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鋼筋數量比較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4-7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4.3 鋼筋數量比較

4.3.1 差異比對

於建好的鋼筋模中可用資料庫慣用的 SQL 語法,提取所需的鋼筋數量,再依需 求整理展示,圖 4.40 為本建案採用的鋼筋圓餅圖,總量為 594.5 公噸,用在柱、梁、

版、牆、及樓梯各元件的百分比,分別為 20%、31%、31%、16%、及 2%;若以鋼 筋的號數(產品規格)區分,則本建案使用最多 4 號筋(41%),其次為 3 號及 7 號筋(各 占 18%),再其次是 5 號筋及 8 號筋(各占 11%),6 號筋則只用在樓梯旁小梁的主筋,

占總量的 1%。

鋼筋總量:594.5公噸

圖 4.40 BIM 模型提取之鋼筋數量圓餅圖(左依元件,右依鋼筋號數) 將整理後之 BIM 提取鋼筋數量(如附錄三,包含柱、梁、版、牆、樓梯之鋼筋數 量)與估算的鋼筋數量(如附錄四,包含柱、梁、版、牆、樓梯之鋼筋數量)比對,發現 不論哪一種號數,BIM 數量皆低於傳統估算的量,由其是在 7 號與 8 號筋,也就是 柱與梁的主筋部份,差別相當大,主要是因為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是設計模型,未繪 製主筋搭接部份所致。如圖 4.41 及表 4.4 所示。

64

圖 4.41 本研究案例由 BIM 模型提取與傳統估算的鋼筋數量比較圖

表 4.4 本研究建案由 BIM 模型提取與傳統估算的鋼筋數量差異比較表 BIM 數量(噸) 估算數量(噸) 差異量(噸) 差異百分比(%)

#3 105.58 109.96 -4.38 -3.98

#4 243.04 245.31 -2.27 -0.93

#5 63.83 68.01 -4.18 -6.15

#6 6.30 7.09 -0.79 -11.14

#7 111.03 149.06 -38.03 -25.51

#8 64.67 92.97 -28.30 -30.44 總鋼筋量 594.45 672.40 -77.95 -11.59

4.3.2 設計模型與施工模型之差異

本研究所建立之模型為設計模型,並未繪製主筋搭接部份,建設公司所提供之估 算數量有將搭接計入,而造成數量上的差異。為了使數量之起始點相同,釐清傳統估 算計算方式,如表 4.5,運用此估算方式將搭接部份計入 BIM 提取之數量,加以比對。

65

表 4.5 本研究建案專業傳統估算採用之鋼筋數量計算公式[1]

元件類別 傳統估算方式

鋼筋

柱主筋 (柱高+彎鉤長度+搭接長度) ×主筋數量×鋼筋比重

柱箍筋 (柱高+柱寬-保護層厚度×8+彎鉤長度) ×(柱中央帶長度/箍繫筋間距+柱頭 柱尾長度/箍繫筋間距+梁柱接頭長度/箍繫筋間距+1) ×鋼筋比重

柱繫筋 [(柱長-保護層×2+彎鉤長度) ×繫筋數量+(柱寬-保護層×2+彎鉤長度) ×繫 筋數量] ×箍繫筋數量×鋼筋比重

梁主筋 (梁淨跨長+錨定長度+搭接長度×搭接次數) ×主筋數量×鋼筋比重 梁腰筋 (梁淨跨長+錨定長度+搭接長度) ×腰筋數量×鋼筋比重

梁斷筋 [(梁上層斷筋長度+下層段筋長度) ×斷筋數量+錨定長度×有錨定之斷筋數 量] ×鋼筋比重

樑箍筋 (樑寬+樑深-保護層厚度×8+彎鉤長度) ×(梁中央帶長度/箍筋間距+梁兩端 長度/箍筋間距+1) ×鋼筋比重

版 (單位面積之長/版筋間距+單位面積之寬/版筋間距) ×板總面積×鋼筋比重 牆 (單位面積之長/牆筋間距+單位面積之寬/牆筋間距) ×牆總面積×鋼筋比重 於柱主筋搭接時,只需將搭接長度計入柱高在乘以主筋數量及鋼筋比重,及為施 工模型之柱主筋數量,於梁計算搭接時,將搭接長度乘以搭接次數計入梁淨跨長,及 為施工模型之梁主筋數量。因此本研究將 7 號筋搭接長度為 154 公分,8 號筋搭接長 度維 175 公分,依照此公式,計算出主筋搭接長度,計入 7 號筋與 8 號筋之數量中,

所得結果,如圖 4.42 及表 4.6 所示。

66

圖 4.42 搭接修正後 BIM 提取數量及傳統估算輸量之比較圖

表 4.6 搭接修正後 BIM 提取數量及傳統估算輸量之差異表 BIM 搭接(噸) 估算數量(噸) 差異量(噸) 差異百分比(%)

#3 105.58 109.96 -4.38 -4.15

#4 243.04 245.31 -2.27 -0.93

#5 63.83 68.01 -4.18 -6.55

#6 6.30 7.09 -0.79 -12.54

#7 138.09 149.06 -10.97 -7.95

#8 82.29 92.97 -10.69 -12.99 總鋼筋量 639.12 672.40 -33.28 -5.21

圖 4.42 所示,搭接修正後 BIM 提取的鋼筋總量為 639.2 公噸,比傳統估算總量 672.4 公噸少約 5.2%。經搭接修正後的 BIM 提取鋼筋數量,在#3、#4、#5、#6、#7、

及#8 各號數與傳統估算量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為-4.1%、-0.9%、-6.5%、-12.54、-7.9%、

-12.9%,可見 6 號筋、7 號筋、及 8 號筋的差異百分比過高,因而本研究由各樓層鋼 筋號數比較圖(如附錄五)查證,6 號筋部分並無過大的數值差異,主要是總量少而使 得差異百分比大,但在 8 號筋部分,則發現地梁的 8 號筋及 2 樓梁的 8 號筋,二處有 明顯的數量差異,由於 BIM 工具建置的是三維鋼筋模型,且可以任意視角縮放檢查,

67

2 樓梁的部份三維視圖如圖 4.43 所示,從所建置的 BIM 模型逐一進行視覺化檢查,

可以確認該處 8 號筋的數量沒有問題,應該是傳統估算作業時的計算錯誤,總共多計 了約 9.7 公噸 8 號筋;將此部份的錯誤修正後,傳統估算的總量降為 660.57 公噸,比 BIM 提取的數量多約 3.36%如圖 4.44 及表 4.7 所示。

圖 4.43 本研究案例 BIM 鋼筋模型視圖例(二樓梁主筋部份特寫)

圖 4.44 搭接修正後 BIM 提取數量及修正後傳統估算輸量之比較圖

68

表 4.7 搭接修正後 BIM 提取數量及修正後傳統估算輸量之差異表 BIM 搭接(噸) 修正估算數量(噸) 差異量(噸) 差異百分比(%)

#3 105.58 110.0 -4.38 -4.15

#4 243.04 245.3 -2.27 -0.93

#5 63.83 68.0 -4.18 -6.55

#6 6.30 7.1 -0.79 -12.54

#7 138.09 147.0 -8.91 -6.46

#8 82.29 83.2 -0.92 -1.11 總鋼筋量 639.12 660.57 -21.45 -3.36

4.3.3 小結

本研究建置之三維鋼筋模型為設計模型,未將搭接計入,而傳統估算數量有將搭 接計入,因此需運用傳統計算公式將搭接數量計入 BIM 提取之數量才可比對,但比對 後之差異百分比過高,經仔細查證後,為傳統估算之數量算錯,經修改後 BIM 提取之 數量比修改後的估算數量少 3.36%。

運用三維鋼筋模型提取數量,可於軟模型中自由更換視圖及視角,且按需求放大 顯示任何部位配筋狀況,有效的進行三維視覺化查核,充分應用將可提昇施工管理效 率。

在文檔中 中 華 大 學 (頁 74-79)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