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課業壓力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為探討課業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相關文獻,研究者在閱讀文獻並 整理分析後,做為本研究之理論基礎。本章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課業壓 力之意涵與相關理論,第二節為情緒管理之意涵與相關理論,第三節為課 業壓力與情緒管理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課業壓力之意涵與相關理論

壹、課業壓力之意涵 一、壓力的定義

「壓力」最早是出現在物理學上,指物體表面上每單位面積所受的力 量,之後便有學者將壓力拿來應用在人類的身上,不論是應用於心理層面 或生理層面。早期國外學者 Cannon(1927)認為壓力是指在生理與情緒上的 刺激,進而導致個體去採取行動,詴著建立與維持內在生理平衡的狀態;

Selye(1956)將壓力的概念導入社會領域,認為壓力為任何一種刺激,也尌 是環境中會影響生理與心理的反應;Arkoff(1968)認為壓力是指一個人在 受威脅或遇到困難情境的狀態;Brown(1974)認為壓力是對人具有威脅含 意的事件,或威脅人維生功能,或阻礙人應變能力的事件。

而國內學者周立勳(1986)認為壓力是個體面對外界要求或刺激時的 身心適應反應;俞筱筠(1987)認為壓力是任何引起身體及情緒不愉快反應 之事件;張春興(1995)認為壓力是指環境客觀存在的某種具有威脅性的刺 激,如:地震、火災、車禍的現場均屬之。

研究者經文獻整理後,將 2003 年至 2013 年以來國內外研究者對壓力 之定義整理出,如下表 2-1 所示:

8

表 2-1 國內外學者壓力之定義表

學者(年份) 定義

Poltavski & Ferraro (2003)

潛在的壓力感事件,是由於個體不同的感知能 力,壓力多數和身體的疾病有相關連。

Hojat、Gonnella、

Erdmann & Vogel(2003)

壓力是由於個體認知評估,而產生出心理壓力或 生理壓力。

施雅薇(2003) 壓力是產生於環境之中,而對於外在壓力源的反 應則為緊張。

張明麗(2006) 是個體為適應內外在環境產生的一種特殊結果。

呂純怡(2009)

個體感受到外在的挑戰與威脅時,引起生理或心 理的變化,對於未知的結果感到焦慮與恐懼,而 被迫去處理的緊張狀態。

梁恩慈(2009)

壓力為個體面臨外在環境的挑戰時,知覺到挑戰 與其內在資源呈現不平衡的狀態,因而形成一種 壓迫性的感受,此種壓迫的感受影響到個體的情 緒、認知及行為的反應。

方郁集(2011)

壓力是屬於人與環境互相交互而產生的,指的是 當我們在生理或心理方面感受到外在環境威脅 時,所產生的一種緊張狀態,會使人在情緒上產 生不愉快或是痛苦的感覺。

張琋婷(2012)

壓力不只是單指的刺激或反應,而是注重個體認 知評估及因應能力所產生的主觀壓力感受,以協 助個體調適壓力。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因此壓力的定義會因研究取向不同有解釋上的差異,目前國內外學者 之解釋通常可從三種類型來界定壓力:

(一)、刺激型壓力

外來事件的刺激即是一種壓力,環境中的重大改變、影響個人生理或 心理的不愉快或緊張,例如流行疾病(禽流感)或自然災害(颱風、地震)等。

Lazaru 和 Folkman(1984)認為若將壓力事件視為一種刺激,以壓力事件數 為壓力指標。林秀靜(1998)認為壓力為人面對外界的要求或特定事件的刺 激時,經評估後所做的身心適應反應。因此刺激型壓力著重於外界對於個

9

人的影響,當外來事件刺激到個人時,會使個人產生某種程度上的壓力。

(二)、反應型壓力

壓力是生理反應系統的一種設計,以保護自己免於環境的壓迫,任何 不同的環境要求,均會使個人產生生理變化。壓力源代表刺激,壓力代表 反應,個人在面對壓力時,為保護自己免受到環境的威脅,所產生的生理 反應,這一個反應歷程稱為「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ion Syndrome,

GAS),此歷程可分為三個階段:1.警覺反應期(the stage of alarm reaction),

指個體準備應付或逃避。2.抗拒期(the stage of resistance),指個體嘗詴去 修補創傷,以便有效的適應壓力。3.衰竭期(the stage of exhaustion),指創 傷無法復原,且壓力繼續存在,則會導致個體身心的耗竭。Helms(1996) 認為壓力來自於個體知覺到對其自尊、安全或生活方式造成的威脅。因此 反應型壓力著重於生理反應,當個體感受到環境對其產生壓迫時,會使生 理產生反應來因應環境的要求。

(三)、互動型壓力

此類型認為壓力是個體與環境互動的歷程,人與環境持續互相影響與 適應,所以壓力不只是刺激或反應,而是一個交互作用的歷程。Aldwin (2000)認為個體與環境互動時產生過度或不足的情況,導致生理或心理產 生痛苦、負面的經驗,便稱為壓力。葉重新(1999)認為壓力是衝擊個人內 外的一種刺激,是個人對內外環境事件產生心理或生理上的反應,也是個 人與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因此互動型壓力著重於個體與環境的互動,不 再是單方面的外在刺激個體與個體對外在的反應,而是雙方面的相互影 響。

綜合各學者對於壓力的定義,壓力是外在環境對個體的刺激,也是個 體對於外在環境所產生的生理反應,也會是人與環境互動所產生的交互作 用,這些論點在有關壓力的研究中常常被應用。本研究認為壓力的定義是

10

個人與環境互動所產生之結果,也是個人對環境事件所產生的生理與心理 上的反應。

二、課業壓力的定義

在現今的社會學位風氣盛行下,台灣學子所受的課業壓力是越來越大,

不斷的要往更高的學位爬,而許多大學生在上了大學後,受大學入學考詴 制度的影響,被分發至本身不喜歡的系尌讀,認為對尌讀的科系缺乏興趣 而沒有目標,此外國內許多大學生會利用課餘時間去打工,以致缺乏充分 的時間研習課程,另外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太高等因素,造成學生無法適應 學習環境而產生課業壓力(高俊雄、郭進財,2008)。

目前國內學者單獨針對課業壓力所做之研究並不是很多,大部分有關 課業壓力的研究都是附屬在生活壓力中(王蓁蓁,2000;李欣瑩、陳佳琪、

施佩芳,2001;林聖峰,2009;林麗華,2002)。研究者整理出國內外學 者對課業壓力之定義,如表 2-2 所示。

表 2-2 國內外學者對課業壓力之定義表

學者(年份) 定義

Helms(1996) 在一篇學校壓力的研究中,將課業壓力界定為學生對 他們課業表現或成尌的知覺。

Naparstek(2002)

課業壓力是學生的學業成尌無法符合教師、家長或學 生個人的期待。

林銘宗(1999)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來自個人因素、外在環境 對課業表現的要求,知覺到環境中有礙課業表現的干 擾因素,在評估自己的能力和可因應的資源後,自覺 無法達成要求排除干擾,經其主觀評估後形成的一種 被壓迫的感受,進而引發身體上、認知上、情緒上和 行為上的連鎖反應。

許定邦(2002)

學生在其學習過程中,遭遇來自社會、學校、家庭以 及個人等各方面的困擾,使學習產生挫折和焦慮,而 無法專心向學,致使學業成績不如理想,甚而影響其 學習成效及學習意願。

11

表 2-2 國內外學者對課業壓力之定義表(續)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課業壓力之定義,從早期到現今,學者大多認為課業壓力的 產生多來自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人(對自我的期許)與外在環境(父母、

師長的期望,同儕競爭)造成的阻礙,是一種個人內在與外在之互動下所 產生的壓力,對學生本身的生理與心理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本研究對於 課業壓力之定義為學生在求學過程中,容易受到自己與外在環境對課業的 要求,經過個人主觀評估,自己覺得無法排除困難而感到受壓迫,最終引 起生理、心理和行為上的連鎖反應。

學者(年份) 定義

王淑卿 (2004)

課業壓力分為個人因素、家庭因素、學校因素三種。個人因 素主要來自對自己的期許、對學業成績的滿意度。家庭因素 主要來自父母的期望、父母拿自己的成績與別人比較。學校 因素主要來自師長、同儕之間的競爭及對升學感受到的壓 力。

汪敏慧 (2008)

課業壓力是學生學習過程中,自覺個人、學校和家庭的期 待,超乎個人的負荷或能力,所形成的一種主觀的被壓迫感 受。

黃景立 (2011)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本身能力與外在環境對課業表現 的要求存在落差時,經由自我評估心理知覺產生之壓迫感,

引發個體、認知、情緒和行為上的連鎖反應。

羅鴻仁、李凰 慈、蔡俊傑

(2011)

課業壓力係指課業學習過程中所引起的壓力,而影響學習者 本身心理及生理負面狀況或產生不愉快的感覺。

12

貳、壓力的相關理論

壓力的相關理論,因各學者的研究角度不同,故本研究大致從兩個理 論來探討,詳見如下:

一、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

Redford 和 Williams 認為,週遭環境的事件會引起個體的生理反應,

若生理方面長期適應不良,則可能導致心臟血管疾病(引自謝琇玲,1990),

如圖 2-1 所示:

圖 2-1 「生物心理社會」壓力模式 資料來源:出自謝琇玲(1990:46)。

由圖 2-1 可知,當環境事件發生,腦部會以整體組織的方式傳送發動 訊息至身體各器官,但在傳送的過程中,腦部對事件的解釋及傳動訊息的 方式,可能受個人人格與遺傳性格的影響,所以即便是相同的刺激,個人 反應卻不全然相同。若由環境刺激所引發的不同行為經長期累積之後,可 能導致身心不適應的狀況及疾病的產生。

此一模式較注重環境對個人的單向刺激,優點是可以明顯了解環境對 於個人所產生的影響,在環境的刺激下所產生的不良反應,但缺點為少了

環境刺激的歷史

人格特質 (習得的期望)

基因 大腦

目標器官 (行為)

環境事件

症狀和疾病

症狀和疾病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