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重要參考著作

(一)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著,郭進隆譯(2002),《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 藝術與實務》,台北:天下遠見。

該書雖非撰寫本研究論文的主要參考書籍,但在研擬本論文題材及架構的過 程中,確實是運用該書內容的思惟法則。第五項修煉一書,是一本敎人如何「思 考」的專書。在全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的環境變得更「混沌」,而如何培 養出迎接變局與創造的能力,是研究國家安全危機管理的重要起始點。該書提供 了一個系統思考的概念35,引導人從看片斷,到重新看整體;看事件的發展,到 看發展變化背後的結構;以及由靜態的分析變因,到看見其間的互動,進而求得 一個靜態的平衡。

第五項修煉的第一項修煉是「自我超越」;第二項修煉是「改善心智模式」;

第三項修煉是「建立共同願景」;第四項修煉是「團隊學習」;第五項修煉是「系 統思考」。其中系統思考的關鍵在於看出「槓桿點」,亦即可引申結構重要而持久 改善的點,一旦找到最佳的槓桿點,便能以最小而專注的力量,創造最大的力量。

今日的世界更趨複雜,而系統思考的目的,就是要看清楚複雜狀況背後的結構,

以及分辨高槓桿解與低槓桿解的差異。(彼得.聖吉著,2002,187)

該書的每一項修煉,都給予人求真求實的撼動。序言中有一段引用證嚴法師 的話:「只要找對路,就不怕路遠」。這個想法提供筆者一個思惟,即在國家安全 的面向上,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方向,然後在這個方向上,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

筆者依據系統思考的方法,即認為在軍事衝突危機、天然災害危機與全球化趨勢 下的危機中,應試圖運用國家機構整體運作的思惟模式,從中去尋找到一個槓桿 解(危機管理模式),以冀盼能預防管理當前國家安全之多元威脅。此為本論文研 究撰擬大綱架構之前的一段思路過程。

(二)陳延輝(2005),《德國的分合-兩德接近政策的形成與實踐》,台北:開拓出版 有限公司。

該書是一篇對兩岸關係發展最具啟蒙意義的專著,為寫作本論文的重要觀念

35 系統性思考認為,一切事件雖有時空差距,然而事實上它們都是息息相關的且每次運行的模 式相同,每個環節都相互影響,這些影響通常是隱匿不被查覺得。惟有對整體、而不是對任何單 獨部份深入的加以思考,你才能夠了解事件的系統。(彼得.聖吉(Peter M. Senge)著,郭進隆譯,

2002,187)

參考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份為東德的接近政策,第二部份為西德 的接近政策,第三部份為兩德統一過程實踐部份。該書主要探討第二次世界大 戰,德國希特勒失敗後,所分裂的兩個不同制度的國家,如何拋棄其意識形態的 牽絆,以理性的態度,和平的方法來促進經濟交流,進而談判達成統一的過程。

鑒於我國的國家安全環境,中共始終是國家「安全威脅」的最大隱憂,而隨 著兩岸的政治發展,台灣來自中國大陸的各方面安全顧慮也在增加當中。兩岸交 流的日漸熱絡,並未減緩中共對台的威脅,而我國的任何有關前途發展的看法或 舉措,即只要違反其「一國兩制」者,都是「台灣獨立」的行為,也就是台灣人 民沒有選擇自己前途的權利,否則就是走向戰爭。

該書雖以研究兩德統一的漸進發展過程為內容,但主要強調拋棄武力解決的 方式,以相互容忍的態度,來追求國家統一發展過程中的民主、和平與安全。因 此該書給予筆者的觀念提示是,在當前對有關兩岸關係的學術與政策中,我們應 該以更務實、更勇敢的態度來面對兩岸關係的發展,用「人權」、「關愛」、「雙贏」

的觀念來取代民族主義或大一統的觀念,拋棄歷史上「國共內戰」的仇恨思惟。

但在當前,中共仍不放棄武力解決台灣問題的環境下,建構台灣健全的危機管理 活動機制,實比單方面妄想建構信心建立措施(CBMS)、軍事互信機制或兩岸和 平機制,來得確實,因為自助、人助,才有天助。

(三)蘇進強(2003),《全球化下的台海安全》,台北:揚智。

該書主要係以國家安全的觀點,前瞻我國的國防政策、軍事戰略及建軍用兵 的擘畫。前國防部長湯曜明在該書序言指出:「全球化的大趨勢,使國與國,區 域與區域間關係的互動,距離越來越小,而且更加緊密、複雜,遠自911 恐怖攻 擊事件…近如今年(2003 年)SARS 疫情,使全球各國提高警戒…。這種資訊、恐 怖主義、戰爭新聞的「全球化」,已經將「國家安全」的範圍,延伸為「綜合性 安全」。國家安全不再侷限於敵對國家的軍事對峙與衝突,即連SARS 疫情的影 響與損害,比諸戰爭的破壞程度,甚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者在自序中,更提到「911 事件」後的美阿、美伊之戰,更突顯全球化趨 勢下的國家安全已經面臨了新的威脅。這些新的威脅,包括威脅因素的改變、威 脅的內涵擴大、威脅主體的隱藏與多元、威脅手段的更新等。因此,在全球化之 後,以軍事安全為內涵的傳統性思惟,已朝綜合性安全概念發展,世界各國亦莫 不重新思考其國家安全的利益、架構與策略。當然,台灣仍處於中共文攻武赫陰

霾下,兩岸交流又衍生出諸多經濟、社會問題。政府面對國家安全的多元化挑戰,

應強化及建構危機管理機制,提升政府部門間的協調能力,釐清危機決策與危機 處理權責,才能發揮總體戰力的效能。因此,該書作者引導筆者對國家安全危機 管理機制的注意與興趣。

該書的主要的內容是從國防安全的角度評論台海安全議題,以提出國家安全 政策上的前瞻建議,書中第六章「國家安全與危機管理機制」一文,是國內首次 對「國家安全危機管理機制」以專文方式探討的文章。該文章對於本論文研究實 有「拋磚引玉」之功,也是筆者撰寫本論文思維整體大綱架構的源頭之ㄧ。期望 藉由該文的導引,深入探討攸關我國國家安全危機管理的諸項問題,並對國家危 機管理政策提出務實改革看法及建設性的意見。

(四)詹中原(2004),《危機管理:理論架構》,台北:聯經。

該書係為國內對危機管理理論,做完整而有系統介紹的一本參考書,全書共 4 篇計 13 章。第一篇「理論概念」,主要介紹危機管理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

分析架構,以及危機的反應模型,第二篇「組織制度」則區分為防災與國際衝突 型,並分別探討美、日、英、法及我國的機制。第三篇為「管理策略及方法」, 包含危機處理的SOP、新聞媒體、談判、危機診斷及衝突管理等。第四篇則討論 危機管理研究的未來發展,置重點於「風險管理」及未來「議題」等。

由於該書作者係公共政策領域學者,研究的重心及領域較偏重於以公共政策 的角度來闡釋危機管理,且該書係為介紹性質的書刊,較缺乏學術研究的邏輯性 與嚴謹性,研判該書應為作者彙整其散見於其他刊物之作品。但該書的重要貢獻 是提供國人對危機管理理論與知識領域的認識,為國內少數研究危機管理理論的 重要著作之ㄧ。本論文研究的第二章-危機管理基礎理論部分,本論文依據研究 需要,參考其部分理論觀點。因此,該書是本論文研究之重要參考書籍之ㄧ。

(五)朱愛群(2002),《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台北:五南。

「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全書共有 19 篇,前 13 章介紹危機、危機處理 與危機管理的各種作法,後6 章則介紹各國防災體系及國內天然、人為災難的案 例。該書主要區分五部份,包括 1.本論:介紹危機、危機管理的心法;2.解構:

危機的診斷、預防管理;3.運作:危機處理、危機處理的組織、危機決策、危機 溝通與談判、人質溝通;4.案例探討:包含九二一大地震、國內重大危機事件及 陳進興挾持南非武官案;5.危機體系建構:包括我國與各國防災體系介紹、災變

處理通則及警察危機管理體系模式的建構等。就該書在國內危機管理研究的系統 性、內容涵蓋面及實務層面言,在範圍與豐富性上是最多且廣的著作之ㄧ。

朱愛群教授係為警政體系出身,曾任警察大學教務長、行政系教授。因此在 危機管理的研究上,理論與實務並重。尤其該書以警政的角度觀察危機管理的各 項作為,內容不外從警政的公共政策面向,觀察研究警政系統危機管理的各項措 施作為。另該書雖對危機管理的研究內容廣泛豐富,但較偏重危機與危機處理的 研究,對於危機管理的理論內涵反而缺乏有系統的介紹,實為該書所忽略之缺 點。然該書在理論研究上,對於本論文而言,在危機管理機制體系及九二一案例 的觀察探討方面,仍具參考價值。尤其作者對危機的歸類、危機的階段劃分、危 機的診斷及危機的決策壓力等,皆為本論文研究參考的重點。

(六)Nunamaker, J.F. Jr., Sue, W.E., & Chen, M. (1989), “Organiz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 Systems: Planning for Intelligent Ac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Vol.5, No.4.

那納美克於 1989 年所提出的組織危機管理活動模式,是首度將危機管理作 系統性的研究闡釋,並將危機的發展階段與處理措施合併處理。不但能從整體、

活體的觀念來看待危機,而且也將知識管理與科技的運用納入危機管理的領域內 涵中,係將危機管理的研究推向了理論與實際運作較為結合的程度。國內少數學 者,例如前述詹中原、黃新福等都曾嘗試探討並運用該模式於研究國內的危機案 例,然並未對該理論模式提出較為適切的見解與修正意見。

該理論模式主要是以一般企業組織為對象,較無法適用於龐大的國家安全危

該理論模式主要是以一般企業組織為對象,較無法適用於龐大的國家安全危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