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 學術圖書館之績效評估

在文檔中 圖書館之績效評估 (頁 21-27)

1970 年以來,最通行的圖書館評鑑理論,一般以圖書館目的(Goals)與目 標(Objectives)之達成為評鑑標的(Aim);評鑑即是檢視圖書館達成其設置之 任務以及其服務與作業之目的與目標的程度。然而此法之困難處在於許多圖書館 並無明確之目的和目標據以依循為評估之標的。此外,系統分析(System Analysis)亦為通行之圖書館評鑑方法,視圖書館為一整體系統(General Systems Theory)而考量其輸入資源與輸出成果之間之效益,將可整體評估圖書館之績 Measurement for Public Services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1985)手冊。

(註 42)

圖一 學術圖書館讀者服務績效評估模式圖

資料來源:Mary J. Cronin,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for Public Services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Libraries. (Wash. D.C.:Office of Management Studies, Association of Research Libraries, 1985), p.15.

以下將介紹二種學術圖書館績效評估之評量項目與評量指標,皆為實務性手 冊。

一、〔評量學術圖書館績效 〕(Measuring Academic Library Performance, 1990)(註 45)

鑒於公共圖書館對服務成效評估 [Output Measures for Public Librarie] (註 46)手冊之廣被採用,學術圖書館界亦感受到圖書館績效評估之重要性,於 1984

圖書館任務陳述

讀者服務之理念與目的

計畫與預算

圖書館人員、資料、設備

讀者服務之目標

長程目標

短程目標

個別目標

服務準則

利用指導

資訊提供 館藏發展

文獻傳遞 個別工作與活動 使用者期望

輸入

計畫

(持續之活動)

結果

(預期之結果)

年底,由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簡稱 ACRL) 延請 Nancy A. Van House 等三位教授主持一委員會,研 究並編撰 〔評量學術圖書館績效 〕(Measuring Academic Library Performance)手 冊,於 1990 年出版。(註 47)

該手冊之目的為學術與研究圖書館提供一績效評估之工具,績效評估之結果 可提供圖書館內部決策之參考;同時,亦可做為圖書館向其所隸屬的機構如大學 或研究機構提報成果之依據。其所設計的評量項目是以服務為主要考慮,未納入 圖書館內部作業,如技術服務等項目;換言之,以圖書館向使用者提供的服務之 質與量作為考量項目。(註 48)

該手冊所設計之 15 種評量法,可歸納成 4 大類服務,述之如下:(註 49)

1. 圖書館使用者滿足情形(General User Satisfaction)

(1) 使用者一般滿意度(General Satisfaction)

2. 圖書資料之供應及使用情形(Materials Availability and Use)

(2) 圖書資料流通數量(Circulation)

(3) 館內圖書資料使用數量(In-library Materials Use)

(4) 圖書資料使用總數量(Total Materials Use)

(5) 圖書資料供應情形(Materials Availability)

(6) 圖書資料提供之延誤情形(Requested Materials Delay)

3. 圖書館及其設備之使用情形(Facilities and Library Use)

(7) 使用者到訪圖書館次數(Attendance)

(8) 使用者在館外使用圖書館次數(Remote Uses)

(9) 使用者到訪與在館外使用圖書館總數(Total Uses)

(10)圖書館設備使用率(Facilities Use Rate)

(11)流通及參考等服務使用人次(Service Point Use)

(12)圖書館內總使用人次(Building Use)

4. 資訊服務(Information Services)

(13)參考諮詢服務使用次數(Reference Transactions)

(14)參考諮詢服務滿意情形(Reference Satisfaction)

(15)線上檢索評估(Online Search Evaluation)

該手冊中詳細闡說每一評量法,包括:評量項目界定、資料收集、資料分 析、結果討論、進一步評量建議。(註 50)

簡言之,〔評量學術圖書館之績效 〕手冊,是為評量學術圖書館是否達成其 服務效能而設計的,作為各館評量及決策之參考,並不作為學術圖書館彼此比較 效能之用。因為效能的評量是多面向的架構(Multi-dimensional Construct),可有 不同的界定及評量準則。如以不同的學術圖書館作比較,則需採取相同的界定標 準及評量準則,否則,其結果會有偏差。正如同 〔公 共圖書館服務成效評估 〕

(Output Measures for Public Libraries),是根據一般系統模式(General Systems Model)之架構(圖 2),以圖書館輸出之服務而非輸入之資源作為評量之項目;

並採用效能評估方法中以機構的目標之達成與否為評量依歸而設計的。由於所設 計的 4 類服務的 15 種評量法,手冊中詳加說明示例,學術圖書館員不難依例採 用,因此頗具實用性。(註 51)

圖 2 一般系統模式圖

(General Systems Model)

資料來源:Nancy A. Van House, Beth T. Weil, and Charles R. McClure, Measuring Academic Library Performance: A Practical Approach.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90), p.6

二、 〔學術圖書館績效評估指引 〕(Measuring Quality: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cademic Libraries, 1996)(註 52)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IFLA)

自 1988 年起,開始研議大學暨研究圖書館之績效評估事宜,迄 1996 年出版 〔學 術 圖 書 館 績 效 評 估 指 引 〕( Measuring Quality: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輸入 作業 輸出

結果

反饋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cademic Libraries)手冊,為一國際性指引手冊。

該手冊之正書名為 〔評 估品質 〕。品質(Quality)一詞乃取自企業管理以服 務導向(Service-oriented)的產品品質管理(Quality management),包括產品規 則、產品控制與產品改良。此觀念應用於圖書館,圖書館之服務品質管理則包括:

擬定圖書館任務陳述、確認主要讀者群、探尋讀者需求、確立圖書館目的目標、

設計圖書館服務項目、評估圖書館服務績效是否滿足讀者需求、改進服務項目與 內容,以期達成讀者需求為導向之服務品質。換言之,該手冊長久以來將圖書館 評鑑之意義及內涵方面,更進一步推向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服務。(註 53)然而,

雖以使用者之需求為前提,其圖書館評鑑之整個流程,仍是自 1970 年以來之基 本素質與概念,見圖 3。至於實施績效評估之程序(Measurement Process)以及 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在手冊中仍有詳細之闡說。(註 54)

圖 3 績效評估示意圖

資料來源:Roswitha Pall and Peter te Boekhorst, Measuring Quality: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Academic Libraries

(Munchen: K. G. Saur, 1996), p.17.

而該手冊最為實用的部分,則是在績效評量之理論之外,設計 17 項績效評 量指標(Performance Indicators),可作為學術圖書館實際操作之指引,其 17 項 績效評量指標列之如下:(註 55)

1. 市場滲透力(Market Penetration):圖書館潛在使用者在實際使用者中所 佔的比例。

2. 圖書館開放時數與使用者期望時數之比較(Opening Hours Compared to Demand)

3. 用以查核館藏品質之專家書目(Expert Checklists)

4. 館藏使用率(Collection Use)

任務陳述

目的

目標 活動

績效評量

5. 特定主題之館藏使用率(Subject Collection Use)

6. 未被使用之圖書資料率(Documents Not Used)

7. 特定館藏圖書資料之查獲率(Know-Item-Search)

8. 特定主題之館藏圖書資料查獲率(Subject Search)

9. 採購速度(Acquisition Speed):圖書資料出版後,採購到館之速度。

10. 圖書處理速度(Book Processing Speed):圖書資料到館經分類編目後上架 之速度。

11. 圖書資料獲得率(Availability):使用者需要之資料被獲得之情形。

12. 文獻傳遞時間(Document Delivery Time):館內使用者找尋資料到完成借 出手續之時間。

13. 館際互借速度(Interlibrary Loan Speed):館與館之間資料互借之獲取速 度,獲得資料與需求資料之比率,以及費用等。

14. 參考問題之正確回答率(Correct Answer Fill Rate)

15. 遠端使用率(Remote User per Capita):圖書館主要使用者群在遠端使用 之人數與該群總人數之比例。

16. 使用者滿意度(User Satisfaction):圖書館整體服務及各分項服務之滿意 情形。

17. 使用者對於遠端使用服務之滿意度(User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s Offered for Remote Use)

而在以上 17 項績效評量指標之下,每項指標皆分定義:目的、方法、設計 問題、收集資料、統計資料、詮釋資料、可行解決方案等,詳細解說每一指標在 圖書館之實際操作應用,實為方便實用之指引手冊。(註 56)

在文檔中 圖書館之績效評估 (頁 21-27)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