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文獻探討 一、創新的人才培育

在文檔中 卷 46 期 1 (2013)的圖 (頁 44-61)

臺灣地狹人稠,天然資源貧乏,科技的創新與研發遂成為左右國家競爭力的重要關鍵,

47 

而大專校院是科技研發與人才培育的重鎮,故能深深地影響國家競爭力的良窳。近年來我 國營造業產值約僅佔整體產值的4.84%(內政部營建署,2007),低於美、日、韓等主要國 家,這也意謂著相對他國營建業,我國營建業生存較難。國內重大工程建設雖已漸趨飽和,

但隨著地球暖化引發的氣候變遷問題,在災害防治、環境永續、建築節能與智慧化,以及 老舊橋樑與建物之延壽、監測、補強、改建等問題,仍有許多展現的空間,土木工程師應 該還有很多發展機會。土木工程應該「永續發展」(陳振川,2002)。土木營造產業之教育 應著眼於發展兼具土木傳統與及產業變遷發展之科技特色,培育未來「新世紀永續工程師」

為目標(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2010)。2008 年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之挑戰,行政 院提出「節能減碳政策白皮書」,公共工程委員會將「生態工程」提昇為「永續公共工程」

(sustainable public infrastructure),期望國內公共相關工程建設能達到人本、優質、永續之 標準,並讓未來公共工程建設得以取得經濟發展、環境保育以及社會正義等三方面之均衡,

營造國人優質之生活空間(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8)。因此,身為產業火車頭的營建 產業,在面對國際能源與資材價格的大幅升漲、與全球節能減碳共識下,更應以全球氣候 變遷與減少溫室氣體為著眼點,積極投入相關研發落實與相關節能科技之人才培育工作,

持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並提升營建產業之競爭力。

能源國家型科技計畫為政府發展重點,且許多能源科技相關產業正蓬勃發展,亟需一 般與高端人才,土木人員應重視再生能源之開發,投入更多心力與時間,研習精進與推廣 再生能源相關技術,使土木專業技術得以發揚光大(臺灣省土木技師公會,2009)。透過人 才培育與推廣,將新的綠色節能思維與節能科技,導入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與維護營運 工作中,是土木工程未來的重要課題。

本研究設計探討傳統的土木技術結合至新興熱門的節能減碳領域,可擴展土木師生的 教學、研究與就業範圍,尤其是高端人力需求量的增加將會促進土木相關系所的成長,跳 脫目前土木工程給人勞力密集、實務經驗勝過學術培養的印象,也會提升學生的成就感。

未來也有可能因此計畫的引導而讓土木擴大至結合環保、能源、社會等跨領域議題,從單 純之工程發展演變至科技、人文之整合系統。此外,過去節能減碳人才培育大都依節能減 碳技術辦理不特定對象的培育工作,其效果比較單一片面。本研究著重於特定產業聚焦式 節能減碳科技人才培育與推廣工作,較能彰顯人才培育與推廣工作的成效。

二、土木與能源

依據國科會學門專長分類表(國科會,2012),土木學門包括結構、材料、營建、水利、

大地、生態工程、交通、測量.建築等專長,在大專校院中分屬於土木、營建、水利、運 輸、交通、測量.建築等系。土木學門師生人數眾多,單以土木或營建科系所為例,從教 育部98 學年度的大專校院概況統計(教育部,2010)可查知,我國目前有 37 所大專院校 設有土木或營建研究系所,計有專任教師732 人,博士生 849 人,碩士生 3750 人,大學生 15249 人。

不過,土木學門師生從事能源相關研發者並不多,以關鍵字「能源」輸入國家圖書館 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此關鍵字出現於摘要中,年份自2001 年至 2010 年,系 統顯示共有5032 篇學位論文,再輔以科系名稱「土木」做為蒐尋條件時,只出現 92 篇學 位論文,另以科系名稱「營建」做為蒐尋條件時,則只有34 篇。另由國科會的政府研究資

48 

訊系統(Government Research Bulletin, GRB)搜尋土木建築之人才培育相關計畫,搜尋結 果顯示,國內政府機關並未執行過此類計畫,之後搜尋在土木建築之能源相關計畫,搜尋 結果也只有寥寥數篇。

節能減碳工作並非短期執行即可坐收成果的活動,對於缺乏能源的我國而言,為求競爭力 的維繫,政府各部會及機關已積極推動節能減碳活動,也積極推動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與培 訓計畫。

2009 年我國開始推動能源國家型計畫,規劃主軸為能源科技政策、能源計畫、節能減 碳、人才培育及輔導等四項,能源研究經費於4 年內將由每年 50 億元倍增至 100 億元,

以提升科技研發能量,能源國家型計畫提出3+1 規劃主軸,即能源科技政策、能源計畫、

節能減碳、人才培育及輔導等四項,期能達成能源、環保與經濟三贏之政策目標。教育部 也依據能源國家型科技人才培育計畫暨教育部補助推動人文及科技教育先導型計畫要點,

於2010 年在全國補助大專校院成立 6 個大專能源科技人才培育資源中心。其目標為結合夥 伴學校,串聯合作資源形成區域聯盟,除能源通識教育推廣外,強調其能源領域發展專精 特色,並建立特色教學實驗室,配合資源中心聯盟之專業課程及實作訓練,規劃實作及實 驗相關課程,加強學生能源科技實務能力。並推動大專校院相關能源及節能減碳通識課程,

提升非能源領域學生之能源素養,將其概念擴展至各專業領域,包括理工、政策、經濟、

管理及法律等面向,強化基礎跨領域人才培育。

三、建立人才核心能力指標之依據

學生自我評核其學習經驗與成果的「能力指標」模式是教育品質評鑑的最佳指標(葉 紹國、何英奇、陳舜芬,2007),有助提升教學品質以及績效責任。近年學術界已快速凝聚 共識,將大學生「核心能力」視為探討大學教育品質的重要議題(吳清山、王令宜,2007),

許多學者(Astin,1985;Banta,1988;Boyer,1987;Jocobi,Astin & Ayala,1987;Kuh,

2005;Palomba & Banta,1999)呼籲,大學應以學生學習成果做為指標,瞭解大學生各種 能力的強弱及學校對發展學生能力的投注,以作為各校修正教學、輔導的參考。大學中各 領域學門要培養學生成為專業人才、若能定義需具備哪些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指標、便能 據以發展設計課程以培養其素養與能力、並建立評量機制以檢視畢業生素養與能力的達 成,以及協助對於未能達成者(王保進,2010)。

查閱探討大學生之能力指標的相關文獻報告可發現,國內外許多學者都曾對「能力」

提出定義與分類。國外有Spencer 和 Spencer 將能力的定義為:個人所具有的基本特質。這 些特質不僅與其工作上的角色和職務有關,更可藉此瞭解或預期個人的實際反應,以及可 能的影響與績效表現。Spencer 和 Spencer 並提出著名的冰山模式以具體說明能力的內涵:

如同冰山包括水面上可見與水面下不可見的兩個層面,個人的能力也分成技能與知識的可 見層面,和態度、價值觀、動機等不可見的層面(Spencer& Spencer,1993)。Guggenheimer 和Szulc(1998)則將眾多研究者對能力(competency)的觀點歸納成主要三類:第一類與 工作有關,如任務、結果(results)和成果(outputs);第二類與執行工作的特徵相關,如 知識、技能、價值觀與承諾;第三類則綜合前兩類,為知識、技能與態度的集合體,也是 Guggenheimer 和 Szulc 認為較周全的觀點。Weinert(1999)從實際應用的角度將能力分為 一般能力(generic competency)與專業能力(professional competency),前者是指聽說讀寫、

49 

運用科技、問題解決等能力,為所有工作場所共同需要的能力;後者則是在特定工作中,

完成工作所需要的知識、技術等能力,不同工作需要不同的專業能力。相較於國外學者的 各自表述,國內學者(如李隆盛,2001;黃政傑,1990;楊思偉,2002)則大致同意,能 力是指為有效執行某一工作,所須知道的知識、操作的技能和具備的態度。

經濟學家 Joseph Schumpeter 說過,21 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的特色是充滿不確定性與革 命性的大變革(董安琪,2002)。現代青年面對種種前所未見的考驗,所需具備的能力,絕 非僅侷限於某個專門領域的知識和技能而已,而必須具備跨領域、多面向的能力(Ducatel,

1998)。為因應新時代的挑戰,世界各國政府皆對青年應具備的能力進行探討,提出內容架 構,以引導教育體系培養能夠支持國家永續發展的人才。美國「國家成人素養研究院」(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Literacy )於 1994 年調查美國 34 個州,151 個成人教育課程的 1500 位成人學習者,以探討二十一世紀成人在擔任公民、家長、就業者等不同角色時,必須具 備共通、可遷移的核心能力,最後提出「未來成人素養和終身學習標準」(The Equipped for Future Standards for Adult Literacy and Lifelong Learning,EFF)並將其轉化為下列包含四大 構面、16 項指標的能力指標(陳伯璋等,2007):

(一) 溝通技能(communication skills):閱讀理解、透過寫作傳達觀點、說的清楚使他 人瞭解、積極的傾聽、批判的觀察。

(二) 決策技能(decision-making skills):解決問題和作決定、計畫、使用數學解決問題 並與他人溝通。

(三) 人際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與他人合作、引導他人、提倡和影響、解決衝突 和協商。

(四) 終身學習技能(lifelong learning skills):擔負學習的責任、透過研究來學習、反省 和評鑑、使用資訊和溝通科技。

有鑑於就業力已成為當前大專青年就業之關鍵議題,臺灣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特於 2006 年辦理「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以對目前大專畢業生之就業力與就業狀況有更清 楚的瞭解,並做為政府制定青年就業與教育相關政策之依據。在蒐集各方意見後,調查報 告總結,當今大專畢業生的核心就業力包含三大構面、16 項技能,其內容如下:

有鑑於就業力已成為當前大專青年就業之關鍵議題,臺灣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特於 2006 年辦理「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以對目前大專畢業生之就業力與就業狀況有更清 楚的瞭解,並做為政府制定青年就業與教育相關政策之依據。在蒐集各方意見後,調查報 告總結,當今大專畢業生的核心就業力包含三大構面、16 項技能,其內容如下:

在文檔中 卷 46 期 1 (2013)的圖 (頁 44-61)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