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醫療資源之分析

第三節 各醫療層級下的醫療人力

圖5-11 為 2005 年與 2012 年,各醫療層級之醫師人數所佔比例,臺灣目前 醫師人力大約近四成集中於基層院所,大約三成集中於醫學中心,約一成五集中 於地區醫院,約二成集中於區域醫院,比較2005 年與 2012 年的分佈比例,其實 整體而言並未有太大的差異,但地區醫院的醫師人力有較為明顯的減少,在過去,

為解決血汗醫院,而落實分級醫療,但不少民眾不舒服就往大醫院看病,雖然使 得大醫院有更多收入,但卻也產生大醫院醫護過勞、重症醫療受影響等疑慮,而 另一方面也促使許多地區醫院較少病人看診,且地區醫院給付金額不如大醫院,

使得地區醫院逐年減少,醫師人力亦越來越少。圖 5-11 為各醫療層級中醫師所 佔比例圓餅圖,2005 年至 2012 年僅有地區醫院的整體比例下降,所以本文推論 地區醫院在醫療人力、資源等各種危機導致其數量逐年下降,本文將逐步探討並 且最後以小兒科醫師作為舉例,來解析地區醫院的現況。

圖5- 11 各醫療層級醫師所佔比例(資料年份:2005 年與 2012 年)

如圖5-12 所示,從 2005 年臺灣地區醫院數約 460 間,但在 2012 年已不到

30

400 間,在不到十年的期間,已經有超過 70 間的地區醫院關門,故醫療分級是 否達到其設立之目的為本文所懷疑。

圖5- 12 歷年地區醫院醫療院所(資料年份:2005 年至 2012 年)

相關報導指出,感冒病患前往地區醫院就診,但健保給付金額往往比不上區 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健保給付對中小型的醫療院所給付較低,致使在醫療分級的 情況下,產生更多的弊病,如今本文實證發現地區醫院已逐年減少,政府勢必需 付出更大的心理來面對在地區醫院消失的情況下,大醫院的負擔狀況與接下來的 給付分配問題。

圖 5-13 為 2012 年不同醫療層級各年齡層醫師所佔比例,首先探討醫學中 心,由醫學中心的醫師在各年齡層的分佈比例可知,醫學中心內,25 歲至 29 歲、

30 歲至 34 歲佔了約 50%的比例,由此可知醫學中心是新進醫師上課與實習的主 要醫療層級,而約近40%的醫師集中於 35 歲至 54 歲的年齡層。

由區域醫院來看,約五成為30 歲至 44 歲,相較於醫學中心平移了一個年齡 組,而其在25 歲至 29 歲的實習與住院醫師的比例明顯比醫學中心來得少,故由 此圖推論,醫學中心為許多醫學院畢業生實習的主要層級之一,區域醫院在 40 歲至49 歲明顯高於其他年齡層,地區醫院的各年齡層比例則可明顯發現,25 歲 至 29 歲的實習與住院醫師的比例趨近於 0,故此現象是否與區域醫院及醫學中

31

心為新進醫師的主要流動地相關,且地區醫院醫師在 30 歲後各年齡層的分佈比 例為四層級中最為平均。

最後探討基層院所在各年齡層的分佈,其趨勢與其他層級的醫療院所呈現 明顯的對比,基層院所醫師人力主要分佈於40 歲至 65 歲以上,且 65 歲以上的 分佈比例最高,故可知基層院所的醫師多為壯年與老年的醫師為主,本文認為 許多醫師同時具備不只一科的專科證照,近年來醫療糾紛頻傳,工作量大、血 汗勞工、健保給付少等等致使在大醫院任職的醫師常常生活品質低落,所以成 為主治醫師並且具備足夠經驗後,會有一定的比例改往基層院所執業,除了改 善生活品質與降低工作壓力外,本身的健康狀況或許也是醫師的考量因素一。

圖5- 13 各醫療層級醫師的年齡結構分佈比例(資料年份:2012 年)

如圖所示小兒科醫師人口變化,北部地區及中部地區為主要增加的地區,台 南市、台東市也呈現變化率增加的趨勢,但在花蓮縣、嘉義縣、高雄市、屏東縣、

雲林縣等縣市則呈現小兒科醫師的供給驟降的趨勢,而本文進一步計算到鄉鎮發 現在2005 年約有 150 個鄉鎮沒有小兒科醫師,2012 年約有 130 個鄉鎮沒有小兒 科醫師,由此現象可知至今仍舊有很多地方是沒有小兒科醫師。

32

圖5- 14 小兒科醫師人口變化(資料年份 2005 年至 2012 年)

由表5-4顯示,小兒科的醫師數與地區醫院數皆逐年減少,其中地區醫院的 平均小兒科醫師數僅有一人,此現象應該就是為何地區醫院逐年減少的相關因素 之一,由於重要科別的醫師數逐年減少,造成每個單位的醫師負擔量大,造成醫 師出走,醫院沒醫師只好關門,根據本研究推論,臺灣地區醫院逐年減少相關因 素可能為地區醫院召人不易且地區醫院的執業醫師負擔量大但健保給付並未提 升,致使無人願往,地區醫院營運困難。

表5- 2 小兒科各特約類別醫師概況(資料年份:2005 年與 2012 年)

33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