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既然各主要報紙的讀者群存在人口結構上的差異,且過去諸多「內容分 析法」也發現報導內容存在著「政治偏差」,但報紙的政治偏差是否也讓該 報讀者有相同的感受,使他們選擇與自己政治立場較為符合的報紙來閱讀?

2004 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如表九), 《中國時報》的讀者有接近三成的比例

有關民眾對各報之政黨偏向的分析,其資料來源為 TEDS 2004L(A 卷),主要是探詢民 眾對於自己最常看的報紙,是否認為其偏向某一政黨,原始的測量題目為:「請問您認為

△△△(受訪者最常看的報紙名稱)有沒有偏好某一特定政黨?」若回答有者,則續問:

「請問是偏好哪一政黨?」

© 2006 by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28.3%)認為該報傾向「泛藍」,僅有 2.5% 的讀者認為偏向「泛綠」,另有一 半以上的讀者認為該報紙並沒有政黨偏向(52.0%);《聯合報》的讀者則有將 近四成的比例(38.9%)認為該報偏向「泛藍」,更僅有 0.5% 的讀者認為偏向

「泛綠」,另有四成五的讀者認為該報紙並沒有政黨偏向(45.5%);反觀《自 由時報》的讀者則有高達四成五的比例(45.6%)認為該報偏向「泛綠」,僅 有1.1% 的讀者認為偏向「泛藍」,另有 41.1% 的讀者認為該報紙並沒有政黨偏 向;至於報導內容較不具政治立場的《蘋果日報》,果然有超過七成的讀者認 為該報沒有政黨偏向,不過認為偏向「泛藍」的比例略高於「泛綠」(6.9% v.s.

1.3%)。顯見,各報讀者對報導內容存在「政治偏差」的感受與過去採「內容 分析」的研究結果相符合,即《聯合報》最藍、《中國時報》偏藍、《自由時 報》最綠、《蘋果日報》則不具政黨色彩。

表九 各報讀者對該報「政黨偏向」的看法(%)

泛藍 泛綠 不偏 無反應 合計(N)

中國時報 28.3 2.5 52.0 17.2 100.0(198)

聯合報 38.9 0.5 45.5 15.2 100.0(198)

自由時報 1.1 45.6 41.1 12.3 100.0(285)

蘋果日報 6.9 1.3 72.5 19.4 100.0(160)

資料來源:TEDS 2004L(A 卷)(劉義周,2005)。

說  明:1. 細格內為各報之「橫列百分比」,括弧內則為各報之「樣本數」。

     2. 問卷測量題目為:「請問您認為△△△(受訪者最常看的報紙名稱)有沒有偏 好某一特定政黨?」若回答有者,則續問:「請問是偏好哪一政黨?」

從閱報民眾的認知也說明了各報的報導確實存在著「政治偏差」,接下來,

筆者將「政黨認同」、「統獨立場」及「族群意識」(臺灣人/ 中國人認同)等三 項臺灣政治競爭的主要分歧點,來分析各報讀者間的政治態度是否存在明顯差 異?又是否隨著政治競爭日趨激烈而出現變化?

一、政黨認同

自1992 年以來,臺灣的政黨體系逐漸形成「泛藍」與「泛綠」兩大陣營 的競爭態勢,政黨間的競合關係也循著「藍綠界線」在進行,故本文將民眾政 黨認同的傾向歸類為「泛藍」、「泛綠」及「中立無反應」三類。 表十顯示,《聯 合報》讀者長期以來認同「泛藍」的比例皆要遠高於認同「泛綠」,雖然這種 差距自1992 年的 46.4% 後逐年減低,但在 2004 年時認同「泛藍」仍比認同「泛 綠」高出25.3%。而《中國時報》的讀者群長期以來也是認同「泛藍」要高於 認同「泛綠」,只是差距要比《聯合報》讀者較小。至於《自由時報》讀者的 政黨認同則明顯迥異於前兩報讀者,認同「泛綠」的比例在1998 年以後即超 越「泛藍」,且差距逐年拉大,至2004 年時認同「泛綠」高於認同「泛藍」的 差距已達37.8%。至於《蘋果日報》的報導內容雖較不具政治意味,但其讀者 認同「泛藍」的比例仍要高於認同「泛綠」達20.0%,不過相對於其他各報,

這種差距已是相對最低的了。

由此可見,在目前四大報紙中,《自由時報》讀者的政黨認同最傾向「泛 綠」,也是唯一讀者群中認同「泛綠」高於「泛藍」的報紙;《聯合報》、《中國 時報》及《蘋果日報》讀者的政黨認同則是傾向「泛藍」高於「泛綠」,其中,

又以《聯合報》讀者認同「泛藍」的比例最高、差距最大。另外,若以報紙讀 者之政黨認同「多元性」的角度來觀察,我們會發現《中國時報》及《聯合報》

讀者認同「泛藍」與「泛綠」的比例日漸拉近,反觀《自由時報》讀者認同「泛 藍」與「泛綠」的比例則愈差愈大,這似乎表示《聯合報》與《中國時報》的 報導內容愈來愈受到「藍綠」雙邊民眾所接受。

「泛藍」包含國民黨、親民黨、新黨;「泛綠」包含民進黨、台聯、建國黨;至於「中立 無反應」則包含未明確說出政黨認同的受訪者。

© 2006 by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表十 歷年閱報民眾「政黨認同」差異(%)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中國時報 泛藍(B) 48.9 51.3 49.8 35.1 45.7 資料來源:陳義彥(1993, 1997);劉義周(1999, 2005);黃紀(2002)。

說  明:1. 細格內為各報各年度之「直行百分比」,括弧內則為各年度閱讀該報之「樣本 數」。

     2. 細格內以「粗斜體字型」呈現者,係表示經「無母數檢定(卡方分配)」後,

與該年全體分佈有顯著差異(p < 0.05)。

二、統獨立場

1992 年以來,臺灣民眾對於兩岸之間的統獨立場,大多數皆持保留的態 度(如表十一),有高達五成至六成的比例主張「維持現狀」,而主張「統一」

的民眾逐年下滑,至於主張「獨立」的比例則呈現微幅上揚,至2004 年時則 出現「逆轉」,主張「獨立」的民眾反而比主張「統一」高出5.8%。至於在 各報讀者群的態度上,《聯合報》讀者主張「統一」的比例明顯高於主張「獨 立」,但兩者間的差距有逐年減緩的趨勢,從1992 年的 25.9% 下滑至 2004 年 的16.3%。《中國時報》讀者也是「統一」高於「獨立」,只是差距沒有《聯合報》

讀者來的明顯,且兩者間的差距在2004 年時大幅下滑至 5.6%,差距相當有限。

而《自由時報》讀者的統獨立場最傾向「獨立」,尤其在2004 年時兩者的差距 最大,傾向「獨立」比傾向「統一」高出25.4%。至於《蘋果日報》讀者的統 獨立場,與全體民眾的立場差異不大,是四大報中比例相對最為接近的報紙。

經上述分析可知,相較於其他報紙,《自由時報》讀者最傾向主張「獨立」,而

《聯合報》讀者則是最傾向主張「統一」,《中國時報》讀者的立場亦是「統一」

高於「獨立」,唯差距較小,至於《蘋果日報》讀者的統獨立場則最接近全體 民眾的看法。

三、族群意識

隨著臺灣「本土」意識的提升,民眾在「臺灣人/ 中國人認同」之族群意 識的自我認定上,自1992 年以來即明顯出現了變化。從表十二的結果得知,

《聯合報》讀者雖也呈現出「臺灣人認同」逐年提高、「中國人認同」逐年降 低的相同趨勢,但變化卻相對緩和許多,自認「臺灣人」的比例歷年皆顯著低

「統一」包括「儘快統一」、「維持現狀,以後走向統一」;「維持現狀」包括「維持現狀,

看情形再決定獨立或統一」、「永遠維持現狀」;「獨立」則包括「儘快獨立」、「維持現狀,

以後走向獨立」。

© 2006 by Taiwan Foundation for Democracy

表十一 歷年閱報民眾「統獨立場」差異(%)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中國時報 統一(U) 23.9 28.4 32.2 28.7 19.1 資料來源:陳義彥(1993, 1997);劉義周(1999, 2005);黃紀(2002)。

說  明:1. 細格內為各報各年度之「直行百分比」,括弧內則為各年度閱讀該報之「樣本 數」。

     2. 細格內以「粗斜體字型」呈現者,係表示經「無母數檢定(卡方分配)」後,

與該年全體分佈有顯著差異(p < 0.05)。

於全體民眾,自認「中國人」的比例則是顯著高於全體民眾,在兩者態度上的 差距,直至1998 年時才出現「逆轉」。《中國時報》讀者自認「臺灣人」的比 例雖然也低於全體民眾,但比《聯合報》讀者要高出5% 左右,且歷年自認「中 國人」的比例約略等同於全體民眾,若觀察兩者態度間的差距,在1995 年即 出現「逆轉」,且認同「臺灣人」的比例逐年高於認同「中國人」比例,並在 2004 年時差距已達 26.4%,這種差距雖高於《聯合報》讀者,但卻低於全體民 眾。而「本土意識」最為濃厚的《自由時報》,其讀者群自1995 年以來幾乎「一 面倒」的自認「臺灣人」,且差距日益增大,至2004 年時「自認臺灣人」比「自 認中國人」高出六成左右。至於《蘋果日報》讀者群的族群意識,在2004 年 的調查中相對於其他報紙是最接近全體民眾的態度。可見,相對於其他報紙,

《自由時報》讀者在「臺灣人/ 中國人」的自我認定上,自認「臺灣人」的比 例遠高於自認「中國人」的比例,且長期看來有「一面倒」的趨勢,相反的,《聯 合報》讀者自認「中國人」的比例則相對較高,兩種認同的差距也相對最小,

而《中國時報》讀者的態度則位於兩報之間,但自認「臺灣人」的比例仍要略 低於全體民眾,至於《蘋果日報》讀者的態度則與全體民眾最為接近。

相關文件