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的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注意力前、後測之影響…3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課程的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注意力前、後測之影響…33

壹、 檢測結果

一、顯示時間設定為 0.4 秒

各組實驗參與者在介入課程的前後,測試了視覺注力的測驗,結果可看出各 組實驗參與者 12 位,共 36 位在個別介入課程時視覺注意力檢測顯示時間設定 為 0.4 秒的答對率前、後測比較,介入體育課組前、後測答對率統計結果為 p

= .025 ;數學課組前測答對率統計結果為 p = .002 ;田徑訓練課程組前測答對 率統計結果為 p = .003 ,統計結果顯示如表 4-1-1,三組學童在顯示時間設定為 0.4 秒的視覺注意力檢測上各組內前、後測比較皆達顯著水準 ( p<.05) 。

34

表 4-1-1

各組內顯示時間 0.4 秒前、後測正確率成績之無母數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摘 要表

單位:% 前測 後測 進步幅度

Z 值 P 值

體育 58.72 ± 18.1 63.13 ± 17.87 4.41 -2.237 .025 數學 71.08 ± 16.53 77.25 ± 14.33 6.17 -3.061 .002 田徑 73.25 ± 13.1 80.60 ± 9.17 7.35 -2.982 .003

*P.05

二、顯示時間設定為 0.3 秒

各組實驗參與者在介入課程時,測試了視覺注力的前、後測結果可看出各組 實驗參與者 12 位,共 36 位在個別介入課程時視覺注意力檢測顯示時間為 0.3 秒的答對率前後比較,介入體育課組前、後測答對率統計結果為 p = .004 ;數 學課組前測答對率統計結果為 p = .003 ;田徑訓練課程組前測答對率統計結果 為 p = .002 ,統計結果顯示如表 4-1-2,三組學童在顯示時間設定為 0.3 秒的 視覺注意力檢測上各組內前、後測比較皆達顯著水準 ( p<.05) 。

表 4-1-2

各組內顯示時間 0.3 秒前、後測正確率成績之無母數Wilcoxon 符號等級檢定摘 要表

單位:% 前測 後測 進步幅度

Z 值 P 值

體育 62.53 ± 15.58 66.71 ± 15.2 4.18 -2.903 .004* 數學 68.67 ± 14.25 75.95 ± 11.67 7.28 -2.936 .003* 田徑 71.85 ± 14.35 77.97 ± 13.02 6.12 -3.059 .002*

*P.05

35

貳、 討論

「學習」一詞指的意義範圍很廣,本文探討的「學習」主要包國小高年級 學童的課堂表現,分別介入了靜態課程(數學課)、動態課程(體育課)及運動 校隊訓練課程(田徑校隊),進行比較不同課程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注意力 的差異。回顧過去與學習相關的研究,大多數的文獻皆著重在探討執行功能與課 業表現、閱讀和算數的關聯,較少相關文獻比較不同課程對於學童們注意力的影 響原因,因此本研究將進行介入不同課程視覺注意力與學習效能的關聯。

嬰兒自出生後,隨著視覺的神經通路漸漸成熟,視覺注意力從那時候就開始 發展了。剛出生的嬰兒,主要是以跳視 (saccade) 的方式,這時候的嬰兒只會注 意一個會動的物體。在三個月大後,額葉眼動區是負責眼睛轉動和視覺搜尋的,

這時候額葉眼動區開始發展此區域的樹狀突 (dendrites) 的生長和髓鞘 (myelin) 的包覆,使嬰兒增加了預期眼動的能力,逐漸可以預測物體移動的方向 (Johnson, 1997) 。學者Anderson(2002)提出一個注意力執行功能的模型,如圖 4-1-1,

他們認為注意力能力可分成四大類,包括:1. 注意力的控制,兒童需要選擇性 地將注意力放在重要的認知活動上,並且同時抑制不必要的訊息或吵雜聲等干 擾。如果注意力的控制能力不好,便容易有衝動控制不佳的行為表現;2. 訊息 的處理與表達,隨著年齡發展逐漸清晰,兒童的口語表達流暢度和對外界人事物 的反應速度都會進步;3. 認知的靈活度,兒童是否能根據當下的情境判斷錯誤 經驗並即時修正自己的行為,以適應新環境的挑戰。如果認知的靈活性不夠,便 容易有固著行為出現;4. 目標的設定,執行一個動作計畫和概念的推理。

36 (vigilance state) 並且隨時準備好去做出一個動作反應有關;導向性網絡則是在眾 多刺激中選擇所要的資訊有關,包含對於空間注意力 (spatial attention) 的聚焦

37

(focusing) 、釋出 (disengaging) 、與轉移 (shifting) (Berger, Jones, Rothbart, &

Posner, 2000) 。它包含有伴隨著眼球運動之外顯注意力 (overt attention) 移轉, memory) 、衝突解決 (conflict resolution) 、以及抑制控制 (inhibitory control) 有 關。執行功能相較於前兩者,屬於較高階之認知功能,負責監控及調控所有訊息 之處理。這三種網絡在大腦中以彼此獨立但互相聯繫的方式運作 (Fan,

McCandliss, Sommer, Raz, & Posner, 2002) 。本研究實驗設計就是測試這三種網 絡功能的連結性能力,介入於學童課程的前後測做為比較參考依據。學童在進行

38

程前,進行視覺注意力的前測,前測結束後立即進行該組別將要介入的課程內 容,在 40 分鐘的課程結束後,立即進行實驗後測,得到實驗數據,結果發現各 組學童在前測與後測結果的比較中,三組學童後測的成績達對率明顯優於前測成 績達對率,而在統計上也得到證實,後測的數據中,發現後測成績達對率顯著優 於前測成績達對率,我們認為課堂中的學習有助於學童視覺注意力專注性的影 響,然而這影響力會延續至疲勞出現為止,學童視覺注意力有提高的現象。各組 成績進步的幅度並不相同,可以發現在室內進行的課程(數學課)成績進步的幅 度最大,相較於室外開放式的空間環境干擾較少,學童們在進行學習時的狀況也 較為專注,比照先前的相關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結果,然而研究指出,數學課程的 學習相較於其他課程的學習專注性相對較高。另外同樣是在室外進行的課程(體 育課程及田徑訓練課程)比較發現,田徑校隊組的學童成績進步的幅度大於介入 體育課程組的學童,探討其原因可能是田徑校隊學童在體力及體能上都較優於一 般學童,同樣在室外上課,在環境上的干擾一樣大,但因為體力上的優勢課程結 束後所造成的疲勞感受程度並不相同,田徑訓練組的學童在實驗結果的進步幅度 大於介入體育課程的學童,與介入數學課程組的學童在進步幅度的比較上還是略 差一點,我們認為可能是因為環境的因素(室內、外空間)造成這些為的差異,

歸納以上可能影響之因素,本研究的認為課程的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視覺注 意力上有立即性的影響。

39

第二節 不同課程的介入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視覺注意 力影響

壹、 檢測結果

一、顯示時間設定為 0.4 秒

各組實驗參與者在尚未介入課程時,測試了視覺注力的前測表現由圖 4-2-1 可看出各組實驗參與者 12 位,共 36 位在尚未介入課程時的視覺注意力檢測的 答對率比較,體育課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58.72 ± 18.10 %;數學課組前測 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71.08 ± 16.53 %;田徑訓練課程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73.25 ± 13.10 %。介入課程後的視覺注意力檢測的答對率由圖 4-2-2 可看出,

介入體育課組後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63.13 ± 17.87 %;數學課組前測答對率帄 均成績為 77.25 ± 14.33 %;田徑訓練課程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80.60 ± 9.17

%。由圖 4-2-3 比較得知三組學童帄均數差異,統計結果顯示如表 4-2-1,三組 學童在彈跳符碼設定為 0.4 秒的視覺注意力檢測上各組間帄均數有些微的差 異,在前測的部分結果為 .071 尚未達顯著水準 ( p>.05) ;課程介入後測各組 間結果為 .012 達顯著水準 ( p<.05) ,經由事後比較發現,田徑組成績表現顯 著大於體育組成績表現。

(單位:%)

圖 4-2-1 各組內實驗參與者顯示時間為 0.4 秒前測正確率成績

40

(單位:%)

圖 4-2-2 各組內實驗參與者顯示時間為 0.4 秒後測正確率成績

(單位:%)

圖 4-2-3 各組內實驗參與者顯示時間為 0.4 秒正確率成績帄均數差異

41

(單位:%)

體育 數學 田徑

科目

4.00 5.00 6.00 7.00

0.4

圖 4-2-4 組間顯示時間為 0.4 秒正確率成績進步幅度帄均數差異 表 4-2-1

顯示時間 0.4 前測、後測正確率成績之克-瓦二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與曼-惠特尼U考驗事後比較摘要表(帄均數±標準誤;單位:%)

N=12

體育 數學 田徑 卡方

p值

事後比較

前測 58.72±5.22 71.08±4.77 73.25±3.78 4.123 .127

後測 63.13±5.16 77.25±4.14 80.60±2.65 6.33* .042 田徑>體育 進步幅度 4.40±1.10 6.16±1.29 7.35±1.40 1.38 .265

*p < .05

42

二、顯示時間設定為 0.3 秒

各組實驗參與者在尚未介入課程時,測試了視覺注力前測表現由圖 4-2-4 可看出各組實驗參與者 12 位,共 36 位在尚未介入課程時的視覺注意力檢測的 答對率,介入體育課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62.53 ± 15.58 %;數學課組前測 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68.67 ± 14.25 %;田徑訓練課程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71.85 ± 14.35 %。課程後的視覺注意力檢測的答對率可由圖 4-2-5 看出,介入 體育課組後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66.71 ± 15.2 %;數學課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 為 75.95 ± 11.69 %;田徑訓練課程組前測答對率帄均成績為 77.97 ± 13.02 %。

由圖 4-2-6 比較得知前、後測答對率成績帄均數差異,統計結果顯示如表 4-2-2,三組學童在顯示時間設定為 0.3 秒的視覺注意力前測檢測各組間帄均數 有些微的差異,但統計結果為 .302 尚未達顯著水準 ( p>.05) ;介入課程後測 檢測結果為.105 尚未達顯著水準 ( p>.05) 。將進步率進行無母數克-瓦二式單 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結果由圖 2-2-8 可以發現,介入數學課組進步幅度最大,

其次是介入田徑訓練課程組,最後是介入體育課程組進步幅度較少,統計結果顯 示,三組間進步率未達顯著水準 ( p>.05) 。

(單位:%)

圖 4-2-5 各組內實驗參與者顯示時間為 0.3 前測正確率成績

43

(單位:%)

圖 4-2-6 各組間實驗參與者顯示時間為 0.3 後測正確率成績

(單位:%)

圖 4-2-7 各組間顯示時間為 0.3 秒正確率成績帄均數差異

44

(單位:%)

體育 數學 田徑

科目

4.00 5.00 6.00 7.00

0.3

圖 4-2-8 組間顯示時間為 0.3 秒正確率成績進步幅度帄均數差異 表 4-2-2

顯示時間為 0.3 秒前測、後測正確率成績之克-瓦二氏單因子等級變異數分析摘 要表(帄均數±標準誤;單位:%)

N=12 體育 數學 田徑 卡方 P 值

前測 62.53±4.5 68.67±4.11 71.85±4.14 1.585 .453 後測 66.71±4.39 75.95±1.17 77.97±2.32 4.427 .109 進步幅度 4.18±.80 7.28±.97 6.13±.99 2.90 .070

45

46

47 等缺陷(Cornish, Turk, Wilding, Sudhalter, Munir, Kooy, & Hagerman., 2004;林宜 親、李冠慧、宋玟欣、柯華葳、曾志朗、洪蘭、阮啟弘,2011),眾多研究結果 也顯示執行功能受到基因的影響(Fossella, Sommer, Fan, Wu, Swanson, Pfaff, &

Posner, 2002; Fan, Fossella, Summer, & Posner, 2003);以及後天環境造成例如父 母之社經地位、成長環境豐裕與貧困等因素影響。

而這些影響因素仍然會影響至成年人。Chua、Boland 與 Nisbett(2005)研究不

48

49

徑課程組的成績答對率些微的幅度較介入數學課程學童的成績答對率高,因此我 們推論其可能的原因為數學課內容較為靜態,其學童消耗的體力不多,所以在專 注力上的成績答對率不至於差太多,但還是不及田徑課組的學童體力、注意力來

徑課程組的成績答對率些微的幅度較介入數學課程學童的成績答對率高,因此我 們推論其可能的原因為數學課內容較為靜態,其學童消耗的體力不多,所以在專 注力上的成績答對率不至於差太多,但還是不及田徑課組的學童體力、注意力來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