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五節 資料分析

一、 資料分析方式

(一)分類與登錄

研究者針對課本中「力學」相關主題,先做教材內容的閱讀與註記,並做統 整與分類整理成分析項目檢核表。依據力學主題分析類目進行記錄與分析,將分 析所得結果分類並記錄於所屬類目中。2000年之後的九年一貫課程實施不在本研

究的研究範圍,因此2000年以後的教科書力學主題呈現內容可參考楊明璋(2005)

的九年一貫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內容分析研究。本研究將研究年代分為民國 57-63年、64-73年、74-82年以及83-89年四個時期,因此本研究將針對九年一貫課 程實施以前四個階段的課本內容樣本做抽取檢驗,亦即請兩位自然科學領域教師 抽取各個階段的中年級各一冊課本內容進行註記結果之分析,以查驗註記結果的 一致性。

由於自然科學的教科書中以單元方式呈現,因此以「類目」為記錄單位,並 將教科書內容中涉及力學相關主題的部分,在力學主題項目分析表中的呈現方式 予以勾選,另外為求分析力學主題在教科書中的分布情形將以頁數做計算,統計 在整冊的課文內容總頁數中所佔的百分比說明力學主題在教科書中的分布情 形。請評分者甲與評分者乙檢視是否在該冊的課文中只有以下力學主題的呈現,

並請評分者註明―其他‖未列出的項目主要在於使研究的主題更趨完整性。勾選完 後,將比對評分者甲與評分者乙兩者勾選的差異,如「甲」勾了 26 個;而「乙」

勾了 27 個,其中相同一致的有 19 個, 「甲」有勾而「乙」沒勾的有 3 個,「甲」

沒勾而「乙」有勾的有 5 個,19/27=70.4%,百分比的數字越小表示一致性越低。

而評分者補充的主題項目較多時,則可在整理完後請另一位專家做勾選,以確認 概念的一致性。

本研究由不同分析者進行檢驗與一致性分析信度與效度,以提高研究結果的 信度與效度。

(二)信度

內容分析法中的信度分析是指檢測研究者自訂的內容分析之力學主題項目 與分析勾選的單元是否能將內容歸入相同的概念中,並且使結果能達到一致,因 此信度直接影響到內容分析的結果(歐用生,1996)。內容分析法在教育研究領 域中已成常用的研究法,通常用以分析教科書內容或相關資料,以評鑑其適切

性,而教材內容分析更為課程研究之重要領域(黃光雄、簡茂發主編,1997;Posner, 1989)。本研究以評分者信度作為檢驗信度的方法。

1. 評分員

欲了解在民國57年至89年自然科教科書中的力學相關主題所呈現分析結果 之信度,研究者邀請兩位目前在國小教授自然科的教師擔任評分員(連研究者本身 共三位),兩位教師都是任教國小自然科課程三年,均具有自然科學教育背景,兩 位評分員的相關背景如下表3-4-3:

表3-4-3 評分者相關資料

評分員 相關背景敘述 現職 學歷 自然科教學經驗

甲師 自然科學系 自然科任教師 科學應用與推廣 碩士

3年

乙師 數理系 自然科任教師 科學教育碩士 3年

2. 信度分析步驟(歐陽小雪,2002)

(1) 抽樣:依照隨機抽樣的方式,依照研究者分成的四個階段中抽取中年級一 冊。

(2) 說明:將分析項目檢核表分給評分員閱讀,並說明分類方式。

(3) 歸類:研究者與二位評分員進行內容項目檢核表歸類與畫記。

(4) 計算:根據公式計算概念項目的信度得分。

其公式如下(歐用生,1991):

1. 信度(R):

(a) 相互同意度

P=

M:兩者均同意的項目數

N1:第一評分員同意之項目數 N2:第二評分員同意之項目數

相互同意度

研究者 0.64 0.71

0.64

(b)帄均相互同意度=(相互同意度總和)

n:評分員人數 n×帄均相互同意度

(c)信度(R)=

1+〔(n-1)帄均相互同意度〕

n:評分員人數

2. 評分者信度

研究者和其他評分員間相互同意度的總和

(a)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n-1

後續的研究將由研究者完成所有類目分析工作,故需再考驗研究者本身的 信度,其公式如下:

2×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b)研究者信度=

1+研究者相互同意度

一般而言內容分析的信度如有0.8以上即可算信度高(王石番,1991)。由 上述結果可知,整體的信度為0.86以及研究者信度約0.80。

3. 效度

研究者邀請兩位評分員共同討論分析的類目,並請兩位評分員進行信度檢

定。本研究的力學主題項目分析表參考楊明璋(2005)整理的「九年一貫自然與 生活領域課程課程綱要中的力學概念」以及其中的文字敘述與實驗方式的分類標 準與科學教育的專家討論後而定。

二、 資料處理

針對教科書中力學主題的內涵,本研究分析教科書中內容呈現的方式,採質 量並重的方式。分述如下:

(一)量化分析

量化分析部分是採取頁數百分統計為主,以進行分析力學主題呈現的情形;

力學主題在各個年級之教科書內容,判別所歸屬之分析類目,進一步探討教科書 中各類目呈現的情形,研究者進行分析工作,依序歸類劃記,瞭解在民國57-89 年的教科書中力學主題內容呈現方式。

先抽取樣本的中年級課文內容,計算出由研究者與評分者劃記的力學主題項 目呈現頁數、總頁數百分比與差異性,並配合統計百分比,進一步探討教科書中 主題類目呈現的情形。研究者進行分析研究,依序劃記與分類,以分析力學主題 在各個發展階段分佈的情形。

另一量化資料的整理為計算力學主題在此教科書總頁數中所佔頁數的百分 比,以統計出力學主題的呈現在整個課程內容中所佔的比例。

本研究為便於統計分析,並比較各時期力學主題呈現的差異情形,是以頁數 為分析單位。亦即根據教科書中,每頁之教材內容涉及力學主題者,即判別該頁 為所歸屬的分析類目;同一頁中,所呈現的內容涉及兩個類目時,則兩個類目各 計數一次。

(二)質性分析

在質性分析方面,研究者將針對民國57年至89年之間所編著的教科書與教學 指引內容中、修訂與頒布的課程綱要內容,加以歸納與整理並分析說明課文中力 學主題的呈現方式,引用教科書或教學指引內容做質性的描述與探究,使研究分 析結果更為縝密與周延。

依據本研究之需求,研究者將依循下列步驟進行質性分析:

1. 反覆閱讀民國 57-89 年的教科書內容,並進行整理「力學主題的分析類目」, 以瞭解在這期間教科書內容中的力學主題呈現方式與內容。

2. 標記出相關力學主題的單元

針對教科書中的文字內容或實驗方式與力學相關主題部分,即予以逐一劃 記,劃為相關意義的單元。當有意義模糊或隱約相關的部分,則與指導教授 討論,以供劃記分類時的參考。

3. 將相關內容的標記分類,研究者就其內容整理成主題項目分析呈現的分析表 格。

4. 研究者將整體內容,摘要其概念所陳述的內涵。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