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自我定義記憶的理論背景

Bruner (1990)指出,個人的敘說性思考與自我發展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因為人 們天生就具有敘說的能力,很自然的會將自己所經歷的經驗加以重整,並逐漸形 成個人的回憶故事,而個體的自我發展也隨著這樣的過程不斷進行。如同Bruner 的觀察,1980 年以後的研究者開始重新思考個人的回憶建構與自我發展之間的關 係,當代研究者則進一步提出理論架構或進行實徵研究探討個人回憶和自我發展 的關係,例如:Conway 和 Pleydell-Pearce (2000)提出自傳式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的自我記憶系統(self-memory system)架構;McAdams (1996)提出自我 認同發展的生命故事觀點取向,並且將此敘事的自我認同(narrative identity)納 入整體的人格發展架構之中;Singer 和 Salovey(1993)、Singer (1995, 2004)則以 自我定義記憶來代表自傳式記憶中與自我最密切相關,同時也被個人認為是最重 要的回憶,並探討自我定義記憶與個人認知、情緒與動機之間的關係。

自傳式記憶是與自我相關的回憶,同時也是個人對過去特定情境的感受與知 覺的回憶與解釋,內容可能涵蓋了許多人物與地點,以及個人對隨著時間延展的 複雜事件所進行的詮釋,而這樣的記憶保留時間可以很長久且常伴隨圖像的記憶

(Conway, 1990)。Conway 和 Pleydell-Pearce(2000)歸納多方的研究,提出自傳 式記憶的自我記憶系統架構。他們認為自我記憶系統是由「自傳式記憶知識」和 具有結構性的個人內在「目標」所組成,自傳式記憶知識按照不同的回憶細節層 次分為三大類:生命發展時期(lifetime periods)、一般事件(general events)、特 定事件知識(event-specific knowledge),而個體對自傳式記憶內容的提取,則取決 於回憶當下線索(cue)的促發,以及被促發的細節層次為何。自傳式記憶的知識 基礎(knowledge base)即為自我形成的依據;在一般情況下,個體所形成的自我,

必定會和自我回憶系統中的內容一致,例如:當一個人與學業相關的過去經驗都 是成績不好或不被肯定的回憶內容,那個體就無法形成課業表現傑出的自我概 念。整體而言,Conway 和 Pleydell-Pearce 的自我記憶系統,清楚的指出個體自我 的形成和個人回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而這樣的整合性架構讓後續研究者能以更 有系統的方式,針對自傳式記憶不同的面向進行探討(Singer, 2004),例如:個人 回憶的解碼與提取、瞭解記憶失能的臨床疾患、探討自傳式記憶背後個人認知與

動機的源由等等。

除了上述認知取向的研究外,McAdams (1996, 2001)將此特殊形式的自我回憶 稱為個人的生命故事,並將其納入人格發展的理論架構之中。他認為研究者要瞭 解處在現代社會的個體必須從三個層面進行探討:(1)內在人格特質(dispositional traits)、(2)個人在生活中的適應性表現(characteristic adaptations),例如:個人目 標與動機、防衛機轉、因應策略等等;(3)最後則必須從個人的生命故事瞭解個人 整體性的自我認同建構。McAdams 將傳統上只偏重於人格特質的人格理論向外延 伸,認為人格是由特質、適應表現和生命故事建構所形成的複雜組型。McAdams 認為,人們會從自己過去的重大經驗中,例如:轉折經驗、高峰經驗等等,重新 建構(reconstruct)出自己的生命故事,而故事的內涵則由許多不同的篇章(chapters)

與核心情節(nuclear episodes)所組成;篇章類似於 Conway 和 Pleydell-Pearce(2000)

自傳式記憶中的生命發展時期,核心情節則類似於特定事件知識,而等同於個人 自我認同的生命故事建構,則是個人對自己過去重大經驗的反思。在McAdams 所提出的架構中,尤其強調生命故事對個人自我認同發展的重要性:人們會透過 敘述的方式將自己過去的經驗、現在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想像整合成一個有意義 的整體,在這個歷程中,個體自然的會思考「我是誰?」、「我如何成為今日的樣 子?」與「自己的生活信念從何而生?」等等與自我認同發展的相關問題。整體 而言,McAdams (1996, 2001)指出當代的人格發展理論,不能只探討去情境化的人 格特質層次,還必須了解個體及其所屬情境的關係,尤其不能忽視個體從過去經 驗中所建構出來的個人故事所代表的意義。也因此,探討個體如何形成和解釋自 己的生命故事,能夠幫助我們更真實的瞭解一個人的人格發展。

Singer 和 Salovey(1993)、Singer 和 Blagov(2004)則以「自我定義記憶」

來指稱與自我密切相關的回憶。Singer 等人認為,個人的自我記憶系統中包含許 多與自我相關的自傳式記憶,而自我定義記憶即是其中的一種記憶類型,但是自 我定義記憶的特殊性在於它與個人當前自我發展最相關的主題緊密相連;亦即,

自我定義記憶,反映出個體當下人格發展的核心任務、最重視或仍然感到衝突的 面向,因而自我定義記憶能夠傳達出個體的心理社會發展脈絡。Singer 和 Salovey

(1993)的研究指出,以六點量尺請受試者自評的回憶鮮明度的平均分數為 4.5,

特定情緒強度通常更高達5 或 6 的評分,而不同的受試者也在談話和研究參與的

經過多年的資料蒐集與分析,Singer 與同事將自我定義記憶歸納出以下五個特徵:

「鮮明的印象、情緒強度高、反覆回想、回憶內容反映出個人所關注的議題,或 者人格發展中尚未解決的衝突」,這些共通性的特徵顯示出自我定義記憶對個人的 自我發展具有特殊的功能性。

Singer 和 Bluck(2001)指出,個人對自我定義記憶的反覆回想與思考,是認 知系統中的「敘述的運作歷程」(narrative processing),而個人能夠透過敘述的運 作歷程,有意識的將自己過去不同的經驗加以組織與串連,同時給予解釋與評價,

而與個人的發展目標有所連結,亦即,個人透過自我定義記憶能夠建立有系統的 信念與價值觀,進而對實際的生活有所影響。綜合上述,Singer 等研究者特別重 視自我定義記憶中的認知、情緒和動機等三類人格發展層面,因此研究多針對自 我定義記憶的內容與結構、喚起回憶時的情緒經驗、回憶內容所透露出來的個人 發展目標,以及自我定義記憶對個人有何種實際的功能進行探討(Singer & Blagov, 2004;Singer & Salovey, 1993)。

上述的討論顯示,越來越多認知、人格與發展取向的研究者同意,探討個體 自我回憶系統的建構,有助於瞭解其不同面向的發展與發展脈絡。雖然不同的研 究者,使用不同的術語來指稱與自我相關的記憶,例如:自傳式記憶、生命故事、

自我定義記憶,Pillemer (2001)則以個人事件記憶(personal event memory)來泛稱 上述幾種與自我相關的個人回憶。雖然上述以敘事分析為主要方法的研究者採用 不同的術語來說明個人從過去經驗中所建構的個人回憶,但是都一致的認為個人 回憶敘述與自我發展有密切的關聯。Singer (2004)指出,個人自我認同的形成即是 自我回憶研究的核心議題,許多研究因此十分重視個人回憶經驗中「認知-情緒」

的處理歷程,以及從這樣的歷程中所得到的個人意義與解釋與自我認同發展之間 的相互關係。本研究即希望探討個體對於與自我密切相關回憶的個人意義與解釋 歷程會如何與其自我認同發展有所關聯,而研究者認為,Singer 和 Blagov(2004)、 Singer 和 Salovey(1993)所描述的自我定義記憶內涵,最能夠貼近研究者所關心 的焦點,因此本研究將以自我定義記憶來代表個人重要的自我記憶,並依照Singer 與Moffitt(1991-1992)之自我定義記憶資料蒐集方式,進行後續研究。

貳、自我定義記憶的相關研究 一、 自我定義記憶的分析面向

當代研究者傾向採用多元的角度來分析個人的回憶內容,並且將分析的角度 跳脫傳統心理動力理論學者所重視的核心議題或內在衝突,例如:Freud 的性驅力 與攻擊、Adler 的自卑與超越等等,而期待直接從個人回憶敘述中所呈現出來的認 知與情緒歷程去了解個體在各方面發展的情形,例如:個人的生活適應、因應策 略、幸福感與身心健康等等(Singer, 2004)。也因此,敘事分析的研究者根據研究 目的發展出不同的內容分析向度與評分準則,常見的分析包含:回憶當下的情緒 狀態、回憶內容的事件類型、特定性(specificity)、整體的一致性(global coherence)、所獲得的經驗意義和解釋歷程等等。

在Blagov 和 Singer(2004)的研究中發現,事件類型和個人進行回憶當下的 情緒有明顯的相關,成功的經驗與正向情緒相關、失敗的經驗則與負向情緒相關,

而事件類型與回憶當下的情緒都能預測個體感受到壓力的程度。此外,受試者回 憶內容特定性,亦即回憶中所包含的細節程度,與人格測驗中壓抑的防衛性

(repressive defensiveness)程度有顯著的負相關。Blagov 和 Singer(2004)指出,

表達過度簡化、缺乏特定細節回憶內容的受試者,傾向於較極端的防衛性,對個 人來說可能具有保護的功能,能夠讓個體處理感到威脅的訊息以及調節當下的情 緒。而其他相關的研究也發現,自我定義記憶的回憶內容過度簡化的受試者,通 常伴隨著憂鬱症狀的出現(Kuyken, Howell, & Dalgleish, 2006;Moffitt, Singer, Nelligan, Carlson, & Vyse, 1994),這些研究結果顯示,回憶內容的特定性的確是自 我定義記憶中具有獨特性的特徵。

Habermas 和 Bluck (2000)則認為,個體的社會認知發展和自我定義記憶中所 呈現出來的「整體一致性」密切相關。青少年期以後的年輕人開始具備更高層次 的認知推理能力,而認知發展的成熟也讓年輕人有能力開始將過去所發生的重要 經驗,按照時間順序以及社會文化脈絡予以串連、描述不同的經驗之間的因果關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