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自旋—軌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與自旋霍爾態(Spin Hall State)

在文檔中 Fu-Kane 模型下的自旋幫浦 (頁 11-0)

(Spin Hall State)

[13]~[18]

在量子霍爾效應中,一直未將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考量進來,那就是:

電子的自旋與軌道耦合效應(spin-orbit coupling,SOC)。在說明 SOC 之前,

我們先對一個現象,進行說明: 自旋霍爾效應(Spin Hall effect)。

FIG. 1. 6 霍爾效應(上)和自旋霍爾效應(下)

(此圖取自 J. E. Hirsch, Phys. Rev. Lett, 83, 9, 1999.)

在霍爾效應中,在磁場中運動的電子(或電荷載子)在受到 Lorentz force 的作用下會往垂直於電流方向的兩邊偏移,因而在兩邊界處形成電壓

V (稱為

H 霍爾電壓),這個現象是由美國學者 Edwin Hall 在 1879 年所發現,因而稱為

「霍爾效應」,如 FIG.1.6(上)所示。1970 年代,Dyakonov 和 Perel 指出即使 沒有外加磁場,由於自旋—軌道耦合的效應,會使得不同自旋方向的載子在受 到雜質散射後朝向相反的方向偏移而產生自旋流,並各自形成大小相等的霍爾

電壓

V ,但是由於向上走與向下走的電子數量相等,因此在 y 方向,如

這項效應是由 Hirsch 在 1999 年時所提出[ 15 ]。由於此現象的主要成因是由於

1. Rashba-SOC:由結構反轉不對稱所造成。(structure inversion asymmetry)

2. Dresselhaus-SOC:由塊材反轉不對稱所造成。(bulk inversion asymmetry)

在此我們先簡略介紹晶體結構中的「對稱性」(symmetry)。在晶體的能 帶結構中,由於自旋向上與自旋向下的電子,位在相同的能帶上,因此,每一 能帶都是呈現「二重簡併」(two-fold degenerate)的情形,這種情形可由「時 間反轉對稱性」(time-reversal symmetry)來說明,也就是:

( , ) ( , ),

由於在沒有外加磁場的作用下,系統仍然具有時間反轉對稱性的關係。而 系統的自旋—軌道交互作用的 Hamiltonian 形式為:

(

z

) ,

R

H

SO

  e   p

(Rashba term) (1-7)

R為強度參數(strength parameter)。因此我們可以得到此二維系統的 Hamiltonian 為:

2

但是卻沒有造成的「淨電流」。此即「自旋霍爾效應」(spin Hall effect)。

1.4 Berry phase

[ 19 ][ 20 ]

回到原本的狀態,但是系統將會出現相差(phase difference),稱為 Berry phase。

首先我們讓系統的 Hamiltonian 隨著某一參數 R 而變動,也就是:

( ), ( , ,...)

HH R RR X Y

。如果參數空間 R 是時間的函數,那麼這個系統的

Schrodinger’s equation 就可表示為:

( ( )) ( ) ( ) , ( ) :

以上的Schrodinger’s equation 的解,具有以下的型式:

' '

上式中的第一個指數項稱為:幾何相位(geometric phase)或是 Berry phase;第 二個指數項稱為:dynamical phase factor。然而該如何處理第一個指數項呢?

將(1.12)式代回(1.11)式並且乘上

n R t

( ( )) (每一個本徵態均正交歸一化),

我們可以得到(1.13)式,此相位是 gauge-dependent:

( ) ( )

n Ci n R n R dR

R

(1-13)

如果這個系統是在一個緩慢變化的過程中進行,且

R t ( )

具有以下的特性:

( )

稱為 Berry connection 或 Berry vector potential:

( ) ( ) ( ) ,

然而,積分路徑所包圍的區域內,如果有出現奇異點(singularity),則

n與立 體角會具有另一特殊關係。

第二章 理 論 模 型

2.1 Liang Fu 和 C. L. Kane 的理論模型

[ 21 ] [22]

一般要造成自旋流的方式有以下兩種:

1. 經由控制某些參數,例如:交互變動的電場及磁場。使其具有週期性緩慢變 動的特性,此特性將具有幫浦(pump)的功能,並使得系統產生自旋流動的 現象,此現象即為「自旋傳輸」(spin transport)。

2. 利用自旋霍爾效應的原理,使用電場來產生自旋流。

tight-binding model,其二次量子化(second quantization)後之 Hamiltonian 如下:

0 h t so

上的消滅算符(annihilation operator)和產生算符(creation operator),下標中 的α 與 β 則表示電子的自旋方向,之後將表示為:

Fu and Kane 的論文中指出,透過交錯磁場(

h

st)和交錯電場(

t

st)進行

為了方便進行分析,我們先將系統取為週期性邊界條件(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PBC),並且將 Hamiltonian 以矩陣的形式來表示,而此 Hamiltonian 矩陣必須為 Hermitian。矩陣的階數依 site 的數量而變,當 chain 所包含的 site 數量愈多時,矩陣階數愈大。由於矩陣包含電子自旋(二維),因此,系統的 維度必須是「空間(number of sites)

自旋(spin up and down)」,也就是說:

系統若有 n 個 site,Hamiltonain 矩陣則必須為 2n×2n 階。將系統的 eigenstate 以

表示(α 為第 α 個 eigenenergy),我們將

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

* *

於系統具有 PBC,因此可以利用 Fourier transform 將系統的 Hamiltonian 轉 換至 k 空間。其轉換結果如下:

* 與動量空間(k-space)(2.10)式的 Hamiltonian 矩陣式。接下來我們可以開始對 這個系統進行分析。然而,系統的「對稱性」自然是必須先考量的重點。

2.2 「空間反轉對稱性」與「時間反轉對稱性」

*

比較(2.18)式和(2.19)式的結果可知,系統在以下二項條件均成立時才能滿 足(2.17)式的關係:

1. 不加弱磁場(

h

0

0)。 2. 不加外磁場(

h

st

0)。

當以上二項條件均成立時,系統具有「時間反轉對稱性」。也就是:加上

h

0

h

st可破壞系統的「時間反轉對稱性」!此時,由於週期性邊界條件的關係,

此系統將會只有「空間反轉對稱」。如果以簡併的方式來說明,則是:當

0 0

h

h

st

0時,此系統具有四重簡併;而當

h

0

h

st任一項不為零時,系 統將只具有二重簡併。

2.3 系統參數的影響

H eigenvalue eigenstate

H I

稱線,但是會出現裂隙(level splitting)。而 level splitting 的出現意謂著:

如果在這情形下,要使能譜出現 level splitting,也就是:若要破壞系統的 簡併,則必須滿足「(2.23)式中,根號項不為零」的條件。更進一步來說:

2.3.1 h

st

0

t

st

0

, 

so

0

(即不考慮 SOC)

FIG. 2. 6 在不同強度的交錯磁場下能譜的變動情形

接著,再來看看當

t

st

0時,不同大小的交錯磁場(

h

st)對於系統能譜所 造成的影響。由 FIG.2.6 及(2.28)式可知,不加入交錯磁場且未加交錯電場時,

在 k=–π 與 k=+π 處的能隙將為零。然而,由(2.27)式可知:隨著

h

st值的變動,

上下兩能帶之間的能隙將逐漸拉大。

2.3.2 h

st

0

t

st

0

, 

so

0

(即不考慮 SOC)

FIG. 2. 8 在不同強度的交錯電場下能譜的變動情形

接著,再來看看當

h

st

0時,不同大小的電場(

t

st)對於系統能譜所造成

的影響。由 FIG.2.8 及(2.31)式可知而:隨著

t

st值的變動,上下兩能帶之間的能 隙將逐漸拉大。

2.3.3 h

st

0

t

st

0

, 

so

0

(即不考慮 SOC)

將系統的參數取為常數(

h

st

0.8,

t

st

0.4,均不隨 t 值而變動),並且 令(2.24)式中的

h

0

0,晶格常數 a=1,在不考慮自旋–軌道耦合的效應下(即

so 0

 

),(2.24)式可改寫為:

2 2

2 2

( ) 2 cos(

0

) 2 sin( ) .

2 2

st st

ka ka

k h t t

           

(2-33)

我們將系統的各項參數代入後,我們便可畫出此系統的 Brillouin zone,結 常數)於系統上時,對於系統能譜所造成的影響。由 FIG.2.10 及(2.34)式可知:

隨著

t

st值的變動,上下兩能帶之間的能隙將逐漸拉大。

FIG. 2. 9 加入

h 與

st

t 的作用,但

st

so

0(不考慮 SOC)

FIG. 2. 10 在不同強度的交錯磁場與交錯電場作用下的能譜比較 時,原本的能帶將會出現 level splitting。Energy gap 的大小如下(2.38)式:

 

而 level splitting 的大小則為(以下〝+〞表示

 

0的部分。

 

0的部分情況亦

FIG. 2. 12 在不同強度的交錯磁場與 SOC 作用下能譜的變動情形

 

energy gap 和 level splitting 的大小分別為:

2 2 有加大的情形。另外,在k≠0 的部分,能帶將會產生分裂為二(level splitting),

如要求得 level splitting 分裂的最大值,則可以令(2.43)式對 k 的一次導數為零,

此時即可求出。然而,在 k=–π 與 k=+π 處,兩分裂能帶又重合為一。以下則 呈現出:在不同

t

st值下,系統能譜的變動情形。

FIG. 2. 13 交錯電場與 SOC 作用下的情形

FIG. 2. 15 交錯磁場、交錯電場與 SOC 作用下的情形

由(2.48)式,我們可以看出產生 level splitting 最主要是「根號項」的存在,因 此,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由(2.49)式及(2.50)式,我們可以得到系統在

  0

的部分由 SOC 在 k=–π 與 k=

+π 處,所造成的 level splitting 大小為:

2 2 2 2 2 2

( )

h

st (2 )

t

st (2 so) 4

h

st so

h

st (2 )

t

st (2 so) 4

h

st so.

    

         

(2-50)

2.3.7 自旋-軌道耦合的方向

在前幾節中,我們是利用將系統的 tight-binding model 轉換至 k 空間後得到 系統的 4×4 階 Hamiltonian,

H

4 4 ( )

k

,並解出系統的本徵值,

 ( ) k

。不過,為 了能算出

H

4 4 ( )

k

,我們是將 SOC 在系統中的方向取在「y 軸」上。然而,如果 要更廣泛地去了解這個系統,我們必須試著將 SOC 的方向取在其他「任意方向」

上,但是,這將會使

H

4 4 ( )

k

的形式更加複雜,因而造成計算上的難度。因此,

在此我們將直接利用轉換後所得到的 Hamiltonian,

H

4 4 ( )

k

,並透過能譜來分 析 SOC 的方向會對系統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在本章 2.1 節中的(2.10)式,即是 SOC 方向取在「任意方向」的

Hamiltonian,經由(2.6)式(

e

so

(sin cos ,sin sin , cos ) ,

     e

so

1,),不同 角度的取值後,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的能譜:

FIG. 2. 16 自旋-軌道耦合的方向(一)

FIG. 2. 17 自旋-軌道耦合的方向(二)

觀察 FIG.2.16 和 FIG.2.17,我們可以知道:當自旋-軌道耦合在 y 方向上具有 分量時,系統在 k=–π 與 k=+π 處會出現 level splitting。相反地,如果在 y 方向 不具分量時,則會出現「簡併」的情形。也因此,我們可以確認:在此系統中,

自旋-軌道耦合的方向對於系統亦會產生影響。

以上各節的分析均是將系統轉換至 k 空間後,對於各項可能影響系統的參 數進行分析。然而,以上的電場與磁場都是控制在「靜態」,也就是:定值!

不產生變動的情形。至於在 Fu and Kane model 中,則是利用「電場與磁場交錯 變動」的方式來作用在系統上。這部分的分析,將會在第三章中進行。

以下將本節中所探討的各項參數對 Fu and Kane model 的能譜所造成的影響,

整理成下表1

h

st

t

st

so

能隙 分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le 2. 1 各項參數對 Fu and Kane model 的能譜所造成的影響

:表示該參數不等於零或現象有產生。

:表示該參數等於零或現象沒產生。

能隙(energy gap):指上下兩能帶間的最小能量差。

分裂(level splitting):指能帶的分裂。

第三章 數 值 分 析

[ 21 ]~[ 23 ]

本章將對於 Fu and Kane model 在不同邊界條件(boundary condition)下的 情形進行分析,並且觀察在不同邊界條件下自旋的堆積與移動的情形。第二章 中(2.1)式至(2.5)式為 Fu and Kane model 的緊束縛模型,在此模型中,我們將建 立起一個一維的直鏈(one dimensional chain),在這 chain 上排入 N 個 site,並 在這 N 個 site 上,利用「電場與磁場規律性交錯變動」的方式,來驅動系統的 電荷(charge)與自旋(spin),如第二章(2.7)式與 FIG.2.3 所示。以上模型,

我們將在不同的邊界條件下進行分析和討論:

1、週期性邊界條件(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PBC)。

2、開放邊界條件(open boundary condition, OBC)。

3、開放邊界條件並於直鏈兩側外加 site。

第α 個 site 的電荷密度(charge density,

)與自旋密度(spin density, s)分 別可表示為:

2 2

  c

c

(3-1)

2 2

s c c

(3-2)

由(3.1)式與(3.2)式,我們可以得到系統第 α 個 site 的電荷密度

( )

t

與自旋密度 ( )

s t

隨 t 值的變動情形2,3

2 本章所說的第 α 個本徵值,指的是:本徵值由小至大排序,最小的本徵值訂為第 1 個本徵值。

3 當本徵值隨

t

值而變動時,部分本徵值之大小順序可能產生變動。因此,為確保系統是在「同 一」本徵值變動下所進行的分析,我們將經由能譜中的譜線變化情形來選擇適當的本徵值進

3.1 週期性邊界條件(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PBC)

若把系統的 tight-binding model 在週期性邊界條件下直接對角化,我們可以 得到系統在實空間中的 Hamiltonian,如(3.3)式所示。

* * 此,Hamiltonian 為 48×48 矩陣。

若以 8×8 階矩陣為例,如(3.3)式。由於目前系統所考慮的是 PBC,因此,

Hamiltonian 的矩陣式在粗斜體字這幾個矩陣元都必須有值(表示系統「首尾相 連」,為一週期性循環的系統)。

系統變大時的情形亦同。而系統中所運用的交錯電場與交錯磁場,將依(3.4) 式所預設的路徑進行「交錯變動」。

在文檔中 Fu-Kane 模型下的自旋幫浦 (頁 11-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