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表3-1、臺灣歷年人數和遷移比例(健保估計值)

圖3-5、每年健保推估常住地移動比例

總移動 縣市間 鄉鎮市區間 總移動 縣市間 鄉鎮市區間

2004 6803970 2531710 4272260 30.1 11.2 18.9 2005 6375643 2291601 4106731 28.1 10.1 18.1 2006 6170774 2208727 3962047 27.1 9.7 17.4 2007 6130909 2196147 3957639 26.8 9.6 17.3 2008 6083965 2158086 3925880 26.5 9.4 17.1 2009 6173924 2211555 3985406 26.8 9.6 17.3 2010 6149859 2196378 3953481 26.6 9.5 17.1 2011 6137963 2200402 3937561 26.5 9.5 17 2012 6154602 2229592 3948235 26.5 9.6 17

推估人數 比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3-6、每年健保推估常住地不同移動類型所佔移動比例

上述探討以健保推估常住地的移動,以下為對照內政部公布戶籍遷移資料,

檢視兩者差異。由於戶籍變更大多是受到法律上的規定和要求,因此程序等較 為繁瑣,所以更改的比例較低;然而健保推估常住地的移動,可能受到就學、就 業、就醫等動機,因此移動較為容易,所以比例較高。

戶籍資料的變更視為遷移,戶籍遷移的類型主要分為兩類,分別為國內遷 移和國際遷移,以臺灣而言,國內遷移的比例大約為7.5%、國際遷移比例不到 0.3%。逐年檢視,戶籍的變更有逐漸減少的趨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3-7、每年戶籍遷移比例

由於國際遷移的比例太低,且本文主要探討為健保推估常住地移動情形,

因此只關注內政部公布國內戶籍遷移的部分。國內戶籍遷移分為三類,分別為 縣市間戶籍遷移、同縣市鄉鎮市區間戶籍遷移以及同鄉鎮市區內戶籍遷移,以 下檢視逐年國內不同戶籍遷移類型的比例和不同戶籍遷移類型所佔總戶籍遷移 的比例。

2010 年前的趨勢大致相同,戶籍遷移比例以鄉鎮市區內最高約 2.9%,其次 為縣市間戶籍遷移約2.6%,最少則為鄉鎮市區間約 2.4%;而不同類型所佔戶籍 遷移比例則同樣為為鄉鎮市區內最高約36%,其次為縣市間戶籍遷移約 33%,

最少則為鄉鎮市區間約31%。然而 2010 年至 2012 年的趨勢改變,整體戶籍遷 移比例下降,尤其縣市間的戶籍遷移比例大幅降低。以整體戶籍遷移比例,縣市 間的遷移由 2.6%降低至 1.4%,以縣市間戶籍遷移所佔總戶籍遷移的比例則由 33%降低至 23%,縣市間的戶籍遷移量比其他兩個類型還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3-8、國內戶籍遷移類型比例

圖3-9、不同戶籍遷移類型所佔遷移的比例

上述可以發現健保推估的常住地總移動比例約 26%,相較於內政部公布的 總遷移比例不到 10%則高出許多。以各類型所佔遷移比例來看,健保推估常住 地類型以同縣市鄉鎮市區間移動較多,其次為縣市間移動;內政部公布的戶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3-10、各移動類型人口年齡結構

圖3-11、不同性別各移動類型人口年齡結構

觀察各移動類型佔各年齡層的比例,了解各年齡層移動的方式。圖3-12 輔 助線分別為整體縣市間移動比例 0.096 以及整體同縣市不同鄉鎮間移動比例 0.17,發現 20 歲至 24 歲以縣市間移動的比例相當高,而 5 歲至 14 歲相當低。

0 歲至 14 歲以同縣市鄉鎮間移動的比例較低,20 歲至 34 歲的比例則較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該年齡移動類型𝒾𝒾佔各年齡的比例 = 該年齡移動類型𝒾𝒾人數 該年齡總人數

圖3-12、各移動類型佔各年齡層比例

圖3-13、不同性別各移動類型佔各年齡層比例

除了靜態人口常住地和戶籍地的探討,進一步觀察有關動態人口的流動,

從移動方向(即為遷出地A 至遷入地 B,A 和 B 不相同)所佔比例可以知道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個移動方向為主要的人口流動方向。由圖3-14 發現新北市和臺北市的相互移動 方向佔所有移動的比例最高,其次為桃園市、新北市和臺北市相互移動方向,其 他地區則以附近的縣市為主要移動方向。

該移動方向移動比例(%) = 該移動方向人數

所有移動人數 × 100

圖3-14、人口移動比例矩陣

除了知道該年度整體主要移動方向外,也想知道該縣市主要遷出地以哪個 移動方向為主。由圖 3-15 發現,不論哪個縣市遷入至六都(臺北市、新北市、

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的比例都相當高。此現象相當符合,不論是 求學或是就業,六都擁有較多的就學、就業機會等,存在較高的吸引力。此外,

除了以六都為主要遷入地,不然則以就近的縣市為遷入選擇,故此可以看出生 活圈以及北中南東的劃分,另外可以發現離島間彼此完全沒有人口流動,即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島間不存在著拉力。

該縣市移動方向𝒾𝒾比例(%) = 該縣市移動方向𝒾𝒾人數

該縣市所有遷出人數 × 100

圖3-15、移動矩陣

由於移動方式不僅限於縣市間,還有同縣市不同鄉鎮市區間的移動。以鄉 鎮市區為地理單元,觀察不同的移動方式的遷出地和遷入地。由圖3-16 中發現,

不論是不同縣市間的移動或是同縣市不同鄉鎮市區間的移動,遷入人數和遷出 人數皆為高度正相關。由圖3-16 發現不同移動方式的淨遷入人數的趨勢不完全 一致,例如:花蓮縣的花蓮市在不同縣市間的淨遷入人數為負,同縣市不同鄉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市區間的淨遷入人數則呈現為正,表示花蓮市對於縣市間的流動為推力,但對 於同縣市鄉鎮市區間的流動為拉力。

不同縣市間 同縣市不同鄉鎮市區間

圖3-16、不同移動方式的遷入人數和遷出人數散佈圖

不同縣市間 同縣市不同鄉鎮市區間

圖3-17、不同移動方式的淨遷入人數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