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際經濟學部教授。作者研究日本右翼團體多年,並且在日 學界也頗負盛名。其人以「近代日本‧亞細亞精神史」研究之第一

傳 北一輝》(全 5 卷)曾獲 2005 年司馬遼太郎賞、每日出版文化賞 活躍

自 2005 年起,由當時日本小泉內閣發起「北京—東京論壇」。2009 年日本民主黨獲 得政權,籌組鳩山內閣,重新構思日本外交政策,首相鳩山由紀夫於上任時,針對日本 外交政策提出「東亞共同體」的概念,並於 2009 年 11 月初在大連舉辦的第五屆「北京—

東京論壇」中,對其構想進行深入論述。在「東亞共同體」的論述中,松山健一佔有重 要地位,他對於「東亞共同體」的未來充滿信心。本書的出版,即是在此時代契機之下 所出,故可在此脈絡下進行思考。

本書中譯為,《日‧中‧韓的國家(民族)主義—前進東亞細亞共同體的道路》,共 分為五章。第一章,〈從靖國問題看國家(民族)主義〉。第二章,〈從歷史教科書問題 究,透過探索國際移民和華僑華人本質中的特徵與發展規律,創造出從複合學科所 建構的新視野。

全書分為十六章。第一章,〈序論〉。第二章,〈在日本二世三世華僑詞人的中華文 化志向研究〉。第三章,〈關於日本華僑華人的發展動態與特徵〉。第四章,〈神戶二世華 僑人氣人物—陳德仁氏〉。第五章,〈日本華商企業文化的主要特徵〉。第六章,〈誠信是 華商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第七章,〈日本神戶的華僑華人及其二、三代〉。第八章,〈1990 年代日本新老華僑華人的文化差異與文化融合〉。第九章,〈新華僑華人的形成及其基本 特點〉。第十章,〈20 世紀末新華僑華人的增長態勢〉。第十一章,〈福建的新華僑華人及 其對福建省的重要意義〉。第十二章,〈經濟全球化下的中國新移民〉。第十三

17. 松本健一, 《日‧中‧韓のナショナリズム-東アジア共同体

作者松本健一 1946 年生,1968 年於東京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之後於法政大學日本 文學博士課程修畢,1983 年起,歷任中國日語研修中心教授、京都精華大學教授,目前 為麗澤大學(日本千葉縣)

本文 人著稱,代表作

《評 。近年來,作者

於日本政治論壇,為知名評論家,提出「東亞共同體」論述與目前日本對外政策息 息相關。

改革問題看國家(民族)主義〉。第五章,〈超越國家(民族)主義-「亞洲人的通用房 間(common house)」之提倡〉。本書第一章到第四章,分別針對日本所面臨的國際問題進 行討論。第一章探討靖國神社參拜所引發中韓兩國抗議的問題。第二章討論日本右翼份 子所編歷史教科書中,關於日本侵略中韓兩國的歷史解釋,所引起的國際爭端。第三章 從近代歷史的角度,討論日本與中韓兩國之間關於釣魚台列嶼及竹島的領土問題。第四 章檢討日本於戰後所制訂的憲法應如何修正的相關問題。最後在第五章,作者討論中國 是否掌握東亞共同體主導權的相關問題,認為中國目前的內部問題很多,仍有待努力。

最後,作者以地球村概念,提出東亞各國應超越國家主義,邁向「共生」。

18. 滝田賢治, 《東アジア共同体への道》 (東京:中央大學出版部,2006)。

本書是日本私立學校振興‧共濟事業團(2003-4 年度)和中央大學(2003-5 年度)

共同籌設三年期的學術研究振興資金,以「美中關係與東亞共同體構想」為主題下的研 究成果之一部。東亞共同體構想為本計畫的基調,亦為本書各篇論文所言及。馬來西亞 首相馬哈地(Mahathir Mohamad)在 1990 年代冷戰結束後,提出「東亞經濟協議體」的 構想。當 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時,這個構想開始具體化,以 ASEAN+3 的組織方式 具體化。這個過程中,中國政府的姿態相當積極。日本政府則在 2003 年於東京舉辦的 亞洲特別首腦會議中發表「東京宣言」,將建構東亞共同體的意思表明於世。

術界對於東亞共同體 與消極

兩種論調 化的緩和與地域主義不可分,也與如何對應中國崛起所 產生的地域主 各國組織起來不可切缺的因素。消極面則認為,東亞共 同體

本書所收論文,從東亞共同體的構想中孕育出多樣性的問題,包括經濟、安全、社 會、思想各個方面的討論。本書共分為十四章,分別由十四位學者撰述。第一章,〈緒 論—共同體的概念〉,由中央大學法學部教授滝田賢治撰。第二章,〈關於東亞地域統治 的課題與展望〉,由中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內田孟男撰。第三章,〈東亞高峰會與地域共 同體的創設〉,由多倫多大學政治學系教授ジョン.カ-トン撰。第四章,〈關於東亞的地 域主

—東亞與日本關於思想的關係—〉,由中央大學總 合學部教授モジュタバ‧サドリア撰。第十章,〈從友好交流到東亞共同體?--從日中交 流概觀所見—〉,由早稻田大學亞太平洋研究科教授園田茂人撰。第十一章,〈東亞共同 在這一潮流之下,日本逾 2004 年由官方與民間共同成立「東亞共同體評議會」,提 供學 議論的活潑化。然而,關於此議題目前分裂為積極論

論, 。積極論認為全球 義有關,這是東亞

的強大化可能使中國產生新的「華夷秩序」,而日本要加入此一組織必須克服中韓 兩國與日本之間,對於歷史認識問題不同所產生的困難。

義—從合作到法治化—〉,由臺灣大學政治系楊永明教授主筆。第五章,〈關於促進 亞太平洋各國之間的協調〉,由韓國國防大學教授韓庸燮撰。第六章,〈東亞經濟共同體—

模式的探索—〉,由新潟經營大學經營情報學科 Ivan Tselichtchev 教授撰。第七章,〈東亞 共存與日本對內直接投資〉,由中央大學商學部教授高橋由明撰寫。第八章,〈「東亞共 同體」構想與環境控制—從環境控制到環境共同體—〉,由中央大學法學部教授星野智 撰。第九章,〈東亞共同體思想的脈絡

體論的歷史脈絡—帝國主義與民族主義的辯證法—〉,由中央大學經濟學部教授齋藤道 彥撰。第十二章,〈北朝鮮的核心問題與東北亞的和平〉,由漢陽大學政治外交學科教授 金慶敏主筆。第十三章,〈考察關於東北亞共同體的構築〉,由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張 小明教授主筆。第十四章,〈朝鮮半島與東北亞和平共同體的構築〉,由北京大學朝鮮文 化研究所副所長金景一撰。

本書中譯名為,《朝鮮與越南、日本與亞洲:人、物、情報接觸、交流與

19. 片倉穰, 《朝鮮とベトナム 日本とアジア:ひと‧もの‧情報の接触‧交流 と対外観》(東京:福村出版株式會社,2008)。

對外觀》。

片倉穰主 制、越南前近代法、日本亞

主要著作有,《ベトナム前近代法 基礎的研究》、《日本 アジア観 索引

本書第一個研究主題是朝鮮半島與越南半島。朝鮮半島與越南半島的地理位置相隔 甚遠,然而都與中國接壤。兩地無論在歷史、文化都受到中國強大的影響,屬於漢字文 化圈,接受儒學與大乘佛教,並且繼承中國各項制度與律令。在國際關係上,一方面兩 地都與中國歷代王朝維持冊封關係;另一方面,也因為某些歷史時期同中國關係緊張之 故,形成堅實獨立的民族意識。雖然朝鮮半島與越南半島之於中國,在各方面有類似的 歷史現象,但是關於兩者之間的文獻紀錄非常有限。但是由於少數文獻、史料,精確紀 錄了

關於日本與亞洲、亞洲中的日本、日本中的亞洲等相關歷史考察為作者多年來研究 的主要課題。從各方面的研究顯示,東亞文化圈的交流與漢字的運用息息相關。從東亞 各國

本書共分三部分及附論。第一部,〈朝鮮與越南-前近代-〉,共分為五章。第一章,〈崔 志遠著「補安南錄異圖記」〉。第二章,〈「趙完璧傳」之一研究〉。第三章,〈濟州島吏民 之越南漂流記錄〉。第四章,〈花山李氏族譜試論-朝鮮中的越南-〉。第五章,〈阮朝文獻 所見高麗人參〉。第二部,〈日本與亞洲-前近代-〉,共五章。第六章,〈魏志倭人傳與越 南-比較史的考察-〉。第七章,為朝南行運說與義經北行運說-二人之英雄與沖繩、愛奴-〉。 第八章,〈趙完璧傳中的京都徐福祠(寺)〉。第九章,〈彥根中的朝鮮(之一)-彥根藩、

朝鮮使節與「被擄女人」-〉。第十章,〈彥根中的朝鮮(之二)-宗安寺黑門的由來-〉。

第三部,〈日本之自治體與亞洲〉,共兩章。第十一章,〈日本的姊妹自治體中的亞洲〉。 第十二章,〈日本的自治體與東南亞-姊妹都市、友好交流活動-〉。本書最後附論兩篇文 章,A.〈織田信長與黑人-入仕信長的彌介-〉。B.〈日本中的蒙古-續‧蒙古襲來的影響之 相關研究〉。

作者 要從事研究有,中國古代身份 洲關係史幾個方

面。 の の 》、《大越史略

》、《日本アジア關係史研究文獻目錄》等書。

兩地的接觸與交流,使得兩地之間互動情況如何,能夠據以進行研究。到今天為止,

東亞、東南亞的海域世界等,這種超越國家與民族的歷史世界,應該進行研究。關於朝 鮮與越南之間接觸的歷史,這方面的研究很少受到注目,而這是本書所要探討的課題之 一。

漂流民的紀錄中可知,在漢字文化圈中,因為使用同一文字,因此各國之間的透過 交通相互接觸,並且展開交流的過程,絲毫不見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