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來源:陳偉傑,2006

五、壁體材料的不同,組立的程序會有所差異。根據雲嘉南地區穿鬬式架扇 調查得知,磚、木堵板壁及編泥牆三種材料的施作,依照次序為堵板、

磚及編泥牆。木堵板壁必須安裝於線框或堵框的溝槽內,由前節木堵板 壁單元施作結果得知,若將框架與大木構件組立後,再安裝壁體基本上 不可行,因其總高度及寬度值之計算皆留有嵌入溝鑿深度,故每單元皆 超出壁體範圍。

磚造壁體的部分,根據現況調查皆施作在架扇的下腰堵,主要是磚 造壁體自重大,不宜施作於上腰堵及穿材以上的壁體,且在施作時必須 在各木構件及木堵板壁安裝完成後再進行疊砌,若在組立過程前已將磚 層疊砌好,在灰漿尚未凝固前,組立的過程可能會影響下腰堵磚層的穩 定性。編泥牆的施作程序,訪談的匠師皆認為是所有壁體中最後施作的 項目。由於編泥牆所需籬梗、籬仔及暗梗等骨架材,乃搭接於線框、堵 框或穿材,其過程可能會影響整體架扇的穩定,不宜先行施作。

六、無論架扇的主體結構、壁體構件或材料等,在組立的過程中,其構件之 接點往往會有尺寸不合的問題,此時匠師會依照實際狀況作調整,使施 作過程能順利進行。

貳、架扇組構程序解析

前述已說明架扇的組立的方法可分為。(二)為所有木構件於地面組裝 後,再將架扇立起。以下則分別說明兩類組裝之程序。

(一)部分構件於地面組裝後先行立起,在依序安裝其它木構件。此部分依 照各段牆體在不同牆體材料的條件下,說明其組夠程序。

一、A 類:穿材以上為編泥牆;上腰堵為編泥牆;下腰堵為木堵板壁。其組 立流程可參考圖 2-32。

1.主體構件之組立

主體構件主要包括落柱與穿材。首先將第一層穿材插入中柱之榫孔中,

之後再組合前、後三架柱,此時便可將架扇的雛形立起。中柱必須要使其固 定於基地所設定之位置,而前、後三架柱則是暫時搭接於穿材上(圖 2-32),

主要為保留足夠空間,以便進行邊框及木堵板壁的安裝。

2.穿材以下區間,邊框及木堵板壁之安裝

首先將下堵框與中柱旁之線框一併組立,由於 A 類上腰堵為編泥牆,因 此無設置上堵框。各邊框安裝後,各片板材以單板拼接方式,將板材逐一放 入線框與下堵框之溝槽內,而每片板材接合皆由竹釘固定。當下腰堵壁體安 裝結束後,便可安置腰堵框。至此階段下腰堵及各邊框施作已完成,就可組 合前、後三架柱旁之線框,以固定穿材以下的壁體及框架。

3. 穿材以上區間邊框之安裝

此區域之程序同樣依照「由下至上」原則進行。先將中柱與前、後三架 柱旁線框相繼安裝於第一層穿材上,接著便可組立第二層之穿材。基本上此 區間安裝方式主要先安置垂直向之線框,而再組立水平向之穿材或彎插等構 件,由於此區域之壁體皆採用編泥牆,且其必須等待架扇所有構件完成後再 進行施作,各構件皆可先依序組裝,不受編泥牆施作的影響。

4.固定前、後三架柱

下堵框

二、B 類:穿材以上為編泥牆;下腰堵及上腰堵皆為木堵板壁。其組立流程

下堵框

柱位

旁之線框及上堵框,由於邊框接合主要採用榫接及溝槽搭接,因此作業必須

榫孔

(二)所有木構件接於地面層組裝

此類的組構程序與第一種模式的差異在於前者是「由上至下」進行安裝,

而後者則是「由下至上」,且此種模式皆於地面層安裝。另外,在前述組構原 則中提及,架扇的安裝必須視現場的規模而決定程序,因此第二種的組構程 序可能在施工現場較為寬廣的條件下方可進行。其組構之流程如圖 2-34 所 示。

一、確認各落柱之位置

首先將各落柱置於地面層,並確認各落柱之間距後,以中柱為基準進行 架扇最上層的彎插、穿材(最上層之穿材)及筒仔的組裝(圖 3-35,流程 1 至 6)。接著待此區域的木構件安裝結束後便將線框組立,以固定彎插或穿材。

二、由上至下依序安裝穿材與彎插等構件

當前述作業施作完成後,便依序將次一層的穿材與彎插組立。當此部分 施工結束後,分別將第一穿先行放入其餘落柱的榫孔內,由於第一穿的長度 較大,尚須透過榫卯接合,此時先將第一穿的榫卯搭接後再將其推回中柱內,

並確認其它落柱與中柱間的距離是否符合原設定的間距(圖 2-35,流程 9 至 13)。

三、由內至外分別安裝其餘木構件

當第一穿部分的作業完成後,依照由內至外的程序分別將筒仔、彎插等 構件進行施作,並確認各構件的接合程度後便完成架扇之雛形(圖,2-35,

流程 14 至 18)。

四、將架扇立起

最後待確認架扇所有木構件的接合狀態後,便可將架扇立起,即完成穿 鬪式架扇的組構作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訪談中匠師對於此類的組構模 式,認為若架扇的壁體採用木堵板牆時,必須與其它木構件一併組裝,此點 與第一種組構程序相同,因木堵板牆的穩定必須仰賴架扇各木構件的榫卯方 能穩固。

圖 2-35 架扇組構流程

資料來源:

參、架扇組構程序解析

根據匠師的訪談,我們發現穿鬪式木構架的組立方式往往是依照工地現 場的不同條件而有不同的方法,在此我們透過九十五年度的計畫中執行傳統 穿鬪式木構架的機會,記錄了穿鬪式木構架的組立方式。匠師在基礎上位好 點以後,將中柱立起,並利用榫卯系統固定在下方鋼製基座上,再利用臨時 支撐將中柱固定住(如圖2-36)。將中堵堵板牆所需要的上堵框穿過第一穿的 下方,以作為中、下兩腰堵板必所需要的外框(如圖2-37),然後再將後三架 柱柱立起,並利用上堵框上面的榫卯系統固定(如圖2-38)。接著再裝上下堵 框,作為中柱與後三架柱之間堵板需要的下框(圖2-39),並開始安裝木堵板 壁所需要的抱柱(如圖2-40),值得注意的是匠師在抱柱與落地柱之間利用矩 形的楔子搭配白膠以強化連結。

圖 2-36 匠師組立中柱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37 安裝上堵框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接著在抱柱之間安裝上堵板(如圖 2-41),其中堵板係大木匠師先在工 地現場製作,採用公母啣配合竹釘將兩片堵板先裝成一片,並利用木膠加以

黏結。在下堵板安裝完畢後,匠師在下堵板上端安裝腰堵框,以作為下堵板 的上框與上堵板的下框(如圖 2-42),接著再安裝上堵板。

在中柱與後三架柱之間的堵板安裝完成後,接著將後五架柱柱立起,並 利用上堵框將之扣住以維持穩定,接著利用相同的程序將後三架柱與後五架 柱之間的堵板安裝完成(如圖 2-43)。在後半部的堵板完成後,接著前三架 柱立起(如圖 2-44),並準備安裝第一穿。由於第一穿需要長度非常的長,

因此匠師乃利用燕尾榫搭接,並將燕尾榫部位隱藏在中柱內部。接著利用相 同的程序組裝中柱與前三架柱間的堵板後,將前五架柱立起(如圖 2-45),

並安裝門框(如圖 2-46)與上堵框(如圖 2-47),最後再將第一穿拉到定位 後,利用楔子打入穿材與柱材的之間,以固定梁與柱(如圖 2-48)。

圖 2-38 匠師組立後三架柱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39 安裝下堵框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0 組立抱柱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1 安裝堵板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2 安裝腰堵框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3 堵板安裝完成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4 組立前三柱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5 立起前五架柱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6 安裝門框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7 安裝上堵框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48 將楔子打入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到了這一個階段,堵板的部分可以說已經完成,接下來便是安裝第二穿 及第三穿。而由於匠師將第二穿與中柱連接的部位利用燕尾榫搭接,因此必 須先將燕尾榫部位在中柱外面先卡住(如圖 2-49),再將燕尾榫藏在中柱內 部(如圖 2-50)。第二穿完成後,由於第三穿是連續構件,因此直接將之穿 過落柱。在第二穿及第三穿完成後,便開始組裝彎插與筒仔(如圖 2-51),

完成後亦利用楔子塞住柱與梁之間的開口部位。至此整個架扇的木作部分已 經完成,接著是編泥牆的部分。

由過去田野調查的結果可知,位於架扇中堵或下堵部位的編泥牆其籬梗 大多為水平向,而籬仔則大多為垂直向編織;而位於上堵部位的編泥牆則恰 好相反。在編好內部竹骨架後,在外面抹上一層粗糠土。由於本架扇試體編 泥牆位於上堵的部位,因此籬仔呈水平向編織。首先分別在邊框兩邊及中間 置入一垂直向的籬梗(如圖2-52),再利用籬仔做水平向的編織(如圖2-53)。

在內部骨架編織完成後,在竹骨架外面抹上一層粗糠土(如圖2-54)。在粗糠 土乾燥的過程中會有乾裂的現象出現,因此每隔一至二日便需要利用濕的粗

糠土再將裂開的裂縫部位填補起來,直至不會有新的裂縫產生為止。

圖 2-49 在中柱外部組裝燕尾榫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50 將第二穿定位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51 將第二穿定位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52 在邊框敲入籬梗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53 編織籬仔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圖 2-54 在骨架外面塗抹米糠土

資料來源:本研究拍攝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