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六節 資料處理

本研究利用 Vicon 動作分析量測系統建立 3D 人體模型, 透過 51 顆反光球決定 15 個人體肢段,分別是頭、軀幹、骨盆、右大腿、右小腿、 右足掌、右上臂、右前臂、

右手掌、左大腿、左小腿、左足掌、左上臂、 左前臂、左手掌。反光球軌跡以 Butterworth 4 階零相濾波公式進行資料修勻,以 10Hz 低通濾波 (Low-Pass Filter) 去除雜訊。利 用 Visual 3D (C-Motion, Rockville, MD, USA) 處理反光球在空間中的軌跡,各關節 角度參數依照 Carden Angle 旋轉順序 XYZ 求得並進行運動學分析。

一、人體各肢段的定義與建立 (一) 空間座標定義:

本實驗空間座標方位定義,以 X 軸為前後方向、Y 軸為左右方向、Z 軸為垂 直方向

(二) 身體肢段定義:


骨盆 (Pelvis)) 以 R/LASI 與 R/LPSI 四點定義出;大腿 (Thigh) 以 R/LTRO、

R/LKNE 與 mR/LKNE 定義出;小腿(Shank) 以 R/LKNE、 mR/LKNE、

R/LANK 與 mR/LANK 定義出;腿部(Foot) 以 R/LANK、 mR/LANK、

R/LMT1、R/LMT5 與 R/LTOE 定義出。


(三) 骨盆 (Pelvis) 座標定義:

RASI 與 LASI 的中點為 Pelvis 的座標原點,中點到 RASI 定義出 X 軸

(屈曲為正,伸展為負)。RPSI 與 LPSI 的中點與原點的連線定義出 Y 軸(外 展為正,內收為負),Z 軸(內旋為正,外旋為負)則是垂直於 XY 平面,如圖 13 所示。若以 ASIS 與 PSIS 四點定義出 Pelvis,Visual 3D 計算出髖關節中 心的公式為(Bell 等人,1990) :

以右腳為例,右小腿是利用由 mRKNE、RKNE、mRANK、RANK、RSAP、

RSAD、RSPP、RSPD 八點定義而成。mRKNE 與 RKNE 中點為膝關節原點,

原點往 RKNE 的連線定義出 X 軸,mRANK 與 RANK 的中點向原點的連 線 垂直方向定義出 Z 軸,X 軸與 Z 軸外積出 Y 軸。

(六) 足部(Foot)座標定義:

以右腳為例,右足掌是由 RANK、mRANK、RMF1、RMF5、RHEE、 RTOE 六點定義而成。以 mRANK 與 RANK 中點為踝關節原點,RMF1 與 RMF5

(Step)進行運動學資料分析。再以 Visal3d(C-Motion, Rockville, Md, USA)處理 反光球在三維空間中的軌跡,反光球軌跡以 Butterworth 4 階零相濾波公式進行資 料修勻,以6hz 低通濾波 (Low-Pass Filter) 去除雜訊。

(1) 步長 : 將右腳腳跟著地至左腳腳跟著地(左腳腳跟著地至右腳腳跟著地)

的x軸數值相減,計算出受試者的步長距離。

數除以六十秒,換算為一秒走幾步(step/s),即得到受試者的步頻數值資 料,單位以赫茲(Hz)顯示。

(3) 身體重心高度差 : 將一個步態的重心位置最大值減去最小值,同時選取左 右腳的步態重心位移數值平均,計算出身體質量中心垂直位移。做為該筆 資料的身體重心起伏高度差。

(4) 下肢關節角度計算 : 每一筆資料其中穩定的兩個步態中,擷取最穩定的一 步(Step),利用 Visal3D (C-Motion, Rockville, MD, USA)軟體輸出,平 均左右腳的數值,分析踝關節、膝關節、髖關節,在不同速度中下肢的關 節角度差異。下肢各關節角度的定義,以站立時定義為 0 度。矢狀面:髖 關節伸展 角度定義為負值,屈曲角度定義為正值;膝關節伸展角度定義為 正值,屈曲角度定義為負值;踝關節背屈角度定義為正值,蹠屈角度定義為 負值。關節角度計算方法為,遠端肢段相對於近端肢段的二維座標軸以計 算出關節的角度變化,並以右手定則決定旋轉正負方向。下肢髖關節的角 度定義為矢狀面軀幹和大腿的夾角,下肢膝關節的角度定義為矢狀面大腿 和小腿的肢段所形成的夾角。髖關節和膝關節站立姿勢所形成的伸直角度 將近180°,稱之為過度伸展(Hyperextension)。下肢踝關節的角度定義為 矢狀面小腿和腳掌所形成的夾角,站立姿勢將近 110 度(Cairns, Burdett, Pisciotta, & Simon, 1986) 。

(5) 腳跟著地 : 計算腳跟著地的那一刻。

(6) 垂直支撐 : 從著地開始至膝蓋與完全伸展,身體重心垂直支撐於地面的時 間點。

(7) 腳尖離地 : 計算腳尖離開地面的時間點。

(8) 擺盪期膝關節最大折疊角度(Maximum Flexion): 每一筆資料其中穩定的

角度。

(9) 最大地面反作用力 : 計算受試者從腳跟著地至腳尖離地前的過程中,支撐 期之最大地面反作用力。將左、右腳分別於支撐期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數 值與體重進行標準化,計算公式為N / 9.8 / 體重=BW,左、右腳各五筆資 料之平均數值,做為該筆受試者資料的最大地面反作用力。

(10) 支撐期與擺盪期的時間比 :

將一個完整的步態週期標準化後,計算出支撐期和擺盪期分別需要花費的 時間,佔整個步態週期的百分比例。

三、統計分析

本研究所得資料均以IBM SPSS Statistics24 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所有數據結果均以 平均值±標準差表示。並以相依樣本 t 檢定分析受試者的下之關節角度之差異,若達統計 顯著差異時再進行參數間的相關分析,顯著水準設為α=0.05。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