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價值觀是人類重要的心理特質之一,也是人類行為目標的重要影響因素,因此 對個體的價值觀瞭解,有助於對個體行為面的認知。但人並非生而具有價值的觀念,

而是需要特定的學習及某特定的社會文化環境中接受教育養成價值觀念。

早在古希臘人們最初的觀念當中:「健美的身體和完善的心靈」是當時人們所 崇尚的一種信念。蘇格拉底說過:「體育和音樂教育一樣,應該讓他們從小就開始接 受,而且體育訓練應該十分小心且要終其一生,我不認為不良的體質本身有利於靈 魂的修養,相反的,美好的靈魂本身能夠在可能的範圍內改善體質。(榮雪濤、雷志 灶,2005)。而羅家倫先生也在「新人生觀」這本書闡述運動的基本價值,提到所謂 的「運動的精神」在於它更有道德的意義,這意義就是在運動場上養成人生的正大 態度、政治的光明修養,以陶鑄優良的民族性。首先提及的是「君子之爭」,強調運 動競賽中的公平性與風度,論語中之「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

其爭也君子」便是強調古人之運動家優雅的風範(姜義村,2007)。不論是中國或是 西方,透過運動參與的過程當中,運動被賦予教化人格,培養價值觀的重要工具。

因運動本身可視為一種社會現象,有類似俱樂部的組織,並依團體方式活動著,在 團體生活的營運之中,亦有固定的職位分擔,自然有權利、義務及責任等各種行為 基準(王宗吉,1999)。

因此,人們在幼年、青少年時期接觸運動的過程當中,所獲得的經驗,對運動 價值觀有直接的影響。唐宏貴(1996)指出,要使民眾自決投入運動的參與,運動 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中介作用:學校體育是對青少年學生實施一種身體培養教育,

青少年學生處於未成年階段,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時期,運動有促進人們社會化的功 效。透過系統的體育教學與活動,可以培養出良好的運動習慣,對運動價值觀的形 成產生深遠的影響。

以下本節將深入瞭解運動價值觀的內涵定義、運動價值觀的分類方式、及運動 價值觀的相關研究等,並針對相關研究做整理與探討,形成本研究運動價值觀之理 論根據。

壹、 運動價值觀的定義與內涵

根據 Maslow 的人類基本需求的五大層次來看,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到最高層 次之自我實現的需求,體育運動即為人們基本需求的表現行為之一,尤其活動中透 過對個人的心理傾向,體力狀況,生理與解剖的自我瞭解下,人人都有自我發揮或 表現的機會,進而達到自我實現的最高需求(蘭震輝,1995)。劉一民(1991)認為 在體育運動中有真、善、美三種不同的價值,就體育學術而言就是一種理性的思考 研究,追求體育價值是「真」、體育教學或體育訓練,追求的是「善」、運動的讚美 及欣賞本質是求「美」。因此運動參與當中不僅追求技術提昇,也身歷其境體會運動 的高峰經驗,並進而能培養欣賞運動的美感經驗,甚至追求回歸運動之本質,從運 動中能享受生命之意義及樂趣,體會人生的價值與真諦(王建臺,1993)。

黃藿(1991)認為價值並不為「本身」存在,而是依附在所附加的物質或型態 之上才有其價值,亦及必須有一個「攜帶者」。價值對我們而言,存然是這些「價值 攜帶者」所附有的特性。吳奕賢(2003)提到運動價值觀是指人們看待運動的信念 標準,因為價值是支配人們各層面生活的原則,所以是普遍性的,支配人們的運動 參與。因此透過運動,可反應出人日常生活的價值觀。

如同價值觀必須透過人類的行為與態度表現出來才能加以評斷之,唐宏貴

(1996)認為,運動價值觀是人們以自身需要為尺度來評價運動的社會現象存在與 發展的根本概念。黃金鵬(2002);譚琳、黃琳(1999)指出,運動價值觀不僅能直 接反應人們對運動所持的觀念、態度,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又能間接反映出人們對運 動的需求方向和需求內容。因此運動價值觀所代表的是一種「信念」,反映出人們在 參與運動中的需求、觀念與態度,透運動過價值觀的判斷,產生了該不該、值不值 得去做的信念與標準。

運動價值觀的形成有許多因素,人們的社會實踐活動、接受教育程度、認識能 力,以及所處的環境條件等都有重要的影響(柯孟君,2005)。Wilkerson and Dodder (1979)指出運動對人類的社會貢獻及價值為:情緒放鬆、認同和評價、社會控制、

社會化、改變行為、群體共識以及勝利的喜悅。Eitzen 等(1993)認為它正面地提 供了刺激、歡樂、讓參與者得到自我滿足、勇氣、超常人的努力、優異的團隊合作、

無私精神與犧牲奉獻;但另一方面,運動也留給人輕視權威、貪婪、剝削、自私和 暴力等印象。Bucher(1987)則說明運動價值觀有四種價值:身體適應能力、運動技 術、個人發展及社會發展等四種價值。運動者參與運動是為了通過身體性的活動來

增強體質、增進健康,是為了使身心舒暢和發洩情,實現自我生存、發展與完善的

資料來源:王宗吉(1999)。體育運動社會學(p.48)。臺北縣:銀禾文化出版社。

倪欣(2002)認為,運動價值觀可以分為兩類:

(一) 手段論的運動價值觀

手段論運動價值觀最好的例子就是「學校體育」,學校體育往往是按照一 種社會制度的要求來制訂運動的目的與手段,不考慮運動者本身在運動中的 需求,手段論運動價值觀把學校體育的目標定位在掌握知識技能、嚴格執行

大綱、規範體育課的結構等手段和方法的程序上,忽視學生的個體發展。

(二) 目的論的運動價值觀

目的論的運動價值觀把重點定位於運動的人身上,把滿足學生發展、全 面提高學生素質放在首位。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前提下,重視學生情感、能力、

價值觀的培養。當今由手段論轉向目的論的運動價值觀轉變,是一種世界性 的趨勢。

以上學者對運動價值觀的分類,乃延續 Rokeach(1973)對價值的分類方 式,Rokeach 將價值分為「目的價值」與「手段價值」(亦即工具價值),也將 目的價值再細分為「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手段價值則再分為「能力價 值」與「道德價值」。由於 Rokeach 的分類法簡潔、明確且廣為研究者所採用。

目的價值

個人性目的價值 社會目的價值 個人 個人工具價值

(能力價值)

社會工具價值

(道德價值)

社會

手段價值

圖2-2-2 Rokeach(1973)價值觀的類目

資料來源:李慈梅(2002)。我國報紙運動新聞之運動價值分析研究--以民生報、中國時報為 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p.36)。

二、 運動價值觀的類目

Lee, Whitehead 與 Balchin (2000)曾透過焦點團體法發展出一套青少年運動價 值觀量表(Youth Sports Values Questionnaire),其中共包括 18 個運動價值觀項目:

1. 公平(Being fair):公平參賽、不欺騙。

2. 友伴(Companionship):與朋友們一起運動。

3. 關懷(Compassion):關心一起運動的他人。

4. 順從(Conformity):努力融入團隊。

5. 良心/誠實(Conscientious):在運動或比賽時是可靠的,且全力以赴。

6. 守信(Contract maintenance):遵守約定,且不會破壞比賽。

7. 享樂(Enjoyment):運動時樂在其中,感覺很好、很興奮。

8. 好的比賽(Good game):勢均力敵的比賽。

9. 健康(Health and fitness):運動可獲得健康。

10. 服從(Obedience):服從教練指示。

11. 個人成就(Personal achievement):盡全力表現,追求進步。

12. 運動員形象(Public image):運動讓人看起來很棒。

13. 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達成自我目標,瞭解生命意義。

14. 表現技巧(Showing skill):技術高超。

15. 運動精神(Sportsmanship):運動風度佳,不會輸不起。

16. 團隊凝聚力(Team cohesion):鼓舞團隊士氣。

17. 包容(Tolerance):即使不喜歡他人,還是願意一起運動。

18. 勝利(Winning):比賽中以勝利為目標。

柯孟君(2005)針對桃園縣國中生進行體育運動價值觀的內涵及不同人口統計 變項與體育價值觀之間的差異性比較,主要參考九年一貫各級學校體育目標(發展 基本動作能力、增進體育知識、提升體能、啟發運動興趣、培養運動道德等)、國家 體育標準體育教學內涵(體育認知、運動技能、運動習慣、體適能、社會行為等)、

教育部九年一貫能力指標之體育內涵與國內外學者論述來發展有關體育運動價值觀 之量表,本量表包含體育運動價值觀因素有七因素:運動技能、抒發情感、娛樂功 能、運動精神、人際關係、認知學習、運動習慣等,各因素包含之項目如表2-3-1所 示:

表2-2-1國中生運動價值觀項目表

依據上述研究,可以整理出運動所具備的價值包括:

1. 技能學習(例如:可以提升個人的動作能力、體能) 2. 成就感(例如:可以發揮運動潛能、獲得成就感)

3. 學習領導(例如:可以有領導別人的機會)

4. 個人成長(例如:可以享受和別人互相競爭、自我挑戰的機會)

5. 放鬆(例如:可以感到放鬆)

6. 觀賞比賽(例如:我會關心體育活動比賽消息、觀賞各項體育競賽)

7. 合作(例如:我能發揮團隊合作的精神。)

8. 人際關係(例如:透過運動可以培養人際關係、縮短與同學的距離)

9. 認知學習(例如:可以瞭解運動規則)

10. 避免傷害(例如: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瞭解處理運動傷害的方法)

11. 活力(例如:可以使我變的更有活力)

12. 運動習慣(例如:培養終身運動、規律運動的習慣)

除上述運動價值觀外,尚有其他學者以功能論的角度,認為運動還具備有:激 勵、整合、社會控制、抒解壓力、儀式再確認、目標達成與成就或成功等價值(Coakley, 1990; Eitzen & Sage, 1986; Figler & Whitaker, 1991)。此外也有學者指出:美感、傳 播、合作、文化、規則、平等、娛樂、倫理、公平、努力、人格建立、忠誠、道德、

宗教、地位、社會化、公民性格、經濟發展、英雄主義、追求科學、接受挑戰、運 動家精神等也都是運動的正面價值(Cheska, 1981; Curry andParr, 1988; Donnelly &

Young, 1988; Foley, 1990; Hughes & Coakley, 1984; Ingham,Howell & Swetman, 1993;

Young, 1988; Foley, 1990; Hughes & Coakley, 1984; Ingham,Howell & Swetman, 199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