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日治時代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的人事組織初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日治時代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的人事組織初探"

Copied!
40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黃文榮

國立嘉義女中歷史科教師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博士生

(2)

摘要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於明治39年(1906)在斗六廳五間厝設立粗糖工 場,明治41年(1908)12月完工,並開始著手經營。然而1909年日糖事件 爆發,會社一落千丈,股價大跌,工場陷入停擺。藤山雷太接手後,數年 內償還欠款,工場營運不斷攀升,甚至以此兼併其他製糖會社,擴大在臺 勢力。藤山氏是如何讓大日本製糖止跌回升?又如何在本社位於東京的情 況下,掌控臺灣工場,使其貫徹領導?箇中奧妙或與人事運用有著密切關 係。

根據本文研究,藤山為強化對臺灣工場的控制,以工場理事掌管臺灣 工場事務,後來工場升格為支社,又成立支社長一職。無論是理事或支社 長,都可以發現藤山家族以慶應大學為主的學閥領導體制,而這樣的統治 風格也收到一定的成效。各課課長與製糖所長,藤山家族也有其考量。課 長中以營業與工務課長最受重用,各課亦依其所需而有學閥產生,如營 業、會計課為慶應大學,農務課為東京帝大、札幌農校,工務、鐵道課則 以東京高工或大學理工科為主,簡言之日糖採取量才適用,名校至上的用 人方針。製糖所長部分則以虎尾製糖所長的地位最為特殊,另從日糖早期 的五間製糖所長學歷觀察,可以發現所長多為名校東京帝大、慶應大學、

東京高工、札幌農校畢業,尤其是東京帝大校友更達4成以上,可見學歷在 能力與資歷外扮演的重要腳色。

至於工場幕後英雄-社員、職工與原料委員,各有其份,各司其職。

大致來說,社員以日人居多,臺人多為職工或臨時工,日臺間不僅待遇、

升遷不同,就連上級長官的態度也不大相同,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地位在 此充分展現。原料委員雖非糖廠正式編制,卻因為糖廠需要具有地方影響 力的人物,協助鼓勵民眾種蔗,協助會社收購甘蔗原料,承辦原料採收與 搬運,使得此職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地方士紳們也藉此獲取利潤,或打通

(3)

與日本上級的關係,對他們而言是幫助自己提昇地位的利器之一。

關鍵字:日治時代、糖業、大日本製糖、製糖企業、糖廠人事組織

(4)

壹、前言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1於明治39年(1906)在斗六廳五間厝設立粗糖工 場,明治41年(1908)12月完工,並開始著手經營。然而1909年日糖事 件2爆發,會社一落千丈,股價由170圓大跌至30圓,工場運作陷入停擺。

藤山雷太3接手後,數年內迅速償還欠款,工場營運不斷攀升,甚至以此兼 併其他製糖會社,擴大在臺勢力。昭和2年(1927)合併東洋製糖株式會 社,繼承所屬斗六、北港、月眉、烏日各製糖所。昭和10年(1935)合併 新高製糖株式會社,繼承彰化第一、第二及嘉義工場。至此,日糖在臺擁 有原料採取區14萬甲,鐵道668.9哩,以及7座製糖工廠,聲勢如日中天。

日治後期,日糖進一步併吞昭和製糖、帝國製糖,資本額超越臺灣製糖,

成為臺灣糖業界的霸主。

藤山氏究竟是如何讓大日本製糖止跌回升?又如何在本社位於東京的

* 本文承兩位評論者指正,筆者深受啟發,不僅讓筆者知道拙文之失,更指出改善之法,筆者深感 欽佩,在此敬謝。

1  文中所提之日糖即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大日本製糖是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和大阪精糖株式會社 的合併。會社創始人是「日本糖業之父」鈴木藤三郎,鈴木於明治29年(1896)投資製糖事業,

創立日本精製糖株式會社,為日本近代製糖業嚆矢。日俄戰爭後,合併大阪精糖株式會社,更名 為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參見西原雄次郎編,《日糖最近二十五年史》(東京:千倉書房,1934 年。)

2  日糖事件是1909年爆發的重大弊案,起因是因為大日本製糖擴張太快,舉債過多,加上過量的砂 糖生產超過日本消費量,與砂糖消費稅的徵收,使得日糖高層為了隱瞞內部虧空狀況,阻止砂糖 消費稅之徵收,並促使政府收購日糖,而向議員行賄,釀成轟動日本的官商醜聞「日糖事件」。

此事不但造成社長酒匂常明舉槍自盡,會社宣布破產,人事重新改組,砂糖官營論也就此成為禁 忌。關於此一事件可參閱社團法人糖業協會編,《近代日本糖業史》(東京:勁草書房,1962–

1997年);楊彥騏《臺灣百年糖紀》(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趙祐志,〈日人在臺企 業菁英的社會網絡〉(臺北: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5年)。

3  藤山雷太為佐賀藩士藤山覺右衛門之子,後過繼給伊吹家。長崎師範學校畢業後,曾執教鞭,但 不甘就此埋沒,遂入慶應義塾。慶應生活是藤山雷太人生的轉戾點,慶應所學與人際關係成為他 的重要資產。後來福澤諭吉外甥中上川彥次郎整頓三井銀行,福澤便將藤山雷太推薦給外甥。進 入商界的藤山雷太表現極為出色,歷任三井銀行放貸係主任、芝浦製作所所長、王子製紙董事與 東京鐵道專務董事。日糖事件後,由於澀澤榮一的推薦,藤山轉入日糖,奠定其個人事業與日糖 的強盛。參見西原雄次郎編,《藤山雷太傳》(東京:藤山愛一郎,1939年)。趙祐志,〈日人 在臺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

(5)

情況下,掌控臺灣工場,4使其貫徹領導意念?箇中奧妙或與人事運用有 著密切關係。關於日糖人事運用,主要有趙祐志〈日人在臺企業菁英的社 會網絡〉,趙文分析大日本製糖取締役、監事等領導階層,發現日糖與其 他製糖會社的學閥運作。另外,久保文克《殖民地企業經營史論》分析臺 灣、明治與大日本製糖三大製糖會社組織,對於筆者認識企業組織有相當 幫助。本文受兩文之啟發,但兩位先生的研究與本文略有出入,趙文以日 糖本社取締役、監事等領導階層為主,而非臺灣工場,亦未述及日糖中下 階層。久保先生則以臺灣製糖為主,兼述明治與大日本製糖,所述為本社 領導組織,與本文從臺灣工場的人事組織出發,視野觀點有所不同。

本文從臺灣工場的人事組織出發,探討日糖的用人方針。該會社之人 事資料,1920年前較為疏散,但大抵得知其工場創立人員及部分幹部,在 盡可能蒐羅的情況下,以表格為中心,就工場組織發展與幹部之學歷、經 歷等進行分析,配合前人研究成果、口述訪談,藉此一窺大日本製糖在臺 人事組織運作與經營特點。

貳、工場事務的主導者:工場長、理事與支社長

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設立之初,以工務部門為主,由臺灣工場長綜理 臺灣製糖事務,下設農務、工務與總務三係。首任工場長為東京高工畢 業,原為總督府官員的藤澤靜象擔任。5任內面臨不少挑戰,一是土地收穫 不佳,「所種之蔗園,或從荒蕪地以開拓者,新地之地味瘦瘠,每甲僅得 四萬斤內外」。 6二是農民與日糖間的不信任,「原料與當初豫想額,大相 齟齬,其數額至少。蓋因設置工場以來,專心獎勵蔗作,為是先起借款,

4 本文所指的臺灣工場為大日本製糖在臺灣所轄各製糖所,非單指最早的虎尾製糖所。

5 籐澤靜象於1910年離開日糖,創立埔里社製糖株式會社。

6 〈模範蔗園〉,《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9月18日,5版。

(6)

其價格比他會社,稍為昂價。然農民動懷 狐疑,未能成十分良績」。三是工場機 器的運轉不良,「大日本製糖會社斗六 工場,自試運轉後,已從事製造,因機械 少有故障,遂行修繕。然其中尚有未周之 處,雖可從事製造,猶時常休止。」7

圖1 藤山雷太 8 圖2 藤山愛一郎

對於工場運作所遭遇的種種問題,1909年日糖事件爆發後,藤山雷太 接任社長,一方面積極面對債務問題,與大藏省交涉數百萬的砂糖消費稅 的繳納問題,9同時「將通常債務,攤作十箇年還之,利率六分。又鈴木商 店,擬自來年十二月,著手給與三百五十萬圓之社債,利息定七分。」,10 解決會社的外債困擾。另一方面重整人事。除將本社的會計主任遠藤省三、

庶務主任池內聰一郎、主事宮本政次郎等悉行罷免,11也重整臺灣工場的組 織與人事。將工場長下轄總務、工務、農務三係的領導組織,更改為技師長 澤全雄負責工務兼工場長,主事岡村左右松處理庶務,把三係變更為庶務與 農務二係。12藤山雷太的用意十分簡單,就是希望透過人事組織,解決臺灣 工場的機械運作問題,同時派遣親信金平豐太郎、岡村左右松分別擔任臺灣 工場總監與主事,強化對臺灣製糖事務的管理。13其中主事,後來改稱為理

7 〈大日新糖〉,《臺灣日日新報》,1908年12月26日,3版。

8  本文圖片除自行拍攝外,出自《藤山雷太傳》、《躍進臺灣大觀》、《日糖最近二十五年史》、

《臺灣糖業全誌》、典藏臺灣資料庫與漢珍「臺灣人物誌」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

start.htm等。

9 藤山雷太著、王柏鐺譯,《臺灣遊記》(雲林:神農廣播雜誌社,2007年),頁85。

10 〈日糖債務〉,《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10月21日,2版。

11 〈重員罷免〉,《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6月17日,1版。

12 〈斗六工場近況〉,《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9月12日,3版。

13 〈糖界の近情〉,。《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9月19日,3版。《臺灣遊記》,頁78、80。

(7)

事,在金平豐太郎過世後,堪稱是社長在臺的代表,負責執行日糖本社交付 工作與臺灣工場業務。如此重要的職位,藤山雷太如何挑選?我們先由本社 領導核心觀察。透過表一可以發現大日本製糖是以慶應大學為主的領導團 隊。日糖創立以來,內部爭鬥時有所聞。創立者鈴木藤三郎與「高唱急進主 義,企圖獲得獨佔地位」的大股東們,由於理念不和,形成水火不容的兩派 勢力,最後鈴木只好辭去社長一職。14日糖事件爆發時的前社長酒匂常明,

在他的遺書中,對社內經營團隊的制衡,也有相當感嘆。《臺灣日日新報》

中就有數起會社內部的衝突出現,如收買名古屋製糖會社一事,「議論不 一,議長以壓制的採決驗擾中,重役亦拍手,乃宣告閉會之旨。於是眾股東 勃然大怒,然亦未如之何,而寢。至如東洋製糖會社合同之件,則竟不登議 也云」。15「股主之質問重役,極為劇烈」。16

藤山雷太當然知道內部團結的重要,再三告誡社員間不得有內鬥之舉,

呈現「沒有黨同伐異的弊風,上下完全合而為一」的日糖精神與家庭主義氣 氛。17同時藉著董事會改組的契機,確立了以慶應大學為主的領導階層。根 據趙祐志先生的分析,曾在大日本製糖擔任董、監事以上的領導階層,慶 應大學約占47.5%。同時為了掌控臺灣工場的狀況,他派遣幾任重要幹部巡 察,其中又以金平豐太郎、高山長幸、伊澤良立三人最多,三人皆為慶應大 學出身,高山與伊澤還被譽為藤山兩翼,顯見藤山家族的慶應領導風。當然 藤山並非無端好用慶應畢業者,其原因除了慶應創立者福澤諭吉對他的提拔 之恩外,更重要的是慶應大學的品質保證,讓他樂用,也敢用優秀的校友

14 《日糖最近二十五年史》,頁5–7。

15 〈總會紛擾〉,《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8年10月27日,3版。

16 〈製糖總會〉,《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8年11月28日,2版。

17 《臺灣遊記》,頁62–63、136。

(8)

們。18

表1:大日本製糖本社領導階層表

職位 慶應大學 東京帝大 札幌農校 東京高工 合計

曾任董、監事 12 9 4 3 28

曾任常董、專董 7 3 1 1 12

總計 19 12 5 4 40

資料來源:《日人在臺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頁252。

這樣的領導風格反映在臺灣工場的領導人物-理事。總理臺灣製糖事 務的理事,不僅以藤山雷太值得信任的親友舊屬為考量,學歷也扮演重要推 手。幾任理事中,除了岡村左右松、庵地佑吉、齋藤憲治三人非慶應校友 外,其餘皆為慶應校友。岡村氏原為藤山在王子製紙公司的同僚,藤山入主 大日本製糖後,岡村與第二任理事鈴木重臣一同進入大日本。岡村左右松擔 任第一任理事期間,以蔗農提攜主義為本,積極開闢社有地、改良蔗作技術 與蔗種,並擴建榨糖能力一千英噸的第二工場,興建濁水溪治水工程(五間 厝排水工程),設立五間厝水利組合,沿海地區設置防砂防風林,種種措施

18  藤山雷太因福澤諭吉推薦而踏入商界,後來又受到福澤諭吉外甥、慶應學長中上川彥次郎的照 顧,在商界嶄露頭角,這些都讓他對慶應大學懷抱感恩之情。不但其子姪都是慶應畢業生,日 糖幹部也有不少慶應校友。當然企業經營的成功與否,不單只是校友背景的協助,還要考量能 力與實際經驗,然從下表趙祐志先生的研究來看,慶應大學仍是藤山家族情有獨鍾的品牌。參 見趙祐志,《日人在臺企業菁英的社會網絡》,頁253。西原雄次郎《藤山雷太傳》。《日糖 最近二十五年史》,頁271–273。〈虎尾慶大講演一行日月潭へ〉,《臺灣日日新報》,1924 年7月25日,2版。屋部仲榮,《地方都市事業紹介》(臺北:民眾事報,1937年),頁160。

〈石井、細迫鈴木日糖重役喜多山原田選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7月13日,5版。

日糖藤山家族與各學閥升遷速度 單位:年

職位 藤山家族 慶應大學 東京帝大 札幌農校 東京高工

升至課長、所長 4.5 15 17.5 19.8 21 升至董監事 7 20.33 23.25 26.5 29 升至常務董事 11.33 26.33

(9)

穩定了原料區的蔗作產量。19明治 44年與大正元年兩次暴風雨的襲擊 下,第一工場產量僅有十萬擔,在 這臺灣糖業的苦難時期,岡村左右 松斷然採取第二工場停工的決定,

減少多餘人事、營運之開銷。20

圖3 岡村左右松 圖4 鈴木重臣

表2:臺灣工場歷任理事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理事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岡村左右松 長野師範 1909-1916 王子製紙時期的舊部 監察役 鈴木重臣 慶應理財 1916-1929 藤山雷太學弟,王子製紙時期的舊部

臺南州協議會員、大正7 年取締役兼任,卒於任 內

金行二郎 慶應理財 1929-1930 取締役兼任 新高製糖取締役 永井清次 慶應經濟 1930-1931 支社營業課長兼代理理事 北港製糖所所長 庵地佑吉 京大工科 1931-1933 取締役兼本社工務部長、支社工務課長 新高製糖取締役 金澤冬三郎 慶應政治 1933-1934 取締役兼任 日糖常務取締役 永井清次 慶應經濟 1934-1940 支社營業課長 日東化學常務取締役 鈴木政一 慶應經濟 1940-1942 支社營業課長 取締役

齋藤憲治 九 州 帝 大

工科 1942-1945 取締役兼任支社工務課長 同時兼臺北本社副理事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19  〈各社製糖狀況(六) 大日本製糖會社 幹部員と社員〉,《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3月6日,一 版。〈各五間厝排水二事 大日本製糖經營〉,《臺灣日日新報》,1917年2月10日,5版。大園 市藏,《臺灣人物誌》(臺北:谷澤書店,1916年),頁279。

20 《臺灣遊記》,頁78。

(10)

繼任的鈴木重臣是日糖在臺最久,也是最受信任的理事。這位日糖事業 的先鋒,個性「沉穩篤實」、「誠懇堅忍」,不僅增設第一工場榨糖力一千 英頓的B機,並強化甘蔗品種改良,使臺灣工場的產量由一甲四萬斤,生產 額三、四十萬擔,躍升為一甲十萬斤以上,生產額97萬4千擔的糖業勢力,

還完成酒精工場的設置,主導昭和2年(1927)與東洋製糖的合併,以及新 高製糖的委託經營案,奠定日糖在臺的堅固基礎。21榮苦功高的他在裕仁天 皇即位大典時,因發展糖業有功而受頒褒章。22秩父宮的御臨與伊澤總督的 巡視,也都由他以日糖代表身分迎接。歷任理事中,他是首位以取締役身分 兼任,被稱為「臺灣探題」的他,不但參與決策,股東大會中的臺灣事務,

也多由他處理。1930年去世時,臺灣支社特地舉行遙拜式,紀念他對臺灣 工場的貢獻,報紙稱為日糖最大功勞者,可謂當之無愧。23

第三任理事金行二郎是日糖取締役(董事)兼任,在任不及一年,就 改任新高製糖取締役。由於離職時間過於匆促,理事一職先由營業課長永井 清次代理,一年後日糖本社才頒布庵地佑吉就任理事的命令。庵地曾任技師 長、工務部長、課長,與其他理事的學歷背景相較,庵地是日糖理事中第一 位具有理工背景者,其經營方針偏重內部工務技術的改良,與其他理事偏重 宣傳、公關等對外經營方式較為不同。24

1933年庵地轉任新高製糖取締役,理事由金澤冬三郎接任。金澤任內 增設副理事一職,由永井清次擔任,借重他對本地事務的熟悉與經營長才,

協助理事。永井清次是理事中值得一提的人物。日糖歷任理事中,永井不同 於本社高階幹部出身的理事,他是由基層社員做起,又有豐富的臺灣任職經 驗,由營業課長晉升為理事,絕對是熟悉臺灣糖業事務,了解臺灣工場情況

21  〈兩社合併認可さる大日本と東洋〉,《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29日,夕刊1版。橋本白 水,《臺灣統治と其功勞者》(臺北;南國出版協會,1930年),頁88。田中一二,《臺灣の 新人舊人》(臺北:臺灣通信社,1928年),頁61–62。《臺灣遊記》,頁79。

22 《臺灣遊記》,頁79。

23  〈逝去した鈴木重臣氏 日糖の大功勞者〉,《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12月18日,3版。〈故 鈴木重臣氏 遙拜式〉,《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12月18日,3版。

24  〈庵地新理事と支社の幹部〉,《糖業》,18:10,頁25。〈東西南北〉,《臺灣日日新 報》,1933年7月9日,5版。

(11)

的人。因此1934年藤山愛一郎繼任社長,提拔永井擔任理事,之後榮升為 常務取締役,成為日糖後期在位最久的支社理事。其「人格玲瓏,具政治手 腕,在社內、社外頗受好評」,為日糖中間人物。251935年合併新高製糖株 式會社,日糖高層提出「經營合理化」,重整臺灣工場,26一方面將虎尾製 糖所第二工場,轉為生產耕地白糖,另一方面將彰化製糖所第二工場設備 移交,在虎尾製糖所的甘蔗採收區內增置龍巖製糖所。而負責執行這項重 大策略的就是永井清次。1939年日糖合併昭和製糖,支社組織隨之擴大因 應,理事改稱為支社長,勞苦功高的永井成為制度化後的第一任日糖支社 長。271940年永井轉任日東化學取締役,理事一職再度恢復,由鈴木政一、

齋藤憲治依序接任。後兩任理事雖在戰爭頻仍的情況就任,但在前人基礎 下,日糖穩固運作,並擴大其糖業版圖,合併帝國製糖,依舊有一定成績表 現。

日糖臺灣工場事務原由理事負責,即使在昭和2年更制為臺灣支社依然 如此。直到1939年,合併昭和製糖後,才設置支社長一職。擔任日糖支社 長的有永井清次、內山虎雄、藤山勝彥,其中永井兼任理事,內山與藤山則 是支社長與理事分置。1940年日糖將本社由東京遷至臺北,28中南部製糖事 務仍由理事負責處理,其中原因或許和具有取締役身分的內山、藤山兼任臺 北本社理事,經常不在虎尾支社有關。

25 〈日糖支社長更迭 永井氏は臺灣在勤十四年〉,《臺灣日日新報》,1940年6月12日,3版。

26  日糖合併新高製糖後,接收了彰化製糖所。彰化製糖所的甘蔗採收區以水田居多,素來有利於 米作,致使製糖所常面臨甘蔗不足而停工,因此日糖高層便有將彰化製糖所設備轉移他地的想 法。與之相對,虎尾製糖所的甘蔗採收區太大,製糖所卻位於原料區偏東的位置,將海岸地帶 的甘蔗送至虎尾壓榨,會有運費與時效上的困難。所以在虎尾甘蔗採收區內設置新製糖所,處 理海岸一帶的甘蔗,縮短運送時間,減少甘蔗糖分流失,成為日糖「經營合理化」的策略之 ㄧ。此外,原本生產粗糖的虎尾製糖所第二工場,將轉生產耕地白糖,為填補第二工場原生產 之粗糖,也必須另設一所。

27 〈日糖の異動〉,《臺灣日日新報》,1939年10月10日,2版。

28  昭和16年版《臺灣經濟年鑑》,頁59。

(12)

表3:臺灣支社社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與藤山家族的關係

永井清次 慶應經濟 1939–1940 支社元老重臣

內山虎雄 慶應 1940–1941 本社總務部長、常務取締役,深受藤 山愛一郎信任

藤山勝彥 慶應理財 1941–1945 藤山雷太次子,社長藤山愛一郎之弟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綜合上述人事資料,可以發現日糖在選擇理事有幾項特點。第一,在 學歷部份,歷任理事僅三人非慶應大學校友,其餘皆為慶應畢業生,而三任 支社長全是慶應校友,反映日糖以慶應為主的領導風格。如同辜振甫先生所 言,日本知識份子重舊誼,同鄉、同學、同事都是凝聚情誼的要素。29大日 本製糖正是以藤山家族的慶應體系為主體,在臺建構出穩定的領導體制。第 二,擔任理事的人選隨著日糖事業的發展有不同面貌呈現。最初藤山雷太以 自己的親信岡村左右松與鈴木重臣,負責處理臺灣製糖事務。一來方便與日 本內地溝通與連繫,二來藉此掌握臺灣製糖事務,制定有效策略。鈴木重臣 後的理事,多採兼任方式,由本社派遣取締役來臺管理支社事務,反映支社 理事的位高權重。1934年藤山愛一郎接任社長後,理事則以支社課長晉升 為主,永井清次、鈴木政一與齋藤憲治都是有臺灣經驗,嫻熟臺灣製糖事務 者,這對新任社長愛一郎來說是相當大的助益。至於支社長人選部份,三任 支社長都是日糖的老臣與親信,其中以愛一郎之弟藤山勝彥任職最久,日治 後期由於藤山愛一郎兼任不少會社董事,因此日糖事務幾全由藤山勝彥負責 處理。任內執行合併帝國製糖後的糖廠再編成,並配合總督府政策,增產酒 精與丁醇。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激烈化,大量從業人員被徵調到戰場,加上 中、北部的甘蔗栽培條件原不如南部,使其決定關閉部分中、北部製糖所,

29 黃天才、黃肇珩,《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年),頁49。

(13)

集中南部營運。30身兼臺灣總督府評議員、皇民奉公會中央本部委員、臺灣 中央賃金委員會、臺南州賃金委員會委員、臺灣倉庫會社取締役等。戰後中 華民國政府接收日糖各糖廠時亦由其協助善後。

表4:支社長與理事學歷表 單位:人次

職位 慶應大學 東京帝大 札幌農校體係 東京高工 其他 合計

支社長 3 0 0 0 0 3

理事 6 0 0 0 3 9

合計 9 0 0 0 3 12

資料來源:據表2、3整理

參、工場運作的中堅:各課課長與製糖所所長

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的組織,原為工場長下轄總務、工務與農務三 係,藤山雷太接掌日糖後,除了強化對臺灣工場的掌控,更逐步確立了理 事之下營業、工務、農務與鐵道四課並立的經營模式。營業課分設庶務、

計算、出納與倉庫四係,工務課下轄製造、機關、修繕三係,農務課有原 料與農事係,至於鐵道課則有鐵道係。31昭和2年(1927)大日本製糖合併 東洋製糖後,臺灣工場升格為臺灣支社,編制也有明顯變化。32本來臺灣 工場只有第一與第二工場,工場事務由理事與轄下四課營業、工務、農務 與鐵道直營,但在升格後,多了斗六、北港、月眉與烏日四間製糖所,業 務量遠超從前,因此在各製糖所設置所長,負責處理各廠事務。除虎尾製 糖所外,其餘各所下轄庶務、鐵道、工務與農務四係。而虎尾糖廠則置第 一工場工務係主任、第二工場工務係主任、農務係主任與修繕係主任。大

30  藤山勝彥口述,久保文克記,陳明言譯,〈空襲、終戰、接收、回國、再建〉,收入於《大日 本製糖株式會社歷史圖說集》(臺北:臺灣武智紀念基金會,2006年),頁11。

31 大正12年《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一覽》,頁18–19。

32 〈日糖の大異動は適材を適所に配置〉,《臺灣日日新報》,1927年11月11日,3版。

(14)

正15年虎尾製糖所增置酒精工廠,為因應釀造事業,增設釀造係。昭和8

(1933)年日糖提昇支社會計係為課,形成五課運作的組織型態。昭和15

(1940)年,本社移至臺北,支社組織有些微變動。支社下設總務課(原 為營業課)、工務課、農務課、鐵道課與會計課。總務課下轄事務、營 業、用度三係與醫務室,工務課下設製糖、機械、釀造與修繕四係,農務 課則置原料、農事、研究三係、模範農場主任與駐在員。33組織規模隨著臺 灣工場的地位提升而不斷擴大。

圖5 虎尾糖廠今貌 圖6 日糖支社長住所

而日糖任用這些具有重要地位的課長有何特色、原則呢?根據本文整理 的人事資料表,可以發現日糖任命支社課長的幾項特色。在糖廠運作中,工 務與鐵道課的關係密不可分,營業與會計課屬社內業務經營,因此可以把五 課併為工務、營業與農務三部門。分析這三個部門主管的出身,不難發現大 日本製糖對於農務、工務與營業,都採取量才適用,學有所用的方針。如農 務課長為東京帝國大學、札幌農校體係(北海道大學、東北帝大)的農業科 別,尤其是札幌農校體制更包含了六任課長中的四任;工務、鐵道兩課則以 東京高工或大學理工科為主;至於營業課長、會計課長則以慶應大學居多,

14人有8人為慶應校友,畢業科系不但有理財、經濟,還有政治、法律,可

33 臺灣糖業通信社,《製糖會社職員錄》(臺北:臺灣糖業通信社,1941年),頁10–15。

(15)

見營業部門以管理、財務相關科系為主,傳統名校的光環在這些人事安排中 一覽無疑。如同曾在日糖擔任事務員的辜振甫先生所言,日人的經營與管理 方式,是一套權力與管理分離的經營。34任命這些學有專精或具有實務經驗 的員工擔任課長,對於工場的管理、運作確實有相當程度的效能。

表5:臺灣支社課長學歷概況表 單位:人次

職位 慶應大學 東京帝大 札幌農校體系 東京高工 其他 不詳 合計

農務 1 4 1 6

工務 1 5 2 8

鐵道 2 3 5

營業 6 1 3 10

會計 2 1 1 4

合計 8 3 6 5 10 1 33

資料來源:據表8–12整理

其次,成為支社課長有三項主要管道。一是日糖員工晉升,除從本社調 任外,也有不少從支社基層爬升的人物。如永井清次由本社販賣主任擔任營 業課長。高橋藤四郎由支社庶務係勤務,升任營業課長。矢次弘從支社文書 係長晉升為營業課長。課長來源之二則是政府技術人員。原為總督府糖務局 雇員的今井兼次為日糖臺灣工場創立委員,糖務局田路市郎治、總督府技師 小出三郎,轉入日糖支社,擔任農務、鐵道係長。日糖合併各製糖會社所拉 攏的人才,是成為課長的管道之三。1927年日糖合併東洋製糖後,將東洋 製糖的重要幹部柳澤秀雄、衣斐三郎、秦米照等人安插到臺灣工場,一方面 藉由這些幹才提升臺灣工場效能,另一方面也將臺灣工場當作是培育人才的 地方,展現日糖提拔外來人才的器度。上述三人日後都獲得重用。以部門相 較,農務、工務與鐵道部門由政府技術人員或其他會社員工晉升為課長的比 例,遠比管理部門的營業、會計課高。這和農務、工務與鐵道更需要熟悉當 地環境,與本身具備的技術與能力相關,跟管理部門只需熟悉社內法令、規

34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頁44。

(16)

章較為不同所致。

表6:支社課長背景表 單位:人次

職位 支社員工 本社員工 其他製糖會社員工 政府人員 不詳 合計

農務 1 2 3 6

工務 3 1 2 1 1 8

鐵道 2 3 5

營業 5 5 10

會計 2 1 1 4

合計 13 7 4 7 2 33

資料來源:據表8–12整理

進一步從任期來看,支社五課中鐵道課長是任期最久的一課,平均任期 7年,第一任農務兼鐵道課長的今井兼次,與第三任的鐵道課長小出三郎,

任期達10年之久,為所有支社課長中最久。其次是農務課長的5年多,工務 課長的3年多,會計課長的3年,而任期最短的則是營業課長,平均任期2年 多。這與農務、鐵道部門需要久任於當地,熟悉環境的人擔任,才會有如此 的人事安排。然而,平均任期長短不代表課長地位與出路的優劣。五課中鐵 道課長是較被忽視者,有兩次由農務課長兼任,一次為今井兼次,另一次是 中村尚宣。日糖以農務課長兼鐵道課長,一方面代表農務與鐵道在甘蔗原料 的密切關係,也表現出鐵道課在社中較低的地位。同時,除今井與中村外,

其餘三任鐵道課長,小野干城退休離職,小出三郎熬了十年才到福大公司擔 任取締役,最後一任的橫田太郎也有五年課長資歷,不難看出鐵道課長並非 升官晉爵的良缺。

與鐵道課情況相反,日糖五課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營業課長、工務 課長。由於營業課長被視為是理事助手,部份支社理事自然會挑選與自己較 易搭檔或信任的人擔任。金行二郎任支社理事時,提拔自己在大里工場時期 的庶務主任塚本太作,而將備受好評的原營業課長永井清次外遷至北港製糖 所,美其名是因為北港製糖所由1500噸提升至2000噸,需要具有業務手腕

(17)

的人物經營,理事重用自己人的意圖卻也不難想見。35從歷任營業課長的遷 任中,可見營業課的地位,其升任取締役、本社部長、理事,或外放為製糖 所長,出路可謂多元,也可知日糖對營業課長的器重。身為技術專才的工務 課長亦是升遷之美階,其升任取締役、本社部長、理事不乏其人,是與營業 課長並列的美職。

表7:日糖課長升遷概況表 單位:人次

取締役、監事 製糖所長 本社部長、課長、支社理事 去世、退休 不詳 合計

農務 2 2 1 5

工務 2 1 4 7

鐵道 1 1 2 4

營業 1 2 4 1 1 9

會計 3 3

合計 6 8 9 4 1 28

資料來源:據表8–12整理

表8:歷任營業課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課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高倉範吉 慶應 1918-1920 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事務長 不詳

小倉和市 慶應大學政治 1920-1927 本社庶務課長 本社營業部長 永井清次 慶應經濟 1927-1930 本社販賣主任 北港製糖所所長 塚本太作 慶應 1930-1930 斗六製糖所長 狹心症過世 永井清次 慶應經濟 1930-1933 北港製糖所所長 臺灣支社理事

高橋藤四郎 早稻田大學法學部 1933-1937 臺灣支社庶務係勤務 新竹製糖所長、烏日製糖所 長、苗栗製糖所長

山崎英太郎 海軍兵學校 1937-1939 本社文書兼調查課長 取締役兼本社會計課長 鈴木政一 慶應經濟 1939-1940 本社販賣係長 支社理事

矢次弘 東大法科 1940-1941 臺灣支社文書係長 本社總務部長 佐藤佳辰 大倉高商 1941-1945 本社商務部勤務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35 〈日糖幹部社員 異動〉,《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8月27日,2版。

(18)

表9:歷任農務課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課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今井兼次 札幌農學校 1910-1920 農 務 係 長 兼 鐵 道 係 長、臺灣工場創立委

員、糖務局 退休

田路市郎治 臺灣協會專校 1920-1927 臺 灣 工 場 原 料 係 主任、臺灣糖務局

新高製糖株式會社彰 化工場長兼嘉義工場 長

衣斐三郎 東京帝大農科 1927-1930 東洋製糖會社 斗六製糖所長 柳澤秀雄 北海道帝大農化科 1930-1939 虎尾製糖所農務係主

任、東洋製糖時代農 務課長

常務取締役兼本社農 務部長

中村尚宣 北海道帝大農化科 1939-1942 虎尾製糖所農務係主任 取締役兼爪哇支社長 久富敏行 北海道帝大農化科 1942-1945 支社農務課次長、糖業試驗所技師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表10:歷任會計課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課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加藤詢 早稻田商學部 1933-1935 支社會計係主任 彰化製糖所所長 飯野幸三 慶應理財 1935-1937 臺灣支社勤務 大阪營業所長

手島輝雄 慶應 1937-1940 本社文書係主任、陸軍主計少尉 月眉製糖所所長、新竹 製糖所所長

大平政一 1940-1945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19)

表11:歷任工務課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課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野村健 東京高工 1917-1922 第一工場工務長 臺灣工場副理事、

工場技師長 吉村直砂丸 東京高工應化科 1922-1923 東京工場工務長、大阪

工場製造係主任、臨時

臺灣糖務局囑託 本社工務課長

佐佐篤次郎 東京高工 1923-1927 本社工務課

庵地佑吉 京都帝大工科 1927-1930 大里工場工務主任、十餘年在臺工作經驗 本社工務部長 冬城完一 東京高工 1930-1933 第一工場工務主任、東洋製糖糖務課長 虎尾製糖所所長

秦米造 東京高工 1933-1940 北港製糖所長、第二工 場工務主任、東洋製糖 工務課長

常務取締役兼本社 工務部長

齋藤憲治 九州帝大 1940-1942 支社工務兼修繕係長 取締役兼支社理事 大森昊 東大應化科 1942-1945 工務課次長、虎尾製糖所第二工場工務係長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表12:歷任鐵道課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課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今井兼次 札幌農學校 1910-1920 農務係長兼鐵道係長、臺灣工場創立委員、糖務局 退休

小野干城 東京政玉社專修科 1921-1930 鐵道係主任、臨時臺灣土 地調查局、臺灣總督府鐵

道部 退休

小出三郎 大阪高工機械科 1930-1940 鐵道係主任、總督府鐵道部技師

福 大 公 司 取 締 役 兼 廣 東 支 店 支 配 人

中村尚宣 北海道帝大農化科 1940-1940 虎尾製糖所鐵道係主任 農務兼鐵道課長 橫田太郎 臺北一中、鐵道省講習所高等科 1940-1945 虎尾製糖所鐵道係主任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20)

臺灣工場實際業務的操縱者除了課長外,還有各地製糖所長。1927年 臺灣工場升格為支社後設立製糖所長,獨當一面的製糖所長,因為要面對不 少工務技術與甘蔗種植、品種改良等挑戰,多以工科、農科背景的人員擔 任。從虎尾、斗六、北港、烏日、月眉五間製糖所長學歷觀察,可以發現所 長多為名校東京帝大、慶應大學、東京高工、札幌農校等畢業,尤其是東 京帝大校友更有4成以上。除這些名校外,他校畢業者不多,可見學歷在能 力、資歷外,升遷時扮演的重要腳色。

表13:製糖所長學歷概況表

慶應大學 東京帝大 札幌農校體系 東京高工 其他 不詳 合計

虎尾 3 1 4

斗六 2 5 1 1 9

北港 1 4 1 1 7

烏日 2 2 2 1 7

月眉 1 1 1 1 4

合計 4 14 2 6 3 2 31

資料來源:據表14–18整理

大致來說,所長有幾項值得一提之處。一是所長多由技師、係長升任,

課長外遷或是原製糖會社幹部留任,出路則以轉任他地所長,升任取締役、

監察役,相對而言回任課長、理事者甚少。如中島一男原為臺灣支社技手 補、技手、技師,最後升任苗栗製糖所長。36岩澤隆從本社勤務、技師,升 任至虎尾製糖所長。37部分製糖所長升任為取締役、監察役,如古賀武德、

岩澤隆、山本岩男等,由於他們具有實務經驗,所做決策較符合市場需求,

不至於出現與市場脫軌的情況。其次,跟支社長、理事、營業課長多為慶應 校友比較,可以發現製糖所長多為東大畢業,箇中原因或與東大聲望以及學

36  漢珍「臺灣人物誌」: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ervlet/ShowService?&path=ftimg/&titl e=29/2929304.pdf。

37 谷元二,《大眾人事錄》(東京;帝國秘密探偵社,1940年),頁6。

(21)

校農化系符合所長能力需求有關。第三,所長地位最特殊者莫過於虎尾製糖 所,不僅製糖所編制不同於各所,員工也多於各所。38四任虎尾製糖所所長 日後皆昇任取締役,平均任期亦較各所所長久。第四,由於兼併糖廠數量不 斷增多,1941年日糖設立北部主事與中部主事之職,分別由高橋藤四郎與 岩澤隆擔任,39以此整合各廠事務,進行有效管理。早稻田畢業的高橋藤四 郎原為支社營業課長,後外放為烏日製糖所長、苗栗製糖所長,最後擔任新 竹製糖所長、崁子腳製粉所長兼北部主事。東京帝大的岩澤隆則從技師、東 京工場工務長,歷任斗六、大林、虎尾製糖所長,最後擔任取締役兼臺中製 糖所長、中部主事。兩人都是在臺年資十年以上,熟悉臺灣環境與製糖所業 務之人,擔任此職自是恰當不過。最後製糖所長因長時間在臺服務,日本政 府或以酬庸方式回饋,40或因常與地方接觸,成為地方領導階層的代表。如 新竹製糖所長高橋藤四郎與苗栗製糖所長中島一男擔任新竹州會議員,岩澤 隆擔任臺中州會議員等。不少地方活動都有製糖所長參與,所長異動也是地 方大事,地方官紳辦理歡送會、迎接會,迎接新舊製糖所長交接。如月岡一 郎擔任北港製糖所長,向各官衙、團體致意,舉辦敘任禮。41斗六製糖所長 為配合國家皇民化政策,籌組大林製糖所奉仕隊等。42

38 1938年時虎尾製糖所有775人,遠勝人數第二的北港製糖所464人,詳見1940年《工場名簿》。

39 〈日糖人事大異動〉,《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6月5日,2版。

40  日治時期來臺發展的日人精英,多具有良好學歷及能力,據岡本真希子研究,日治時期日籍官 僚,經過多年後在臺政府多會以酬庸之方式回饋,參見岡本真希子,〈1940年代前半期之臺灣 總督府官吏——內地人高級官吏、臺灣人官吏與下級職員〉,收錄於吳密察策劃、許佩賢、柳 書琴、石婉舜編,《帝國理的「地方文化」皇民化時期臺灣文化狀況》(臺北市:播種者出版 社,2007年),頁290。此點為評論者所提醒的另一可能,筆者在此致謝。

41 〈北港/來任敍禮〉,《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27年12月1日,4版。

42 〈忠靈塔整地作業に 大林製糖所奉仕隊〉,《臺灣日日新報》,1941年7月17日,4版。

(22)

表14:歷任虎尾製糖所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所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入來重彥 東大化工科 1927-1933 東洋製糖常務取締役、技師長、北港製糖所長 取締役、技師長 冬城完一 東京高工 1933-1939 日糖工務課長、東洋製糖糖務課長、東洋製糖技師 取締役兼東京工場長 岩澤隆 東京帝大農化科 1939-1941 大林製糖所長 取締役兼臺中製糖所

長、中部主事 古賀武德 東京帝大農科 1941-1945 昭和製糖取締役、二結製糖所所長 取締役兼任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表15:歷任斗六製糖所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所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望月九一 東京帝大法科政治科 1927-1928 東洋製糖取締役兼庶 務課長、斗六製糖所

長 本社任職

塚本太作 慶應 1928-1930 營業課長

衣斐三郎 東京帝大農化科 1930-1933 臺灣支社農務課長、東洋製糖會社

小山忠明 東京高工應化科 1933-1935 東京工場勤務、製造 係主任技師、朝鮮支

店工務係主任 月眉製糖所長 岩澤隆 東京帝大農化科 1935-1937 東京工場工務長、技師 大林製糖所長

堀透 東亞同文書院 1937-1940 大日本製糖大連出張 所詰、大日本製糖京 城出張所長

福大公司取締役兼 廈門支店支配人

加藤清郎 東京大學農藝化學科 1940-1941 昭和製糖取締役兼本 社 支 配 人 、 農 務 課

長、苗栗製糖所長 取締役 阿部英兒 慶應大學法科 1941-1942

橋正男 東大 1942 鳥日製糖所長 日東化学工業監查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23)

表16:歷任北港製糖所長表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所長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月岡一郎 東京帝大農科 1927-1930 東京本社 東京工場主事

永井清次 慶應 1930-1931 兼任所長 營業課長

山之城寬平 東京高工機械科 1931-1933

東 洋 製 糖 株 式 會 社 鳥 日 製 糖 所 長 、 東 洋 製 糖 株 式 會 社 參 事

大里工廠長

衣斐三郎 東京帝大農藝化學科 1933-1937 斗六製糖所所長 大東島製糖所理事 山本岩男 東北帝大農藝化學科 1937-1942 大林製糖所長 取締役

橋本德二 東大農化科 1941-1943 龍巖製糖所長 臺中製糖所長 栗屋清 東京大學農藝化學科 1943- 帝 國 製 糖 株 式 會 社

農務部長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表17;歷任烏日製糖所長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山之城寬平 東京高工機械科 1927-1931 東洋製糖鳥日製糖所長、東洋製糖參事 北港製糖所長 秦米造 東京高工 1931-1933 北港製糖所工務主任、東洋製糖工務課長

林竹松 東京帝大農化科 1933-1935 日糖技師 龍巖製糖所長

村山誠忠 長崎高商 1935-1937 參事

高橋藤四郎 早稻大學法學 1937-1940 支社營業課長 苗栗製糖所長 橋正男 東大 1940-1942 日東化學八戶工場長 斗六製糖所長

福井鼎 1942-1945 大阪營業所長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24)

表18:歷任月眉製糖所長

人物 學歷 任職時間 擔任前的職位 卸任後職位

土井昌逸 東北帝大札幌農科 1927–1933 臺灣支社農務係長 大東島製糖所理事

石井義三 1933–1935 支社倉庫係主任 日糖參事

小山忠明 東京高工應化科 1935–1940 斗六製糖所長 大東島製糖所理事

手島輝雄 慶應 1940– 支社會計課長 新竹製糖所長

資料來源: 《臺灣日日新報》的人事異動報導、各臺灣人事年鑑、漢珍「臺灣人物誌」

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tart.htm

肆、工場運作的幕後英雄:社員、職工與原料委員

新式製糖工廠建立後,為維繫糖廠運作,必須聘僱管理人員、技術人 員與勞動工人、農民,處理工廠營運、機械保養、農場管理、甘蔗栽培與 蔗糖生產、運銷。而這些員工依其工作性質,可分為職員與傭人,前者為 會社幹部、職員,或是需要專門技術的員工,後者則偏重勞力付出的農民 與勞工階級,如傭工、伙夫、監工等。以大正12年資料為例,工場133位職 員中,臺人僅有8位,而426位傭人中,臺人則佔275位,臺人以勞力傭人 為主,擔任社員者十分有限。

表19:大正12年臺灣工場員工結構表

區別 日本人 臺灣人 合計

職員 125 8 133

傭人 151 275 426

合計 276 283 559

資料來源:大正12年〈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臺灣工場一覽〉,頁13。

(25)

日糖原有一所臺灣工場(虎尾製糖所),隨著糖廠規模與編制員額的 擴大,員工數不斷增加。昭和2年併吞東洋製糖的斗六、北港、烏日、月眉 四間糖廠後,員工人數突破千人,同時也有女性員工加入,然而人數與男性 員工相差懸殊。昭和10年合併新高製糖,員工增加為二千餘人。藤山雷太 於昭和10年來臺視察轄下糖廠時,提到「從業人員包含員工及支社雇員共 有五百人,如加上其他相關人員則有四千人。除外,還有一些約僱人員如包 裝工,全數加起來多達兩萬餘人」。43當時支社共有虎尾、斗六、北港、烏 日、月眉、大林、彰化與龍巖八所製糖所,正式員工少,約僱人員與臨時工 自然為勞務主力。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日糖時,1629位員工中,臺人僅有 278位,日人則有1351位,可見日糖員工多由日人擔任。

表20:大日本製糖臺灣工場員工人數表44

年度 1918 1925 1927 1929 1930 1932 1934 1937 1938 男 330 444 1387 1178 1295 1343 1568 2334 2423

女 0 0 26 4 23 18 20 30 40

合計 330 444 1413 1182 1318 1361 1588 2364 2463 資料來源: 1920、1926、1929年《臺灣工場通覽》、1931–1934、1936–1941年《工場

名簿》

日治時代臺人進入日糖任職者,來源有下列數者。一是總督府糖業講習 所畢業後,進入日糖服務,如第一屆畢業生機械科黃則賢、製糖科鍾聯輝、

林安平,45第四屆李金標。46他們堪稱是臺人在日糖的先驅。二是中等學校 或大學畢業生報考日糖,合格後成為社員。1940年辜振甫前往東京帝大就 讀時,曾報考大日本製糖,錄取成為出納事務員。47黃朝儀先生也回憶,

「日本農科大學畢業後,就考入大日本製糖,社長藤山愛一郎主考,回到臺

43 《臺灣遊記》,頁62。

44 此處員工數包含社員與雇員。

45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六年報》(臺北:臨時臺灣糖務局,1908年),頁148、

149。

46 臨時臺灣糖務局,《臨時臺灣糖務局第十年報》(臺北:臨時臺灣糖務局,1912年),頁663。

47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頁43。

(26)

灣服務第一站就是現在的虎尾總廠,當時的通訊雜誌名稱『同心』」。48考 試是進入日糖,成為正式員工的第一道關卡,但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因教 師、私人關係推薦而進廠工作的。如蔡崎(1919年—)先生透過九州醫大 學長的介紹,進入日糖醫務所任職。49蔣崑鏞先生在臺北商工學校畢業後,

因老師介紹而到虎尾糖廠工作。50鄰近日糖支社的嘉義中學校、嘉義商業學 校與嘉義農林學校等也有不少這樣的例子。

在日糖體制中,依職級分設技師,次為事務員、事務員補、技手、技 手補,再者為雇員及傭員。51考試及格者,先任雇員,表現優良,再升任技 手補或事務員補。例如出生於明治30年的中島一男,大正9年在日糖擔任技 手補,經過兩年時間,大正11年升至技手,昭和6年升任技師,10年後才擔 任苗栗製糖所長。52可見技手到技師是重要的升遷環節,若能當到技師就有 機會接任製糖所長、技師長或課長。明治27年出生的飯野幸三是另一例。

他在大正8年入社,昭和10年升任會計課長。53飯野以16年時間才獲上級賞 賜,擔任課長。耆老言糖廠工作升遷,取決於學歷、工作表現與工作資歷,

並非虛言。54至於未經考試進入日糖,多為臨時工或傭員等非正式編制員 工,他們只有表現優良獲得上級賞賜,才有擔任雇員的機會。據楊逸農的調 查,1945年日糖員工共有1629人,學歷以小學校居多,日人有722人,臺人 230人,佔全體員工比例幾達六成,55當然這些小學校畢業的員工多為低階 雇員、傭員,屬於高級社員的技師、事務員等,以中等學校以上學歷為主。

48  黃朝儀,〈一生臺糖人,共創臺糖史〉,《臺糖通訊》,79:3,轉引自http://lms.ctl.cyut.edu.

tw/2008223。

49 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

50 張炎憲等,《嘉雲平野二二八》(臺北:吳三連基金會,1995年),頁62。

51  臺灣農業水利研究會,《臺灣水利事業關係者職員錄》(臺北:臺灣農業水利研究會,1941 年),頁77–80。

52  見漢珍「臺灣人物誌」:http://tbmc.ncl.edu.tw:8080/whos2app/servlet/ShowService?&path=ftimg/&t itle=29/2929304.pdf。

53 新高新報社,《臺灣紳士名鑑》(臺北:新高新報社,1937年),頁22。

54  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蕭富隆等,《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南 投: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8年),頁236。涂順從,《鹽水製糖:岸內糖廠人文生態》(新 營:臺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頁78引郭懷德先生口述。

55 楊逸農,〈再談現階段的臺灣甘蔗糖廠〉,《臺灣甘蔗糖業面面觀》,頁35–36。

(27)

中等學校以上員工所學以農業類科最多,法商科次之,而工科最少,這顯示 日糖基層以農業與管理人才為主,尤其是臺人社員從農業學校畢業的比率更 達50%以上。這種情況與糖廠運作的第一要務,確保原料來源的方針有很 大關係。據1945年〈大林製糖所接收清冊〉,98位課員中臺人有21位,在 農務課與農場駐在所服務的就有11人,箇中原因與臺籍員工和居民無語言 障礙,容易溝通,對於推廣蔗作有極大幫助。56

表21:日糖員工學歷表

農科 工科 法商科

農學院 農業專科學校 農業學校 工學院 工業專

科學校 工業學校 法商學院 商業專

科學校 商業與 中學校 內地人 26 41 206 7 30 54 31 23 211

本島人 25 3 6 14

合計 26 41 231 7 33 60 31 23 225

298 100 279

資料來源:楊逸農,〈再談現階段的臺灣甘蔗糖廠〉,《臺灣甘蔗糖業面面觀》,頁36。

日糖於製糖所置所長一人,統籌製糖所事務,完成上級交付工作。所 長之下分設庶務、工務、農務、鐵道四係,各係分置係長,負責糖廠相關事 務。庶務係長負責工廠人事、會計與產品運銷,工務係長負責蔗糖生產與廠 區機械的維修,農務係長負責甘蔗的種植採收、農場管理、農耕、水利、土 地等農業相關業務,而鐵道係則是處理工廠五分車、機關庫與鐵道狀況。

日糖原先設廠時,為確保充足勞力,於明治43(1910)年自日本愛媛等三 縣,引進168名農民,一半供應農場,一半供應工廠所需勞力。後因貸款償 付問題,移民陸續逃亡,契約三年滿期留下的只有三分之ㄧ左右。57由於勞

56  〈臺灣糖業接管委員會接收日糖興業株式會社大林製糖所接收清冊〉轉引自許芳瑜,〈臺灣鄉 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嘉義:南華大學環境與藝術研究 所碩士論文,2003年),頁86。

57  總督府殖產局移民課,《臺灣總督府官營移民事業報告書》(臺北:總督府殖產局移民課,

1919年),頁12–13。

(28)

力短缺,臺人得以進入糖廠擔任傭員或臨時工。臨時工並沒有ㄧ套固定制 度,只要經由親友或日本員工的介紹即可,如許榮欣先生就是由社員張春岸 先生推薦而來,張添財先生則是透過日人介紹而進入糖廠。58這些傭員或臨 時工可分為工場職工、鐵道工夫與農場農夫,三者工資以具備技術性與風險 性的鐵道工夫、工場職工較高,尤其是工場職工最高一天1.65圓,反觀較不 具技術的農場農夫,其最高薪資僅為0.75圓,亦不如鐵道工夫的1.55圓。59 工場支付工資的方式,通常是依照工作內容而有不同。收割甘蔗的傭工採日 給制、負責剝葉的勞工在包工制下工作,包裝工的薪資則為論件計酬。這些 勞工工作時都有苦力監督從旁督導,製糖工場則按「出面日表」或「農場出 役證」登載的出勤日數發放工資,而工頭另有每位工人10–15%的抽成。60 除了機械工與製糖工需具備熟練技術,會社長期聘僱外,其餘臨時工在製糖 期結束後,必須另找工作,或賣麵或賣冰,做些小生意渡日,生活上較不穩 定。61即便如此,每到農閒期間,農民仍對會社農場臨時工趨之若鶩,積極 向會社幹部或是苦力頭爭取工作機會。如同曾任日糖原料委員的蔡秋桐所寫 的〈四兩土仔〉,主角土哥為了爭取農場臨時工的工作,早上就要趕到農 場等待苦力監督。對欠缺農作用具與本性樸實的他來說,有田卻還不如苦 力。62就一般農家來說,農閒時間家中毫無收入,在不甚優渥的環境下,經 濟上比較吃緊,因此,能在本業外增加收入,對家計不無小補,就算有抽成 或吃虧之事也只能概括承受。

從《臺灣商工統計》中的勞工薪資分析,63可以反映糖工薪資的幾項特 色。一是日臺差別待遇的存在。以1929年製糖工平均日薪觀察,斗六街臺

58 《臺灣鄉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頁83。

59 〈本期製糖業〉,《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12月5日,2版。

60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頁 117。

61  黃文榮,〈陳新德訪問紀錄〉,2003年10月6日。黃文榮,〈陳王賢陶訪問紀錄〉,2003年10 月6日。及見《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頁234。

62  蔡秋桐,〈四兩仔土〉,《楊雲萍、張我軍、蔡秋桐合集》(臺北:前衛出版社,1994年),

頁266–269。

63 1930年《臺灣商工統計》,頁118–123。

(29)

人薪資為1.4圓,日人為3圓,日籍員工薪資超過臺籍員工一倍以上。二是由 勞工分類來看,製糖工在斗六街內的勞工中屬於薪資較高者,臺籍製糖工 的1.4圓雖不比強調專業技術性的大工(木工)、左官(泥水工)、石工、

洋服裁縫工,卻超過同屬食品製造業的製麵工(1圓)、醬油釀造工(1.15 圓),與水田農夫(1圓)。而日籍製糖工所得僅比大工(3.5圓)少。三是 無論日籍或臺籍斗六街糖工,薪資只少於屏東街臺籍糖工(1.8圓),與日 籍(3圓)糖工相當,遠高於臺南市、彰化街臺籍製糖工0.9圓,亦勝於其他 地區。因此臺籍糖工的薪資不如日籍糖工,但薪資水準在全臺勞工中已是較 好待遇,甚至比一些地區的日籍勞工來得高。日糖聘僱的專職勞工,在當時 是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職工薪資

如此,日糖正式社員的薪資自然不 惶多讓,1940年辜振甫初任日糖本 社事務員時月薪就有75圓,他回憶 當時這份薪水可做三套西裝,是相 當不錯的待遇。64一般而言,日糖 日籍資深社員與醫務室醫師的月薪 有百圓以上,擔任主管更可達兩百 圓以上。65

作為現代分工體制的一環,糖廠各部門在工時與工作內容上有不少差 異。就工時來看,農場農夫的工時極為規律,即使在農忙時期每天工作時 數以10小時為主,而且廠方還會依季節調整上工時間,夏季的6–8月由於 日出早,日落晚,因此5:30上工,18:30下工,冬季的11/1-2月底日出 晚,日落早,上工時間改為6:30上工,17:30下工。至於火車與工場職 工的工作時間,與農場農夫相較,11月後的農忙期,為了獲得高糖分,採 收、輸送與壓榨甘蔗分秒必爭,加班時間自然增多。耆老提到在糖廠製造係

64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頁43。

65  1938–1944年《嘉義商業學校學籍資料表》。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

圖7 日糖員工宿舍今貌

(30)

擔任臨時工時,每天上工12小時,早上6點到晚上6點,或從晚上6點到早上 6點的晚班。星期天夜班換班時得多上班6小時,足足有18小時。66方慶昌先 生在運輸部門擔任機關手,他指出每天上班十小時,早上四、五點出去「勾 甘蔗」,整天就是將甘蔗運入、運出,即使天氣不好,還是得一直趕著,完 成交付工作。在原料區廣、甘蔗量多的時候,機關手的工作量更多,加班是 常見的事。67

表22:日糖會社自營農場農家每日勞動時間表

上午工作時間 下午工作時間 每日工作時數

11/1-2月底 6:30-11:00 12:30-17:30 9:30 3/1-5/31 6:00-11:00 13:00-18:00 10 6/1-8/31 5:30-11:00 14:00-18:30 10 9/1-10/31 6:00-11:30 13:00-17:30 10 資料來源:《臺灣ノ農業勞働ニ關スル調查》,頁138–139。

從工作內容來看,日糖十分清楚農場發展對保障原料的重要性,「第 一著急務經營。蔗園改良。農場監督法。置最重之計畫。其設備。一在蔗園 之中央。聳立高方。展望四方原野。用此望樓最為效力」68第一任理事岡村 左右松還親自協同農務課幹部巡視各蔗園,指導植蔗技術。69正因為巡視農 場有其重要,於是日糖在各農場中置有農務監督,他們除了巡視契約佃工的 工作情況外,也要積極處理農場叢出不窮的病蟲害或其他特殊情況。70以馬 公厝農場為例,日糖在此設置1位監督與13位農場職員,其中有4位臺人。71 農夫是與工場簽訂契約的佃農,與自耕農不同,他們在工廠提供的土地上從 事農作,所有的農產活動都在糖廠的約束下運作,如甘蔗品種、耕作時間,

在糖廠必要時提供勞力協助,是受到更多約束的佃農。

66 《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頁233。

67 《臺灣鄉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頁98。

68 〈大日本製糖望樓〉,《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7年8月21日,3版。

69 〈大日本製糖近況 主事の巡視〉,《臺灣日日新報》,1915年4月8日,2版。

70 〈因焚蟻巢延燒蔗園〉,《臺灣日日新報》,1929年4月11日,夕刊4版。

71 〈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虎尾製糖所馬公厝農場〉,《蔗友》第一號,頁7。

(31)

圖8 農場工作情況 圖9 包裝工工作情況

職工則在甘蔗採收期須擔負各項工作,如耆老所言原料係於糖廠開工 前先行製糖前的工作,開工後則協助原料委員進行甘蔗基本資料,如種植 者及大約數量、重量的書寫,寫好的單子塞於臺車上,好讓秤重者據以統 計。而甘蔗秤重主要由日本社員負責。72負責實務工作的職工,平時從事機 器清潔、修繕、保養等,他們剛入行時沒有學理知識或專門技術,一切知 識與技術,都是日籍員工嚴格教導下所學。也因為這些糖廠前輩的努力學 習,才使得二次大戰後,國民政府接收糖廠能順利運作。

對於在日本糖廠工作的感覺,十四歲就進入日糖,在管理課送公文、

泡茶與打掃的許榮欣先生,他認為工作時受到不少照顧,日人也不會看輕 他。73賴文利先生提到開工期做夜工,日本員工會叫他到溫暖一點的地方 休息一下。74辜振甫先生也稱讚日本人很少空談和喊口號,迎向問題,篤實 應對,這種守分、苦幹的工作態度,是日本企業發展的雄厚後盾。75耆老回 憶中的日人員工對臺人是充滿著關心的感念,不過部份臺人員工的感受卻 不是如此。蔡崎先生提到他擔任醫務室醫師時,有些日人員工自以為階級

72 《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頁234。

73 《臺灣鄉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頁87。

74 《臺灣鄉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頁88。

75 《勁寒梅香:辜振甫人生紀實》,頁49。

(32)

高,看病要插隊。76黃金勇先生指出我們臺灣人只要好好做,日本人就不會 對我們怎麼樣。77對殖民者而言,只要被殖民者聽話、服從,就能和平相 處,甚至願意釋放一些善意來獲得臺人更多的效力。實際上,日糖內部的 不公平不僅在態度、待遇,升遷部分亦是如此。蔡崎先生回憶所服務的日 糖支社與虎尾製糖所並沒有臺灣人擔任係長以上,係長以上職位被日本人 掌控,臺人多半是雇員,頂多做到技手補、事務員補。78對臺人來說,若能 從臨時工晉升為雇員,或從雇員成為正式社員,都是值得慶賀之事。例如 葉文旭晉升為社員,宴請親朋好友,友人特地寫下「久欽文筆獨超群,旭 日曈曈上錦雲,從此斗山添秀色,幾人才調得如君。」79從其賀詞不難想見 喜悅之情。

在上述的契約佃工、傭工、監工外,尚有由地方士紳充任的重要職 位-原料委員。原料委員非糖廠正式編制員工,是糖廠與地方民眾的中間 人,他們鼓勵民眾種蔗,協助會社收購甘蔗原料,承辦原料採收與搬運,

必要時還得充當公證人、協調者。80是工場運作不可或缺的人物。依據日 糖在臺設廠初期所提交之報告,日糖在臺灣工場原料區內設置11區原料委 員,81每年植蔗時節到來,日糖制定的植蔗獎勵規程、甘蔗等第與價格等都 得先與原料委員協商。82「囑託採集區內之區長及名望家,以商議之,並對 耕作者召集商議」。83由於多數原料委員擁有大片土地,當自己的土地在採 收區內,委員們會積極爭取植蔗價格,「諸商議員皆贊成為三級,且照原 案之價格,欲請加幾分」。84工場對於績效良好的原料委員也會提供內地或

76 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

77 《臺灣鄉鎮之空間之現代性後果-大林糖廠日常生活之建構與批判》,頁88。

78  黃文榮,〈蔡崎訪問紀錄〉,2011年8月22日。《走過兩個時代的公務員續錄》,頁236。《鹽 水製糖》,頁78引郭懷德先生口述。

79 李青年,〈祝葉文旭君榮昇日糖社員〉,《風月報》,81期3月卷,頁26。

80  〈開始業式〉,《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8年11月14日,5版。臺灣糖業公司,《臺糖四十 年》(臺北:臺灣糖業公司,1986年),頁46。

81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糖務局第八年報》,頁400。

82 〈甘蔗獎勵規程(上)日糖工場の〉,《臺灣日日新報》,1925年8月21日,3版。

83 〈大日蔗價〉,《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8年9月9日,3版。

84 〈大日蔗價〉,《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1908年9月9日,3版。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日據時期日本佛教之台灣佈教.

Secondly, processing religious surveys and drawing up religious laws during early colonial period had made a legal position and standard for future Taiwan religions

[r]

表團一行搭乘10時日亞航班機飛往日本成田機場,於日本當地下午12

1 工作組織與管理 Work organization and management 13 2 照顧材料與工具 Care of materials and tools 10 3 商業與溝通 Business and communications 8.. 4

Foreig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Employment Work Permit Application (Comment System for Overseas Chinese or Foreign.. Student Graduated in

If applicant entity (person) wishes to pick-up documents in-person, “In-person Document Pick- up Declaration” must be filled-out if application is submitted via written

If applicant entity (person) wishes to pick-up documents in-person, “In-person Document Pick- up Declaration” must be filled-out if application is submitted via writt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