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來源: : : :本研究 本研究 本研究 本研究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在文檔中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頁 77-80)

季 微 氣 候

建築排熱減量 平均建築空調排熱減量 S5=2.0×(ΣACi×Afi-

ΣACi×Afi×GBi×HEi)

÷ΣACi×Afi

a5=0.15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 : :本研究 本研究 本研究 本研究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由於微氣候評估是以人的活動區域為主,無人活動區域根本不必納入評估範 圍,因此本評估必先界定行人活動範圍,亦即以總基地面積減去建築物、設備物、

植栽、水體、車道、密林區等行人難以進入的場所為評估範圍。圖 5-3 為一個社區 的平面示意圖,主要評估之空間範圍即虛線框起的部分再扣除建築物面積。

Step1:社區平面圖 Step2:畫分行人活動空間

上述夏季微氣候環境評估式的加權係數 0.40、0.15、0.15、0.15、0.15(總 分為 1.0)是各項對微氣候舒適感的貢獻度,其數值一方面參考熱環境研究之專家 問卷,一方面是根據實質設計之難易程度與對體感溫度的影響度而定,例如通風顯 然是影響體感溫度的最大因子,而遮雨遮蔭、蒸發冷卻、地物輻射、建築排熱輻射 對體感溫度的影響較小。

圖 圖 圖

圖 5 55 5- -- -3 33 3 行人活動空間示意圖 行人活動空間示意圖 行人活動空間示意圖 行人活動空間示意圖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資料來源: : : :本研究 本研究 本研究 本研究分析 分析 分析 分析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第三節 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 評估方法

一一

一一、、、、「「「「戶外通風戶外通風戶外通風戶外通風」」」評估法」評估法評估法 評估法

戶外通風設計,是本系統對於降低都市熱島效應的第一對策。在社區的通風配 置計畫上,為了減少大樓遮蔽通風而損及行人舒適性,通常盡量把建築物錯落配置 以減少風陰影區覆蓋他棟建築物,以確保鄰棟建築的通風環境。尤其是建築物的中 庭,不應該設計成密閉形式或單開口形式使風難以進出中庭,應該設計成兩向對流 進出的雙開口中庭形式,以確保風道通行無阻。

本系統對於「戶外通風」項目的評分,以活動區通風面積比 Wa/Aa 來換算(計 算公式 5-1.a)。當通風面積比 Wa/Aa 達到 0.8 時,視為最佳通風環境,公式前的 1.25 是調整其計算值為最高值 1.0 的係數修正。在評估時必須先在建築平面配置 圖上設定行人可能產生活動的區域面積 Aa,再以圖 5-4 所示之夏季主要風向繪製 建築物或地上物所產生的風影區 Nwa,如圖 5-5 所示,然後以全部活動區面積減去 低風速的風陰影區即是可通風面積 Wa。行人可活動面積 Aa 指在建築平面配置圖 上,排除建築物面積、景觀水池及行人難以進入的密林區面積之後,剩下的部分,

定義為行人可活動面積範圍 Aa。

風影區 Nwa 為被建築物遮擋而產生低風速之區域,其範圍主要依據 CFD 模擬數 值理論,以建築物形狀、量體長寬比、樓高,由圖 5-4 之夏季主要風向來繪製風影 區。

(a)單棟建築風影作圖法

風在建築物後面會形成低風速的風影區,如圖 5-6 所示,此風影距離通 常以建築物最近之風切點至風壓為零的止流點為界線,此「風影距離與樓高 比 R」根據 CFD 模擬的結果如表 5-2 所示,此 R 乘上樓高 h 即是風影距離 Wd。

另一方面,由於風經建築物後並非形成平行風向的影,而是形成稍微內 縮的尾流效應。為了考慮此尾流效應,風影作圖時以主要風向左右±10°角來 繪製其內縮之尾流如圖 5-7 所示,單棟建築風影的依主要風向±10°角的風向 分兩次繪製風影圖,以風影距離 Wd 繪製其兩次陰影,接著,再以兩風影圖 之交集部分作為該棟建築物之風影範圍即可。

在文檔中 生態社區評估系統之研究 (頁 77-80)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