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文以實證研究探討中國大陸2008 年企業所得稅制改革對整體上市公司、

內外資及不同產業間租稅負擔之影響,本文的實證結果發現,實施2008 年新企 業所得稅制後,整體中國大陸上市公司的平均有效稅率有顯著之降低,由20%

降低至18%,反映 2008 年新企業所得稅制將法定稅率由 30%降低至 25%之影響。

此外,本文的迴歸結果顯示,實施2008 年新企業所得稅制後,國有企業的平均 有效稅率顯著降低,而外資企業的平均有效稅率則呈現顯著之增加,顯示中國大 陸2008 年新企業所得稅制統一內外資租稅待遇,有產生調整內、外資企業租稅 負擔差異之效果。最後,中國大陸上市公司12 各產業別中,除了改制前享有優 渥租稅優惠之農林漁牧業及高科技之訊息產業外,其餘10 個產業的平均有效稅 率在實施2008 年新企業所得稅制後都呈現降低之結果。本文的迴歸分析結果也 顯示,高科技訊息產業的有效稅率在實施2008 年新企業所得稅制後有顯著增加。

此一結果反映中國大陸2008 年新企業所得稅制減少產業間不公平的租稅優惠措 施有產生政策目的之效果。

在租稅政策意涵上,中國大陸2008 年的企業所得稅制改革的影響,對於我 國企業乃至國際企業繼續經營中國大陸市場而言,均屬重要之關注事件。本文的 實證結果顯示,中國大陸的2008 年的企業所得稅制改革體現其統一稅制,達到 其平衡產業間及內外資企業間租稅負擔分配之政策目的。因此,台商以中國大陸 為市場及製造基地之經營模式,不能再以獲取租稅優惠目的為主要考量,因為在 新企業所得稅制下,仰賴租稅優惠作為差異競爭優勢之空間已受到大幅之限縮。

2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1. 王延明,2003,上市公司所得稅負擔研究: 來自規模、地區和行業的經驗證 據,管理世界,1,115-122。(中國大陸期刊)

2. 林世銘與楊朝旭,1994,上市公司營利事業所得稅負擔之研究,財稅研究,

26 卷 6 期,34-52。

3. 林世銘,2002,兩稅合一前後產業租稅環與經營績效之比較,財稅研究,34 卷3 期,64-78。

4. 李韜,2004,中國上市公司所得稅稅負的行業特徵的實證研究,天津市財貿 管理幹部學院學報,3,35-37。(中國大陸期刊)

5. 周添城、徐偉初、宋秀玲與李新仁,1989,部門、產業間之稅負分配研究,

財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專題報告。

6. 周添城、徐偉初與李新仁,1989,不同企業規模、組織之稅負分配研究,財 政部賦稅改革委員會專題報告。

7. 吳德豐、徐麗珍,2007/5,中國企業所得稅法變革與台商因應策略,會計研 究月刊,258 期,50-59。

8. 陳明進,2002,營利事業有效稅率決定因素之實證研究,會計評論,34 期,

57-75。

9. 陳明進,2003,我國租稅優惠對營利事業租稅負擔之影響,管理評論,22 卷1 期,127-151。

10. 蔡素幸,1993 年 6 月,台灣上市公司規模與有效稅率關係之實證研究-實徵 會計理論政治成本假設之探討,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 文。

11. 錢晟、李筱強,2003,對我國上市公司 20012002 年企業所得稅負擔的實證 研究,稅務研究,9,30-36。(中國大陸期刊)

30

英文部分

1. Birnbaum, J. H. and A. S. Murray. 1987. Showdown at Gucci Gulch: Lawmakers,

Lobbyists, and the Unlikely Triumph of Tax Reform, New York: Random House.

2. Chen, Ming-Chin, Suming Lin, and Tien-Hsun Chang. 2001. The impact of tax-exempt stock and land capital gains on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Taiwan

Accounting Review 2 (April): 33-56.

3.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1985. Corporate Tax Payers and Corporate Freeloaders:

Four Years of Continuing, Legalized Tax Avoidance by America’s Largest Corporations, 1981-1984, Washington. DC,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4.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1986. 130 Reasons Why We Need Tax Reform,Washington.

DC, Citizens for Tax Justice.

5. Gupta, S. and K. Newberry. 1997. Determinants of the variability in corporate effect tax rates: Evidence from longitudinal data,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16 (1): 1-34.

6. Liu, Chi-Chun, Suming Lin, and Der-Fen Huang. 2001. Factors influencing corporate effective tax rates in Taiwan, Taiwan Accounting Review 2 (April):

57-84.

7. Omer, T. C, H. M. Karen, and A. Z. David. 1993.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firm size-effective tax rate relation in the 1980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8:

167-181.

8. Porcano, T. 1986. Corporate tax rates: Progressive, proportional, or regressiv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7 (2): 17-31.

9. Shevlin, T. and S. Porter. 1992. The corporate tax comeback in 1987: Some further evidence,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Taxation Association 14 (1): 58-79.

10. Siegfried, J. 1974. Effective average U. S. corporation income tax rates, National

Tax Journal 27 (2): 245-259.

11. Stickney, C. and V. McGee. 1982. Effective corporate tax rates: The effect of size, capital intensity, leverage, and other factor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31

Policy 1 (2): 125-152.

12. Zimmerman, J. 1983. Taxes and firm size,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5 (2): 119-149.

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