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生平、作品背景與音樂風格

第一節 莫札特生平概述

琴樂師的父親雷奧波德.莫札特(Leopold Mozart, 1719-1787, 以下用「雷奧 波德」簡稱之)啟蒙,小莫札特三歲時便顯現對音樂的高度敏感及記憶力,

並開始學習鍵盤樂器和小提琴,五歲創作了第一首鍵盤作品,這些早期作品 都由父親為他記錄下來。雷奧波德除了本身是優秀的演奏者,同時也是有著 長遠眼光的教育家,他很早就看到了兒子的音樂天賦,不惜犧牲自己的事業,

傾盡全力栽培。

5

二、歐洲各地巡演(1762-1773)

莫札特六歲時,父親雷奧波德決定讓世人見識兒子的音樂才華,於是帶 著莫札特與姊姊瑪利亞.安娜.莫札特(Maria Anna Mozart, 1751-1829)展開 歐洲各地的巡迴演出,地點包括慕尼黑、維也納、巴黎、倫敦、羅馬、米蘭 的第一號交響曲(Symphony No. 1 in E-flat Major, K. 16)。1764 年離開巴黎後,

他們來到當時經濟十分發達的倫敦,在宮廷以及各大劇院演出,這時莫札特 認識了約翰.克里斯提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 1735-1782),在往後 的創作中深受其影響。然而馬不停蹄的巡演行程使莫札特姐弟身體不堪負荷,

6

歌劇寫作技巧。這三次的義大利進修之行,使莫札特獲益良多,不但更精熟 歌劇寫作,也接觸到神劇(Oratorio)等聲樂曲種。

1771 年大主教逝世,由親王柯羅雷多(Hieronymus von Colloredo, 1732-1812)繼位並成為莫札特的新雇主。 羅西亞.韋伯

(

Aloysia Weber, 1760-1839)。在給父親的信中,莫札特表達了 希望帶著她到義大利發展的想法,這一念頭觸怒了雷奧波德,他數次寫信命 令兒子立刻動身前往巴黎。然而到了巴黎之後,莫札特發現這城市已經不像 從前一樣將他視為珍寶,雖然他發表的以巴黎為標題之交響曲(Symphony

7

No. 31 in D Major, K.297/300a, “Paris”)評價不錯,工作卻始終沒有著落。在 四處碰壁、失去愛情、加上母親病重去世的變故下,莫札特不堪打擊,回到 了家鄉。

1779 年雷奧波德為他求得薩爾茲堡宮廷管風琴師的職位,但大主教柯 羅雷多的百般刁難羞辱,讓他十分鬱悶。雖然心中積怨,莫札特在這段時間 仍寫下《C 大調彌撒》(又稱為「加冕彌撒」)(Mass in C Major, K. 317

“Coronation”)、《懺悔者的莊嚴晚禱》(Vesperae solemnes de confessore in C Major, K. 339)等代表性作品;而他應邀為慕尼黑寫作的歌劇《伊多梅尼歐》

(Idomeneo)也在 1881 年獲得熱烈好評。但此時他與大主教間也完全決裂,

於是決定離開薩爾茲堡。

五、維也納(1782-1791)

1781 年底莫札特移居維也納,這時他的德文歌劇《後宮誘逃》(Die Entführung aus dem Serail)在首演即獲得好評。1782 年莫札特不顧父親反對,

娶了愛羅西亞.韋伯的妹妹康斯坦彩.韋伯(Constanze Weber, 1762-1842)為 妻。在維也納期間莫札特忙碌於教琴、作曲,也發表自己的鋼琴作品;1784 Zauberflöte)、《迪托王的仁慈》(La Clemenza di Tito)、以及 A 大調豎笛協奏

8

曲(Concerto for Clarinet and Orchestra in A Major, K. 622)等偉大作品。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