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附錄 A 化學植筋在低強度混凝土中剪力行為之研究

A.5 試驗結果與討論

A.5.1 邊距控制

三號鋼筋在混凝土強度為5MPa,植筋深度為 10cm 的情況下,如圖 A8 所示,

在邊距20cm 發現均為邊距破壞,推測是混凝土邊距不足所產生;而在邊距 27cm 時,

破壞模式轉變成混凝土撬破,推測混凝土強度過低,且圖中ACI318-14 邊距破壞計 算值過於不保守,與實驗數據相當接近,所以不建議使用ACI 規範公式。

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耐震補強技術與示範例之研擬

照片1: 實驗現場配置圖

照片2: 鋼材剪斷破壞 照片 3: 邊距破壞

照片 4: 混凝土撬破 照片 5: 鋼筋彎曲破壞

附錄 A 化學植筋在低強度混凝土中剪力行為之研究

圖A8: #3 在強度為 5MPa 實驗結果圖

三號鋼筋在混凝土強度為10MPa,植筋深度為 10cm 的情況下,如圖 A9 所示,

在邊距6cm 發現均為邊距破壞,推測是混凝土邊距不足所產生;而在邊距 13cm 時,

破壞模式中有一個鋼筋彎曲,推測此隻鋼筋因套筒為套緊導致實驗做動時剪力鋼板 翹起,產生鋼筋彎曲,推測混凝土在這個強度與20cm 的邊距參數設定下,剛好是 個破壞模式轉換的模糊區段,才會產生多種破壞模式也沒有其規律性,且圖中 ACI318-14 邊距破壞計算值與實驗數據相差兩個標準差,所以 ACI 規範公式偏向保 守。

圖A9: #3 在強度為 10MPa 實驗結果圖

三號鋼筋在混凝土強度為15MPa,植筋深度為 8cm 的情況下,如圖 A10 所 示,在邊距6cm 發現均為邊距破壞,推測是混凝土邊距不足所產生;而在邊距 13cm

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耐震補強技術與示範例之研擬

跟16cm 時,破壞模式有邊距破壞、鋼筋剪斷與邊距破壞,推測是混凝土強度足夠 了,破壞模式轉為鋼筋,但此邊距還是處在模糊的區段,才會產生多種破壞模式 需加深邊距再加以討論,且圖中ACI318 邊距破壞計算值差距在實驗平均值之兩個 標準以上,所以ACI 計算值算保守。

圖A10: #3 在強度為 15MPa 實驗結果圖

四號鋼筋在混凝土強度為5MPa,植筋深度為 13cm 的情況下,如圖 A11 所 示,在邊距8cm、20cm 與 26cm 發現均為邊距破壞,僅有一個為混凝土撬破,推測 因為邊距不足所以產生此破壞,而也可能是混凝土強度過低所以導致推測是混凝 土邊距不足所產生,且圖中ACI318-14 邊距破壞計算值過於不保守,與實驗數據相 當接近,所以不建議使用ACI 規範公式。

圖A11: #4 在強度為 5MPa 實驗結果圖

四號鋼筋在混凝土強度為10MPa,植筋深度為 13cm 的情況下,如圖 A12 所

附錄 A 化學植筋在低強度混凝土中剪力行為之研究

示,在邊距8cm、14cm 與 17cm 發現均為邊距破壞,推測是混凝土邊距不足所產生;

而在邊距20cm 時,有出現鋼筋彎曲也有邊距破壞等破壞模式,推測在此參數設定 下,邊距20cm 可能是個模式轉變的區段,才會出現兩種破壞模式之轉變,如再持 續外差邊距推測將會發生鋼筋剪斷之破壞行為,而ACI 計算值與實驗平均值的差 距在兩個標準以上,所以ACI 計算值算相當保守。

圖A12: #4 在強度為 10MPa 實驗結果圖

圖A13: #4 在強度為 15MPa 實驗結果圖

四號鋼筋在混凝土強度為15MPa,植筋深度為 10cm 的情況下,如圖 A13 所示,

在邊距 8cm 與 11cm 發現均為邊距破壞,推測是混凝土邊距不足所產生;而在邊距 14cm 跟 20cm 時,破壞模式為鋼筋彎曲推測是混凝土強度足夠,破壞模式轉為鋼筋 彎曲,如再持續外插邊距可能會出現鋼筋斷裂的破壞模式,而ACI 計算值與實驗平 均值的差距在兩個標準以上,所以ACI 計算值算保守。

鋼筋混凝土建築結構耐震補強技術與示範例之研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