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身體: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的特徵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第一節 作為作為作為「作為「「具體性思維「具體性思維具體性思維」具體性思維」」與」與與「與「「聯繫性思維「聯繫性思維聯繫性思維」聯繫性思維」」的身體」的身體的身體 的身體

以類度類 以類度類 以類度類

以類度類::::「「具體性思維「「具體性思維具體性思維」具體性思維」」的身體」的身體的身體 的身體

在本章節中,特別是第一、二節,主要是論述關於身體政治論的建構脈絡,

且多是就原則性的概念而言,諸如身體觀具有的兩種思維模式、在這種模式之下 形成的君臣關係等等。由於這章多是概念性的討論,用意在於說明論文問題意識 的脈絡架構,因此敘述方面則以簡明為主,史料舉證就只是舉其大者,並不刻意 徵引排纂。畢竟第三章以後才是專就具體人物史事來談,因此本文的處理方式還 是把主要的史料論證多放在第三、四、五章,然後搭配史實,即事以言理,用意 是希望能更完整地呈現題意與演變脈絡,不致於支離破碎。至於本章第三節則是 分析孔子以前關於修身的種種言論,至於孔子為何成為修身觀的關鍵人物,其中 原由,則留待第三章。

第一章曾提過「第一序」與「第二序」的問題,所謂的「思維方法」即屬後 者,而在中國思想史裡,「具體性思維」與「聯繫性思維」更屬其中關鍵。以思 想家與思維物所產生的聯繫而言,所謂的「具體性思維」是指古人在論證理念的 時候,往往使用某些行為、事物作為證明依據。1古人藉事言理,或是巧妙借喻、

以物寓意,又或是直接訴諸形象、移情體物,都是具體性思維的特徵,2亦有學 者稱之為「以類度類」,3當然所謂的具體其實也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概念,也因為 有此抽象,不同的具體事物才可以紬繹出可供類比的性質,4《淮南子‧要略》

1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頁 27-29。

2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一)(臺北:東大,1991),頁 9。

3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頁 152-157。

4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頁 152。

第二章 身體: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的特徵

37

說作〈說山〉〈說林〉的旨意即是:「假譬取象,異類殊形,以領理人之意」、〈謬 稱〉是:「假象取耦,以相譬喻」,5都指出了具體性思維的特性。也就是說,這 種思維傳統,是觀象於天,又或是取法於物,舉凡天地間許多事物、乃至於歷史 事件,都不只是單獨的客觀存在而已,而是可以被人所引用。6古人更是擅用這 些事物的特性,將事物視為一種滿載意願的「符號」(sign),取譬說理、比興聯 想,成為一種「隱喻」(metaphor)。7

錢鍾書就指出,取譬者用心或別,著眼亦異,故一事物之象可以孑立多方。

而一物之體,意相或殊,立喻者各取所需,寄物取意,橫出旁申,此正可見比喻 之奇效。8亞里斯多德《詩學》就曾為物的特性與轉化作了生動的說明,如果「杯」

(B)與「酒神」(A)有關,而「盾」(D)與「戰神」(C)有關,酒神加上盾,

則「杯」(B)可聯想為「酒神之盾」(A+D),杯就有了隱喻的意涵;若是戰神加 上杯,則「盾」(D)可被隱喻為「戰神之杯」(C+B),盾也因此轉化了性質,杯 與盾之間的聯想與類比,又可與酒神與戰神產生隱喻的符號關係。9對於這種方 法,劉勰更是指出比興的特性,分別是「附理者,切類以指事」、「起情者,依微 以擬義」,更說:「詩人比興,觸物圓覽,物雖胡越,合則肝膽」,10從藉物言理到 以意說物,理與物的結合,由此可見。更進一步來講,本是以象寓物的哲理,往

5劉文典,《淮南鴻烈集解》,頁 705、703。

6袁行霈,《中國文學史》(上冊)(臺北:五南,2003),頁 117。

7黃俊傑,《東亞儒學史的新視野》,頁 239。此處使用「符號」,難免會讓人聯想到由皮爾斯(C. S.

Perirce)與索緒爾(F. de Saussure)分別從哲學與語言學角度開創,再由摩立斯(C. W. Morris)

發展的符號學,或也可稱為記號學、指號學,是一種關於符號或符號功能的理論研究。當然,無 可否認的,「符號」一詞卻是由西方而來,但名詞可以假借,意涵卻不必一致,本文所使用的「符 號」,語義皆是指中國具體性思維的一環,為中國本有的學術傳統。關於中西文化視野下的符號 學援引與轉換,可參周慶華,《中國符號學》(臺北:楊智文化,2000),頁 1-8。

8錢鍾書,《管錐編》(第一冊)(北京:中華書局,1999),頁 19-21。

9亞里斯多德著,姚一葦譯,《詩學箋註》(臺北:國立編譯館,1978),頁 169。

10(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臺北:金楓,1986),頁 295、297。關於「比興」的修辭手法 可參王國瓔,《中國文學史新講》(上冊)(臺北:聯經,2006),頁 76-77。

修身與治國-從先秦諸子到西漢前期身體政治論的嬗變

第二章 身體: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的特徵

39

16前者就人體作直接論述,以言病理,或是建構醫學知識;後者則是根據人身造 字,就字說義,17或象形或會意…,如此等等,都可以看出身體在中國知識層面 中的重要性。而將身體視為一種思維方式,以類萬物、言近旨遠,也是先秦時期 對於身體的論述脈絡之一,這種思維特徵,我們在取象立卦、最初作為卜筮用途 的《周易》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繫辭傳〉就說這是:18

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仰則觀象於天仰則觀象於天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俯則觀法於地俯則觀法於地。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觀鳥獸之文與觀鳥獸之文與觀鳥獸之文與

地之宜地之宜地之宜,地之宜,,近取諸身,近取諸身近取諸身近取諸身,,,,遠取諸物遠取諸物遠取諸物。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於是始作八卦於是始作八卦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通神明之德以通神明之德,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以類萬以類萬以類萬

物之情物之情物之情。物之情。。 。

「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便是具體性思維的最佳說明,其中「近取諸身」者更是 不乏以身體器官取象立卦之例。例如履卦,兌下乾上, ,履,即是以腳踏物 之象,朱熹注曰:「履,有所躡而進之義也」,19卦辭:「履虎尾,不咥人,亨」, 腳睬到老虎的尾巴,卻沒有因此被吃掉,這種結果當然是好的。頤卦,震下艮上,

,頤就是面頰,此處《周易》則是以面頰為卦象;與面頰有關的還有噬嗑卦,

震下離上, ,噬是齧,嗑是合,噬嗑就是咀嚼、就是咬合,所以〈彖傳〉才說:

「頤中有物,曰噬嗑」,都是頤口之象。20而咸卦與艮卦更是多就身體來說:21

16(漢)許慎著,(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收於《漢小學四種》,頁 62、603。

17文字體系的原則與形式,在某種程度上亦反映當時的社會情況或是政治制度、乃至於文化傳統 之類的意義,例如「劓」,就以鼻子為形,象徵割鼻之刑、或是割下鼻子懸在樹上示眾之意。在

「意義層面」來看,就有其思想性的社會內涵;又或是由釋字來見義,某字為某義,對於字義的 發掘、闡釋,亦表現了文字性的哲學思考,所謂的「就字說義」,正可以此而觀。可參許進雄,《中 國古代社會:文字與人類學的透視》,頁 1-6。龔鵬程,《文化符號學》(臺北:學生書局,2001),

頁 137-150。

18(宋),朱熹,《周易本義》(臺北:大安,1999),頁 253。《易傳》與《易經》雖非相同,可是 即便《易傳》作者是有所為而作,但也不能完全脫離《易經》脈絡。可參林啟屏,《儒家思想中 的具體性思維》,頁 31-32。

19(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69。

20(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01。

修身與治國-從先秦諸子到西漢前期身體政治論的嬗變

第二章 身體:中國古代思維方式的特徵

41

上九上九上九:上九::敦艮:敦艮敦艮,敦艮,,吉,吉吉 吉 。。。 。

艮卦,艮上艮下, 。限,腰部;夤,馬融解為脊背肉,屈萬里認為應為「要」

(腰)之誤,列其夤者,列其腰也。25艮就是止的意思,即是指行動應對應時機,

且須謹慎小心,該止則止,止於所當止,因此〈彖傳〉就說:「艮者,止也。時 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26所以爻 辭取象便以身體為喻,取象從拇指到腿肚,再到腰(或是背脊)、面頰等等,說 明進退合宜之意。艮就是止,止其所,但又不可終於其所,動止必須適宜,動而 不止,止而不動,乃人之桓情,所以接下來才又講漸卦,〈序卦傳〉:「艮,止也。

物不可以終止,故受之以漸。」27 結合艮漸兩卦,即是進止之意,其中艮卦則又 以身體為喻,以象說明,以卦言理。

除此之外,《周易》的一些爻辭亦提及身體,〈賁卦〉初九:「賁其趾」;28〈大 壯卦〉初九:「壯于趾」;29〈明夷卦〉六二:「夷于左股」,六四:「入于左腹」30

〈夬卦〉初九:「壯于前趾」;31〈困卦〉九五:「劓刖,困於赤紱」;32〈革卦〉上 六:「君子豹變,小人革面」;33〈鼎卦〉初六:「鼎顛趾,利出否,得妾以其子,

无咎」,34此處非指人趾,而是指鼎趾,蓋亦是取人體之象以言鼎,根據朱熹的解 釋,初六處鼎之下,為鼎趾,但初六應九四:「鼎折足」,下應上,趾在上則鼎身 顛覆,鼎顛趾當然不好,但卻有利倒出鼎中之物。35所以有壞的一面、但是也有

25 屈萬里,《讀易三種》(臺北:聯經,1983),頁 320、561。

26(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94。

27(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276。

28(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05。

29(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40。

30(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47。

31(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67。

32(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80。

33(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86。

34(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88。

35(宋)朱熹,《周易本義》,頁 188-189。

修身與治國-從先秦諸子到西漢前期身體政治論的嬗變

42

好的一面,故曰:「利出否」,正如以妾子作為嫡子,君子有子因而得已傳承宗嗣,

母以子貴,妾升為正妻,所以不一定有害。

《周易》以身體為卦象,近取諸身,正如〈說卦傳〉所言:「乾為首,坤為 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36也因為人的空間或 是動作之類的概念,諸如上下、前後、進出、遠近、移動或是咀嚼等等,這些概 念其實都與每日持續不斷的身體運作有關,37與心靈、自我的表現合為一體,38

《周易》以身體為卦象,近取諸身,正如〈說卦傳〉所言:「乾為首,坤為 腹,震為足,巽為股,坎為耳,離為目,艮為手,兌為口」,36也因為人的空間或 是動作之類的概念,諸如上下、前後、進出、遠近、移動或是咀嚼等等,這些概 念其實都與每日持續不斷的身體運作有關,37與心靈、自我的表現合為一體,38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