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長恨歌》創作背景

第二章 背景探究

第四節 《長恨歌》創作背景

《長恨歌》由十個樂章所組成的,黃自作曲,韋瀚章作詞,創作於 1932 年(民 國 21 年),章節名分別取自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十句詩詞。內容及歌詞的撰寫,

韋瀚章回憶:「在決定了創作原則後,我曾將白居易的《長恨歌》及洪昇的《長生 殿》細讀幾次,然後動筆,每看完一幕《長生殿》變寫成一首歌詞。」35在此作品 為黃自為了一學期合唱課所創作的教材,原訂第四、七、九,三個樂章為獨唱曲,

後來因黃自的過世,未能完此作品。

《長恨歌》是我國第一本由本國音樂家創作的合唱大型作品,作品中有黃自 對藝術的探索與追求,內容以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愛情故事為背影,由於唐明皇「只 愛江山,不愛美人」產生誤國誤民的悲劇故事,有著愛國情懷及對當時政治的諷 刺。

1932 年中國在「九一八」和「一二八」事變之後,局勢混亂,黃自和韋瀚章

35 周凡夫,〈訪韋瀚章談長恨歌〉,《音樂與音響》No. 147 (九月號,1985):83。

21

22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 (2001). S. V.”Cantata ”,by Colin Timms.

40 趙琴,〈黃自的生平、創作、著述、貢獻〉《音樂月刊》No. 182 (十一月號,1997):

105。

41 周凡夫 1985, 85。

23

24

Allergo ma non troppo 不太急的快板

Piu Andante con grazia 優美地行板

對位式

降 B 大調- g 小調

A’ 56-80 25 Ⅲ

Allergo ma non troppo 不太急的快板

25

前段(A)使用第一段歌詞,共有二十二小節(mm. 1-22),包括前句(a、b ,

mm.1-11)及後句(a’、b’, mm. 12-22 小節),調性為 G 大調。速度及表情標記為 不太急的快板(Allergo ma non troppo),前句第一句(a, 1-5 小節)開始為全體齊唱,

拍號二四拍,以弱起拍起始;和聲以 G 大調Ⅰ級主和弦的三個音 D、G、B 跳進 上行為第一樂句旋律的主要架構,並以此三音加入「下倚音」的音型構成三連音 為「入青雲」動機,(譜例 3-2)此一動機貫穿全曲。鋼琴伴奏以右手彈奏第一樂 句旋律,左手則以八度顫音彈奏 G 大調主音,以鋪陳即將有熱鬧的晚宴。男低音 持續演唱五個小節 G 大調的主音,使音樂更具有穩定感。力度由「中強」(mf)

到「漸強」(cresc.),G 大調Ⅰ級主和弦的明亮感,呈現出夜晚時刻,宮殿中舞樂 的盛況。

【譜例 3-2】〈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1-5 小節 「入青雲」動機

前句第二句(b, mm. 5-11)力度從「中強」(mf)轉為「中弱」(mp)產生對 比音量,此乃敘述晚宴歌舞之情景。拍號從二四拍轉變為輕快的三四拍舞曲風格,

不只音量變弱、織度變薄,聲部均從弱拍進入,輔以鋼琴伴奏輕快的上行跳音,

使音樂產生輕快的感受。

後句(a’、b’)力度從「中強」(mf)轉變為「強」(f)。後句第一句(a’)和 前句的第一句(a)使用「入青雲」動機(譜例 3-2),織度從三聲部改以飽滿的

26 地行板(Piu Andante con grazia),聲部配置改以對位式手法,節奏型態以附點八 分音符及十六分音符為主體,以半音及一字多音的花腔演唱「菡萏迎風」動機,(譜 例 3-3)並以「輕柔」、「微弱」的力度起始,描繪菡萏迎風及楊枝招展的姿態,

進而加以形容「霓裳羽衣舞」的美感。(表 3-3)

27

【譜例 3-3】〈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23-26 小節 「菡萏迎風」動機

【表 3-3】〈仙樂飄飄處處聞〉第二段 樂曲結構表

樂句 小節數 拍號 力度 合唱織度

主旋律 聲部

調性

前句

c 23-33 2/4 p-mp-f 對位式 A.-S.-T.-S. 降 B 大調

d 34-37 2/4 p 和聲式 S. A 降 B 大調

後句

c’ 38-50 2/4 mp-mf-ff 對位式 S.A.-T.B.

降 B 大調- g 小調 d’ 51-55 2/4 p-mp 和聲式 S.T. g 小調

中段前句(mm. 23-33)為了強調「菡萏迎風」動機,(譜例 3-3)織度以單聲 部漸增多至四部,此外女低音、女高音和男高音聲部分別以接續四次進入,鋼琴 以簡單的降 B 大調Ⅰ級主和弦分解伴奏,甚至力度由「中弱」、「中強」、「漸強」

至「強」,並由半音構成的級進上行音群的音畫手法,並停留在降 B 大調屬和弦 產生終止感。(譜例 3-4)

28

【譜例 3-4】〈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23-31 小節 「菡萏迎風」動機

接者馬上力度以「弱」(p)產生對比,在「漸慢」(rit.)、「柔美的」(dolce)

情緒之下,作曲家在此使用女聲二部以連續小三度音程平行半音下行的音畫手法 歌唱「飄飄」音型,(譜例 3-5)楊枝在微風吹拂後「飄飄」似的不斷搖擺,令人 心醉。以上音畫的手法可讓人領略舞姿、體態輕巧靈動,正如霓裳羽衣的衣袖在 揮動中,顯現出美麗曼妙的舞容。作曲家將舞臺上「霓裳羽衣舞」的動態美感,

用音畫展現的淋漓盡致。

【譜例 3-5】〈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34-36 小節 「飄飄」音型

29

中段後句(mm. 38-55)乍聽之下和中段前句似反覆樂段,使用相同的歌詞及

「菡萏迎風」動機(譜例 3-4),但兩者不同之處為:力度是以「中弱」(mp)開 始,聲部增厚變為女聲兩聲部進入,再接以男生兩聲部演唱,動機銜接較前句緊 密,「菡萏迎風」動機出現六次,鋼琴伴奏以琶音的和弦分解增加音樂的厚度及繁 複,而男低音在第四十七、四十八小節級進下行(譜例 3-6)和女高音從(a1)大 跳至高音(a2)(譜例 3-7),作曲家藉由力度增加、音域拓展,使音樂更加飽滿。

【譜例 3-6】〈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47-48 小節

【譜例 3-7】〈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49-50 小節

音樂的飽滿度、音響上的繁複與緊密,就如同臺上的舞姿優美、節目多采多 姿,隨著樂舞的精彩度增加,宮廷中的氣氛也更顯熱鬧非凡,這樣的美及畫面再

30

藉由力度之改變「中弱」(mp)-「中強」(mf)-「很強」(ff),推至 g 小調屬和 弦為終止式(m. 50)為此段最高潮,最後在弱的氛圍下結束段落。

後段(A’)使用第三段歌詞,共有二十五小節(mm. 56-80),包括前句(a2、

e , mm. 56-66)及後句(a3、f, mm.67-80)。後段調性回到主調上,拍號、速度、

31

答問,訴說此景美好的音畫效果。(譜例 3-8)

【譜例 3-8】〈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59-62 小節 歌詞「問人間」

第六十五小節鋼琴伴奏彈奏「入青雲」動機(譜例 3-2),預示主題將再度呈 現,音樂進入到後段後句,仍為第三段歌詞,作曲家繼續使用前段(A)「入青雲」

動機,但不同的是:使用音畫手法,將力度從「強」(f)漸強至「很強」(ff),用 半音級進的方式呈現樂音嘹亮,帶出整曲的高潮。第七十三小節,歌詞「問人間」

再次出現時,作曲家巧妙的設計,以混聲四部齊唱下行三度跳進之旋律,且織度 及音域較前次出現時增厚、增廣來演唱「問人間」兩次,特別的是演唱一小節,

休止一小節,人聲的留白,更凸顯心中嘆息的問:(譜例 3-9)這樣的美能有幾回 呢?最後一句速度及力度以「漸慢漸強」(Allargando)、明亮、歡樂 G 大調正格 終止結束,更增加肯定的語氣。

32

【譜例 3-9】〈仙樂飄飄處處聞〉第 73-76 小節 歌詞「問人間」

〈仙樂飄飄處處聞〉樂曲依歌詞三段敘寫,前段、後段為和聲式段落,中段 為對位式段落。樂曲的旋律型態,前段、後段均使用「入青雲」動機(譜例 3-2)

的動機開頭,三段曲式中,前段、中段多為級進,旋律配合著歌詞是較有敘述性 的鋪陳,而後段相較之下多為跳進。拍號方面,除第五至十一小節為配合形容宮 中樂舞而使用三拍子之外,其他維持兩拍子。樂曲和聲型態,多以傳統功能和聲 及主三和弦:Ⅰ、Ⅴ為主,歌曲氣氛是讓人覺得穩定性較高的,Ⅴ和弦常出現在 句子結束時,讓人有停頓、明亮感、對音樂上有期待感。調性方面來說,黃自為 配合歌詞意境的呈現,前段和中段的調性變化較為頻繁,後段則全段以主調 G 大 調明亮的結束。另外黃自使用許多音畫的手法:「入青雲」動機、「菡萏迎風」動 機、半音形容「飄飄」音型的鋪成,讓聽眾感受到「樂中有畫」之境界。

33

34

舉首對雙星,海誓山盟,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兩家恰似形和影,世世生生。

〈七月七日長生殿〉共四十二小節,以二四拍、三四拍、四四拍、五四拍、

六四拍交錯的變化拍子呈現。作曲家依歌詞將曲式設計為三段(A-B-C),為前段

(A) 、中段 (B)

及後段

(C)

。速度為「行板」(Andante),中段

(B)

及後段

(C)

隨樂曲情緒起伏加入「漸慢而弱」(calando)、「漸慢而弱」(morendo)。作曲家以 合唱、獨唱、二重唱、鋼琴伴奏,四種織度變化穿插在歌曲中,聲音配置不同也 分別代表不同的角色:女聲三部合唱擔任宮女、男中音獨唱為唐明皇、女高音獨 唱為楊貴妃,故每段以不同聲音配置來呈現,聲音配置來依序為:鋼琴前奏-女聲 三部合唱-鋼琴間奏-女高音、男中音獨唱-女高音、男中音重唱-鋼琴尾奏結束。樂 曲力度來說,背景描述安靜的秋夜,故力度張力較少,大多維持「弱」

(p)的音

量。樂曲調性型態,全曲以 E 大調為主,唯中段(B)是本曲調性改變最多的段 落,由升 g 小調→F 大調→g 小調→升 c 小調,以大調的調性走向小調的黯淡,用 來表示歌詞「怕紅顏老去」楊貴妃心中的恐懼感。後段(C)為雙人二重唱,即 回到本曲開始明朗的 E 大調,說明兩人對愛情的堅定後結束本曲。51(表 3-5)

歌詞與樂句關係如下:

51 喬惟進,〈黃自和聲手法探究〉,《音樂藝術》No. 4 (四月號,2000):42。

35 expressivo 具有表情

鋼琴伴奏 E 大調

A 4-12 9 Ⅰ

Antante 行板 Tranquillo(Sotto voce)

平靜、人聲輕聲地唱

piu agitato a piacere 更 激動 任意處理速

36

前奏(mm. 1-3)為「行板」(Andante)的速度,由鋼琴伴奏「具有表情(expressivo)

演奏「愛情」主題,52進入寧靜的夜晚氣氛,第一至三小節拍號轉變為四四拍、

52 錢仁康,〈黃自的生活和創作(續)〉《音樂藝術》No. 1 (四月號,1994 年):35。

37

三四拍及四四拍,拍號快速的改變來表現不規律的韻味,第三小節再藉由「漸慢」

(rit.)、「延長記號」(Fermata)彈奏以 E 大調屬七和弦構成的琶音音型至 E 大調 主和弦,緩緩的鋪陳靜謐氛圍進入第一樂段。(譜例 3-11)

【譜例 3-11】〈七月七日長生殿〉第 1-3 小節 「愛情」主題

第一樂句一開始由鋼琴以 E 大調Ⅰ和弦穩定的、「平靜的」(Tranquillo)、踏

「弱音踏板」(una corda)開始(m.4),鋼琴伴奏的和聲型態以三和弦加入二度的 和聲外音(譜例 3-12),以上、下「助音」六連音快速音群彈奏的聲響,就如同 梧桐葉發出沙沙聲響的「梧桐葉」動機(譜例 3-13),宮女們在此情境下,以女 聲三部合唱、「平靜的」、「很弱」(pp)低聲吟唱當晚秋夜的情景,表現夜晚中的 寧靜感。

【譜例 3-12】〈七月七日長生殿〉第 4-12 小節 和弦基本架構

E: Ⅰ Ⅰ Ⅳ Ⅰ Ⅰ Ⅴ

E:Ⅱ Ⅰ #g:Ⅳ Ⅰ

38

【譜例 3-13】〈七月七日長生殿〉第 4-5 小節 「梧桐葉」動機

第五至七小節,歌詞中「梧桐」、「銀漢」的「漢」、「秋光淨」的「光」聲部 間為二度和七度用不和諧的音程表現出朦朧及神秘感(譜例 3-14);調性在第十 一小節由 E 大調轉至升 g 小調後,音量漸弱至「非常弱」(ppp)進入至間奏。

第五至七小節,歌詞中「梧桐」、「銀漢」的「漢」、「秋光淨」的「光」聲部 間為二度和七度用不和諧的音程表現出朦朧及神秘感(譜例 3-14);調性在第十 一小節由 E 大調轉至升 g 小調後,音量漸弱至「非常弱」(ppp)進入至間奏。

相關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