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議題 議題 議題 議題

Csizman,Witting and Schurr(1988)的研究結果,將國內現有的運動項目整理出運動性 別之劃分,如表2

陳美華(1995)指出傳統上對男性化的刻板印象為強壯、強侵性、支配性、成就動機 較高,而這些特質通常被認為是運動場上成功的要素,上述因素造成一般人對男生的印 象總是身材高大、肌肉強健、力量很大、動作迅速;而對女生的印象則被認定身材嬌小、

溫柔婉約、文靜不喜歡動。此外,社會上對女性的期待,認為女生應該含蓄溫柔,不應 該去跟人競爭、爭奪,此種刻板印象也間接的影響到女生運動參與的意願。許多國內外 文獻都發現,一般民眾都存有女性/男性參與運動的區隔看法,甚至是未來培育成人的 學校機構,對於這股運動迷思也奉為圭臬,以致社會上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滕德政,

2000)。

黃雅惠(2003) 研究指出女性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心理特質,如意志堅強、強烈的企圖 心、愛好競爭、優越感等,也和性別刻板印象之下的女性特質相互衝突,這對女性運動 員而言,常是一項困擾及壓力。以及廖美貞(2004a) 強調身體接觸如橄欖球、拳擊等是 被視為男性化運動項目;而強調肢體美感展現的如舞蹈、體操等則為女性化運動項目。

劉宏裕(2005)女性從小就不被鼓勵參與運動,因為運動是屬於男性,運動場是男性 表現男性特質的最佳場所。而運動媒體的報導也加深男女性別的差異以及女性性別角色 的刻板化,因此使得女性運動員之成就無法與男性獲得同等的尊重與對待(廖美貞,

2004a),例如與運動相關的報章雜誌上有關女性的報導,大部分集中在討論她們的體 態及外型,而忽略了女性運動員在運動場上運動能力及技術的表現。洪嘉蔆(2003) 臺灣 的報紙內容中發現,不論新聞文本或新聞照片,媒體建構男子運動員是以運動本質為核 心,反之,對女子運動員則過於強調她們的身體容貌。廖清海、連振杰、林志峰(2006) 研 究蘋果日報的運動照片也發現此一現象,女性照片中屬於支援者、旁觀者、陪伴者,(例 如家屬、球迷及啦啦隊等)的比例明顯比男性多。

二、影響女性參與運動之因素

Thirlaway 以及Benton(1983)針對六、七、九、十一年級的學生在休閒時間所從 事的運動行為進行調查,發現越高年級的女生參與團體性運動的情形越少,但在從事非 團體性的運動方面卻無此現象發生。

諸多研究顯示,男學生參與運動的比例多於女學生,例如趙坤景(2004)對國中生 在體育課中的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情形的研究結果發現,會主動參與 休閒運動的學生百分比,男生高於女生。根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2003)學校運動團隊暨規律運動人口調查報告發現,在性別方面,女生較男生運動時

間短、天數少,學級越高,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就越大。從以上研究顯示男生的身體活動 量高於女生,是什麼原因造成女學生在運動參與度方面會比男學生來得低,可以從以下 幾方面來探討:

(一)影響女性參與運動的社會因素 1.師長的教養方式

Cini和Baker (1987)傳統社會裡,普遍認為典型的女性性格為依賴、被動、文靜、

溫柔、善解人意;而典型的男性性格則為獨立、主動、好勝、進取、有企圖心。因之,

父母和老師便依照此刻板印象來教導子女和學生,以求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期待。故社 會學習論者認為孩童經由師長的性別角色期望和角色楷模的學習,並經由社會化的學習 過程,而形成了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

由於家長對子女有不同的刻板知覺與行為期待,因此在提供子女物質環境的態度上 亦會有所差異。據研究結果得知,家長會提供男孩較具創造性、操作性的玩具,如汽車、

機器、軍隊、動物……等,引導活動的範圍擴展至家庭以外,鼓勵接近自然、物理環境,

從中獲取環境之回饋;對女孩的玩具則較多模仿性,如洋娃娃、小家具、動物圖形等,

引導的活動侷限在家務及照顧孩子身上,促其接觸社會環境(林惠雅,1993;Bem, 1974;Block, 1983; Hutson, 1983; Rheingold & Cook, 1975)。

遊戲與活動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但在其中也進行著微妙的性別社會化。根據 學者張怡雯(2000,引自 Morrongiello & Dawber, 1999; Roopnairine, 1986; Russell & Rusell, 1992; Tauber, 1979)研究發現,在鼓勵及提供孩子活動方面,家長都較重視兒子 在主動性活動和遊戲中的表現,而較重視女兒參與社會性的遊戲及活動。一旦發現女孩 從事容易受傷的活動或行為時,母親會立即介入並提出警告,提醒女孩小心。但男孩若 從事同樣的活動,卻容易得到母親的鼓勵冒險語句。陳益祥(1999)研究指出兒童會經 由父母的預期行為,無形中被制約而產生自我應驗的結果,逐漸地男孩子大部分對運動 較具信心,進而比較喜歡運動,女孩子則較沒信心,逐漸遠離運動場。

2.職業刻板印象

洪志欣(1995)的研究顯示,國小學童在求學時代便已形成職業刻板印象,女生的職 業興趣偏向於小學老師、護士和空中小姐等傳統女性職業;而男生偏向於運動員、軍官 和警察等傳統男性職業。 因此, 職業選擇的範圍內,易產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即 侷限於傳統男性適任的職業範圍、傳統女性適任的職業範圍或男、女生雙性化皆適任的

職業範圍上,來選擇其職業工作的角色,例如:男生偏向於選擇科學、理工、建築等方 面的職業,女生則偏向於社會工作、護理、教育等方面的職業,限制了女性長期參與運 動的可能形。

3.社會的不支持

陳美華(2002)指出進入青春期後的女性在運動參與比率大幅減少,其原因可能受 到傳統兩性角色的刻板印象所致,使得女性自我放棄而退出運動行列,而且廖美貞

(2004a)研究指出激進女性主義認為,在父權社會裡刻意強化性別差異,使得男女的 性別被刻板化,女性被社會化為溫柔、乖順。因此,運動員的形象與傳統女性的形象差 距甚遠,進而影響了女性參與運動的意願。

(二)影響女性參與運動的生理因素

Gard(2000)提出,青春期是最尷尬的時期,要讓青少年參與運動或活動並不容易。

對於女學生造成尷尬或不舒服的原因不外乎上體育課時,運動的種類會影響到女生的肢 體形象,而活動完時所造成的滿頭大汗、香汗淋漓的感覺令女生不舒服;而運動裝備、

更衣設備、淋浴設備的不足也間接地影響到女生參與運動的意願。

黃宜萍(2002)發現女性參與運動的限制跟身體肢體的發展及形象有關,媒體所營 造出女性身體纖細的形象,讓很多女性失去參與許多運動及活動的機會。而女性在外在 形體與生理結構與男性不同(例女性肩膀比男性窄,骨盆比男性寬),因此,被認為從 事體育活動比男性較困難。林正常(1993)研究更顯示,月經期間的生理現象(例下腹 部疼痛、背痛、頭痛和腹腫)和心理現象(沮喪、不安、緊張和無生氣)造成身心效率 降低,在月經期前和經期間可能增加發生意外事件的機會。月經期間可能造成女性肌力 下降,而大量的運動訓練可能會造成女性運動員停經或月經不正常。女性的生理特徵-

月經,每個月總是會有幾天影響女性的身心狀況,而這些狀況也因此影響到女性參與運 動的意願。

三、性別平等體育活動實施之困境

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法令政策與教學課程在學校已推行有一段時間,從文獻中發現 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體育活動有一些阻礙因素,共來自於「教師、學生、運動空間設 置(設備)」等三個方面。

(一)教師方面

1.體育教師仍舊有性別刻板印象

滕德政(2000)研究指出建構在體育教師身上的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無形中傳遞著偏 差的性別觀念與價值,限制了學生自我發展多樣潛能的機會。陳信欽(2005)也說明運動 場上性別刻板印象最明顯之處,以男生為主的職務分配彰顯出父權社會文化充斥在運動 場上。范富強(2010) 體育老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性別不平等的感受及體驗,學生可能 深化了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導致學生在運動參與及運動能力上,因刻板印象而造成更懸 殊的性別差異。

2. 體育教師之課程設計及評量方式待調整

范富強(2010)體育教師烙印了專業運動員規則,在學生身上,強調更快、更高、更 遠。柯俊吉(2010)指出體育教師之教學法及評量方式,若設計不當,就會產生兩性不平 等的現象。

(二)學生方面

1.男女學生之運動能力有差異

滕德政(2000) 因兩性的運動能力有差異存在,上體育課時,男生是「表演者」、「主 導者」,女生則成為「啦啦隊」和「旁觀者」的角色。范富強(2010)也發現女、男學生 之差異,第一是練習時間的不足,第二是運動不足導致經驗不足,衍生女生總是無法學 得很完美。

2.男女學生參與運動的狀況隨年齡增長而加劇落差

陳信欽(2005)指出長期下來,運動場上男女運動權利不平等的情形,容易讓女生在 體育課中淪為被動的角色,加上升上高年級,青春期的來臨引起身體急遽的變化,生理 期的到來往往成為女學生不上體育課或者是上體育課坐在一旁休息的最佳藉口。柯俊吉 (2010)亦指出發現在球場上,活動打球的多數是男生,而女生則多以休憩方式在場外或 樹蔭下從事靜態式的活動,隨著年齡的增加,運動場上男女性別區分越來越明顯,參與 程度也越顯落差。

陳信欽(2005)指出長期下來,運動場上男女運動權利不平等的情形,容易讓女生在 體育課中淪為被動的角色,加上升上高年級,青春期的來臨引起身體急遽的變化,生理 期的到來往往成為女學生不上體育課或者是上體育課坐在一旁休息的最佳藉口。柯俊吉 (2010)亦指出發現在球場上,活動打球的多數是男生,而女生則多以休憩方式在場外或 樹蔭下從事靜態式的活動,隨著年齡的增加,運動場上男女性別區分越來越明顯,參與 程度也越顯落差。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