍靜,高堂夜更閑,繁絲移寶柱,數曲奏陽關。好薦瓊筵上,

長親黼座間,野王雖後出,無復謝東山。176

表面上是詠箏,實際上則談君臣的遇合。根據《晉書》記載,謝安因被讒陷,

而與晉孝武帝有嫌隙,桓伊趁奏箏的機會提出諷諫,令謝安感動得流涕,孝 武帝也因此感到慚愧。桓伊並非以聲樂誘引皇帝的小人,而是一位以琴藝感 動國君、重臣的士大夫。177

士大夫之家,雖有劉几祖溫叟避父名諱而「不聽樂,其孫几乃自度曲,

預修樂書」。178但亦有講究音樂家學,如王慎言的祖父曙「治家甚嚴,退公 私庭,諸子甥姪橫經侍席間,命次子鼓瑟以自餘,終歲無絲竹之樂」。179而慎 言簡單的生活裡,卻充滿琴韻:

奉養省約,居處儉陋,所享如寒士。紛華盛麗,音聲好玩,眾所汲汲 者,無一毫之愛。獨掃一室,所寶唯先世琴、書。書幾萬卷,間繙閱

174 沈括,《元刊夢溪筆談》,卷5,「樂律一」,頁46。

175 李燾,《長編》,卷304,「神宗元豐三年五月戊辰」條,頁7404。

176 文彥博,《文潞公文集》,卷3,〈詠箏〉,頁6。

177 桓伊野王善音樂,以箏笛歌唱「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諷君,感動謝安。詳參房玄齡,《晉 書.桓宣傳(附族子伊傳)》(台北:鼎文書局,1980),卷81,頁2118。

178 王明清,《揮麈錄.前錄》〔四部叢刊本〕,卷3,頁24。劉溫叟父名岳,所以終身不聽絲竹 之音。《澠水燕談錄.奇節》,卷3,頁28:「五代士人鮮蹈禮義,獨溫叟篤行,為世所推」。

179 尹洙,《河南先生文集》,卷12,〈王公神道碑〉,頁9。

古今,討究義理,命子孫侍坐,親為講授。遇意適,授琴作雅聲,翛 然獨得。180

王家珍寶是先祖遺留的琴和數萬卷書,慎言與子孫讀書討論義理時,興致一 來,便彈琴作雅聲,一派怡然自得,簡直是祖父曙的生活翻版。

其三,是詩賦。魏晉時代以來,開始大量湧現以交往為聯結紐帶的文學 群體,士人文酒詩會的雅集,成為社會風尚。181王尚恭「平生有詩千首,文 士多愛重之」。182真率會曾以王尚恭的韻而口號成詩。183王慎言則自幼即能詩:

公學無所不覽,而尤深於史,幼能詩,以風騷自任,文康公特器之,

蔭補將作監主簿。184

是祖父在孫子輩中,選擇蔭任的對象。他受祖父器重的原因,在於博覽群書,

愛好讀史,並能賦詩,早就展露士大夫風騷自任的資質。

士大夫、文人間往來,賦詩相唱和,習以為常。從耆英應酬詩中,可看 出彼此相近的志趣,如文彥博邀約劉几時,詩中自言皆是「山中人」。185還有,

富弼詩文已不多見,186邵伯溫曾記載富弼與邵雍互贈詩句:

公作詩云:「先生自衛客西畿,樂道安閑絕世機。再命初筵終不起,

公作詩云:「先生自衛客西畿,樂道安閑絕世機。再命初筵終不起,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