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評量的方式可以多元化

對教師而言評量是一種檢測,一種了解,一種回饋,對學生學習成效而 言,評量也是一種自我學習的了解,補救或充實學習的依據,數學領域教師認 為九年一貫課程之後,學生學習成效或多或少與過去的學習評量有些微的不 同,分述如下:

一、以紙筆測驗為主

評量方式可以是多元的,相互為用,但國中的數學學習,邏輯思考計算能 力是很重要的一環,學生能力的表現仍然需要大量的演算,因此欲了解學生學 習狀況,評量仍以紙筆測驗為主,A 說:

學生的評量與過去的方式大同小異, 紙筆測驗還是最主要的,

只是測驗的方式比較多元,可以是三,四題,五、六題的計算,

可以是類似學測的題型,也偶而用報告或口頭回答,交替使用。

雙峰的現象逐漸明顯。(訪 A20040720)

F 認為九年一貫教材簡單化,學生評量與過去差異不大,F 說:「九年一貫 學生學習成效的評量大致上與過去的評量沒什麼差異,只是因教材的深淺而改 變評量的難易度而已。」(訪 F20050729)。G 亦認為學生評量紙筆測驗是比 較可以呈現成效的,G 說「評量方式以紙筆測驗為主,畢竟學生未來要面對學 測。不過我曾以作品及報告的方式,評量學生的學習成效,是一種新的嘗 試。」(訪 G20050708),紙筆測驗還是數學評量的主要方式。

二、其他多元的評量

學習表現的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教師藉著上課時的觀察,學生學習的反應 或表現,課堂的操作,行間巡視,,或藉由隨堂的口頭問答或紙筆測驗,即可 了解學生教學過程中的學習狀態,此即形成性的評量,經過單元結束統整的學 習之後,就可以做綜合性的總結性評量。A 說:

評量的方式很多,數學的學習,看學生平時上課的反應回答、黑 板解題亦是一種評量,不過還是以紙筆測驗為主,形成性評量或 總結性評量,偶而以報告或查資料的方式也可以表現出學生學習 的成就。(訪 A20040720)

H 以多元的評量方式來了解學生的學習成效,但是學生要能夠應付,否則 會有疲於奔命之狀態,老師也頗能體會學生之辛苦,H 說:

以前依紙筆測驗為主,考幾分就是自己學期成績,但今日多元評 量,有報告成績,有實作成績,每項都計分,當然也重視筆試成績, 學生疲於奔命,教師怕被說是古板教師,就必須變化考試方式,所 以今日的學生真的辛苦. (訪 H20050713)

I 認為多元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有多元的思考能力,評量方式亦多元,讓學習 者更能體會教材的精髓,但也需注意學習的樂趣,I 說「學生多元思考生活的數 學問題及表達解決問題的策略與實作能力增加了。採多元評量方式,促使學習 者能深切瞭解教材的精髓,但易陷於數學解題捷徑,喪失體驗學習數學的樂 趣。」(訪 I20041229)。J 亦認為九年 一貫課程的評量方式可為多元的,藉由 評量來改進教學方式是很好的措施,但教學時間的限制,往往只能適用於有熱 誠的教師個人的作法,J 說:

九年一貫評量的方式有很多種,讓學生呈現多元的學習,包括紙 筆評量與非紙筆評量,同時透過評量來改進教學。這也是以往的 教學評量所無法呈現的。然而受限於教學時間的不足,教師授課 時數之餘必須再花額外的時間進行補教教學,同時再評閱學生的 多元評量,往往都超出教師的極限,因此能夠進行多元評量的教 師,都是出於自己的興趣與熱誠。(訪 J20050731)

評量的目的是在於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為達到此目的,評量的方式可以 多元化,以透徹的了解學生,另ㄧ方面也讓教師可以檢視教材的難易與教學方 法的合適性,因此 F 認為隨堂的口試、抽樣式的問答、再佐以隨堂的紙筆小測 驗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況,F 說「在課堂上可以使用口試,抽樣式的問答澄 清觀念,再佐以 10~15 分鐘的隨堂測驗,以全面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狀況。」

(訪 F20050729)。 H 也認同多元的評量方式,對教師是不錯的,但對學生或 許是蠻辛苦的,要 對各科的不同要求有不同的表現方式,H 說「對學生評量方 式,也多變化,以教師而言,這樣對學生多元選擇測驗方式挺不錯的,對學生而言, 苦不堪言,各科都重要,各科都要評量,寫不完的報告,挺辛苦的.」(訪

H20050713)。J 也認為評量的方式很多元,但是對於國中生最大型的基本學測 只有一種選擇題型的方式,僅因為了電腦閱卷的方便,如此反而不利於學生基 礎的學習,J 說:

其實評量的方法有很多種,然而受限於基測的考法(為選擇 題),我個人認為雖然是方便閱卷,但不利於學生基礎的學 習,因為在這同時學生學會投機取巧的方式答題,但對於真正 的原理往往就不會了。(訪 J20050731)

三、學生的表現不如預期

傳統的教學與評量,教材系統周延,學生的學習嚴謹,數學的表現雖然也 有個別差異,但整體而言,還能符合教師的期待,九年一貫課程之後,教材簡 單生活化,學生的學習似乎沒有達到預期的程度,反讓教師產生失落感。E 說:

今年的七年級計算能力比起九年級當時的狀況(七年級時)更

差,速度更慢。九年級學生目前表現比以前有進步,家長都會擔 心孩子能力不夠,數學應是延續學習。如七下上過幾何,八下上 代數,複習圓時,學生幾乎都忘記已學過,現在再上,學生就覺 得簡單輕鬆多了(成熟度及理解力較好)。(訪 E20050311)

教師盡量的引導學生學習,但是學生的基本先備能力不如預期,因此成效 不顯著,耗費時間在基本的要求上,A 認為:

九年一貫實施後的教學上不同的改變,是必須講述得更淺顯、更 生活化,小學的基礎先備知識不夠,計算能力減弱,文字解讀能 力變差,學習缺乏耐性,缺少主動探索求知的精神,碰到困難不 是放棄就是期待他人幫忙,數學式子的書寫方式沒有要求,國中 就得重做要求。耗費在基本的要求上的時間較多。(訪

A20040917)

教師認為教材簡單化 ,學生的程度反而越差,而且專心度更不夠,「教材 越簡化,學生的程度卻越差,且更不用心學習了。」(問 20050311);教師認 為學生程度變差,但有些課程主動性高,也有其優勢,「學生程度變差了。有 些課程主動性高。」(問 20041229)也有教師認為學生計算能力變差,但比較 會追究原因,探索的能力增強,理解能力亦較高,而非僅是死記死背了,這也 是進步之處。「學生的計算能力差,但較會追究原因、詢問原因,而非死記死 背。」(問 20041228)教師認為學生計算能力變差,且又欠缺尊師重道的精 神,這就比較讓現代的教育工作者憂心,「學生計算能力較差,且欠缺尊師重 道的精神。」(問 20041229) 一般教師認為過去傳統的教學要求嚴謹,學生的 練習較多,國小基礎比較紮實,學生對於半具體抽象的事務容易了解吸收,因 此成效較好,九年一貫之後各方面多元的發展,教材簡單生活化,具體化,抽 象思維就比較差了:

九年一貫之前學生對數學的練習比較多,國小的基礎比較紮實,

對於半具體、抽象的東西也較容易吸收。九年一貫後,因為每個 學生都偏向多元發展,對數學的練習不再多,對於具體的東西較 容易吸收,反之抽象半抽象的東西較排斥,所以「客人」在國中 會增加。(問 20041229)

教師在教學與評量的過程中必須用很多具體、易懂的說明或比喻引導學生 學習,比如說二次方根的相乘積,2√3*√2,老師必須一再提醒有帽子才可以 相乘,評量後還是出現很多狀況,又如完全平方式的展開,(√3 + √2)2

=()2 +2()*()+()2 ,老師比喻用挖好洞給他鑚,把固定格式寫好,學 生印象較深刻不易錯誤。(觀 A20050426)

教學評量對整體教學活動而言是很重要的一環,它是一種教學活動的檢 視,評量所呈現的結果,讓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成效,進而反思教材的難 易度,教學方法的適合情形,教學進度的快慢,學生的個別差異,做更適合於 學生的調整與補強,使學生更可能達到完全的學習。賴志峰(2004)指出課程 標準、教學與評量之間的關係是有相當密切的連結關係。

標準

資料來源:引自賴志峰課程連結理論之探究(教育研究集刊,50(1):75)

圖 3-1 課程連結的模式

評量方式可以是多元的如討論、報告、觀察、實驗操作、檔案評量、軼事紀錄 等, 評量人員除教師外亦可將學生同儕、家長一併納入,評量內容除認知、技 能、情意外亦可兼顧學習歷程、生活世界及社會行為 ,評量結果可作為教學的 參照,以培養學生多元能力,激發學生努力向學,來達成適性教育課程改革的 目標。

品質 控制

實施

實施

教學 評量

正向

反向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