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運動代表隊之行動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運動代表隊之行動研究"

Copied!
12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 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 國中運動代表隊之行動研究. 研 究 生:周蘭芳 指導教授: 指導教授:林靜萍. 中華民國 103 年 7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國中運動代表隊之行動研究 2014 年 7 月 研 究 生:周蘭芳 指導教授:林靜萍博士 摘要. 教育部在民國九十三年公佈「性別平等教育法」 ,明示教育工作者應「促進性別地 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 境」 。儘管兩性平權之意識日益提高,但女性在競技運動參與上權益失衡的問題卻也由 來已久。 「合球運動」是一項讓男女運動員處在同一個競技場域且強調彼此尊重與合作 的運動,所以這樣的特性對於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應該是相當合適。研究者在指導本校 合球代表隊的過程中發現,儘管男女學生在球場上多能彼此配合,但比賽以外的相處狀 況似乎仍受到自身、同儕、家長或所處之學校脈絡中的性別刻板印象之影響,因而仍存 在著一些隔閡與不尊重的情形。因此,本研究藉由「行動研究」的方式,把性別平等教 育融入自身運動代表隊訓練的教育歷程,並達到以下研究結論: (一)性別平等教育融 入合球運動代表隊教學訓練是可行的; (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合球運動代表隊,能有 效提升男女生相互尊重、合作的精神,並提升學習動機; (三)教師協同教學訓練,有 助於提升性別平等教育之成效。而研究者則在(一)性別平等意識提升(二)體認協同 教學的重要(三)設計教學與訓練課程能力提升(四)增加師生溝通及了解,並且在行 動過程中獲得專業成長。 基於上述結果,對學校教育層面的建議: (一) 成立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研究小組; (二)建構支持、安全且平等的實踐場域 ;對教師的建議(一)鼓勵男女教師提升性 別平等意識(二)落實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協同教學 。. 關鍵詞: 關鍵詞: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性別意識、 性別意識、合球運動、 合球運動、運動代表隊. I.

(3) Action Research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tegrated into junior Sport Team July, 2014 Author: Chou, Lanfang Advisor: Lin, Chingping. Abstract Ministry of Education announced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Law in 2004. It stated that educators should promote the substantive equality of gender status, eliminate the discrimination of gender, protect human dignity, and establish the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Although our consciousness of gender equality is increasing, the problem of interest imbalance about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has been existed a long time. Korfball is a sport which mixes male and female athletes play in the same sports arena field and emphasizes mutual respect and cooperation. The particularity of Korfball sport should be quite appropriate for practicing the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e Korfball school team, researcher found that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are able to cope with each other on the course. However, outside the course, their interaction still affected by gender stereotypes which come from themselves, their peers, parents or the school. There are still some gap and disrespect appeared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The study integrated the issue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to junior sport team by action research for the process of guiding the Korfball school team. The conclusions are as the flowing: First,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tegrated into the guiding and training process of the korfball sports teams is appropriate. Second,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integrated into the korfball sports team effectively enhancing male and female players’ mutual respect, cooperation spirit,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hird, teachers' collaborative teaching and training is helpful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And author develop gender consciousness,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e researchers recommended schools to establish study groups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 to practice the collaborative teaching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curriculum¸and to establish a feasible environment of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Keywords: :Gender Equality Education, Gender Consciousness, Korfball, Sport Team. II.

(4) 謝. 誌. 本篇論文能夠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林靜萍老師,在撰寫論文的期 間,給予指導及關懷。另外,更要感謝口試委員闕月清老師和曾郁嫻老師,在論文口試 中,不吝給予指導與建議,使我在論文撰寫過程中,收穫良多,獲益匪淺。 謝謝我的大學同窗好友陳信亨老師,給予我很多的鼓勵;謝謝三年來體育行政班的 老師及同學,三年來一起相互扶持;謝謝運動教育學門的同伴們,在每一次的讀書會中, 總是讓我收穫滿滿;謝謝草漯國中的李浩文老師和運動代表隊的學生們,協助我完成論 文;最後要謝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對我的全力支持,謝謝你們。 。. 周蘭芳 謹致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運動與休閒學院體育學系 2014 年 7 月. III.

(5) 目 次 第壹章 緒論………………………………………………………………1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4 第三節 研究範圍……………………………………………………………………4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5 第五節 名詞解釋 …………………………………………………………………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7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立論基礎……………………………………………………7 第二節 教師性別意識的構成與實踐理論……………………………………… 13 第三節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議題…………………………………………… 16 第四節 提升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研究 …………………………………………21 第五節 合球運動………………………………………………………………… 27.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9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方法………………………………………………………………… 29 第二節 研究者的背景與理念…………………………………………………… 29 第三節 研究情境………………………………………………………………… 30 第四節 研究流程………………………………………………………………… 33 第五節 教學與訓練課程………………………………………………………… 36 第六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37 第七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39 第八節 研究倫理………………………………………………………………… 40. IV.

(6) 第肆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2 研究發現與討論 第一節 課程設計與實施………………………………………………………… 42 第二節 課程實施歷程…………………………………………………………… 50 第三節 遭遇問題與因應策略…………………………………………………… 63 第四節 課程實施歷程之成效…………………………………………………… 69 第五節 教師專業成長與省思…………………………………………………… 74.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7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7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7.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80 西文部分……………………………………………………………………………… 84. 附錄 附錄一. 參與學生同意書……………………………………………………………85. 附錄二. 教案…………………………………………………………………………86. 附錄三. 足球尤物學習單……………………………………………………………100. 附錄四. 鯨騎士學習單………………………………………………………………101. 附錄五. 問卷…………………………………………………………………………102. 附錄六. 學校同意書…………………………………………………………………103. 附錄七. 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介紹簡報資料…………………………104. 附錄八. 女性的劣勢簡報資料………………………………………………………110. 附錄九. 性別平等教育法簡報資料…………………………………………………112. V.

(7) 表次 表 1.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10. 表 2. 運動性別類型…………………………………………………………………16. 表 3. 研究主題為一般領域之相關文獻……………………………………………22. 表 4. 研究主題為體育相關之文獻…………………………………………………24. 表 5. 合球運動代表隊男生之資料表………………………………………………32. 表 6. 合球運動代表隊女生之資料表………………………………………………33. 表 7.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運動代表隊之教學訓練課程大綱………………………36. 表 8. 訪談大綱………………………………………………………………………37. 表 9. 資料編碼說明表………………………………………………………………39. 表 10. 諮詢專家名單表………………………………………………………………40. 表 11. 男、女生練習時段……………………………………………………………42. 表 12. 行動研究教學訓練課程、比賽活動之時間表………………………………43. 圖次 圖 1. 研究流程圖……………………………………………………………………35. 圖 2. 男女生合球大對抗成績………………………………………………………54. VI.

(8) 第壹章 緒論 本章節主要說明本研究問題意識的形成原因,共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背景與動 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第三節為研究範圍;第四節為研究限制;第五節為 名詞解釋 。. 第一節 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與動機 背景與動機 教育部在 2004 年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 ,指示學校應設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以 協助相關性別平等教育之事務,並強調不得因學生之性別或性傾向而給予教學、活動、 評量、獎懲、福利及服務上之差別待遇。其中,教師使用教材及從事教育活動時,應具 備性別平等意識,破除性別刻板印象,避免性別偏見及性別歧視(教育部,2004)。但 不可諱言的,推行性別平等教育仍面臨許多困境,特別是在「運動場域」中的性別不平 等現象。陳美華(1994)指出,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都認為運動是屬於男性化的活動;也 就是說,一般人會認為運動的行為,為較強悍、粗魯,在於表現男子氣概,女性參與運 動就像男人婆,易失去理想的女性角色。這樣的刻板印象除了可能侷限女性對於競技運 動的參與,而當不同性別的學生處在同一個運動場域時,女學生可能因為其身體能力普 遍不如男學生,而受到另一種排擠的壓力。 「合球運動」是強調男女混合進行的一種運動,研究者在國中擔任合球代表隊教練 已逾 10 年。文獻指出,合球運動除了講求團隊合作,亦強調男女平等與互相尊重,而 且為了符合此精神,在規則上也限定「男生只能防守男生,女生只能防守女生」,此依 規則上的特色使它能提供兩性一個觀摩學習、互相了解、互相體諒、互相接納及共同肩 負比賽結果的教育機會(陳祐正,1998;中華民國大專教育體育總會合球委員會,1991)。 然而,研究者執教期間卻陸續發現,男女共處的合球代表隊其實存在著一些因性別差異 所衍生的問題。 首先,關於參加代表隊的男、女生的運動能力,多數男生反應快、學得也快,女生 則大多表現尚可,使得團隊成員彼此的能力無法平均;另外,因為擔任教練期間同時兼 任學校體育組長,所以有時會擠壓到代表隊的練習時間,以致於女生能力的提升幅度有 限;所以,與其他學校比賽時,女生往往是被敵隊攻擊的「點」,女生也常常因此自責. 1.

(9) 難過,並且影響對自己的自信心。此外,為了取得勝利而進行的戰術考量,研究者通常 會依照學生的能力來進行比賽位置(如:進攻、防守)的分配,然而能力強弱的區分結果 卻時常與性別劃上等號,以致於學生間出現一種「男生負責進攻、女生乖乖待著防守」 的刻板印象,並使得男、女隊友之間發生抱怨、生氣、不滿對方等摩擦,影響團隊氣氛。 此外,經營代表隊期間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女生選手的人數始終不多;球隊曾經發生過 女生只有 3 人的狀況,導致男生人數足夠卻無法參加比賽,使得男生練習時意興闌珊, 動力不足。 研究者面臨上述困境仍持續經營合球代表隊,主要原因為希望讓「合球隊的女生」 或「更多女生」有一個開心運動及發揮潛能的場域。研究者並非認為男生不重要,只是 就本校運動代表隊的經營狀況以及自己過去的運動經歷而言,女生能運動的舞台真的比 男生要來得少。合球隊訓練時,每次看著「女生」總是心甘情願、不畏懼的跟男生一起 接受辛苦的訓練,甚至在被同隊男生抱怨表現不好,或者女生自己身材變壯、皮膚變黑、 動作變粗魯、被同學笑稱是「男人婆」,都還是不放棄,讓研究者是既心疼又高興,也 想起自己也曾經歷過那樣的情境,因此更想要改善這樣的狀況。 相關研究指出,教師的性別意識以及實踐對於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形成扮演舉足輕 重的角色(劉美慧,2001;蘇芊玲,2003)。除此之外,不同運動項目的規則也可能蘊含 某些性別教育的意涵。本校在 99 學年度新聘一位體育代課老師,專長為「英式橄欖球 (Rugby)」,這位老師(以下簡稱李老師)的服務熱忱很高,除了正常的體育課教學之外, 還主動要求成立橄欖球隊,在橄欖球隊成立初期,因人數不足,除了招募新的男生之外, 研究者(體育組長)就讓合球隊的男生也一起參與橄欖球隊的練習,形成合球隊男生身兼 兩個運動代表隊的情形。這項改變使得原本因為男女生運動能力差異而衍生的問題變得 更複雜,研究者整理這些年持續觀察到的一些待解決的事件: 事件一:男生將橄欖球隊的習慣與態度帶回合球隊 參與橄欖球隊練習的男生,在一段時間的訓練後,回到合球練習的時間裡,會發生 一些犯規的問題,如走步,不合法的身體接觸,或傳球太用力而不好接球、投籃等,以 及團隊之間對話時口氣不佳,尤其男、女生在一起練習時,如果男生球傳得用力一些, 女生又沒接好球,男生說話口氣不好或用詞沒禮貌,便會造成男、女雙方之間的抱怨與 不和,慢慢地,男生便有一些比較性的話語,如「女生能力不好,還是跟男生一起玩橄 欖球比較好玩」 及「橄欖球比合球好玩」,而女生也認為男生的態度不友善,練球會. 2.

(10) 被罵而萌生退意。 事件二:女生因比賽機會較男生少,降低投入動機 女生因專心練習合球,男生卻可以玩兩種球類,偶爾還可以打籃球比賽,慢慢地, 女生似乎覺得男生比賽機會較多,覺得不公平,練起球來變得有些怠惰、無力,甚至覺 得研究者偏心橄欖球隊。 事件三:男生偏向橄欖球隊的訓練 橄欖球隊師生「拚戰、鬥志精神」 高昂,對外參與比賽次數也較多,導致男生練 習合球時間漸不足,間接影響到合球隊的經營。 事件四:合球隊女生之招募狀況仍舊不佳 一直以來,女生參與運動代表隊之人數,一直不多,100 學年度時,三年級女生畢 業後,合球隊只剩 4 位女生,這個問題會影響合球隊的持續經營;相較於女生人數不足, 男生人數始終不低。 事件五:青春期男生的性別平等意識有待改善 代表隊訓練中,男女生因為訓練或比賽之緣故,會有一些肢體性的接觸,男生時常 會有一些不太禮貌的言語與行為。雖然男、女生多數時間是分開練習,但在隊務時段及 練習完,大家都聚在一起時,有一個聊天話題,是讓女生有些尷尬的,即是男生們之間 很常說一些關於「性」 的黃色笑話,女生們都有些不知所措。 這樣的訓練模式一直持續至今,研究者因為同時擔任體育組長及合球隊教練,所以 常常面臨兩難;一方面,身為體育組長會希望努力維持兩個代表隊,讓學生可以多學一 項技能;另一方面,身為合球隊教練則希望男女生之間有平衡發展,讓所有隊員都能在 一個公平、不受歧視,能持續發揮自我潛能的環境下運動。因此,研究者一直在思考能 避免上述事件發生或盡量讓男女生有較公平的機會的方法;此外,性別平等教育雖列入 九年一貫教育之重大議題,並頒布相關課程目標及能力指標供教師使用,但在實際教學 現場中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實施,仍多半由學校統一安排宣導活動而已,在教學時數不 足,學生人數過多且無法讓學生於生活中去實踐的情形下,學生對性別平等教育所欲推 廣的內涵並無法有效吸收及實踐。相關文獻指出,「合球運動」為世界運動史上唯一男 女共同成隊之球類運動項目,理應是一個能實踐性別平等教育的極佳場域,因此研究者. 3.

(11) 希望藉此找尋能提昇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並消彌運動代表隊中的性別歧視、偏見與刻 板印象的方法。 研究者自 99 學年度以來,己多次與橄欖球隊的李老師合作,以一些訓練課程來提 昇男女學生之間的性別平等意識與行為,同時也曾透過一些訓練日誌或非正式訪談等方 法來了解學生的性別意識。建立在這些性別平等相關問題的初步釐清與理解上,研究者 希望以行動研究的方式來更進一步探討並找尋能在自身所帶領的合球代表隊中落實性 別平等教育的方法。.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的研究背景,本研究旨在將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合球代表隊訓練中,探討合 球代表隊男女學生存在什麼樣的性別平等相關議題,藉此擬定能提昇學生性別平等意識 的方法,以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意涵,並且探究學生性別平等意識的變化對男女生的互 動情況及訓練狀況的影響為何,最後以此作為研究者自身或相關從業人員專業發展的參 考。 二、研究問題 (一)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合球隊中的課程設計與實施方案為何? (二)瞭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合球隊中實施歷程為何? (三)探討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合球隊中遭遇的問題及因應策略為何? (四)瞭解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合球隊中實施成效為何? (五)瞭解行動方案的過程中,研究者的成長與省思為何?. 第三節 研究範圍 一、對象範圍:桃園縣立合作(化名)國中合球代表隊學生為研究參與者。 二、時間範圍:103 年 01 月 10 日至 103 年 05 月 21 日。. 4.

(12) 第四節 第四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時間、人數、情境,皆與其它教學、訓練環境不同,僅能做初步探討,並 無法推論至其它環境。. 第五節 第五節. 名詞解釋. 為更清晰界定本研究所使用之相關名詞,針對性別平等教育、性別意識、合球運動、 運動代表隊等名詞說明如下: 一、性別平等教育 兩性教育及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 ,其義為由生理的性衍生的差異,包括社會制度、 文化所建構出的性別概念; 「平等」 ,其義為維護人性的基本尊嚴和謀求建立公平、良性 的社會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是指透過教育的歷程和方法,使不同性別的人都能站在公平 的立足點上發展潛能,不因生理、心理、社會及文化上的性別因素而受到限制(教育部, 2003)。本研究指的是在合球隊訓練中,教育學生尊重性別中的人我關係,相互尊重而 達到良好的團隊合作,並進一步能不性別限制,自我突破。三、性別意識 二、性別意識 性別意識的定義就是指一個人可以認知到女性這個群體在社會政治上的弱勢地 位,以及因為身為女性的角色所遭遇到的不幸處境,導致對這種生活的不滿(Hraba & Yarbrough,1983)。 本研究指的是覺察,省思社會中既存對性別的定義,能突破傳統性 別刻板印象,對性別平等概念有正向的態度。 三、合球運動 合球是主張「男女混合」的團體球類運動,鼓勵合作精神、培養全面的能力(陳 祐正,1998)。世界運動史上唯一男女共同成隊之球類運動項目,它提供了男女兩性一 個觀摩學習、互相了解、互相體諒、互相接納及共同肩負比賽結果的機會(中華民國大 專院校體育總會合球委員會,1991)。本研究指的是本校發展的合球代表隊,男生 13 人,女生 6 人。 四、運動代表隊 依教育部2006年頒布之「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修正條文」中第十六條:「各校應 選擇有特色之運動種類,加強培育優秀運動人才,並得組成運動代表隊,聘請具有專長. 5.

(13) 之教練擔任訓練工作」,及教育部2012年對運動代表隊之定義為:「設有教練及每週擁 有固定練習時間者,且過去一年內,至少曾經代表學校參加過一次校際運動競賽之團 隊」。本校推展合球及橄欖球運動代表隊。. 6.

(1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五節加以討論:第一節為性別平等教育立論基礎;第二節為教師性別意 識的構成與實踐理論;第三節為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議題;第四節為提升性別平等教 育的相關研究;第五節為合球運動。. 第一節. 性別平等教育立論基礎. 一、性別平等教育的內涵 (一) 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法令 1996年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會率先將兩性平等教育的主張注入教改理念,經立法 院於1997年三讀通過「性侵害犯罪防治條例」,教育部於1998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 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將兩性教育納入重大議題,到2001年將其納入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 程綱要六大議題中,都彰顯出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從以前講求 兩性教育的平權至兩性平等教育,再從兩性教育廣義面向來詮釋時,便是性別平等教 育,2004年「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後,性別平等教育依法進入學校課程與教學。2008 年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修訂草案」,並於100 學年度全面實施。(教育部,2008) (二)性別平等教育的重要性 Klein(1985)研究指出以社會、政治、經濟,以及哲理的觀點,剖析性別平等教育的 本質,進而闡述其重要性如下:(1)激發個人潛能,開創未來,避免受限於當今社會傳統 性別角色刻板印象;(2)了解人的基本權益,互相尊重,可減低兩性間的偏見、歧視與衝 突;(3)經濟、社會、文化和教育資源合理的分配,使可建構兩性平等共存共榮的社會; (4)兩性平等應基於倫理道德,以及人性尊嚴的闡揚。 蘇芊玲(1999)指出,性別之間的不平等主要源於傳統男尊女卑的文化對性別角色的 刻板定位所致,過去長久以來,此刻板印象卻又透過種種教育的方式不斷地被複製加 強,以至於雖然時代進步了,教育水準提升了,性別之間不平等的差距卻未見有多少改 善。因此,吳惠貞(2004)認為,性別平等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有助長遠改變對個 人發展的性別限制,以及性別不平等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以及這些價值觀所帶來的自 我制約。.

(15) (三)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 性別平等教育旨在解讀傳統性別角色社會化之歷程與其影響,消除性別偏見、區隔 與歧視,在兩性平等的教學歷程中,促進兩性相互了解與尊重,奠定兩性和諧發展的基 礎。不但如此,學校制度、教育決策、師資與行政主管的結構、教育經費的分配、空間 規劃等等都應去除性別的偏見與歧視,才可真正落實兩性平等教育的理念(謝臥龍, 1999)。 美國平等教育學者 Klein(1985)認為社會建構才是造成男女行為表現與發展的最 大差異,因此,兩性平等教育主要的目的是破除社會對性別不當的建構所造成的刻板化 印象,修改不合宜的社會制度與法令依據,促使學習者能檢視自己潛在的偏見,進而改 善與修正自我的態度、認知與行為,訂立合理又公平的社會制度,締造兩性和諧的社會。 林生傳(1999)指出兩性平權教育是人權的教育、是道德的教育,也是人文的教育, 其目標是使男女有愛、男女相敬,使男女能夠實現自我,相輔相成,致力資源的開發利 用。以及張鈺珮(1998)指出從女性主義教育的觀點來看,認為兩性教育的最終目的為 促進學生潛能的發揮與完全開放人格的建構。綜合多位專家學者的意見認為性別平等教 育的目的是為培養學生能尊重個體與差異,包容異己,發揚人性的尊嚴,具有多元文化 的觀點,消除性別刻板印象,促進兩性間的互相尊重、瞭解與團體合作,具有批判思考 的精神,達成兩性適性發展,最後促成性別平等和諧的社會(吳淑茹,2002) 。 陳信欽(2005)認為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應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檢視自我潛 在的性別歧視意識以及解構社會對性別的刻板印象,並能從中認知兩性在生理、心理與 社會層面的差異,繼而建構出兩性適性發展與相互尊重的新文化。同樣的柯俊吉(2011) 也認為性別平等教育的目的是透過學校教育機制,發展性別平等之教學策略,消除性別 偏差觀念,建構個人潛能能充分發揮的公平學習情境,進而達到和諧平等的多元互動社 會。 二、九年一貫性別平等課程綱要與能力指標 2001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明訂兩性教育為融入學習領域之重要議題 之一,具體展現了性別平等教育之推動成果,2008年發布「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 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修訂草案」,並於100學年度全面實施 (教育部,2008)。為 求性別平等教育成效之延續,建基於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原稱兩性教育)議題 之能力指標的既有基礎上,後期中等學校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力指標以延續性、深化性. 8.

(16) 及階段性原則進行規劃。在課程目標方面,除延續九年一貫課程原有的認知、情意、行 動三層面外,更著重於情意與行動的部分,強調良好人我互動與平等性別關係的建立。 民國一百年實施性別平等教育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明確將概念化性別平 等觀念帶入教學現場,賦予教師教學設計上明確的課程目標及分段能力指標,將原本屬 於「議題」的概念以「對應」方式融入各學習領域之分段能力指標,教師用專業自主能 力自編教材,已達成能力指標的精神。此次課程該要的公佈,讓對於具有性別平等意識 教師能在教學上有依據,也能讓台灣教育工作者瞭解教育部對於性別平等的重視,積極 。 辦理相關研習,啓發更多教師的性別平等意識(教育部,2008) (一)基本意涵及核心能力 國民教育階段的「性別平等教育」整體課程綱要係以「性別的自我瞭解」、「性別 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作為三項核心能力,並以此建構各階段之能力指標。 其基本意涵分別解釋如下: 性別的自我瞭解:瞭解性別在自我發展中的角色。 性別的人我關係:探討性別發展與社會文化互動的關係。 性別的自我突破:建立和諧、尊重、平等的性別關係。 (二)課程目標 本指標所欲達成之課程目標期能兼顧認知、情意及行動三個層面,具體要項如下: 1.瞭解性別角色發展的多樣化與差異性。 2.瞭解自己的成長與生涯規劃,可以突破不同性別的社會期待與限制。 3.表現積極自我觀念,追求個人的興趣與長處。 4.消除性別歧視與偏見,尊重社會多元化現象。 5.主動尋求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建構性別平等之社會。 6.建構不同性別和諧、尊重、平等的互動模式。 性別平等教育能力指標的建構,延續原來兩性教育課程綱要,依據十大基本能力與 三大主題軸發展而來,在知識的概念分析上,除了根據三大主題軸(性別的自我瞭解、 性別的人我關係、性別的自我突破)的知識內涵,羅列國中小學生應學習的主要概念與 次要概念之外,同時呈現概念間的關係,試圖建構性別平等教育整全的課程架構,如表 1 所示。 9.

(17) 表1 主題軸 性別的自我瞭解. 國民中小學性別平等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概念架構表 主要概念 身心發展. 次要概念 身心發展差異 身體意象 性別認同 性取向 多元的性別特質 生涯發展 不同性別者的成就與貢獻 職業的性別區隔 性別的人我關係 性別角色 性別角色的刻板化 性別互動 互動模式 表現自我 性別與情感 情緒管理 情感的表達與溝通 情感關係與處理 性與權力 身體的界限 性與愛 性騷擾與性侵害防治 家庭與婚姻 多元家庭型態 家庭暴力 性別與法律 權益與法律救濟 性別的自我突破 資源的運用 資訊、科技與媒體資源的運用 校園資源的運用 社會的參與 對公共事務的參與 社會建構的批判 社會文化中的性別權力關係 多元文化中的性別關係 資料來源:引自教育部(2008)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性別平等教育議題。 (三) 分段能力指標 <編號說明>下列「a–b–c」的編號中,a 代表核心能力序號,b 代表學習階段序號,c 代表流水號。第一學習階段為小學一至二年級,第二學習階段為小學三至四年級,第三 學習階段為小學五至六年級,第四學習階段為國中一至三年級。 1.性別的自我瞭解 1-1-1 認識性別角色發展與性別角色刻板印象 1-1-2 瞭解自我身心狀況 1-2-1 學習表現自我特質 1-2-2 瞭解性別在團體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 1-2-3 重視團隊中不同性別的貢獻 1-2-4 瞭解並尊重不同族群文化中性別互動的模式 1-2-5 尊重性別皆具有做決定的自主權 1-2-6 學習規劃、組織的能力,不受性別的限制 1-2-7 瞭解家庭成員的角色分工,不受性別的限制 10.

(18)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4-1 1-4-2 1-4-3 1-4-4. 知悉自己的生涯發展可以突破性別的限制 瞭解性別生涯發展歷程的異同 運用各種媒介表達性別平等的概念 理解性別均具有分析、判斷、整合與運用資訊的能力 運用科技與資訊,不受性別的限制 學習獨立思考,不受性別影響 去除性別刻板的情緒表達,謀求合宜的問題解決方式 檢視自我期望與傳統性別角色的衝突 悅納自己的性別角色,培養個人的價值觀 培養多元文化觀點,學習性別良性互動 探討個人發展受性別影響的因素. 2.性別的人我關係 2-1-1 保護自己的身體,避免受到性侵害 2-1-2 尊重自己與別人的身體自主權 2-1-3 適當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感受,不受性別的限制 2-1-4 尊重自己和別人的隱私 2-1-5 願意瞭解不同性別者的各種意見 2-1-6 瞭解家庭的特質與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 2-1-7 觀察性別身體的異同 2-2-1 認識性別在家庭間的互動關係 2-2-2 尊重性別在溝通的過程中平等的表達機會 2-2-3 認知當今社會文化中性別角色地位與處境 2-2-4 學習在團體中性別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 2-2-5 學習溝通協調的能力,促進性別和諧的互動 2-2-6 提昇性別共同分享與交換資訊的能力 2-3-1 認知青春期性別的發展與保健 2-3-2 學習性別間的互動與合作 2-3-3 瞭解性別刻板化印象對性別生涯規劃的影響 2-3-4 參與適合性別共同成長的終身學習活動 2-3-5 學習性別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2-3-6 關懷受到性別歧視或性侵害的同儕 2-3-7 設計性別合作的組織與活動 2-3-8 規劃家庭與學校中性別均等的分工方式 2-3-9 運用資訊釐清性別刻板化印象的影響 2-3-10 分析各類問題與性別角色的關係 2-3-11 認識處理衝突的方法,促進性別和諧相處 2-4-1 尊重自我與他人青春期身心發展的差異 2-4-2 適當表達自己對他人的情感 2-4-3 認知性別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角色,並共同擔負責任 2-4-4 協助與支持學校和社會中受到性別歧視或性侵害者 2-4-5 瞭解各國政治、經濟、法律及婦女運動對性別發展的影響 2-4-6 辨析公共決策與資源分配上的性別歧視 2-4-7 探究現今社會中產生性別歧視和文化偏見的成因 11.

(19) 3.性別的自我突破 3-1-1 瞭解不同文化間的性別角色 3-2-1 學習尊重性別的行為 3-2-2 欣賞性別的創意表現 3-2-3 主動探索媒體中的性別角色偏見 3-2-4 瞭解性別身心異同,培養性別敏感度 3-3-1 學習分享性別的成長經驗 3-3-2 瞭解傳統性別角色的限制 3-3-3 破除家庭、學校與社會中的性別歧視及其造成的傷害 3-3-4 辨識社會文化中性別、階級與權力的關係 3-3-5 批判並分析資訊媒體中性別迷思概念 3-3-6 主動探索青少年文化和身體意象﹙例如:身材、體型、服飾等﹚的關係 3-3-7 察覺不同文化間的歧異性與價值 3-4-1 展現自我而不受性別限制 3-4-2 規劃個人生涯發展不受性別、婚姻與家庭的限制 3-4-3 追求終身學習與生涯規劃均等之機會 3-4-4 建立性別平等與尊重的互動模式 3-4-5 思考傳統性別角色對個人學習與發展的影響 3-4-6 規劃以性別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探索社會 3-4-7 尋求突破社會文化中性別、階級與權力的結構關係 3-4-8 積極投入科技資訊領域,不因性別而有差異 3-4-9 熟悉與妥善運用性別權益相關的資訊﹙例如:求助與申訴管道、資源與相關法令 等﹚ 3-4-10 解析社會和歷史演變過程中的性別關係 3-4-11 主動探究性別平等相關議題﹙例如:約會強暴、人身安全、性取向、安全性行為 等﹚ 3-4-12 運用多元思考,解決性別的相關問題 3-4-13 反省批判社會中性別刻板化印象和差別待遇,提出因應解決的方法 改善傳統父權體制,減緩男尊女卑的文化,需從改善教育著手,透過推動性別平等 教育並具體落實,期使我們日常生活之中,均應給予認同與肯定,如此一來,傳統的性 別角色才能被打破,方可營造尊重和諧的性別的互動,促進有利於不同性別發展的社會 關係及環境。. 12.

(20) 第二節 教師性別意識的構成 教師性別意識的構成與實踐 的構成與實踐理論 與實踐理論 教育的成敗繫於師資的良窳(楊國賜,1987),九年一貫國民教育的推行,性別議題 為社會大眾所重視,在性別平等意識的傳遞上,無論是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教師都直 接或間接地從事性別教育,若學校體育教師持續以性別不平等模式下進行教學,會讓女 性的運動權利及機會更加被邊緣化,造成喜愛運動的女性將繼續減少(教育部,2006)。 因此推展與落實性別平等教育的關鍵,則是教師。如何提升教師性別平等意識,並 將性別平等意識融入訓練課程及教學活動中,並且重視女學生運動的權利,讓女生在運 動場上也能跟男生一樣享有同等的機會及平等的地位,是老師必須反省面對的課題。 一、性別意識的意涵 國內在探討性別議題時,不論是在學術性的研究領域、教學工作的實務探究或是日 常生活的議題討論,「性別意識」都是一個經常被使用到的詞彙,學者、專家,乃至實 務工作者一致性的認為,性別意識是建構個體性別觀歷程中的一個重要元素,然而,對 性別意識的意涵做比較完整的論述與探討的卻不多,檢視國內外文獻資料,彙整有關性 別意識意涵及其發展脈絡的論述如下: (一)性別意識 探討性別意識的意涵前,應先對「意識」一詞有所了解,「意識」所指的是在同一 群體中的成員,能夠知覺到其所屬群體在社群中所處地位的意識型態,屬於價值中立、 客觀的概念(Gurin & Townsend,1986)。「性別意識」一詞的理論根源為:源自1960 年代新左派的「階級意識」概念(Andermahr, Lovell &Wolkwitz)。在馬克思認為階級 的形成,除了客觀的條件如生產工具的擁有與否以外,行動者在主觀層面的意識也是重 要的,否則階級成員不會凝聚成為真正的階級,所以無產階級必須將其偽意識轉變成為 真正的階級意識。將此理論運用到女性身上形成女性意識,女性主義者將「女性意識」 概念化而為「性別意識」。 (二)性別意識的意涵 畢恆達(2004)引用 J. M. Gerson 和 K. Peiss 的主張,將性別意識的概念做了很 清楚的整理:性別意識被視為在性別關係裡一種互動發展的連續性歷程,並不是全有或 全無的觀念,而是不斷的發展與轉變,他並將性別意識分為:性別覺察、女性/男性意 識及女性主義意識/反女性主義意識三種形式,其中性別覺察屬於最基本的性別意識形. 13.

(21) 式,人們將社會中既存對性別的定義視為理所當然,並不挑戰、批判及質疑其正當性; 女性/男性意識植基於性別覺察的基礎上,屬於第二層次的性別意識形式,女性意識與 男性意識存在男尊女卑的性別區隔,女性在社會中所經歷的經驗造成女性強烈自卑感, 自覺淪為男性附庸,男性意識相較之下比女性意識擁有更大優越感,女性/男性意識認 知其身為男人與女人所必須承擔的權利、義務與責任。女性主義意識/反女性主義意識 屬於最高層次的性別意識形式,以高度批判、質疑的觀點檢視性別角色期待,女性主義 意識重視個人主體性經驗,認為是真實且不能被否認,這樣的意識會影響生活的每個層 面,在性別平等的推動上比較具有積極正向的態度。性別意識存在各種可能性,是一種 連續性的歷程,有助於我們對不同階段的性別意識內涵與發展進行探討。Rinehart(1992) 延伸Gerson 和 Peiss所提出的性別意識內涵,提出更多元的可能性,認為性別意識可以 包含各種不同流派女性主義,或者是不認為自己是女性主義者的意識,甚至反女性主義 或捍衛傳統角色的女人,並將性別意識定義為:「性別意識就是認知到自己與政治社會 的關係是受到生理性別的影響,女性主義是其根源及性別意識存在的有力證明。」 二、提升教師性別意識的重要性 多位學者都認為教師性別意識是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關鍵,Sadker(1999)指出受 過平等教育訓練的教師,能更有效的啟發學生觀念,改善師生互動,由此可知具備性別 意識的重要。當教師接觸相關研習,具有性別意識後,對學生才能提供平等的資源分配 及參與機會,對課程才能進行性別偏見的解構與澄清,消弭性別區隔,也因此老師才不 會成為意識型態國家機器的再製者,複製現存社會中的性別不平等,而能進行批評轉化。 林昱貞(2000)也強調教師的性別意識覺醒是談性別平等教學的一個關鍵起步。教師性 別刻板化的教學信念,會反映在教學歷程中,透過正式課程或潛在課程,在日常教學中 呈現出來。劉美慧(2001)認為兩性課程是一種生活課程,是從教師生活中開展出來的。 教師中的性別偏見、兩性互動等都是具體而且切身的兩性議題,教師唯有更新自己的兩 性平權意識,認同兩性平權論述,才能結合環境脈絡,發展具情感取向的兩性課程。 蘇芊玲(2003)認為教師在形塑學生的性別意識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具高度性別 意識的老師,才有稱職從事兩性平等教育的可能,自我檢視是培養教師性別意識的第一 步,所欲達成的目的就是性別意識的覺醒以及自覺之後的實踐能力。 三、教師性別意識的構成 性別意識覺醒或性別意識發展是性別平等教育起步的關鍵,性別意識通常受到閱. 14.

(22) 讀書籍、聆聽演講、社會運動及觀賞電影等活動的影響與啟發而獲得,女性因為深受社 會上性別歧視之害,經過意識覺醒團體或論述的啟蒙以後,很容易就形成性別意識(, 1999)。 林昱貞(2000)研究國中教師,認為促成性別覺醒的因素有主體受歧視經驗、 高度的自省能力、論述或成長團體的啟蒙、實踐跟反省等,且其研究參與者自稱 不是女性主義教師,因為討厭被分類,也指陳其性別平等意識是出自人道主義的 觀念。陳凱筑(2002)性別意識構成是一個連續歷程,受原生家庭、求學環境及社會工 作環境中人、事、物的影響逐漸建構而成;社會上性別事件的省思對教師教學實踐產生 連結效應;教師性別意識會落實在教學實踐中,產生師生互動的性別差異現象。 四、增進教師性別意識覺醒的可行方式 Weiler(1994)指出:意識啟發團體自發性地開始組成是在1967 年女性開始參與 民權運動和新左派運動之時;這些團體通常都不是非常結構化且多為地方性的,並沒有 正式的領導方針,而是仰賴於彼此成員的經驗和情感共享。蘇芊玲(1998)則認為學校 在籌組及進行兩性平等教育工作坊應鼓勵不同背景的教師參與,而謝臥龍則提出為增加 不同性別間對話,鼓勵男教師參與性別平等教育行動研究是必須的(1999)。 張仁杰(2000)從參與高雄市八十八學年度兩性平等教育評鑑工作中發現: 組織教師讀書會,安排女性議題與兩性探討的主題,有助提升教師兩性平權意識,教師 的兩性素養則是兩性平等教育實施融入式教學的關鍵能力,教師具備正確兩性觀並能轉 化為行動是影響兩性平等教育實施成效的重要因素。張慧娟(2002)更指出認為經由協 同行動研究,不僅可以提昇教學者性別平等教育的專業知能,並且透過閱讀、對話與省 思的歷程,有助於教學者反思自我的性別意識。參與行動研究的教師,能培養反省的氣 質,在理論與實際之間,發展出更一致性和更多的連貫性,且能擴大教師在教學、學校 教育和社會方面的視野。 教師性別意識覺醒是性別平等教育實踐的第一歩,教學第一現場教師應該從自身做 起,回顧教師的性別意識發展歷程,應鼓勵教師組織性別平等讀書會或成長團體,鼓勵 不同性別及不同背景的教師共同參與,進行協同研究,經由性別意識覺察與省思,掌握 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各學習領域實施的精神,將性別平權的觀念落實在教師教學實務中, 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提升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 15.

(23) 第三節.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議題 運動場域中的性別平等議題. 陳美華(1994)指出大部分人的刻板印象都認為運動是屬於男性化的活動,運動的 行為較為強悍、粗魯,在於表現男子氣概,女性參與運動就像男人婆,易失去理想的女 性角色。劉宏裕(2005)指出,歷史發展至今,反對女性參與運動有三個基本理由:一、 醫學的理由:在生理上,女性是不適合從事運動的,因其柔弱而容易受傷。二、審美觀 的理由:女性從事運動是不雅觀的。3.社會的理由:女性參與運動違背女性之性別角色特 質。雖然社會態度對於兩性的限制逐漸降低,更隨著女性主義的抬頭,擴大了女性參與 運動的機會,但現代的女性在運動仍舊處於不同的運動項目也被性別刻板化了。 一、運動場上的性別刻板印象 一般認為自然科學、數理、體育等方面是男性表現較好;而女性則在藝術、人文方 面的表現較佳。其中體育運動更被視為是男性的表演舞台,因為體育運動所追求的本質 就是人類體能、技能更高、更快、更遠及力量的極限,而女性因生理的弱勢,在此場域 所表現的自然也就淪為弱勢的一群;故體育運動被指責為是極度性別不平等的場域是顯 然易見。 父權社會對性別的控制更延伸至運動場域裡,使運動的種類在性別上壁壘分明。研 究顯示,較適合女性的運動通常屬審美及個人項目的運動,例如有氧舞蹈、韻律體操、 水上芭蕾等肢體線條優美的肢體運動;而男性的運動則是競爭性及團隊性的運動,例如 美式足球、冰上曲棍球、棒球等充滿力量及肢體衝撞的運動。葉素汝(1998)根據 Csizman,Witting and Schurr(1988)的研究結果,將國內現有的運動項目整理出運動性 別之劃分,如表2 表2 運動性別類型 男性化. 拳擊、足球、角力、舉重、橄欖球、鉛球、撐竿跳高、鐵餅、棒球、. 運動. 標槍、登山運動、來福槍、射擊、攀岩、籃球、跳高、空手道、釣 魚、柔道、跳遠、擊劍、跨欄。. 中性化. 溜冰、手球、射箭、輕艇、迴力球、水球、高爾夫球、跳水、自由. 運動. 車、各種徑賽項目、滑輪溜冰、網球、保齡球、游泳、騎馬、羽球、 壘球、排球。. 女性化. 國際標準舞、草地曲棍球、體操、冰上溜冰、爵士舞、瑜珈術、現. 運動. 代舞、花式溜冰、芭蕾、有氧舞蹈、啦啦隊。. 16.

(24) 陳美華(1995)指出傳統上對男性化的刻板印象為強壯、強侵性、支配性、成就動機 較高,而這些特質通常被認為是運動場上成功的要素,上述因素造成一般人對男生的印 象總是身材高大、肌肉強健、力量很大、動作迅速;而對女生的印象則被認定身材嬌小、 溫柔婉約、文靜不喜歡動。此外,社會上對女性的期待,認為女生應該含蓄溫柔,不應 該去跟人競爭、爭奪,此種刻板印象也間接的影響到女生運動參與的意願。許多國內外 文獻都發現,一般民眾都存有女性/男性參與運動的區隔看法,甚至是未來培育成人的 學校機構,對於這股運動迷思也奉為圭臬,以致社會上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滕德政, 2000)。 黃雅惠(2003) 研究指出女性運動員必須具備的心理特質,如意志堅強、強烈的企圖 心、愛好競爭、優越感等,也和性別刻板印象之下的女性特質相互衝突,這對女性運動 員而言,常是一項困擾及壓力。以及廖美貞(2004a) 強調身體接觸如橄欖球、拳擊等是 被視為男性化運動項目;而強調肢體美感展現的如舞蹈、體操等則為女性化運動項目。 劉宏裕(2005)女性從小就不被鼓勵參與運動,因為運動是屬於男性,運動場是男性 表現男性特質的最佳場所。而運動媒體的報導也加深男女性別的差異以及女性性別角色 的刻板化,因此使得女性運動員之成就無法與男性獲得同等的尊重與對待(廖美貞, 2004a),例如與運動相關的報章雜誌上有關女性的報導,大部分集中在討論她們的體 態及外型,而忽略了女性運動員在運動場上運動能力及技術的表現。洪嘉蔆(2003) 臺灣 的報紙內容中發現,不論新聞文本或新聞照片,媒體建構男子運動員是以運動本質為核 心,反之,對女子運動員則過於強調她們的身體容貌。廖清海、連振杰、林志峰(2006) 研 究蘋果日報的運動照片也發現此一現象,女性照片中屬於支援者、旁觀者、陪伴者, (例 如家屬、球迷及啦啦隊等)的比例明顯比男性多。 二、影響女性參與運動之因素 Thirlaway 以及Benton(1983)針對六、七、九、十一年級的學生在休閒時間所從 事的運動行為進行調查,發現越高年級的女生參與團體性運動的情形越少,但在從事非 團體性的運動方面卻無此現象發生。 諸多研究顯示,男學生參與運動的比例多於女學生,例如趙坤景(2004)對國中生 在體育課中的學習成就、學習滿意度與休閒運動參與情形的研究結果發現,會主動參與 休閒運動的學生百分比,男生高於女生。根據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2003)學校運動團隊暨規律運動人口調查報告發現,在性別方面,女生較男生運動時. 17.

(25) 間短、天數少,學級越高,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就越大。從以上研究顯示男生的身體活動 量高於女生,是什麼原因造成女學生在運動參與度方面會比男學生來得低,可以從以下 幾方面來探討: (一)影響女性參與運動的社會因素 1.師長的教養方式 Cini和Baker (1987)傳統社會裡,普遍認為典型的女性性格為依賴、被動、文靜、 溫柔、善解人意;而典型的男性性格則為獨立、主動、好勝、進取、有企圖心。因之, 父母和老師便依照此刻板印象來教導子女和學生,以求符合傳統性別角色的期待。故社 會學習論者認為孩童經由師長的性別角色期望和角色楷模的學習,並經由社會化的學習 過程,而形成了男女有別的刻板印象。 由於家長對子女有不同的刻板知覺與行為期待,因此在提供子女物質環境的態度上 亦會有所差異。據研究結果得知,家長會提供男孩較具創造性、操作性的玩具,如汽車、 機器、軍隊、動物……等,引導活動的範圍擴展至家庭以外,鼓勵接近自然、物理環境, 從中獲取環境之回饋;對女孩的玩具則較多模仿性,如洋娃娃、小家具、動物圖形等, 引導的活動侷限在家務及照顧孩子身上,促其接觸社會環境(林惠雅,1993;Bem, 1974;Block, 1983; Hutson, 1983; Rheingold & Cook, 1975)。 遊戲與活動是孩子最主要的學習方式,但在其中也進行著微妙的性別社會化。根據 學者張怡雯(2000,引自 Morrongiello & Dawber, 1999; Roopnairine, 1986; Russell & Rusell, 1992; Tauber, 1979)研究發現,在鼓勵及提供孩子活動方面,家長都較重視兒子 在主動性活動和遊戲中的表現,而較重視女兒參與社會性的遊戲及活動。一旦發現女孩 從事容易受傷的活動或行為時,母親會立即介入並提出警告,提醒女孩小心。但男孩若 從事同樣的活動,卻容易得到母親的鼓勵冒險語句。陳益祥(1999)研究指出兒童會經 由父母的預期行為,無形中被制約而產生自我應驗的結果,逐漸地男孩子大部分對運動 較具信心,進而比較喜歡運動,女孩子則較沒信心,逐漸遠離運動場。 2.職業刻板印象 洪志欣(1995)的研究顯示,國小學童在求學時代便已形成職業刻板印象,女生的職 業興趣偏向於小學老師、護士和空中小姐等傳統女性職業;而男生偏向於運動員、軍官 和警察等傳統男性職業。 因此, 職業選擇的範圍內,易產生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即 侷限於傳統男性適任的職業範圍、傳統女性適任的職業範圍或男、女生雙性化皆適任的. 18.

(26) 職業範圍上,來選擇其職業工作的角色,例如:男生偏向於選擇科學、理工、建築等方 面的職業,女生則偏向於社會工作、護理、教育等方面的職業,限制了女性長期參與運 動的可能形。 3.社會的不支持 陳美華(2002)指出進入青春期後的女性在運動參與比率大幅減少,其原因可能受 到傳統兩性角色的刻板印象所致,使得女性自我放棄而退出運動行列,而且廖美貞 (2004a)研究指出激進女性主義認為,在父權社會裡刻意強化性別差異,使得男女的 性別被刻板化,女性被社會化為溫柔、乖順。因此,運動員的形象與傳統女性的形象差 距甚遠,進而影響了女性參與運動的意願。. (二)影響女性參與運動的生理因素 Gard(2000)提出,青春期是最尷尬的時期,要讓青少年參與運動或活動並不容易。 對於女學生造成尷尬或不舒服的原因不外乎上體育課時,運動的種類會影響到女生的肢 體形象,而活動完時所造成的滿頭大汗、香汗淋漓的感覺令女生不舒服;而運動裝備、 更衣設備、淋浴設備的不足也間接地影響到女生參與運動的意願。 黃宜萍(2002)發現女性參與運動的限制跟身體肢體的發展及形象有關,媒體所營 造出女性身體纖細的形象,讓很多女性失去參與許多運動及活動的機會。而女性在外在 形體與生理結構與男性不同(例女性肩膀比男性窄,骨盆比男性寬),因此,被認為從 事體育活動比男性較困難。林正常(1993)研究更顯示,月經期間的生理現象(例下腹 部疼痛、背痛、頭痛和腹腫)和心理現象(沮喪、不安、緊張和無生氣)造成身心效率 降低,在月經期前和經期間可能增加發生意外事件的機會。月經期間可能造成女性肌力 下降,而大量的運動訓練可能會造成女性運動員停經或月經不正常。女性的生理特徵- 月經,每個月總是會有幾天影響女性的身心狀況,而這些狀況也因此影響到女性參與運 動的意願。. 三、性別平等體育活動實施之困境 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法令政策與教學課程在學校已推行有一段時間,從文獻中發現 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融入體育活動有一些阻礙因素,共來自於「教師、學生、運動空間設 置(設備) 」等三個方面。. 19.

(27) (一)教師方面 1.體育教師仍舊有性別刻板印象 滕德政(2000)研究指出建構在體育教師身上的傳統性別刻板印象,無形中傳遞著偏 差的性別觀念與價值,限制了學生自我發展多樣潛能的機會。陳信欽(2005)也說明運動 場上性別刻板印象最明顯之處,以男生為主的職務分配彰顯出父權社會文化充斥在運動 場上。范富強(2010) 體育老師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性別不平等的感受及體驗,學生可能 深化了對性別的刻板印象,導致學生在運動參與及運動能力上,因刻板印象而造成更懸 殊的性別差異。 2. 體育教師之課程設計及評量方式待調整 范富強(2010)體育教師烙印了專業運動員規則,在學生身上,強調更快、更高、更 遠。柯俊吉(2010)指出體育教師之教學法及評量方式,若設計不當,就會產生兩性不平 等的現象。 (二)學生方面 1.男女學生之運動能力有差異 滕德政(2000) 因兩性的運動能力有差異存在,上體育課時,男生是「表演者」、「主 導者」,女生則成為「啦啦隊」和「旁觀者」的角色。范富強(2010)也發現女、男學生 之差異,第一是練習時間的不足,第二是運動不足導致經驗不足,衍生女生總是無法學 得很完美。 2.男女學生參與運動的狀況隨年齡增長而加劇落差 陳信欽(2005)指出長期下來,運動場上男女運動權利不平等的情形,容易讓女生在 體育課中淪為被動的角色,加上升上高年級,青春期的來臨引起身體急遽的變化,生理 期的到來往往成為女學生不上體育課或者是上體育課坐在一旁休息的最佳藉口。柯俊吉 (2010)亦指出發現在球場上,活動打球的多數是男生,而女生則多以休憩方式在場外或 樹蔭下從事靜態式的活動,隨著年齡的增加,運動場上男女性別區分越來越明顯,參與 程度也越顯落差。 3.男、女學生在運動場上的互動狀況不佳 滕德政(2000)躲避球活動中,「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異性互動態度,往往無法相 互分享運動的經驗、拉近兩性之間的距離,反而導致彼此間的誤解與嘲弄。陳信欽(2005) 體育課中,女生常常是弱勢或被動的一群,每次的體育活動若不是瑟縮的在一旁,便是. 20.

(28) 淪為被男生支配的角色。范富強(2010)在體育課情境中共同的現象:其一是運動情境下 性別的分離現象,男女分開教學。其二是運動情境下,異性互動少,學生拒絕參與。 (三)運動空間設置(設備)方面:不同性別之運動空間與教學資源不足 滕德政(2000)指出運動空間配置與剝奪的文化、體育公共設施不足,造成無法人人 都有場地可以參與,如球場上多是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生,以及環境空間學者畢恆達 (2004)指出,在國內傳統校園空間規劃往往忽略使用者的性別差異,使得性別化與偏 見具體反映在校園空間之中,同時也限制了不同性別氣質的全人發展。尤其以運動場上 的空間規劃尤甚,無論是在校園運動環境空間規劃、學生間、師生間的互動空間或是運 動本身的觀念,似乎主要孕育「男性空間」的存在,甚至於以固有不平等的權力分配為 目標。 一直以來,女性在運動場域中,一直處於劣勢,表現大多無法超越男性運動員, 阻礙女性參與運動的因素也很多,但希望透過性別平等教育的落實,能讓女性轉換觀 念,主動參與運動,也希望社會上能更支持女性參與運動。. 第四節. 提升性別平等 提升性別平等教育 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研究 教育的相關研究. 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在學校裡實施,是以融入式課程作為手段,將性別平等教育能力 指標轉化為各學習領域的知識內涵,促使學習領域知識內涵與課程結構,均能體現性別 平等教育之理念(教育部,2008)。 國內關於性別的研究相當豐富,各科課程、班級、輔導、學習障礙都有以性別作為 主題的探討,與本研究主題相關之文獻,整理成兩大類,第一類:2010年 至 2013 年 間,研究主題為一般領域之相關文獻,因文獻較多,故整理出七篇,摘述如表3;第二 類:2000年至 2013 年間,研究主題與體育領域之相關文獻,整理摘述如表4:. 21.

(29) 一、提昇性別平等教育的相關研究 (一)研究主題為一般領域之相關文獻 表3 研究者 (年代) 黃瓊慧 (2010). 陳芬芳 (2011). 施妮均 (2011). 黃淑玲 (2011). 論文名稱. 研究主題為一般領域之相關文獻.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與對象 一位國小 行動研究 教師實踐 法 性別平等 教育之研 究. 一、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夠促進班級的和諧 (一)以性別分配工作的情形減少 (二)不同性別學生合作的機會增加 (三)增加對異性的包容與接納 二、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自信心 (一)女學生運動興趣明顯提升 (二)學生做家事的興趣增加 (三)學生對自身的能力更肯定 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應從做中學 四、性別平等教育課程應增加家長的參與 五、和生活事件做結合的課程,較能促進學生學習 的興趣六、實施性別平等教育課程,能夠促進教師 的專業成長。 繪 本 教 學 國 小 二 年 一、透過教學的實踐,能達到以繪本進行兒童性別 運 用 於 國 級學童 平等教育課程之目標。以繪本進行兒童性別平等教 小 性 別 平 行動研究 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是一種可行且有效的實施模 等教育之 式。二、在課程實施的歷程中,兒童的性別概念在 探討 三個主題單元教學中,表現出正向性別概念的轉變。 三、透過教學實踐與省思,能提升教師專業知能的 成長。 臺 北 市 國 質性研究 第一、教師認同性別平等教育政策,但對授課時數、 民小學教 研習內容、比賽要求有負面評價。第二、性別平等 師實施性 教育實施多元化,是輔導組長與教師相互配合的結 別平等教 果。第三、部分教師仍籠罩在父權思維下進行性別 育研究 平等教育。第四、性別平等教育資源有限,因而影 響教學。 性 別 平 等 國中學生 一、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適 教 育 議 題 行動研究 合應用於國語文教學。 融入國中 二、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透 閱讀指導 過閱讀討論活動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程之行 三、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透 動研究 過閱讀討論活動能間接改善學生說性粗話之行為。 四、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透 過閱讀討論活動能有效提升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 五、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國中閱讀指導課程,透 過閱讀討論活動能提升教師自我成長與內省能力。 22.

(30) 表3. 研究主題為一般領域之相關文獻(續). 研究者 論文名稱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年代) 與對象 陳怡孜 (2011). 高雄地區 國小身心 大多數教師均曾對身心障礙學生實施性別平等 國小特教 障礙兒童 教育,而且認為需要修正課程綱要。教師整體性 班教師性 量化研究 別平等教育態度是正向的,同時認為課程綱要中 別平等教 有關性別平等教育的內容太難。性別平等教育實 育態度與 施狀況會因教師不同的性別、年齡、任教部別、 身心障礙 特教年資、進修狀況、學校類別而有顯著差異; 兒童性別 而性別平等教育態度會因教師不同的性別、特教 平等教育 背景、任教部別、特教年資、進修狀況亦有顯著 實施現況 差異。研究中也發現提供教師有關性別平等教育 探討 的進修機會,將有助於提升教師的正向性別平等 教育態度。. 陳螢蓁. 繪本教學 身心障礙 一、透過教學的實踐,能達到以繪本進行性別平 對身心障 學生 等教育課程之目標。以繪本進行身心障礙學生性 礙學生性 行動研究 別平等教育課程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是一種可行 別平等教 且有效的實施模式。 育之行動 二、在課程實施的歷程中,繪本教學使身心障礙 研究 學生在核心目標: 「認識自我、尊重異性、保護 自己」的觀念和言行表現有正向的增長。 三、透過教學實踐與省思,能提升教師性別平等 教育專業知能的成長。 四、研究者根據研究發現,提出相關的討論與建 議,以作為未來身心障礙學生性別平等教育之課 程規劃、教學設計及研究的參考。 教育戲劇 國小五年 一、教育戲劇能讓學生在活潑愉快的教學過程真 應用在性 級學生 正學習到其知識。 別平等教 行動研究 二、教育戲劇能培養學生創造思考的能力。 育之研究 三、教育戲劇能養成學生積極獨立思考與主動學 ─以集集 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國小五年 四、教師應用教育戲劇的教學技巧讓學生對性別 級為例 平等的認知更清楚,而能更有效達到教學目標。 五、教育戲劇的教學法受到學生高度的肯定。. (2013). 吳孟秋 (2013). 1.歸納上述研究結果顯示: (1)多數研究都採行動研究法,僅少數採量化研究,可能質性研究較適合去探究其變 化。 (2)研究對象已從一般的學生,包含國小及國中,增加到了身心障礙的學生。 23.

(31) (3)多數研究對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成效是肯定的,惟對於教師本身之性別平等意識、 課程綱要、授課內容、方式、時數等,提出需要修正的必要。 (4)多數研究顯示可獲得教師之專業成長, 發現性別平等教育議題融入課程,透過教 學實踐與省思,能提升教師性別平等教育專業知能的成長 2.研究結果中,亦發現提升性別平等教育有三大具體努力方向: (1)多元富變化教學法、並融合在學生的生活中。 (2)增加家長的參與。 (3)增加教師參加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的進修管道。 (二)研究主題與體育相關之文獻 表4 研究主題與體育相關之文獻 研究者 年代 滕德政 (2000). 論文名稱. 研究方法 研究發現 與對象 國小一班 1.學生的躲避球運動文化處在疏離關係、空間剝奪 學生 與性別刻板化及個人親身運動經驗等諸種力量交織 參與觀察 的界限中。 法、 2.性別刻板印象在躲避球運動中建構、發展,可是, 訪談法 建構和發展的過程中,兩性常常遭受到不同的學習對 待而形成不同的運動觀。 3.建構的力量並不是絕對的,新式的躲避球運動教 學模式也會成為鬆動性別刻板印象的可能性,對既 有的論述加以重新改寫。. 黑白ㄘㄟ ˋ!亞當 夏娃ㄆㄟ ˋ!運動 文化的性 別刻板印 象-一個 國小班級 躲避球運 動之研究 國小學生 鐘 怡 純 八位女性 參與觀察 (2004) 參與混排 MSN 線上 經驗之研 訪談 究. 受訪者感受到的運動除了「競爭」之外,「成就感」、 「同伴」、「自主性」以及「充分參與」才是受訪者所 感知排球活動的意義;在混排的運動場域中,八位 女性受訪者經常因為精英主義下的分工而面臨「被支 配」、「參與量少」等阻礙,然而因為排球運動之於 受訪者的個人意義,多數受訪者還是想辦法協商、 繼續參與運動;而受訪者為了在混排中獲得休閒體 驗,她們往往以「融入」溝通」、「私下抱怨」、 甚至「自辦比賽」或「隔離」等方式進行協商,採 取的手段如「挑選球伴」、「卡位策略」、「言語」等。. 24.

(32) 表4 研究主題與體育相關之文獻(續) 研究者 論文名稱 (年代). 研究方法 與對象. 研究結果. 陳信欽 性 別 平 等 (2005) 教 育 融 入 建構取向 籃球遊戲 教學之行 動研究. 國小五年 級一班學 生 行動研究. 一、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建構取向籃球遊戲教學能夠 增進男女生的互動、對異性的了解,找出溝通協調 解決衝突的方式。 二、建構取向籃球遊戲教學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態 度,增加女生運動參與,增進學生運動技能。 三、學生在遊戲/比賽及意見論辯過程中學會獨立 思考,做成決定,不受性別的影響。 四、學生在遊戲/比賽及意見論辯過程中學會兩性 共同合作以解決問題。 五、學生藉由遊戲/比賽及意見論辯過程中,可以 了解到不同性別對團隊的貢獻。 六、從建構取向籃球遊戲課程實施過程中發現,男 女生能夠團隊合作,積極參與活動。. 藍慧萱 性別平等 (2007) 教育融入 健康與體 育教學之 行動研究 范 富 強 性別平等 體育課程 (2011) 之行動研 究. 國 小 一 年 一、課程實施前的性別觀是具有性別 級學生 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教學能增進學生 行動研究 性別平等概念,溶解刻板印象 三、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的教學困境 國中一班 學生 行動研究. 柯 俊 吉 性 別 平 等 國中一班 教 育 議 題 學生 (2011) 融 入 國 中 行動研究 健 康 與 體育學習 領域之行 動研究. (一)營造性別平等體育課程,去除性別刻板印象; (二)建立性別價值觀,提升運動參與及運動技能; (三)進行反思性別平等課程,展現教師多元教學 專業 一、以性別平等為基礎進行課程設計,建構性別混 合編組的教學活動,提供不同性別與能力的學生均 等的學習和運動機會,以多元方式評量學生表現, 觀察與瞭解學生學習歷程。整體而言,課程設計與 實施能符合學生需求及達成教學目標。 二、性別平等教育融入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教 學後,能有效提升學生性別角色態度及體育課之學 習動機。 三、本研究幫助研究者提升課程設計能力,掌握課 程進度與教學活動,多元評量學習成效與表現,營 造師生良好互動以促進學習,增進教師專業能力。. 1.歸納上述研究結果顯示: (1)多數研究都採行動研究法,僅少數採量化研究。 2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Literacy Development  Using Storytelling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 A Resource Package for English Teachers 2015  Teaching Phonics at Primary Level 2017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help students develop the read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necessary for understanding and analysing language use in English texts (e.g. text structures and

• e‐Learning Series: Effective Use of Multimodal Materials in Language Arts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at the Junior Secondary Level. Language across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volume suppressed mass: (TeV) 2 /M P ∼ 10 −4 eV → mm range can be experimentally tested for any number of extra dimensions - Light U(1) gauge bosons: no derivative couplings. =>

incapable to extract any quantities from QCD, nor to tackle the most interesting physics, namely, the spontaneously chiral symmetry breaking and the color confinement.. 

• Formation of massive primordial stars as origin of objects in the early universe. • Supernova explosions might be visible to the m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