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分析

在文檔中 *有顯著差異 (頁 26-48)

希望透過本節的結果與討論可以找出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 慣用腳在運動力學的特徵上有何差異,並以運動學與動力學兩部分的 參數進行比較,找出特徵差異處。

一、運動學部分

從反應時間、動作時間、踢到靶至攻擊腳落地時間、全程總時間、

末端(腳尖)最大合速度、踢到靶時末端(腳尖)瞬間合速度、身體 重心最大合速度、攻擊腳關節(關、膝、踝)最大合線速度、攻擊腳 關節(關、膝、踝)最大合角速度等九個部分,將實驗結果運用相依 樣本t考驗後所得之比較差異內容,一一呈現。

(一)反應時間 1.結果

在慣用腳反應時間的方面,結果為 .30 ± .09秒,非慣用腳為.29

± .08秒,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到統計上之顯著差異,表示 兩者之間並無差別,如表4-2-1所列。

表4-2-1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反應時間(s)t考 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30 .09 .33

非慣用腳 9 .29 .08

*p<.05 **p<.01

2.討論

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在反應時間並未達到顯著差 異,且平均值相去不遠,可以推測在這個動作訓練上,雙腳 的練習與表現是一樣的。因為像 360°旋踢動作的慣用腳反應 時間就明顯比非慣用腳還要快,表示平時慣用腳的訓練較為

紮實與此動作較常實際運用與發揮有關。也許在後踢動作的 部分就沒有如旋踢動作出現來的頻繁,連帶的雙腳在 360°後 踢動作的運用上就沒有差異存在,也表示在要選擇哪一腳踢 擊時,都是可行的。周桂名(1996)測得各項基本動作反應 時間之快慢依序為:下壓踢、旋踢、後旋踢、後踢。可以知 道後踢的反應時間是最為緩慢的,相對的在運用 360°後踢動 作時,一定也會面臨到這種可能性。所以後續如何提升旋轉 速度,縮短其他時間的運用,才能為 360°後踢動作反應時間 的不足,作為補強。

(二)動作時間 1.結果

在慣用腳動作時間的方面,結果為 .68 ± .14秒,非慣用腳為.67

± .07秒,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代表 兩者沒有不同,如表4-2-2所示。

表4-2-2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動作時間(s)t考 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68 .14 .38

非慣用腳 9 .67 .07

*p<.05 **p<.01

2.討論

360°後踢慣用腳與非慣用腳在動作時間上並無顯著差異,這也 表示在此參數,兩者的訓練與表現程度是相近的,與反應時間 的結果是相同的狀況。

(三)踢到靶至攻擊腳落地時間 1.結果

在慣用腳全程總時間的方面,結果為 .56 ± .11秒,非慣用腳為

.60 ± .13秒,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統計上顯著差異,代表 兩者沒有不同,詳見表4-2-3。

表4-2-3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踢到靶至攻擊腳落 地時間時間(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56 .11 - .87

非慣用腳 9 .60 .13

*p<.05 **p<.01

2.討論

在動作回復的時間運用上,兩腳也沒有達到差異,與前面反應 時間及動作時間都一樣,表示在這個部分,也並未有差異情 形。但若從影片中可以看出360°後踢動作在踢擊完之後,因為 身體容易失去平衡,所以腳會快速的著地,藉以平衡身體的穩 定。

(四)全程總時間 1.結果

在慣用腳全程總時間方面,結果為1.55 ± .17秒,非慣用腳為1.56

± .15秒,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到統計上的顯著差異,因此 兩者之間沒有差別,如表4-2-4所呈現。

表4-2-4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全程總時間(s)t 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1.55 .17 -1.11

非慣用腳 9 1.56 .15

*p<.05 **p<.01

2.討論

儘管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在全程總時間與各分段時

間的運用上皆沒有顯著差異,且各分段時間在全程總時間的比 例的分配上,也都相當的接近:反應時間佔20%、動作時間佔 45% 、回復動作時間佔35%。所以,可以知道兩腳的運用是非 常相似的,可推測在訓練的成果上,兩者是達到一樣的效果,

這也對於在實際比賽中是個不錯的條件優勢,不管採取任何一 個姿勢方向,都能有不錯的攻擊狀態,並不會偏重哪一邊,或 是害怕對手看出弱邊,而在進攻與防守上有所顧忌。

(五)末端(腳跟)最大合速度 1.結果

在慣用腳末端最大合速度方面,結果為9.77 ± .86 m/s,非慣用 腳為9.29 ± .58 m/s,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達到統計上顯著差異

(p<.05),表示兩腳的末段最大合速度是有所差異,慣用腳 比非慣用腳還快,如表4-2-5所列。

表4-2-5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末端最大合速度 (m/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9.77 .86 2.95*

非慣用腳 9 9.29 .58

*p<.05 **p<.01

2.討論

360°後踢動作的攻擊點是在於腳跟處,因此所設定之肢段末端 也就在於腳跟。而慣用腳的最大攻擊速度是明顯比非慣用腳來 的快,也代表慣用腳所具有的肌力比較好,所以可以產生較佳 的速度。儘管前述各分段時間均無差異,但是在速度的表現上 還是展現是慣用腳的優勢條件,因此在攻擊動作型態的整體面 向來說,良好的踢擊速度展現就扮演了最後的關鍵所在,也是 縮短動作時間的必要方式。此外,末端的最大合速度也都是在 踢到目標靶之前就出現,且所有受試者在慣用腳的部分都是出 現在攝影張數前十二張的時間點上(0.008*12=0.096秒),

但是非慣用腳則都是在前十三張到十五張的時間點之間(約 0.104~0.12秒),也就是說非慣用腳的最大值會比慣用腳還 早出現,可從圖4-2-1及圖4-2-2看出這樣的現象,因此可以推 測若是末端最大合速度可以出現在愈接近踢到目標靶的瞬 間,就代表動作技術的發揮更是達到理想狀態。所以除了最大 合速度上不斷的增強之外,更要配合上能在踢到目標的瞬間。

圖4-2-1 360°後踢慣用腳末端合速度變化圖

圖4-2-2 360°後踢非慣用腳末端合速度變化圖

0.104 秒~0.12 秒 0.096 秒

impact

impact Max Velocity

Max Velocity

(六)踢到靶時末端(腳跟)瞬間合速度 1.結果

在慣用腳踢到靶時末端所呈現的瞬間合速度方面,結果為4.93

± .90 m/s,非慣用腳為4.20 ± .95 m/s,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達 到統計上顯著差異(p<.05),顯示兩者具有差異性,慣用腳 比非慣用腳還快,結果如表4-2-6所列。

表4-2-6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踢到靶時末端瞬 間合速度(m/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4.93 .90 2.90*

非慣用腳 9 4.20 .95

*p<.05 **p<.01

2.討論

慣用腳末端踢到靶的瞬間合速度跟末端最大合速度一樣,都比 非慣用腳來的好,顯示慣用腳在速度的表現上與動作的協調性 上還是會比非慣用腳好。一般來說,後踢動作要準確踢到目標 靶比起旋踢動作,還要來的困難,甚至在踢擊速度上也都比旋 踢要慢很多。所以再加上旋轉動作,更是增加其準確踢中目標 靶的難度,因此,往往都會在踢擊的同時會產生些許的顧慮,

深怕踢不好或是踢不中,導致影響踢擊速度的表現。因此在慣 用腳與非慣用腳的使用上可能因為心理層面的顧慮,或者是非 慣用腳的肌力本身就具有差別,抑或選手在訓練上(包括各種 體能與技術)會不自覺自行多採用慣用腳來動作,致使慣用腳 本身對於力量與速度的發揮就是佔了極佳的使用習慣,遂而導 致此一差異產生。

(七)身體重心最大合速度 1.結果

在慣用腳身體重心最大合速度方面,結果為1.80 ± .29 m/s,非

慣用腳為1.86 ± .34 m/s,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到統計上 顯著差異,表示兩者沒有不同,參見表4-2-7。

表4-2-7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身體重心最大合 速度(m/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1.80 .29 -.73

非慣用腳 9 1.86 .34

*p<.05 **p<.01

2.討論

身體重心的最大合速度是整個身體的速度表現,現在兩者並無 差異性存在,但是在末端速度的表現則有差異性,充分顯示兩 者在身體的旋轉上沒有產生太大的差異,所以轉身動作並未影 響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間的表現,表示旋轉動作都算是很熟 練。而主要是在於攻擊腳肢段的部分有不同表現程度(包含踢 擊動作的流暢協調與肌力的差異),所以可以在非慣用腳的部 分多加強肌力與動作鏈的流暢,如此更能有效達到雙腳的平 衡。

(八)攻擊腳關節最大合線速度 1.結果

(1)髖關節

在慣用腳髖關節最大合線速度方面,結果為3.53 ± .25 m/s,非 慣用腳為3.73 ± .42 m/s,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統計上顯著 差異,表示兩者沒有差別,詳見表4-2-8所示。

表4-2-8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髖關節最大合線 速度(m/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3.53 .25 -1.80

非慣用腳 9 3.73 .42

*p<.05 **p<.01

(2)膝關節

在慣用腳膝關節最大合線速度方面,結果為6.15 ± .81 m/s,非 慣用腳為6.27 ± .77 m/s,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未達統計上顯 著差異,顯示兩者沒有不同,結果如表4-2-9所列。

表4-2-9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膝關節最大合線 速度(m/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6.15 .81 -.40

非慣用腳 9 6.27 .77

*p<.05 **p<.01

(3)踝關節

在慣用腳踝關節最大合線速度方面,結果為9.45 ± .78 m/s,非 慣用腳為8.55 ± .71 m/s,經相依樣本t考驗後,達到統計上高 度顯著差異(p<.01),表示慣用腳較佳,如表4-2-10所示。

表4-2-10 跆拳道360°後踢動作慣用腳與非慣用腳之踝關節最大合 線速度(m/s)t考驗摘要表

人數(N) 平均數(MS) 標準差(SD) t值 慣 用 腳 9 9.45 .78 4.42**

非慣用腳 9 8.55 .71

*p<.05 **p<.01

2.討論

360°後踢合線速度最大(峰)值僅有踝關節部分有達到顯著 差異,顯示依據動力鏈原理一樣在末端的部分才產生明顯的差 異。而慣用腳關節合速度的最大值出現的前後順序多是依髖關 節、踝關節、膝關節的順序(詳見圖 4-2-3),但是也可從圖 4-2-4 看出在慣用腳當中有四位受試者的最大合線速度,是先 由踝關節出現,再到髖關節與膝關節,是有其不同之處。在非 慣用腳的部分則相當一致的是從髖、踝、膝的順序出現(詳見 圖 4-2-5),但是若是依據動力鏈的原理來看,似乎是有違力

學的原理,是從末端先出現最大值,反而是中端的部分是最後

學的原理,是從末端先出現最大值,反而是中端的部分是最後

在文檔中 *有顯著差異 (頁 26-4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