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覃業偉 (2010)、吳宗熹(2010)與陳姿汝(2012)提出教育介入對於實驗組 學生在成癮物質認知變項具有良好正向的效果結果一致,更與

第 第

第一 一 一 一節 節 節 節 討 討 討 討論 論 論 論

一 一 一

一、、、、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認知之影響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認知之影響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認知之影響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認知之影響

本研究教育課程介入後,整體學生、無偏差行為學生與偏差行為 學生在整體藥物濫用認知能顯著增加。本研究與李景美等(2015)、

覃業偉 (2010)、吳宗熹(2010)與陳姿汝(2012)提出教育介入對於實驗組

學生在成癮物質認知變項具有良好正向的效果結果一致,更與

Goggans、Shewan、Henderson 及 Davies(1991)所闡述以學校為基礎 的藥物教育模式能改善學生的成癮藥物知能之內涵相呼應。

依偏差行為狀況做比較,不僅無偏差行為學生整體藥物濫用認知 各層面達顯著差異,偏差行為學生在「生理/藥理作用」、「健康危害」、

「法律規範/統計調查」、「危險因子」與「訊息管道」皆能顯著增加,

顯示本研究所設計之系統化課程內容對於增進藥物濫用認知有所助 益。

二 二 二

二、、、、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預防預防預防態度態度態度態度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之影響

本研究教育課程介入後,整體學生、無偏差行為與偏差行為學生 在整體藥物濫用預防態度皆能顯著增加,許多文獻顯示藥物濫用預防 教育課程,有助於提昇對藥物濫用預防的態度(鄭婉伶,2009;覃業 偉 ,2010;吳宗熹,2010;黎代娟,2010;陳姿汝,2012;Stephens et al., 2009)。

Botvin 及 Griffin(2007)提出多數較有效的學校藥物濫用預防教 育的特色乃是採取互動性教學模式。本研究所設計之藥物濫用教育介 入課程設計,基於點燃學生學習興趣是一切學習之根本的理念,透過 豐富有趣的教學媒體、影片、實物、遊戲、音樂等以提升學習樂趣,

在和諧與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進一步促使學生積極地探索事物,積極 思考問題,願意展現拒絕成癮藥物之態度。

正因為本研究課程的多元變化,在整體學生於「拒毒價值」、「珍 愛生命」兩向度顯著增加,更進一步發現,本課程對於偏差行為學生 影響更為顯著,於「拒毒價值」、「危險知覺」、「珍愛生命」、「自 我悅納」等四個層面皆達顯著差異,顯示偏差行為學生對於多元且非 制式的教材接受度高,透過活潑生動的課程能夠強化其拒絕藥物的態

度,能透過珍愛自己的生命,堅持拒絕用藥的態度,進而達成「不用 藥,大自由」的理想。當能提升學生藥物濫用知能與珍視自我的生命 態度時,則能有利於減少菸、酒、藥物使用率(Allred,2005、

Flay & Allred, 2010)。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藥育課程教育介入後,無偏差行為學生在 藥物濫用預防態度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推論應為天花板效應(ceiling

effect),成癮藥物濫用預防態度得分範圍 1-5 分,無偏差行為組之實

驗組與對照組前測分數是三個組別之中最高(4.28 分、4.29 分),顯 示學生的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趨近於正向,且後測分數與前測分數相近,

故未達顯著差異。

三 三 三

三、、、、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本研究教育課程介入後,整體學生與偏差行為學生在整體藥物濫 用預防自我效能顯著增加。本研究與黎代娟(2010)以各種教學方式

(如:角色扮演)進行國小藥物濫用防制教育課程研究,發現學童對 於藥物的「知識」、「態度」與「拒絕自我效能」能顯著提升之結果 相符合。Allred(1977)指出「當你採取正向積極的作為時,你會感 覺自己很棒,而且你永遠有好方法來做任何事」。本研究透過遊戲教 學法、小組競賽法等充滿生命力的互動式課程,提升學生在課堂對於 拒絕藥物有堅定的決心,在課程介入後,整體學生與偏差行為學生「做

決定/問題解決」、「拒絕」、「批判性思考」、「資訊與宣導」等四 個層面皆達顯著差異;本研究運用社會認知理論中之角色模範與拒絕 藥物濫用自我效能的課程設計理念,對於提升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自 我效能有所助益。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藥育課程教育介入後,無偏差行為學生在 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推論應為天花板效應

(ceiling effect),自我效能得分範圍 1-5 分,無偏差行為組之實驗組 與對照組前測分數皆是三個組別之中最高(4.36 分、4.39 分),顯示 學生的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傾向為完全有把握,且後測分數與前測 分數相近,故未達顯著差異。

四 四 四

四、、、、 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本研究教育課程介入後,僅整體學生與偏差行為學生在整體藥物 濫用預防生活技巧中「批判性思考技巧」向度顯著增加,深入探究其 原因,應是教學活動過於緊湊,壓縮學生練習時間所致。

根據 Botvin 及 Kantor(2000)提出生活技巧訓練課程需透過指導 與示範(instruction and demonstration),經由教師解釋如何與何時使 用這些生活技巧,再經由行為演練(behavioral rehearsal)透過簡短(1 分鐘或更短)清楚說明角色扮演的情境,確保學生都能夠參與練習,

在學生演練技巧過後,教學者進行回饋(feedback),以利學生理解

自己拒絕技巧之優點與缺點以及如何加強進行,且須透過社會增強

(social reinforcement)增強每位學生 1 至 2 個拒絕技巧的優點,最後 還需延伸練習(extended practice)應促使學生在課堂外與不同情境中 應用所學到的技巧,促使生活技巧成為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本課程為能給學生多元且豐富的課程內容,一堂課需進行 2-4 個 教學活動,另外也必須撰寫活動手冊中的學習單,因此,每堂課都相 當緊湊,雖第一線老師深具教學經驗且能掌握上課流程,但也無法充 分將 Botvin 及 Kantor(2000)提出生活技巧之執行策略完全落實,

故建議應放慢教學活動步驟,讓教學時間更充裕,以便於學生能充分 練習生活技巧;另外,生活技巧講求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或許應採 取生活技巧技巧評量,以情境題讓學生實際進行技巧的演練並加以評 定其學習程度,而非單純運用紙本評量的方式來理解其收穫;本問卷 在設計時為求其完整性,故在問卷描述的文字過於詳盡,故建議應盡 量簡化以利學生更易於填答,真正理解其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之獲 益程度。

五 五 五

五、、、、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對成癮成癮成癮成癮成癮藥物使用意向成癮藥物使用意向成癮藥物使用意向成癮藥物使用意向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之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過藥育課程教育介入後,整體學生在成癮藥 物使用意向未達顯著差異。本研究推論應為地板效應(floor effect),

成癮藥物使用意向得分範圍 1-4 分,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前測分數已偏

低(1.04 分),且實驗組與對照組的後測分數相同(1.04 分),故未 達顯著差異。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第二節 結論 結論 結論 結論

本節根據研究目的與結果提出結論。包括整體受試學生、不同偏 差行為狀況受試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 預防自我效能、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與成癮藥物使用意向。

一 一 一

一、、、、整體整體整體整體學生學生學生學生

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增加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藥物濫 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

二 二 二

二、、、、不同偏差行為狀況不同偏差行為狀況不同偏差行為狀況不同偏差行為狀況學生學生學生學生

(一一一一))))無偏差行為無偏差行為無偏差行為無偏差行為學生學生學生學生

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增加無偏差行為學生的藥物濫用認 知、藥物濫用預防態度。

(二二二二))))偏差行為偏差行為偏差行為偏差行為學生學生學生學生

藥物濫用預防教育介入可顯著增加偏差行為學生的藥物濫用認知、

藥物濫用預防態度、藥物濫用預防自我效能、藥物濫用預防生活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