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與北醫建教合作 研究與人才到位

在文檔中 北醫人第4期 (頁 55-59)

父親是內科醫師,阮仲洲卻專攻消化外科,與哥哥承 接父業,在高雄以阮綜合醫院起家,有感於科技器材 輔助的重要,阮仲洲開南部風氣之先,很早就引進CT

(電腦斷層),並力邀血液科權威劉禎輝、心臟內科 李源德等名醫駐診、技術支援,贏得阮綜合醫院在南 部醫療院所的高評價地位。「我和哥哥原本想做一百 床就好,沒想到總病床數超過500 床。」這是阮仲洲 沒料到的。

當年承接父業草創維艱,尚無太多能力回饋母校,隨 著阮綜合醫院規模擴大,阮仲洲有感於人才培育與研 究的重要,5 年前曾捐贈 4 千萬元提供北醫大發展醫 療學術研究,雙方簽訂人才、醫療與學術多邊交流,

開始建教合作之路。未久,發生莫拉克颱風,阮綜合 醫院與北醫大體系投入災區進行長期性的人道救援;

接著阮綜合醫院與北醫攜手前進非洲等地展開國際救 援,「身為區域醫院,如何在擁有先進設備之餘,更 充實自身的軟實力?與醫學中心交流是一個選項。」

阮仲洲在與北醫大合作過程中,有感而發。

研究,是阮仲洲辦醫院的堅持。在醫療競爭當下,有 些教學醫院為節省薪資,容許主治級以上醫師在外兼 職,「我無法認同!醫院管理者應該用高薪鼓勵醫師 持續研究,嘉惠病人,這才是醫院的生存之計。」儘 管醫療資源比不上一些大型醫院,阮仲洲仍在南部率 先引進治癌用的螺旋刀,「如果能力夠,我甚至想花 50 億元成立質子治癌中心,給癌症病友更多存活機 會。」阮仲洲在言談間展現醫界小巨人的企圖。

管理醫院之外,年屆73 的阮仲洲仍充滿活力,吸收很 多醫療資訊,甚至推出搭高鐵南下健康檢查與海外健 診等創舉,獨到的眼光讓業者稱奇。「對阮綜合醫院

TMU Alumni

北醫典範

6. 作品〈水羚〉

7. 喜愛攝影的阮董事董事長透過鏡頭呈現人文關懷 8. 作品〈非洲冠鶴〉

9. 作品〈問診〉

10. 非洲孩子的活力讓阮仲洲深深感受到非洲的魅力 11. 作品〈鵜鶘〉

走過無數偏鄉,奉獻醫療專業的

陳錦松醫師

汐止國泰醫院牙科主任陳錦松是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 第15 屆校友,在大學時期與同學一起組成「口腔醫療 服務隊」,長期投入偏鄉義診。走過台灣偏鄉及福建、

北印度、帛琉、吐瓦魯、尼泊爾、泰北、柬埔寨、馬 紹爾等地,如今他為南印度奉獻心力,培育下一代志 工口腔健康照護員,將義診的精神傳遞下去。

陳錦松在牙醫系四年級時成立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療 服務隊,主因是跟著別的社團出隊服務,發現雖然有 牙科口腔宣導,但在專科學生眼中,專業稍嫌不足。

「回到牙科後我就想,為何不自組隊伍,做寒暑假醫 療服務?」於是陳錦松著手籌備第一屆口腔醫療服務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北醫附設醫院牙科 矯正科主治醫師林利香是「四一五口腔醫療小組」的 一員,與陳錦松是夫妻,三十多年來,兩人一起義診、

走過無數偏遠地區,奉獻醫療專業。

民國八十八年起,兩人首次至福建省福鼎市從事國際 醫療援助,往後幾乎每一年,國際醫療援助都不中斷,

足跡遍及北印度、帛琉、吐瓦魯、尼泊爾、泰北、吉 里巴斯、中印度、南印度、柬埔寨、蒙古、馬紹爾等地。

陳錦松說,每次服務都是提供當地極為不足的醫療。

例如一次在柬埔寨,一對夫妻原以為先生得了癌症或 陳幸萱/ 採訪報導

TMU Alumni

北醫典範

驗,」再度被問到「印象深刻的醫療服務經驗」,陳 錦松說,因為真的經歷太多故事,要往前看、繼續做 醫療服務,「過去的就讓他過去。」

他強調,現在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精神狀態與能耐,

未來有時間、體力最重要,「(義診服務)能做幾年 是幾年」。他今年已六十二歲,每年做義診,深刻感 受到生命的流逝、人不斷衰老。

也 因 此, 他 認 為「 能 多 帶 一 點 人 投 入 這 個 工 作 才 重 要」,近幾年他鮮少以四一五口腔醫療服務隊名義出 團,時間幾乎都花在培育北醫學生國內的口腔醫療服 務隊與南印度口療隊,「為的就是引導、培養年輕人 有這樣的志向,也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延續志工精神。」

現在許多南印度口療隊、北醫口腔醫療隊的醫師,都是 當年的學生隊員,「他們當年都跟著去服務,如今開花 結果了。」陳錦松說,藉由每年培養學生義診,讓年輕 學子知道有這樣的門路、工作與需求,散播服務的種子。

對他來說,如今「每年忙一次就夠忙了」。為了順利、

有效地完成國際醫療服務,他與林利香醫師每年都得

個月的時間整理成果報告、參加相關比賽等,接著又 是下一年的新生。

除了灑下國內志工種子,這幾年在南印度,他也積極 培育基礎口腔健康照護員。他表示,藏區不只缺乏醫 療資源,要接受醫護教育更不容易,因此他會提供校 護、護士、喇嘛口腔健康教育,讓他們能做簡單的口 腔治療、檢查與衛生教育。「我們在的時間有限,希 望他們也能有自我健康照護的基本能力,這對他們才 是好的。」

陳錦松說,還有不少喇嘛來台灣弘法時,會特別找志 工團體接洽,希望為當地帶來好的醫療服務。

醫療志工服務三十載,從燃燒個人服務偏鄉,到孕育 志工新血,這樣的轉變,是年歲淘選下的人生體悟。

「(醫療援助)做了這麼久,更體認到個人是很渺小 的」,「如果說這是偉大的事,大家一起做,才能顯 出這件事的偉大。」

2014/1

• 北醫大癌症研究中心獲得衛生福利部「第二期(103 年至 106 年)癌症研究計畫」補助金 1 億 2 仟萬元

• 北醫大潘力誠老師研究團隊榮獲「第 10 屆國家新創獎」,北醫大連續 5 年、9 個團隊獲此殊榮

• FICHET、NISA 及 ESIT 三單位實地訪視,肯定北醫大國際化成果

• 北醫大為全國唯一榮獲國際傑人會「第 21 屆傑青獎」5 項獎項之大學

• 北醫大通過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27001)年度複審

2014/2

• 北醫大體系連續 3 年,獲台北市「民間企業與團體綠色採購標竿機構」

• 北醫大 MOOCs 課程本學期首航,將登上清大 Share Course 與交大 E Want 平台

• 北醫大 500 多位熱血同學,在寒冬中向國內 6 縣市及海外放送溫暖

• 北醫大「2014 全國青少年高國中暨國小寒假醫學營」,吸引 2 千名學子參加

2014/3

• 北醫大醫學領域排名躍世界百大,藥學與藥理領域的排名為前 200 大

• 北醫大獲衛福部「提升臨床試驗創新及競爭力計畫」,3 年將獲補助 7 仟多萬

2014/4

• 北醫大癌症轉譯研究中心獲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補助 1 億元

• 北醫大與台大聯手研發抗癌新藥,獲得美國 FDA 核可進行人體臨床試驗

• 北醫大霏雪國樂社 4 度蟬聯「全國學生音樂比賽」雙料優等

• 北醫大學生社團 4 度蟬聯教育部主辦全國社團評鑑最高榮譽「特優獎」

在文檔中 北醫人第4期 (頁 55-5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