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反應物與產物名稱及結構

第四章 實驗內容

4.6 反應物與產物名稱及結構

Name Formula

Molecular weight (code)

Structure

反應物

硬脂酸 (Stearic acid) C18H36O2 284/(C18:0) 油酸 (Oleic acid) C18H34O2 282/(C18:1)

亞油酸 ( Linoleic acid) C18H32O2 280/(C18:2) 產物

金剛烷 ( Adamantane) C10H16 136

48

甲基金剛烷 (Methyl-adamantane) C11H18 150

1-辛基萘 (1-Octylnaphthalene) C18H24 240 1,2,3,4

Tetrahydro-2-ocytlnaphthalene

C18H28 244

十二烷基苯 (Dodecylbenzene) C18H30 246

硬脂酸甲酯 (Methyl isostearate) C19H38O2 298

49

4.8 反應途徑與產物代號

表 4-5 脂肪酸反應途徑a

代號 反應途徑

途徑 A (path A) 脫羧 (decarboxylation, DCX) 脂肪酸以脫去二氧化碳方式,脫去羧酸根

途徑 B (path B) 加氫脫氧 (hydrodeoxygenation, HDO) 脂肪酸添加氫氣,脫水除去氧氣

50

途徑 C (path C) 脫羰 (decarbonylation, DCN) 脂肪酸以脫去一氧化碳方式,脫去羧酸根

途徑 D (path D) (D) 脫氫環化 (dehydrocyclization) 脂肪酸進行重組反應,產生環化產物b

a: 反應途徑以油酸為代表,脂肪酸包含硬脂酸 (C18:0)、油酸(C18:1)、亞油酸(C18:2)。

b: 環化產物如 4.6 中所示。

51

表 4-6 產物代號

產物代號/表示方式 產物名稱

Cx, x= 碳數 烷類

C7-C10 包含 n-Heptane、n-Octane、n-Nonane、n-Decane

C11-C16

包含 n-Undecane、Dodecane、Tridecane、Tetradecane、

Pentadecane、Hexadecane

Cyclization

包含 1-Octylnaphthalene、1,2,3,4-Tetrahydro-2-Ocytlnaphthalene、

Dodecylbenzene、Methyl isostearate 等環化產物a

Acid Octadecanoic acid

Lacton 5-tetradecyloxolan-2-one

a: 個別之環化產物以分子量表示

52

4.9 分析方法

以氣相層析儀 (gas Chromatography) 觀察產物分佈,因產物標準品 較難取得,故使用面積歸一化法,定量分析產物組成,並以百分比表示 選擇率與轉化率。並委託台灣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以氣相層析質譜儀 (GC-MS) 鑑定樣品。

選擇率% (S) S % = 𝐴𝑖𝐴

𝑛 𝑖

𝑖=1 × 100 % 公式 (1) 其中

S% 為生成物中成分 𝑖之百分含量

𝐴𝑖 為生成物中成分 𝑖 之波峰面積百分比

轉化率% (C) C % = 𝑅𝑖𝑅−𝑅𝑟

𝑖 × 100 % 公式 (2) 其中

𝑅𝑖 為反應物中目標物 𝑅之波峰面積百分比 𝑅𝑟 為生成物中目標物 𝑅之波峰面積百分比

53

275 psi 時 H-ZSM-5 (23)、H-USY、H-Ferrierite 等沸石其脫氧反應之表現,

並加入十二烷作為稀釋溶劑之油酸。文獻報導 50指出,脂肪酸脫氧反應 中常加入碳氫化合物作為溶劑 (如 dodecane, mesitylene),除了稀釋作用 並能保護催化劑避免失活。實驗結果顯示,H-ZSM-5 轉化率較低,反應

54

應產生支鏈的異構物,作者認為沸石材料孔道中之 Brönsted acids 具催化 活性,可有效催化異構化反應,產率可至 51%。觀察發現觸媒矽鋁比與 其活性、產物選擇率成反比。若加入少量水或甲醇,可增加轉化率至約 70%。吾人實驗使用固體酸觸媒 H-Ferrierite 加入 2-丙醇 (isopropanol) 作 為助催化劑,反應物與助催化劑莫爾比為 1.0: 3.7。實驗結果顯示,產物 主要為硬脂酸甲酯 (iC18:0)-OCH3;反應沒有碳數的增減,但能使直鏈脂 肪酸催化產生支鏈脂肪酸甲酯屬於異構化反應。

表 5-1 沸石脫氧反應表

Catalyst Pd/C H-ZSM-5 H-USY H-Ferrierite Catalyst Pd/C H-ZSM-5 H-USY H-Ferrierite Reactant

55

C17OOCH3 21.3

iC17OOCH3 77.9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hexane, temperature=300°C, pressure=275 psi, WHSV=3.0 h-1 TOS=Time-on-stream

5.1.2 MWW 族群 5.1.2.1 XRD

MWW 族群的 XRD 繞射圖譜如圖 5-1 所示,插層處理後的 MCM-22S 在低角度出現強峰,證明其有層間距中生成的介孔,將 SiO2水解柱撐並 煆燒後之 MCM-36,於低角度出現強峰,證明仍保有其介孔性質。

圖 5-1 MWW 族 群 (A) 低 角 度 、 (B) 全 掃 描 之 XRD 繞 射 圖 譜 。

56

5.1.2.2 MWW 族群催化脫氧

MCM-22 前驅物為平行空間連續重複的層狀結構;經煆燒除去模板後 可得到三維結構,具有兩組獨立的十圓環孔道,一組包含被十圓環窗口 限制的十二圓環超籠,以及裸露在表面的半籠結構;三種孔道都具有酸

性點 52,於多種催化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前驅物脫層後的產物

ITQ-2,比表面積增加,十二圓環的超籠被打開生成更多裸露在外的碗狀 半籠結構。MCM-22 前驅物可藉由柱撐,永久共價鍵嵌入有機或無機物,

撐開層間距,使超籠結構分離,擴大沸石內的微孔、增加外比表面積,

有利於大分子的擴散和催化。

鎳金屬是工業加氫催化過程,非貴金屬系中常採用的催化劑之一。

吾人以 MWW 族群沸石,包括 MCM-22、MCM-36、ITQ-2 為載體,擔 載鎳金屬作為觸媒;於 260°C 氫氣環境以固定媒床反應器催化油酸 (C18:1) 脫氧反應。催化結果如表 5-2。

表 5-2 MWW 族群脫氧反應表

Catalyst 1% Ni/MCM-22 1% Ni/MCM-36 1% Ni/ITQ-2 Reactant 油酸 (C18:1)

TOS (h) 5.0 3.0 2.0

Selectivity (%)

Conversion (%)

75.3 98.3 74.4

57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hexane, temperature=30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吾人推測 MWW 系列沸石特殊的孔道可能與一般脫氧反應產生的長 C10 異構物 (Adamantane 與 Methly-adamantane),可能與其十圓環孔道與 表面半籠結構有關。而經脫層後的 ITQ-2 之環化產物選擇性較高,可能 來自於其表面裸露大量的半籠結構與較高的表面積的效應,有助於大分 子進行脫附與擴散。柱撐後的 MCM-36 之環化產物選擇性較低有較顯著 的 C10 碳氫異構物與 adamantane,推測是柱撐後產生的介孔性質主導短 碳鏈 C10 趨向異構化反應。

58

觀察反應五個小時的 MCM-22 (圖 5-2),轉化率隨時間增加略為下降;

長鏈環化產物則隨轉化率下降而增加。MCM-36 在五個小時的轉化率趨 於穩定,而介孔洞的產生則有利於進行脫羧與加氫脫氧反應,提升長鏈 碳氫化合物之選擇率;但反應三小時後選擇性產生變異,利於 C10與其異 構物生成,使長鏈碳氫化合物選擇率銳減,長鏈環化產物也隨之略為增 加;推測是脫氧後的碳氫化合物經環化後而擴散的結果,而此反應包含 了長鏈與短鏈,而長鏈擴散效果較差 (圖 5-3)。ITQ 有較大的表面積與較 多裸露在表面的半籠結構,有助於形成長碳鏈環化產物,而不利於形成 短碳鏈異構物;其與 MCM-22 有相似的選擇性,但於短碳鏈部分異構化 產物較少 (圖 5-4)。

59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300°C, press ure =435 psi, WHSV =5.0 h- 1)

60

61

62

5.1.3 介孔材料 5.1.3.1 XRD

以 XRD 繞射圖譜為 MCM-41 之結構指標,MCM-41 特徵峰 2θ 為 2.2

°。圖 5-5 XRD 圖譜中,2θ 於 2.2°位置具有明顯 MCM-41 結構,於 2θ 為 3.5-4.5°具有明顯微結構。

圖 5-5 MCM-41 XRD 圖 。

5.1.3.2 介孔材料催化脫氧

吾人試以中性 MCM-41 介孔材料為載體,比較不同金屬的脫氧反應;

擔載鎳、鐵金屬為觸媒;於 260°C 氫氣環境,以固定媒床反應器催化油 酸 (C18:1) 脫氧反應。催化結果如表 5-3 與圖 5-6、5-7。

5 10 15 20

MCM-41

Intensity

2 theta

63

Catalyst Ni/MCM-41 Fe/MCM-41 Reactant Oleic acid (C18:1)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 temperature=30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64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30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圖 5-6 Ni/MCM-41 於油酸中脫氧催化結果。

65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C18:1)/hexane, temperature=30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圖 5-7 Ni/MCM-41 於油酸中脫氧催化結果。

66

5.1.4 層狀金屬氧化物 LDH 5.1.4.1 XRD 材料鑑定

圖 5-8 Ni/LDH 之 XRD 繞 射 圖 譜 。

5.1.4.2 LDH 催化脫氧

脂肪酸脫氧也可利用金屬氧化物來達成目的,文獻中提及鎂鋁水滑 石可代替貴金屬作為二氧化碳吸收劑或作為載體與金屬組合 29,但需在 高溫下抑制皂化反應。吾人試以擔載鎳金屬之鹼性水滑石為觸媒,比較 不同酸鹼性之載體,對脫氧反應之差異。反應於 260°C 氫氣環境,以固 定媒床反應器催化油酸 (C18:1) 脫氧反應,催化結果如圖 5-9;反應為直 接脫羧 (途徑 A),伴隨些微裂解而產生長碳鏈碳氫化合物。

10 20 30 40 50

(015 )

(012 )

(006 )

(003 ) (018 )

Ni/LDH

Intensity

2 theta

67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a acid/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圖 5-9 Ni/LDH 於 油 酸 中 脫 氧 催 化 結 果 。

68

5.2 脂肪酸環化

吾人探討擔載型觸媒對於脂肪酸脫氧反應時,發現載體對於脫氧產 物選擇性有極大的影響;尤以 MWW 系列沸石,觀察到非預期之環化產 物,類似催化重組 (catalytic reforming) 反應;因此,將研究以 MCM-22 為載體探討金屬環化效應。

5.2.1 脂肪酸飽和與不飽和鍵影響

促使脂肪酸環化的關鍵因素除了載體的酸性與孔道結構外,原料的 選擇也是重要因素之一;吾人推論脂肪酸中的不飽和鍵經金屬與沸石催 化後而產生脫氫環化產物,特別的是 MCM-22 孔道結構,能脫附長鏈的 環 化 產 物 , 使 保 留 脂 肪 酸 原 有 碳 數 , 進 而 環 化 生 成 十 二 烷 基 苯 (dodecyl-benzene, 246) 與 tetrahydro-ocytlnaphthalene (244) 等十八碳環化 產物;可做為高價化學品原料或油品添加劑。試以硬脂酸 (C18:0)、油酸 (C18:1)、亞油酸 (C18:2) 為原料,並使用鎳、鉑、鈀等金屬擔載於 MCM-22 為觸媒,進行脫氫環化反應 (圖 5-10)。

硬脂酸 (stearic acid, (C18:0)) 脫氧反應中,鎳金屬擔載 MCM-22 觸媒 沒有催化環化產物,取而代之的是裂解產生的短鏈碳氫化合物。推測由 於高溫條件下,促使分子斷鍵裂解;而降低溫度後,短碳鏈的裂解程度 降低,產物選擇性趨向長碳鏈碳氫化合物與加氫脫氧 (途徑 B) 產生之 C18

69

(Reactant/solvent=0.05 M stearic acid (C18:0)/hexane, temperature=300°C, pressure=435 psi. *為 260°C)

70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metal loading=1%)

71

(Reactant/solvent=0.05 M linoleic acid (C18:2)/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圖 5-12 金 屬 擔 載 於 MCM-22 催 化 脫 氧 亞 油 酸 (C1 8 : 2) 之 結 果 。

72

Pathway Selectivity (%)

Mesoporous

73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WHSV=2.0 h-1)

74

反應五個小時的 Ni/MCM-22 (圖 5-14),轉化率隨時間增加略為下降;

長鏈環化產物則隨轉化率下降而增加,C10異構物隨之減少轉為 C10。而 鈀觸媒反應中,轉化率約於 98%,三種反應路徑並行,選擇率相當,呈 現穩定 (圖 5-15)。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圖 5-14 1% Ni/MCM-22 催化脫氧油酸 (C18:1) 之結果。

75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WHSV=5.0 h-1)

圖 5-15 1% Pd/MCM-22 催化脫氧油酸 (C18:1) 之結果。

76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WHSV=20.0 h-1)

圖 5-16 1% Co/MCM-22 催 化 脫 氧 油 酸 (C1 8 : 1) 之 結 果 。

1 3 5

0 20 40 60 80 100

Slectivity (%)

TOS (H)

Acid 246 244 240 C18 C17 C10-C16 <C10

Co/MCM-22

77

(Reactant/solvent=0.05 M oleic acid (C18:1)/hexane, temperature=260°C, pressure=435 psi, WHSV=20.0 h-1)

圖 5-17 300 ppm Ru/MCM-22 催 化 脫 氧 油 酸 (C1 8 : 1) 之 結 果

78

5.2.4 油酸脫氧反應途徑

脂肪酸脫氧主要可分為途徑 A 脫羧反應 (decarboxylation)、途徑 B 加 氫脫氧反應 (hydrodeoxygenation)、途徑 C 脫羰反應 (decarbonylation) 與 途徑 D 脫氫環化 (dehydrocyclization) 等四途徑 (表 5-4)。

途 徑 A 與 C 分 別 透 過 脫 羧、脫 羰 產 生 CO2、CO 與 十 七 烯 , 而 中 間 體 產 物 十 七 烯 會 立 即 氫 化 得 到 直 鏈 烷 類 C1 7,載 體 為 沸 石 的 觸 媒 則 會 因 孔 洞 效 應 , 裂 解 為 低 碳 碳 氫 化 合 物 。 脫 羰 的 反 應 中 , 會 生 成 脂 肪 醛 進 而 氫 化 生 成 脂 肪 醇 中 間 體 , 最 後 氫 化 還 原 得 到 直 鏈 烷 類 C1 8。吾 人 於 實 驗 中 發 現 環 化 產 物,推 測 為 脫 氫 環 化 所 得 ; 不 飽 和 脂 肪 酸 氫 化 後 產 生 脂 肪 醇 類 , 經 酯 化 反 應 後 再 裂 解 。 碳 鏈 上 雙 鍵 經 沸 石 質 子 化 後 產 生 碳 陽 離 子 (carbenium ion),金 屬 與 酸 性 觸 媒 催 化 作 用 使 之 產 生 遷 移,造 成 分 子 內 異 構 化 與 環 化 反 應 發 生 , 長 碳 鏈 的 芳 香 環 則 可 從 沸 石 孔 道 擴 散 或 裂 解 為 低 碳 之 碳 氫 化 合 物 產 物 。

79

表 5-4 金 屬 擔 載 於 MCM-22 之 油 酸 催 化 途 徑

催 化 途 徑 金 屬 觸 媒 /選 擇 率 (%)

A. 脫 羧 反 應 (decarboxylation) Pd/36.2

B. 加 氫 脫 氧 反 應 (hydrodeoxygenation) Fe/61.7、 Pd/28.3

80

C. 脫 羰 反 應 (decarbonylation) N/A

D. 脫 氫 環 化 (dehydrocyclization) Ni/67.1、 Pd/35.4、 Co/63.2、 Ru/46.3

81

5.2.5 脫氧反應參數探討 5.2.5.1 金屬濃度效應

已知 MCM-22 擔載鎳、鈷、釕等金屬之觸媒於油酸 (C18:1) 脫氧催化 中,產生環化產物的途徑。吾人觀察金屬負載量對於反應途徑之影響,

發現催化時除了脫氧反應進行外,也會伴隨裂解的發生;如氫化活性較 高之金屬 Pt、Pd 等擔載量於 1% 時,長鏈的脂肪酸易發生斷鍵,使反應 趨向裂解;但若將溫度降低,鈀金屬則能克服此問題 (表 5-4, entry 19),

鉑金屬氫化能力較強,產物都已低碳數為主,沒有發生環化。而鈷、鎳 活性較低之金屬,於 1% 擔載量下,裂解情況較不劇烈。

82

圖 5-18 油 酸 脫 氧 途 徑 。

83

5.2.5.2 溫度變化

除了金屬濃度以外,溫度也是影響反應的重要因素之一。如鈷金屬,

於 150°C,氫化反應高於脫氧,產物大多為飽和脂肪酸 (表 5-4, entry 4),

而 300°C 則超過環化反應的溫度,反應趨向裂解(表 5-4, entry 8);釕與鈀 金屬也都觀察到相似的趨勢(表 5-4, entry 9、12 與 15、17)。

5.2.5.3 脂肪酸原料

以硬脂酸 (C18:0)、油酸 (C18:1)、亞油酸 (C18:2)為原料,發現硬脂酸沒 有觀察到環化產物,因此吾人認為環化反應的發生與原料雙鍵互相影響;

但於兩個雙鍵的亞油酸中,反而脫氫反應易於進行 (表 5-5)。釕金屬於 220°C 低轉化時,產物為 C8/C9,這是脫羧後裂解所得到的結果,與釕金 屬偏好脫羧反應產生 C17的結果相符。

若將脂肪酸濃度提高,無論是油酸 (C18:1)、亞油酸 (C18:2) 都無法進

若將脂肪酸濃度提高,無論是油酸 (C18:1)、亞油酸 (C18:2) 都無法進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