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西方藝術史以光影創作之畫家

第二章 創作學理基礎

第三節 西方藝術史以光影創作之畫家

在《光影中遇見林布蘭》一書中提出了這樣的論點:「光的問題,絕不屬 於古代或中世紀的繪畫,它完全是文藝復興以後才逐漸形成的問題。至於它的 長足發展,是由矯飾主義、巴洛克,一直延伸到印象派。14」因此在此章節中列 舉下列五位畫家,其創作中特別強調光影的表現,分析畫家如何運用光影建構 畫面的效果,進而連結對筆者創作上有所啟發之方向。

一、用黑暗描繪光明的卡拉瓦喬

史作檉曾經如此形容卡拉瓦喬這位畫家:「在卡拉瓦喬的繪畫中,不但光

14 史作檉著,《光影中遇見林布蘭》,頁 40。

(圖 2-11) 畢沙羅,《蒙馬特春天早晨 的林蔭大道》,1897 年,油彩、畫 布,65 x 81 cm

與影不分,甚至也無一般觀念中背景或空間的三度性,而光、影、背景、空間

在文藝復興時期,對於光源的統一及陰影氣氛的營造觀念還不是特別的強

林布蘭精準地運用光與影來描繪動人的主題,並藉由光影所呈現出的深遠 意境,來表現氣氛與情緒的畫面內涵,直至今日,許多電影的拍攝手法、相館 中的沙龍攝影都還沿用「林布蘭光18」來讓主角呈現更立體、更生動的畫面,用 光線引導觀者的視覺動線,並藉以凸顯主題的特性或製造戲劇般的張力。

另一件作品《參森被刺瞎》(圖 2-14) 也極具光影效果,畫中有一道很亮的 光線從外面照明到黑色的帳篷中來,這條光線非常戲劇性地強調了故事的緊張 氣氛。《闇的美術史》一書中形容:「林布蘭終其一生都在研究光和影,素描的 精湛、厚重的質感、卓越的結構,他的這些風格特徵,可以說全都受光和影主 導,並且也匯聚在那裡。19

18 https://www.shutterstock.com/zh-Hant/blog/portrait-photography-rembrandt-lighting 人物攝影教學–

如何成功掌握林布蘭光 (上網檢視時間 108.12.26)

19 宮下規九朗著,陳嫻若譯,《闇的美術史》,頁 172。

(圖 2-13) 林布蘭,《床上的女人》,1645-46 年,油彩、畫布,81.1 x 67.8 cm

「林布蘭光」的細節控制,對筆者的畫面經營也有很深刻的影響,適當的 降低陰暗面及投影的色彩深度,可以有效地讓畫面空氣感更為通透、柔和,更 富詩意,也在筆者試著讓影子反客為主的過程中,讓大面積的投影表現更為生 動、富有可觀看的細節,而不是一大片沈重暗黑的陰影。

三、捕捉神秘光線的拉圖爾

拉圖爾是十七世紀被稱為光線大師的法國畫家,對光線的描繪、對象和實 景均屬於人工光線的氣氛,尤其以燭光作為光源的人物聞名,運用類似壁龕中 的光線效果,強烈的表現出亮度和陰影的落差,但是卻讓人感覺帶有聖光的精 神性,將黑暗與光線賦予同樣象徵意義的藝術家。

繪於 1640 年的畫作《木匠約瑟夫》(圖 2-15) 中,約瑟夫躬下高大的身軀,

給一個木樁鑽孔,一旁手持蠟燭的男孩便是耶穌,耶穌沒有頂著光環或飾物,

而是舉著唯一的光源蠟燭,造成了彷彿有光自他的臉龐放射出來的感覺,為約 瑟夫照亮眼前,在燭光的照射下,木匠的臉部刻畫的極為細膩,眼神望向小耶 穌,對於約瑟夫而言,小耶穌只是用燭光照亮了他自己,但是在未來,這偉大

(圖 2-14) 林布蘭,《參森刺瞎》,1636 年,油彩、畫布,302 x 236 cm

的光將會照亮眾生,通過燭光來營造出宗教的神聖感。

拉圖爾偏愛燭光所營照出來的氛圍,經常把作品營造在夜晚,並且以正在 燃燒的蠟燭、火把為畫面的主要光源,利用明暗對比強烈來表現畫面神秘的宗 教氛圍,作品中主觀性的光線運用,形成了一種互相牽連、環環相扣的關係。

對象物不會呈現自然光下的固有色,而是藉著蠟燭、火把為照明光源來烘托人 物形象,一切都被火光染上了一層暖色調,表現出人性特有的溫柔、善良和人 情味,燭火所帶來的溫暖光芒,也讓人物渲染出了神秘的光彩。

筆者在創作思考過程中,試著使用了拉圖爾的特殊營造氣氛之光源,利用 中心發散光源的特性,越靠近光源則對比越強、越清晰,反之則對比越弱、越 朦朧模糊,這種特意安排的人造光源,也很適合用在現代平面設計和插畫構圖 中使用,可以輕易地做出畫面的主角和神秘的氣氛。

(圖 2-15) 拉圖爾,《木匠約瑟夫》,

1640 年,油彩、畫布,137 x 102 cm

四、追尋瞬間即逝光影變化的莫內

莫內為印象派的宗師,「印象派」這個名詞也是因他而起的,也是最貫徹實 踐這個理念的畫家,莫內創造了一種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的 新藝術手法。莫內於 1866-67 年畫的《花園中的婦女》(圖 2-16),在強烈陽光的 對比下,尊貴的婦人盛裝打扮、穿著華麗,悠閒的穿梭在明媚的花園裡。莫內 用大膽而簡潔的形式,前景以大塊面的陰影鋪陳,人物安排在明亮的光線底 下,利用強烈對比的明暗,呈現出清新透亮的感覺,人物的面貌細節不會刻意 的仔細刻劃,畫面重點在於掌握了陰影,也留住了明亮的光線。

印象派畫家追求著那瞬間即逝的光影變化,但在攝影普及的現在,資料的 收集與拍攝後的觀察分析,給創作者帶來了莫大的便利,可以有更充裕的時間 來完成畫作,並且是依據著豐富確實的參考資料。在筆者的作品《生機》(圖 4-1) 中,就是想呈現類似印象派戶外光下的光影變化,藉由光影的對比強弱和光

(圖 2-16) 莫內,《花園中的婦女》,

1866-67 年,油彩、畫布,255 x 205 cm

線角度,可以暗示出當時的時刻和光源的強度 。 在戶外自然光下,物體的固有 色也與室內光下的呈現有顯著的不同,觀察出這其中的差異性,做出這種陽光 灑落大地的感覺,也是筆者給自己的一個考驗。

五、表現如謎般形而上剪影的基里訶

基里訶(Giorgio de Chirico,1888-1978),致力於發掘繪畫主題中的神祕 性,融合了古典傳統、日常生活事物及想像幻境,使現實和虛幻揉而為一,基

此件作品讓筆者窺見了大面積背光投影所造成的視覺效果,和對觀者所投 射出的內心感觸,在筆者逆光式的形影表現系列作品中,在經過特意調整安排 的畫面空間中,也試著營造出大面積背光投射陰影的陰鬱神祕氛圍 ,企圖讓影 子訴說著它背後隱藏的故事。

(圖 2-17) 基里訶,《一條街的憂鬱 和神秘》,1914 年,油彩、畫 布,87 x 71 cm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