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生命徵象收集及測量

第三節第三節 生命徵象收集及測量生命徵象收集及測量生命徵象收集及測量生命徵象收集及測量

依據國際心肺復甦聯盟(ILCOR, Interna tional Liaison Committee on Resuscitation)

建議,針對院內心跳停止病人的研究所訂定 Utstein Style 型式34,記錄病人的生命 徵象。

生命徵象紀錄的時段,以心跳停止的時間為基準分成四部分;分別為心跳停止前 30分鐘至 1 小時、心跳停止前 1-4 小時、心跳停止前 4-8 小時、心跳停止前 8 小時 以上(來診時的生命徵象)。考量每一時段可能會有多筆生命徵象資料,我們是 以最接近該時段最大時間為主要紀錄資料。例如:心跳停止前 30 分鐘至 1 小時,

有多筆生命徵象資料,我們則以最接近心跳停止前 1 小時的那一筆生命徵象為主 要記錄資料。

生命徵象的紀錄均由急診護理師或監視器測量後,記錄於急診病歷中。

監視器是採用

(1) 體溫(Body temperature):記錄耳溫,護理師採用耳溫槍測量,單位為攝氏

(Centigrade)。

(2) 呼吸(Respiratory rate):床邊記錄病人呼吸速率,單位為呼吸次數/每分鐘

(Breaths / minute)。

(3) 心跳(Heart rate):監視器記錄病人心跳,單位為心跳次數/每分鐘(beats / minutes)

(4) 血壓(Blood pressure):監視器記錄病人血壓;包括收縮壓及舒張壓,單位為 毫米汞柱(millimeters of mercury, mmHg)

(5) 脈衝式血氧濃度(Peripheral oxygen saturation):利用周邊脈衝式血氧濃度計,

測量病人的血液中血氧濃度,單位為百分比(%)

(6) 意識狀態(Mental status):床邊評估病人的意識狀態,採用的評估方法是格 拉斯哥昏迷指數, (Glasgow Coma Scale, GCS);總分為 3-15 分,共分三個面 向評估,包括眼睛張開程度(1-4 分)、運動程度(1-6 分)和發音程度(1-5 分)。

第四節第四節

第四節第四節 實驗室相關變數實驗室相關變數實驗室相關變數實驗室相關變數((((Laboratory Variables)))收集及測量)收集及測量收集及測量 收集及測量 (1) 初始心電圖(Initial electrocardiography)

- 竇性心律(Sinus rhythm):正常竇性心律(Normal sinus rhythm),竇性心搏 過速(Sinus tachycardia),竇性心搏過慢(Sinus bradycardia)。

- 心房震顫(Atrial fibrillation)

- ST段變化(ST segment change):冠狀動脈缺血的表現,包括 ST 段上升(ST elevation),ST 段下降(ST depression),T 波導置(T wave inversion)。

- 束枝傳導阻滯(Bundle branch block):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Left bundle branch block。

(2) 血液檢查報告

- 白血球(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單位: / ul。

- 血紅素(Hemoglobin, Hgb),單位:g / dl - 血糖值(Glucose),單位:mg / dl

- 鈉離子(Sodium, Na),單位:mmol / L - 鉀離子(Potassium, K),單位:mmol / L

- 心肌酵素(Cardiac enzymes):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單位:U / L)、

心肌旋轉蛋白(Troponin I)(單位:ng / ml)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第五節 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統計分析統計分析 第一項 描述性統計

研究將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分成心因性與非心因性兩組,從病人基本資料、醫院照 護體制相關變數、心跳停止事件相關變數、實驗室檢查、病人預後及生命徵象變 化部分做比較。連續變數的部分採用 two sample t test;類別變相的部分採用 the Chi-square test。另外,以各生命徵象在每個時段的平均值為主,畫出分佈圖,比 較心因性與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在生命徵象上的變化情形。

第二項 分析性統計

研究使用邏輯式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求得在收集的病歷中,院內心跳 停止病人的本身變項與發生心因性心跳停止之相關的效應值。我們利用單變項來 估計勝算比值(odds ratio, OR)及 95%信賴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 多變項模型則利用逐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的方式估計勝算比值(odds ratio, OR)及 95%信賴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並找出統計上有意義 之變項,作為預測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發生的因子,模型校正變項包括年齡、性 別、來診時間、來診主訴、過去病史、初始心電圖及心跳停止心律。

針對院內心跳停止病人預後的部分,我們利用單變項來估計勝算比值(odds ratio, OR)及 95%信賴區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多變項模型則利用逐

步迴歸(Stepwise regression)的方式估計勝算比值(odds ratio, OR)及 95%信賴區 間(95% confidence intervals, 95% CIs),並找出統計上有意義之變項,判斷為影響 預後的決定因子。

第三項 統計工具及檢力評估

參考 Hodgetts 等人之研究,以 two sample t test 作為統計方式,院內心跳停止病人 有生命徵象異常,與存活的病人有生命徵象異常的比例各為 65%及 42%,

α定為 0.05,power 定為 80%,估計樣本數至少需要總共 146 位病人。

使用之統計軟體為 SAS 9.1,p < 0.05 定為統計上有顯著差異。

第四章

來診主訴:包括發燒(Fever)、呼吸喘(Shortness of breath)、意識改變(Conscious change)、胸痛(Chest pain)、腹痛(Abdominal pain)、消化道出血(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及其他症狀(將總數量小於 5 的來診主訴,考量到相對來說臨床重要性 可能不大,故歸類在其他)。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 止病人的來診主訴較少為發燒(2.2% vs. 17.4%, p<0.05),較少為意識狀態改變

(19.6% vs. 38.5%, p<0.05),較多為胸痛(26.1% vs. 5.5%, p<0.001)。其他症狀部 分,包括:頭部外傷、流鼻血、頭暈、腹瀉、嘔吐、水腫、尿量變少、暈厥、癲 癇發作、全身無力、尿液混濁和心悸,在心因性與非心因性病人各佔約 21.7%及 13.8%。

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 較少簽署拒絕急救同意書(19.6% vs. 52.8%, p<0.001)。

過去病史: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在過去病史 上有較多糖尿病(50% vs. 29.4%, p<0.05)及心血管疾病:高血壓(78.3% vs. 50.5%, p<0.05)、冠狀動脈疾病(46.7% vs. 13.8%, p<0.001)、心律不整(34.8% vs. 9.2%, p<0.001)、心臟瓣膜疾病(28.3% vs. 10.1%, p<0.05)及擴張性心肌病變(15.2% vs.

3.7%, p<0.05);較少的惡性疾病(13% vs. 30.3%, p<0.05)。

抽煙及喝酒習慣:兩組病人在抽煙習慣的部分沒有差別,然而,在心因性院內心 跳停止病人這組,完全沒有喝酒習慣的病人。

(2) 醫院照護體制相關變數部分

急診檢傷級數:兩組病人來診檢傷級數分佈類似,全部都是檢傷級數一到三級,

且以檢傷一級的比例佔最多,均超過 50%。

來診科別:兩組病人均以內科病人為主,內科病人都占 90%左右。

急診留觀時間:兩組病人差別不大,平均急診留觀時間為 472-474 分鐘,相較於本 院急診平均留觀時間(240 分鐘)高出許多。

醫護人員警覺狀況及時間:在醫護人員警覺部分,不論在心因性或非心因性院內 心跳停止病人,急診醫護人員幾乎 90%以上都能在事前有所警覺;只是相較於非 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從醫護人員警覺至心跳停止 的時間較短(281.3 分鐘 vs. 413.6 分鐘)。

(3) 心跳停止事件本身相關變數部分

心跳停止日期及時間: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發生心因性心跳停止 病人的時間,在白天或夜間及各季節發生的分佈均無太大差別;心因性心跳停止 病人雖然在週末發生機會較高(32.6% vs. 22%, p=0.17),但統計學上無意義。只 是兩組病人整合來看,急診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多發生在週間(74.8%)、白天時間

(70.3%),季節分佈則以冬天較多(40.6%)。

心跳停止時的心律:兩組病人中最常發生的心跳停止心律就是無脈搏性心電器活 動(PEA),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的心跳停止 時心律較多為可電擊心律(21.7% vs. 2.75%, p<0.001),包括:心室震顫及無脈搏 性心室心搏過速。

(4) 病人預後相關變數

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在預後的變數中都比較 好。恢復自主循環(32.6% vs. 20.2%, p=0.097),生存至住院(23.9% vs. 11%, p<0.05), 生存至出院(8.7% vs. 5.5%, p=0.46),神經學預後佳(6.5% vs. 2.8%, p=0.27);但 僅有生存至住院具有統計學上的意義。

(5) 生命徵象:(表 2)

心跳停止前 0.5-1 小時: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 在收縮壓(115.9 vs. 95.2 mmHg, p<0.05)、舒張壓(62.1 vs. 51.9 mmHg, p<0.05)

及意識狀態(10.6 vs. 7, p<0.0002)都比較好。

心跳停止前 1-4 小時: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在 血氧濃度(95.7 vs. 92.2 %, p<0.05)及意識狀態(12.4 vs. 8.4, p<0.0001)都比較好。

心跳停止前 4-8 小時: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的 心跳(89.5 vs. 106, p<0.05)較低;血氧濃度(97.1 vs. 92.6 %, p<0.05)及意識狀態

(11.3 vs. 8.5, p<0.05)都比較好。

心跳停止前 8 小時以上(來診時的生命徵象):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 人,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的意識狀態(13.1 vs. 9.2, p<0.05)比較好。

有關生命徵象平均值的趨勢圖(圖 4a-g),可發現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在心跳停止 前(依照時間順序)各生命徵象在心因性與非心因性兩組病人的變化情形。在體 溫部分,兩組病人均變化不大。心跳部分,可見兩組均呈愈來愈快趨勢,非心因 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跳速率超過正常值(每分鐘 100 下)。呼吸速率部分,

可見兩組均呈愈來愈快趨勢,且呼吸速率均超過正常值(每分鐘 20 下)。血壓、

血氧濃度及意識狀態部分,兩組病人在愈接近心跳停止前,均呈現下降的趨勢。

只是,在意識狀態的部分,院內心因性心跳停止病人雖呈現下降趨勢,但自始至 終其平均 GCS 均在 10 以上。

(6) 實驗室相關變數:(表 1c)

在初始心電圖的部分可以發現,相較於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心因性心跳 停止病人較常有心房震顫(28.3% vs. 14.7%, p<0.05)及 ST 段變化(37% vs. 11.9, p<0.001);較少出現竇性心搏過速(23.9% vs. 48.6%, p<0.05)。

其他實驗室生物標記,包括白血球數目、血紅素、血糖值、鈉離子、鉀離子及心 臟酵素,在兩組病人間均無明顯差異,除了心肌旋轉蛋白(Troponin I),相較於 非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病人,在心因性病人較高(3.63 vs. 0.56 ng/ml, p<0.02)。

第二節第二節

第二節第二節 主要估計結果主要估計結果主要估計結果主要估計結果

研究急診病人的心跳停止前臨床特徵對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的預測,是使用邏輯 式迴歸,在單變項模型中,主訴是胸痛,過去病史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 疾病、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疾病及擴張性心肌病變等心血管疾病者較可能發生心 因性院內心跳停止;另外初始心電突有發現 ST 段改變及心房震顫者,也較可能發 生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心跳停止時心律為可電擊心律(包括:心室震顫及無脈

研究急診病人的心跳停止前臨床特徵對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的預測,是使用邏輯 式迴歸,在單變項模型中,主訴是胸痛,過去病史有糖尿病、高血壓、冠狀動脈 疾病、心律不整、心臟瓣膜疾病及擴張性心肌病變等心血管疾病者較可能發生心 因性院內心跳停止;另外初始心電突有發現 ST 段改變及心房震顫者,也較可能發 生心因性院內心跳停止;心跳停止時心律為可電擊心律(包括:心室震顫及無脈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