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肆、工場運作的幕後英雄:社員、職工與原料委員

新式製糖工廠建立後,為維繫糖廠運作,必須聘僱管理人員、技術人 員與勞動工人、農民,處理工廠營運、機械保養、農場管理、甘蔗栽培與 蔗糖生產、運銷。而這些員工依其工作性質,可分為職員與傭人,前者為 會社幹部、職員,或是需要專門技術的員工,後者則偏重勞力付出的農民 與勞工階級,如傭工、伙夫、監工等。以大正12年資料為例,工場133位職 員中,臺人僅有8位,而426位傭人中,臺人則佔275位,臺人以勞力傭人 為主,擔任社員者十分有限。

表19:大正12年臺灣工場員工結構表

區別 日本人 臺灣人 合計

職員 125 8 133

傭人 151 275 426

合計 276 283 559

資料來源:大正12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一覽〉,頁13。

日糖原有一所臺灣工場(虎尾製糖所),隨著糖廠規模與編制員額的 擴大,員工數不斷增加。昭和2年併吞東洋製糖的斗六、北港、烏日、月眉 四間糖廠後,員工人數突破千人,同時也有女性員工加入,然而人數與男性 員工相差懸殊。昭和10年合併新高製糖,員工增加為二千餘人。藤山雷太 於昭和10年來臺視察轄下糖廠時,提到「從業人員包含員工及支社雇員共 有五百人,如加上其他相關人員則有四千人。除外,還有一些約僱人員如包 裝工,全數加起來多達兩萬餘人」。43當時支社共有虎尾、斗六、北港、烏 日、月眉、大林、彰化與龍巖八所製糖所,正式員工少,約僱人員與臨時工 自然為勞務主力。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日糖時,1629位員工中,臺人僅有 278位,日人則有1351位,可見日糖員工多由日人擔任。

表20: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員工人數表44

年度 1918 1925 1927 1929 1930 1932 1934 1937 1938 男 330 444 1387 1178 1295 1343 1568 2334 2423

女 0 0 26 4 23 18 20 30 40

合計 330 444 1413 1182 1318 1361 1588 2364 2463 資料來源: 1920、1926、1929年《臺灣工場通覽》、1931–1934、1936–1941年《工場

名簿》

日治時代臺人進入日糖任職者,來源有下列數者。一是總督府糖業講習 所畢業後,進入日糖服務,如第一屆畢業生機械科黃則賢、製糖科鍾聯輝、

林安平,45第四屆李金標。46他們堪稱是臺人在日糖的先驅。二是中等學校 或大學畢業生報考日糖,合格後成為社員。1940年辜振甫前往東京帝大就 讀時,曾報考大日本製糖,錄取成為出納事務員。47黃朝儀先生也回憶,

「日本農科大學畢業後,就考入大日本製糖,社長藤山愛一郎主考,回到臺

43 《臺灣遊記》,頁62。

44 此處員工數包含社員與雇員。

45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六年報》(臺北:臨時臺灣糖務局,1908年),頁148、

149。

46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十年報》(臺北:臨時臺灣糖務局,1912年),頁663。

47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頁43。

灣服務第一站就是現在的虎尾總廠,當時的通訊雜誌名稱『同心』」。48

48  黃朝儀,〈一生臺糖人,共創臺糖史〉,《臺糖通訊》,79:3,轉引自http://lms.ctl.cyut.edu.

tw/2008223。

49 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

50 張炎憲等,《嘉雲平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5年),頁62。

51  臺灣農業水利研究會,《臺灣水利事業關係者職員錄》(臺北:臺灣農業水利研究會,1941 年),頁77–80。

52  見漢珍「臺灣人物誌」: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ervlet/ShowService?&path=ftimg/&t itle=29/2929304.pdf。

53 新高新報社,《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1937年),頁22。

54  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蕭富隆等,《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南 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頁236。涂順從,《鹽水製糖:岸內糖廠人文生態》(新 營: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頁78引郭懷德先生口述。

55 楊逸農,〈再談現階段的臺灣甘蔗糖廠〉,《臺灣甘蔗糖業面面觀》,頁35–36。

中等學校以上員工所學以農業類科最多,法商科次之,而工科最少,這顯示

298 100 279

資料來源:楊逸農,〈再談現階段的臺灣甘蔗糖廠〉,《臺灣甘蔗糖業面面觀》,頁36。

力短缺,臺人得以進入糖廠擔任傭員或臨時工。臨時工並沒有ㄧ套固定制 度,只要經由親友或日本員工的介紹即可,如許榮欣先生就是由社員張春岸 先生推薦而來,張添財先生則是透過日人介紹而進入糖廠。58這些傭員或臨 時工可分為工場職工、鐵道工夫與農場農夫,三者工資以具備技術性與風險 性的鐵道工夫、工場職工較高,尤其是工場職工最高一天1.65圓,反觀較不 具技術的農場農夫,其最高薪資僅為0.75圓,亦不如鐵道工夫的1.55圓。59 工場支付工資的方式,通常是依照工作內容而有不同。收割甘蔗的傭工採日 給制、負責剝葉的勞工在包工制下工作,包裝工的薪資則為論件計酬。這些 勞工工作時都有苦力監督從旁督導,製糖工場則按「出面日表」或「農場出 役證」登載的出勤日數發放工資,而工頭另有每位工人10–15%的抽成。60 除了機械工與製糖工需具備熟練技術,會社長期聘僱外,其餘臨時工在製糖

60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頁 117。

61  黃文榮,〈陳新德訪問紀錄〉,2003年10月6日。黃文榮,〈陳王賢陶訪問紀錄〉,2003年10 月6日。及見《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頁234。

62  蔡秋桐,〈四兩仔土〉,《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頁266–269。

63 1930年《臺灣商工統計》,頁118–123。

人薪資為1.4圓,日人為3圓,日籍員工薪資超過臺籍員工一倍以上。二是由 勞工分類來看,製糖工在斗六街內的勞工中屬於薪資較高者,臺籍製糖工 的1.4圓雖不比強調專業技術性的大工(木工)、左官(泥水工)、石工、

洋服裁縫工,卻超過同屬食品製造業的製麵工(1圓)、醬油釀造工(1.15 圓),與水田農夫(1圓)。而日籍製糖工所得僅比大工(3.5圓)少。三是 無論日籍或臺籍斗六街糖工,薪資只少於屏東街臺籍糖工(1.8圓),與日 籍(3圓)糖工相當,遠高於臺南市、彰化街臺籍製糖工0.9圓,亦勝於其他 地區。因此臺籍糖工的薪資不如日籍糖工,但薪資水準在全臺勞工中已是較 好待遇,甚至比一些地區的日籍勞工來得高。日糖聘僱的專職勞工,在當時 是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職工薪資

如此,日糖正式社員的薪資自然不 惶多讓,1940年辜振甫初任日糖本 社事務員時月薪就有75圓,他回憶 當時這份薪水可做三套西裝,是相 當不錯的待遇。64一般而言,日糖 日籍資深社員與醫務室醫師的月薪 有百圓以上,擔任主管更可達兩百 圓以上。65

作為現代分工體制的一環,糖廠各部門在工時與工作內容上有不少差 異。就工時來看,農場農夫的工時極為規律,即使在農忙時期每天工作時 數以10小時為主,而且廠方還會依季節調整上工時間,夏季的6–8月由於 日出早,日落晚,因此5:30上工,18:30下工,冬季的11/1-2月底日出 晚,日落早,上工時間改為6:30上工,17:30下工。至於火車與工場職 工的工作時間,與農場農夫相較,11月後的農忙期,為了獲得高糖分,採 收、輸送與壓榨甘蔗分秒必爭,加班時間自然增多。耆老提到在糖廠製造係

64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頁43。

65  1938–1944年《嘉義商業學校學籍資料表》。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

圖7 日糖員工宿舍今貌

擔任臨時工時,每天上工12小時,早上6點到晚上6點,或從晚上6點到早上 6點的晚班。星期天夜班換班時得多上班6小時,足足有18小時。66方慶昌先 生在運輸部門擔任機關手,他指出每天上班十小時,早上四、五點出去「勾 甘蔗」,整天就是將甘蔗運入、運出,即使天氣不好,還是得一直趕著,完 成交付工作。在原料區廣、甘蔗量多的時候,機關手的工作量更多,加班是 常見的事。67

表22:日糖會社自營農場農家每日勞動時間表

上午工作時間 下午工作時間 每日工作時數

11/1-2月底 6:30-11:00 12:30-17:30 9:30 3/1-5/31 6:00-11:00 13:00-18:00 10 6/1-8/31 5:30-11:00 14:00-18:30 10 9/1-10/31 6:00-11:30 13:00-17:30 10 資料來源:《臺灣ノ農業勞働ニ關スル調查》,頁138–139。

從工作內容來看,日糖十分清楚農場發展對保障原料的重要性,「第 一著急務經營。蔗園改良。農場監督法。置最重之計畫。其設備。一在蔗園 之中央。聳立高方。展望四方原野。用此望樓最為效力」68第一任理事岡村 左右松還親自協同農務課幹部巡視各蔗園,指導植蔗技術。69正因為巡視農 場有其重要,於是日糖在各農場中置有農務監督,他們除了巡視契約佃工的 工作情況外,也要積極處理農場叢出不窮的病蟲害或其他特殊情況。70以馬 公厝農場為例,日糖在此設置1位監督與13位農場職員,其中有4位臺人。71 農夫是與工場簽訂契約的佃農,與自耕農不同,他們在工廠提供的土地上從 事農作,所有的農產活動都在糖廠的約束下運作,如甘蔗品種、耕作時間,

在糖廠必要時提供勞力協助,是受到更多約束的佃農。

66 《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頁233。

67 《臺灣鄉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頁98。

68 〈大日本製糖望樓〉,《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7年8月21日,3版。

69 〈大日本製糖近況 主事の巡視〉,《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4月8日,2版。

70 〈因焚蟻巢延燒蔗園〉,《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4月11日,夕刊4版。

71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虎尾製糖所馬公厝農場〉,《蔗友》第一號,頁7。

圖8 農場工作情況 圖9 包裝工工作情況

職工則在甘蔗採收期須擔負各項工作,如耆老所言原料係於糖廠開工 前先行製糖前的工作,開工後則協助原料委員進行甘蔗基本資料,如種植 者及大約數量、重量的書寫,寫好的單子塞於臺車上,好讓秤重者據以統 計。而甘蔗秤重主要由日本社員負責。72負責實務工作的職工,平時從事機 器清潔、修繕、保養等,他們剛入行時沒有學理知識或專門技術,一切知 識與技術,都是日籍員工嚴格教導下所學。也因為這些糖廠前輩的努力學 習,才使得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糖廠能順利運作。

對於在日本糖廠工作的感覺,十四歲就進入日糖,在管理課送公文、

泡茶與打掃的許榮欣先生,他認為工作時受到不少照顧,日人也不會看輕 他。73賴文利先生提到開工期做夜工,日本員工會叫他到溫暖一點的地方

泡茶與打掃的許榮欣先生,他認為工作時受到不少照顧,日人也不會看輕 他。73賴文利先生提到開工期做夜工,日本員工會叫他到溫暖一點的地方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