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作曲家簡介

第二節 蕭邦的音樂生涯

極高的天份。七歲時,蕭邦與奧德柏特.芮尼(Adalbert Zywny,1756-1842)11學習鋼 琴。在這期間,芮尼教導了許多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與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1756-1791)的作品,建立了良好的音樂基礎,同時也鼓 勵蕭邦接觸新潮的作品,讓他有新的思維。在學習數月之後,蕭邦開始對外演出。

蕭邦從小就有過人的創作能力,在七歲時,就出版了一首簡短的 g 小調波蘭舞曲 (Polonaise in G minor),同年亦發表了一首軍隊進行曲(Military March)深受君士坦 丁(Constantine)喜愛。

1823 年,蕭邦進入了華沙中學,師事艾爾斯納(Joseph Elsner,1769-1854),12學 習和聲與對位,同時也認識維也納各種風格的音樂。在中學就讀時期,蕭邦時常

中,以鋼琴家胡麥爾(Johann Nepomuk Hummel,1778-1837)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 (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感動蕭邦最深,尤其是帕格尼尼,蕭邦從他身上學習 到如何超越樂器及傳統技法,創作出新的鋼琴彈奏技法。以上種種的經驗,皆使 蕭邦的音樂更加豐富創新。

1829 年,蕭邦音樂院畢業後,前往維也納,並舉行了兩場音樂會,演奏了自 己的作品《邀舞變奏曲》(Variations pour piano et orchestre sur "La ci darem la mano' du "Don Juan" B-dur Op.2)與《克拉科維克舞曲風輪旋曲》(Krakowiak in F major

Op14)大受好評,激起蕭邦要進軍國際的渴望。返回華沙後,蕭邦陸續發表了《f 小調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2 in F Minor,Op.21)13及《e 小調協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E minor, Op. 11),14並積極尋求國外的演出機會,在 1830 年 11 月, 友,獲得不少援助。尤其是李斯特(Franz Lizst,1811-1886)與加克布蘭納(Friedrich

13 此協奏曲寫入了蕭邦對於音樂院聲樂學生康絲丹采.葛拉德可夫斯卡(Konstancja Gladkowska,1810-1889)的愛慕之情。

14 此兩首協奏曲的作曲順序與出版順序相反,作品 21 是在 1829 年作曲,1836 年出版;作品 11 則是在 1830 年作曲,1833 年出版。

Kalkbrenner,1785-1849),不只給予各方面的幫助,更協助蕭邦在 1832 年 2 月於巴

1836 年,蕭邦在瑪莉.達古伯爵夫人(Marie d'Agoult,1805-1876)15的沙龍裡,

認識了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16兩人漸漸互有好感,陷入愛河。1838 年 末,蕭邦與喬治桑為了掩人耳目,前往馬裘卡島(Majorca)。當時馬裘卡島正值雨 季,使得蕭邦舊疾復發,身體十分虛弱,甚至引起其他居民異樣的眼光。幸好喬 治桑細心照顧,蕭邦逐漸恢復健康,期間還完成了《前奏曲集》(Preludes, Op.28)。

1839 年蕭邦與喬治桑前往喬治桑位於諾安(Nohant)的住家,諾安氣候溫和,十分適 合蕭邦養病。蕭邦恢復健康後,便投入所有精神於寫作,許多作品皆完成於此時 期,例如《第二號鋼琴奏鳴曲》(Piano Sonata No2, Op.35)。1839 年底,兩人回到 巴黎,並重返社交圈。1841 年,蕭邦於普雷耶爾音樂廳舉辦奏會,獲得廣大的迴

15 瑪莉.達古伯爵夫人(Marie d'Agoult,1805-1876),李斯特的情人。

16 喬治桑(George Sand,1804-1876),是提倡社會主義運動的女作家。

之間也開始出現裂痕,兩人的關係至 1847 年因喬治桑家庭糾紛而決裂。自與喬治 桑分手後,蕭邦創作的意願大幅降低。1848 年,與好友17舉行音樂會後,前往英國 旅行,並舉辦多場演奏與出席活動。儘管活動頻繁,蕭邦的意志仍然消沉,結核 也日劇嚴重,便在 11 月底回到巴黎。1849 年不敵病魔,逝世於巴黎,蕭邦的姐姐 依照蕭邦的遺言,將他的心臟帶回華沙,表示心永遠向著祖國。

17 法朗修姆(Auguste Joseph Franchome,1808-1869),著名大提琴家。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